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时间:2024.5.15

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分享是指个体自愿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行为。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互惠性亲社会行为,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个体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积极主动地倡导分享教育。然而,由于分享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导 致分享教育未能收获应有效果。因此,重申幼儿分享教育实施的价值、反思分享教育低效性原因、探索如何提高幼儿分享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分享教育的价值

分享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对个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当前,这一教育观念已成为当今国际幼儿教育的共 同理念。个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 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分享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培养儿童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培养“完整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分享教育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现实国情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需求

“中心化”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自我—他人关系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处于此发展阶段的儿童从自我角度出发更多 关注自我的需要和情感的满足,很难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需求。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去中心化”机能的获得,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关注他人需求。然而,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现象已成为我国特有国情。儿童因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共同生活的经历,加之隔代教育形成 的溺爱等,导致儿童生活中习惯于独享一切、独霸一切,难以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环境使得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发展的条件先天不足,分享教育的有 效实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促进儿童人格健康的发展。

此外,分享被视为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效而适宜的分享教育有助弘扬分享这一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分享教育的实施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分享教育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促进其分享行为发展,有利于儿童人际交 往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性的发展,为儿童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幼儿分享教育的进行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分享教育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鉴于分享在个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国教育实践中都重视对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教育活动。然而,分享教育的实施并未取得人们所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享教育滑入“伪分享”教育的误区

分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儿童懂得分享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分享,并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快乐,而不是要依赖于外界压力的强迫、限制或是在某种诱惑的驱使下所作出的伪分享行为。

一味追求分享行为本身,无视儿童自身权力、内心体会及需求的“伪分享”教育背离了分享教育的宗旨、违背了“以人为本”和“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无法培养儿童正确分享观念、分享行为,而且由于情感上的长期压抑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分享教育环节和内容的缺失

分享教育环节的缺失表现在实施环节上缺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内容上的缺失表现为忽视儿童的分享体验。

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家长缺乏分享教育意识、教育方法不当、隔代教养过 度宠爱等,导致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积极效应被削弱。分享教育的进行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共同努力、整合各方力 量才能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结构上看,分享应该包含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和分享体验三个方面。而在现有的分享教育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而忽视儿 童的分享体验。情感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当儿童在分享活动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时,才有可能逐渐将体验内化为分享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因此,分享教育 若不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分享乐趣,将不利于儿童分享行为观念和真正分享行为的形成。

(三)分享教育缺少针对性

分享教育的实施必须在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然现实并非如

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此, 幼儿园每个班都设有分享角、进行专门的分享教育活动,但却从小班到大班分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无多大差异。如幼儿园老师大多都是要求儿童从家里带来自己喜 欢的玩具、零食及动画片光碟等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集体活动中教导儿童要相互谦让等,没有做到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选取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这种简单形式 化的做法不仅使得分享教育缺乏针对性,而且窄化了分享的外延,仅把分享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分享,分享不仅包括物质分享还包括精神分享,如活动分享(与他人共 同游戏)、情感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懂得同情他人、安慰他人等)。

(四)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

分享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道德教育的特性——渗透性。分享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分享教育应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儿童分 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既可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中一个独立的部分,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进行;亦可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及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 面。

现实中一些幼儿园的分享教育似乎只是专门分享教育课上教师参与下的分享活动和言语教导,没有很好地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去。年 幼儿童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等特点,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造成儿童的分享行为得不到巩固和强化,进而不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致使分享教育的实施事倍功 半。

三、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提高分享教育的有效性

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争论的热点,分享教育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倍受关注。如何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提高分享教育的有效性是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分享教育的实施要以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为前提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制定的依据。教育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只有在儿童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才会对儿童起作用,所以,分享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为前提。

分享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习得的。分享行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即当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具 备了分享行为产生的机制后,分享行为才有可能出现。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浅显的分享意识、懂得分享的意义,但还未能够正确理解 分享含义,分享观念处于Damon所提出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的三水平阶段中的平等分配水平阶段。他们简单地把分享理解“均分”,如当玩具、零食或游戏的机会 较少时应该平均地分配;或是把分享错误地理解为“馈赠”,认为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人、把游戏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就是分享。

