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时间:2024.4.30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

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

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

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

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实施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廖志航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

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

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 “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 、“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做“导演” ,而不是“主角”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 ,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高三政治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去把握好高三的教学,这是很多高中老师需要探讨的事情,这里,我就怎样在新课标背景下度过高三教学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学生这个主体怎样学、老师这个主导怎样教、教材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处理和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关系等等。本学期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复课备考计划明确

首先就是计划,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计划”就好象一个没有方向的士兵,不知道敌军的阵营在哪里,寸步难行。高三还没有开始,作为教师必须制定 “备考战略”。这是一个总体的规划,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写进去。之后,我在一模、二模、校三模和高考前都分别作了详尽的计划,详尽到每一天我该做什么,每一节课上什么内容,学生该做什么都写进去了,这样每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

2、 明确新课标和高考考纲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者间的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决定着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我会想到首先应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设计应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唯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同时,只有研究高考说明,高考复习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3、 熟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到了高三这个阶段,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们对老师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去问老师问题。作为老师,也要明白自己对他们来说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还要对他们非常的熟悉,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排名,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样好对症下药找他们谈话,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他们希望以及他们可以达到的成绩,还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还要“瞄准中间,兼顾两头”“每次考试之后这些学生都一一找来谈话了,调节他们的心态。

4、加强合作共享资源

单独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这个教学任务完成好,单独的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中我们是通力合作,资源共享,除了每周三的集体备课外,我们还会不定时地抽出时间讨论问题,按每位老师的特长分工合作进行培优补差。我们还跨班按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分别进行教育。高三这个非常时期,如果老师没有合作的精神我想这个高考的仗我们是打不赢的。

教学

杨丹峰 反思

在课程背景下怎样去把握好高三的教学,这是很多高中老师需要探讨的事情,这里,我就怎样在课标背景下度过高三教学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学生这个主体怎样学、老师这个主导怎样教、教材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处理和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关系等等。

一、对教师而言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计划

首先就是计划,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计划”就好象一个没有方向的士兵,不知道敌军的阵营在哪里,寸步难行。高三还没有开始,作为教师必须制定 “备考战略”。这是一个总体的规划,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写进去。之后,我在零诊、一诊、二诊、三诊、校周练都分别作了详尽的计划,详尽到每一天该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每一节课怎样安排,学生该做什么都有整体规划,这样每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

2、明确课标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

《课标》中指出:“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者间的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决定着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我会想到首先应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设计应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唯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同时,只有研究高考说明,高考复习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3、做好听课、教研、教学反思

高三这一学年,学校会经常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一些很有经验的教师把他们的高三教学经验作介绍,比如说“一诊前注重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基础知识的复习”、“二诊前注重所有基础知识并有重点突破的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的复习”、“时事专题的复习”而且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还会总结重要的信息,总之认真地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我们备课组的教师都会经常地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此外,教师对所上

的每一节课要善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计划。

4、要熟悉学生

到了高三这个阶段,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们对老师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去问老师问题。作为老师,也要明白自己对他们来说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还要对他们非常的熟悉,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排名,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样好对症下药找他们谈话,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他们希望以及他们可以达到的成绩,还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还要“瞄准中间,兼顾两头”,“中间”就是本科,“两头”就是重本和专科,每次考试之后这些学生都一一找来谈话了,调节他们的心态。

二、对学生而言

1、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科学分配时间

告诉学生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让他们树立信心;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让他们知道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4、5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5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4—1/3(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语、数、外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语、数、外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但是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2、抓好书本(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轮,基础知识带热点复习。然后第三轮热点带基础知识复习。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

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另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复习得非常细致,每一课,每一框题,每一个知识点,特别是每一个重点难点我们都讲解,剖悉透彻,每上完一课,就要求学生自己构建这一课的知识网络,每上完一个模块也要求学生构建这一模块的知识网络,写完的知识网络要把它装订起来,将来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得上,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展示学生写得好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知识网络有什么不同。二轮复习完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知识网络又有了新的理解,要求学生再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知识网络的作用其实就是把这四个模块的知识把它读薄,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东西。这其实也教会了今后的学习方法。

每天晚自习的时间抽出十五分钟时间进行小测,测一些非常主干的知识,轮着让组员修改,这样即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也可加强学生的基础,这一项工作要一直坚持到高考前的自由复习。总之,为的就是要对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3、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我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面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现在我要讲的是学生在解题时的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更体现生活化,贴近时事,但无论试题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中,都是用回课本的知识来回答。所以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必须非常地熟悉更加体现逻辑思维的应变,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些做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完了以后,一模前的这段时间里抽出了一段时间专门训练这个解题的方法,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

4、关注时事

纯时事的,让学生背诵;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社会生活大事作为情景材料,让他们运用四个模块的知识点,采用答主观题的模式,原理+扣题+材料的方式进行分析,时间长了这样不但积累的时事多了,就连答题的方法也自然地掌握了。

三、合作很重要

单独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这个教学任务完成好,单独的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中我们是通力合作,资源共享,除了每周三的集体备课外,我们还会不定时地抽出时间讨论问题,按每位老师的特长分工合作进行培优补差。我们还跨班按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分别进行教育。高三这个非常时期,如果老师没有合作的精神我想这个高考的仗我们是打不赢的。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

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

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

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

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宁晋中学高三实验文部曹月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发现长处并寻找不足加以修正不断在教学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欧阳锋一是对备课的反思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讲台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

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永年一中政治组刘丽彩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始的时候我从心理上认为高中生都有了一定的年龄理解能力也应该可以再加上我的爱心我的耐心我的全心全力一定能够让我的学生学有所成我信心十足仿...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纪亚宁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课程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其实这是对政...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中学政治教学资料大全三生石编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纪亚宁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课程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高一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差不多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作为新近学校的教师我在这段时间里感受颇多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校一切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我感到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做...

高一新课程政治教学反思

序20xx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启动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浙江省三十所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之一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一个学期共同的努力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中呈现出良好的势...

高二政治(必修)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教学反思

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随想靖江第一高级中学刘桂珍12月14日下午我按照学校要求来到了刘国钧中学参加了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我随堂听了一节课是刘国钧中学政治组老师蔡强老师的课还有一节是由我展示的课同课异上的课题是哲学第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摘要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反思教学就没有意义教学就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后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篇一高中思想gt政治教学反思自20xx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这些年我在同事们特别是在丘广辉教师工作室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转变自己...

高二政治(必修)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教学反思

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随想靖江第一高级中学刘桂珍12月14日下午我按照学校要求来到了刘国钧中学参加了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我随堂听了一节课是刘国钧中学政治组老师蔡强老师的课还有一节是由我展示的课同课异上的课题是哲学第四...

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