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

时间:2024.4.5

八年级   班       

第( 3)周


第二篇: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版本:人教版20xx·20xx年6月印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版本:人教版2001·20xx年6月第7次印刷

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25 杜甫诗三首

[教学课时] 2

[教学设计]

素材:《望岳》、《春望》音频朗诵;《春望》音频讲析;《石壕吏》视频情景剧朗读: 三首诗系列图片

制作:PPT课件 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知识目标)

2、能读、背、默三首诗,并掌握各诗的主旨、结构及名句(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习

一、二)

3、学习古诗中的对偶修辞的运用(写作目标,难点,涉及练习三)

第一课时学习 目 标

1、了解杜甫(知识目标)

2、学习《望岳》《春望》(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一2、3)

二、了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

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kuí)州,过着贫穷的生活。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 1

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 杜甫的创作历程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

三、学习《望岳》

从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内容、鉴诗写法、赏诗名句五个角度学习

(一)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首诗是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

(二)诗意朗读: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字注音

望 岳

古体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céng)云,决眦(z?)/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析诗内容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泰山,“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加“夫”则使惊奇、赞叹之意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吗?它那青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的齐鲁大地。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是“聚集”之意。“神秀”,指英灵之气,“阴阳”是说山南面为阳,日光先临,故明亮;山北为阴,日光不到,故昏暗。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整句话是: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此联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方法。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曾(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决眦”指眼角几乎要裂开。整句话是: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2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是终当、终要的意思。“绝顶”,极顶,指玉皇顶。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众山小”,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整句话是: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站得高高的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脚下是那么渺小。

(四)鉴诗写法

诗人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关于这点我们来做一道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练习一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全诗切“望”而写首联:远望描景:

颔联:近望突显泰山高大、辽阔、秀美、幽深的整体形象。 颈联:细望感受: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的 尾联:愿望决心和气概,透露出诗人的远大抱负。(诗旨)

(五)赏诗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联诗极写由“望”而产生的登高的意愿,以虚景表达远大抱负。与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相近。

四、学习《春望》

从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内容、鉴诗写法、赏诗名句五个角度学习

(一)写作背景 P185注解⑦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fū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虎(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二)诗意朗读

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字注音

春望

五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zān)。

(三)析诗内容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整句是说: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以春景美与现实景残对比写景,传达出忧国伤时的感情。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随堂练习}:思考练习一2

两种理解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都对。(1)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2)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整句是说: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借春天花、鸟两事物移情于物:感时伤世。此联为名句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不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整句是说:愁看这漫天烽火,又到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愁绪难解,搔首踌躇。“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浑”,简直。“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尾联写实,悲已。整句是说: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四)鉴诗写法

认真听鉴诗解读,说说本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首联望春城败象忧国伤时

颔联

春望

颈联念亲人境况念家悲已

尾联 析: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牵挂之情。

4

(五)赏诗名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诗借春天花、鸟两事物移情于物,极写“感时伤世”之情。

五、课后作业:比较《望岳》与《春望》两诗的异同

相同点——作者、五言律诗、写景抒情、都有“望”字??

不同点——

写作背景开元盛世 因

安史之乱

主题思想 远大抱负

忧国、伤时、思家

诗作风格雄伟深远

深沉含蓄 果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石壕吏》(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练一1、练习二)

2、学习古诗中的对偶修辞的运用(写作目标,难点,涉及练习三)

六、学习《石壕吏》

从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内容,鉴诗写法四个角度学习。

(一)写作背景 P185注①?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关于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对杜甫组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

5

(二)诗意朗读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及朗读节奏

(三)析诗内容

1、暮投(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越过)墙走(逃跑),老妇出门看。 析:第一自然段写官吏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是故事的开端。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挈领全文,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2、吏呼一何(多么)怒(凶神恶煞),妇啼一何苦(凄苦)!

析: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在差役怒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3、听妇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男邺城戍(防守)。一男附书至(捎信回来),二男新(最近)战死。存者且偷生(苟且活着),死者长已(长眠地下)矣!室(家)中更无人(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惟有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离开),出入无完裙(衣服)。老妪(yù老妇)力虽衰(cuī年老力衰),请(请让我)从吏夜归,急应(应征)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析:第三自然段详写老妇致词内容,是故事的高潮。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 哭诉,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 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4、夜久语声绝,如闻(只听见)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天明登前途(登程赶路),独与老翁别。

析:第四自然段写老妇被抓后,家中惨景,故事的 结局。骚乱终于停息, 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 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归纳] 板书

石壕吏·叙事诗 1)官吏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开端 三男邺城戍,两男已战死,

(2)-(3)老妇致词内容。发展和高潮室中更无人,家中现状,

4)老妇被抓后,家中惨景。 结局 请从吏夜归,自请应役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在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给予了深切同情。

6

(四)鉴诗写法

1、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文章精炼,而且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记练一1

2、关于精炼这一特点。全文仅用24句,120字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

3、关于“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我们来做一道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练习一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文中采用是“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对差吏暗写,对老妇则是明写,把她所说的那些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语都是差吏逼出业的回答。差吏的“怒”、“呼”穿老妇陈情的全过程。

情形可能是:

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乎?”

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死者长矣已。”

吏问:“尚有他人否?”

老妇答曰:“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

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

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4、拓展延伸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藏问于答: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你师傅在吗?”

童子回答说:“我师傅不在。”

我接问:“你师傅去哪了?”

童子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

我又问:“去哪儿采药了?”

童子回答说:“只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七、修辞·对偶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例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 7

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两组对偶句。

练习三: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

仿写: 创满意班级,做最好自已。

附:修辞

对偶: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拟人: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夸张: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反复: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八、课后作业

练习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可借助练习一1

8

更多相关推荐:
教案范本

湖南省公共文化课说课竞赛《应用写作》教案

教案范文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小学姓名备注黑体字带部分为解释说明部分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

(详细的教案范本)我们身边的线条

美术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我们身边的线条教学理念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学校美术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间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美术课堂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大纲精神为指导...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一教案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案设计范本

走进纸世界石景山杨庄中学王巧兰一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

教学案范本

教学案范本资源县中小学大集体备课教学案年级八年级下册学科语文科著作人审稿人教学课题地毯下的尘土资源县中小学大集体备课教学案第1页共4页资源县中小学大集体备课教学案资源县中小学大集体备课教学案第2页共4页资源县中...

一个广告策划文案范本

一个广告策划文案范本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来本公司无时不以兢兢...

广告策划文案范本

广告策划文案范本20xx12151312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

文案分镜版(范本)

71520xx联邦变脸王电视导购片文案分镜版注红色部分为需拍摄内容蓝色部分为三维及剪辑需注意内容1234567

提案改善制度范本

提案改善制度行政管理制度20xx0815141618阅读4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提案改善制度一目的为启发全体员工的想像力集结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提出有利于本公司生产的改善及业务的发展以便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公司...

商业提案范本框架

商业提案范本框架1集团介绍11集团发展历程12集团文化13集团资质14集团荣誉15项目服务流程2动漫营销介绍21动漫市场概况211动漫市场简介近几年发展态势简介及政府支持情况简介212动漫行业产业模式简介22动...

教案范本(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