淮安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作为教育者要了解、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现有发展水平选取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分享教育的实施。

(二)分享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尊重人性人格、尊重人的权利的价值取向。分享教育的实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人格及权利,关注儿童内心的感受、需要。


第二篇: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5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分享是指个体自愿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行为。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互惠性亲社会行为,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个体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积极主动地倡导分享教育。然而,由于分享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导致分享教育未能收获应有效果。因此,重申幼儿分享教育实施的价值、反思分享教育低效性原因、探索如何提高幼儿分享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分享教育的价值

分享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对个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当前,这一教育观念已成为当今国际幼儿教育的共同理念。个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分享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培养儿童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培养“完整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分享教育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现实国情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需求

“中心化”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自我—他人关系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处于此发展阶段的儿童从自我角度出发更多关注自我的需要和情感的满足,很难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需求。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去中心化”机能的获得,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关注他人需求。然而,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现象已成为我国特有国情。儿童因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共同生活的经历,加之隔代教育形成的溺爱等,导致儿童生活中习惯于独享一切、独霸一切,难以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环境使得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发展的条件先天不足,分享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促进儿童人格健康的发展。

此外,分享被视为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效而适宜的分享教育有助弘扬分享这一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分享教育的实施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分享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分享教育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促进其分享行为发展,有利于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性的发展,为儿童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幼儿分享教育的进行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分享教育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鉴于分享在个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国教育实践中都重视对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教育活动。然而,分享教育的实施并未取得人们所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享教育滑入“伪分享”教育的误区

分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儿童懂得分享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分享,并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快乐,而不是要依赖于外界压力的强迫、限制或是在某种诱惑的驱使下所作出的伪分享行为。

一味追求分享行为本身,无视儿童自身权力、内心体会及需求的“伪分享”教育背离了分享教育的宗旨、违背了“以人为本”和“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无法培养儿童正确分享观念、分享行为,而且由于情感上的长期压抑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分享教育环节和内容的缺失

分享教育环节的缺失表现在实施环节上缺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内容上的缺失表现为忽视儿童的分享体验。

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家长缺乏分享教育意识、教育方法不当、隔代教养过度宠爱等,导致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积极效应被削弱。分享教育的进行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共同努力、整合各方力量才能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结构上看,分享应该包含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和分享体验三个方面。而在现有的分享教育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分享体验。情感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当儿童在分享活动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时,才有可能逐渐将体验内化为分享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因此,分享教育若不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分享乐趣,将不利于儿童分享行为观念和真正分享行为的形成。

(三)分享教育缺少针对性

分享教育的实施必须在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然现实并非如此,幼儿园每个班都设有分享角、进行专门的分享教育活动,但却从小班到大班分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无多大差异。如幼儿园老师大多都是要求儿童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及动画片光碟等与其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他小朋友分享,集体活动中教导儿童要相互谦让等,没有做到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选取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这种简单形式化的做法不仅使得分享教育缺乏针对性,而且窄化了分享的外延,仅把分享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分享,分享不仅包括物质分享还包括精神分享,如活动分享(与他人共同游戏)、情感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懂得同情他人、安慰他人等)。

(四)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

分享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道德教育的特性——渗透性。分享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分享教育应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既可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中一个独立的部分,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进行;亦可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及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实中一些幼儿园的分享教育似乎只是专门分享教育课上教师参与下的分享活动和言语教导,没有很好地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去。年幼儿童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等特点,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造成儿童的分享行为得不到巩固和强化,进而不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致使分享教育的实施事倍功半。

三、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提高分享教育的有效性

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争论的热点,分享教育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倍受关注。如何重塑适宜的分享教育、提高分享教育的有效性是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分享教育的实施要以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为前提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制定的依据。教育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只有在儿童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才会对儿童起作用,所以,分享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为前提。

分享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习得的。分享行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即当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具备了分享行为产生的机制后,分享行为才有可能出现。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浅显的分享意识、懂得分享的意义,但还未能够正确理解分享含义,分享观念处于Damon所提出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的三水平阶段中的平等分配水平阶段。他们简单地把分享理解“均分”,如当玩具、零食或游戏的机会较少时应该平均地分配;或是把分享错误地理解为“馈赠”,认为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人、把游戏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就是分享。

作为教育者要了解、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现有发展水平选取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分享教育的实施。

(二)分享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尊重人性人格、尊重人的权利的价值取向。分享教育的实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人格及权利,关注儿童内心的感受、需要。

教育不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应该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幸的是目前分享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背离分享本质的做法,无视儿童权力,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内心意愿及感受。分享成了外界干涉下儿童自我权利的割舍和让渡;或成了儿童获得同伴之间友谊、成人赞扬、享有他人物品的一种功利性的交换。这样的分享教育不仅违背了分享的本质而且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提高分享教育的有效性,实施过程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力军,分享教育如要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正确把握分享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分享教育要取得成效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积极为儿童创设分享的环境;选取适合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关注儿童情感体验。

独生子女生长环境使得很多儿童缺少分享行为产生的先天环境,教师要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与同伴之间自由交往,尽可能多的为儿童创造分享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资源为儿童设置分享角、分享墙等,如让儿童把自己喜欢的宝贝放在分享角内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设置分享墙,摘录含有分享教育意义的故事、记录班级内小朋友的良好分享行为等,为儿童树立观察、模仿的榜样。既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心理环境的创设,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当儿童表现分享行为时,教师要给与适当明确的表扬,鼓励其他儿童向其学习;当儿童做出不好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耐心教导。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否适合、科学直接影响着分享教育的效果,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分享教育的开展进行精心设计,选取适合儿童接受的教育内容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分享教育在注重培养儿童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同时,更要关注儿童在分享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教育者要引导帮助儿童体验由分享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愉快的体验和经历能够提高儿童分享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当教育活动中儿童因分享而割舍心爱之物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交流,帮其疏导。

(四)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和提供者,是教师队伍的同盟军,家庭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问题的反思及启示

加强家园合作能够使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态度,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及时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分享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儿童的表象,寻求家长的参与和帮助,认真对待家长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鼓励家长积极地为儿童分享教育活动献策献计;另一方面为家庭提供帮助,纠正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等。

总之,要提高幼儿分享教育的有效应,教育者就必须正确把握分享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以身作则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同情心、移情和情绪理解能力等,它们有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关注他人需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有利于儿童真正分享行为的产生。

中公资深讲师侯文侠解析

20xx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题库:/html/jszg/kstk/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大集合)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

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如何写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对象进行冷静思考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反思是一种提高自身的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

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

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为观念的的几点反思作者王萍工作单位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中心幼儿园邮编250304电话155xxxxxxxx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提供了指导思想教师们仔细阅读深刻反...

幼师专业教学反思

幼教学生的钢琴课应如何开展吉林女子学校毕瀚文钢琴是一种表现力与技艺性很强的键盘乐器学生从开始掌握初步演奏技能到演奏一定难度的乐曲并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感情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钢琴演奏是在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赵亚红摘要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有效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存在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反思零散而不...

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

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

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摘要当前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中还存在态度深度广度力度厚度五度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反思的有效作用发挥改善之举教师可通过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关注活动后的评价路径运用描述性比较性批判与...

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反思

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反思白慧容蓝孔雀幼儿园颜老师因为好玩就把男童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并叫同事拍摄孩子不听话就用透明胶封住嘴巴还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因为不会做算术题5岁女童被老师狂扇70记耳光因为不认真做操老师狂摔孩子...

听幼儿教师授课的反思

听幼儿教师授课的反思红沟小学武红军本月听幼儿园教师陈霞张学荣老师的课从他们的授课来看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课各具特色各具风格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幼儿教师教育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