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品德与社会》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4.5.14

谈谈教学《品德与社会》的几点认识

敖寨中心小学:钟进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化的艺术,学生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家庭与社会的感染是一个整体。都是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在生活中贯通,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那么,如何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立足于社会生活?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其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品德与社会》是实施德育教学的主渠道,它对引导少年儿童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讲的道德问题学生大都听得懂,但从愿意去做到习惯,让课堂上的东西回到生活中,中间是有一个过渡的,从知到行,中间有很多障碍和困惑,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科学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是优良品德素质和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言行、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潜

1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下面,就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谈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精心备课,编好教案。 首先,要掌握课标,走进教材,与文本对话。我们应该认真地读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个标点符号的意义,理解范例的作用,品味编者的设计思想。这样才能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开展好教学活动。其次,教学活动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体验感悟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促进教学的实效。

要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首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表现、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同时,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针对性。其次,还要选择社会各个方面与教学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既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能够感染学生,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再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如何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及

2

成长规律,考虑怎样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讲究设计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教学《班干部选举》一课时,紧紧抓住“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的教学要点,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设计这样的讨论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第一,什么是选举,选举中要注意的要点。第二,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第三,讨论中会使大多数学生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的道理,增强集体观念,达到思想上的共识。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的选举常识,让他们在头脑中了解选举的实际意义和班干部的职责,在生活中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二、善于启发,引导明理,结合实际,注重互动。

所谓明理,就是在教学中要观点明确,说理明白,清楚。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接受主题教育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课文内容人手,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课文中的生动故事去感染学生,或用课文中的观点去教育学生,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在此基础上抓住“明理"这个重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观点,使学生在懂得道理、感知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把道德认识落实到生活行动上。

3

同时,通过分析、互动讨论,让学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观点来。我在教学《请你相信我》一课时,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同时,借助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信对待的共鸣和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行为的反思,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突出对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占了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在注重素养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他们的学堂,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学习,以及结合实际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坚持疏导,转化延伸,形成品德。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缺乏经验,他们的道德理想,道

4

德判断,道德标准往往是多元的而不是单元的。因此,引导学生取得带有普遍性的稳定的道德评价,实现转化则是思品课教师的根本任务。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疏导方针,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认识。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或暂时想不通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盛气凌人,防止出现以教育者自居。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在教育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对待问题,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在教育中得到疏导。我在教学《我是参与者》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学生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服务。只有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集体才会团结有力量,才会充满友爱。

当然,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恰恰相反,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启发诱导去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分析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转化,完成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才能优化品社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

要突出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必须向课外延伸。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如我在教学《安全回家》时,我播放

5

有关交通常识的相关视频和图片给学生观看,并在放学后带孩子们过马路,提醒他们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所以上好这堂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解,更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课外延伸,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养成良好的社会社会生活习惯。

四、积极导行,学用相长,回归生活。

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启发明理,深化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行为动机,通过指导让学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对行为的是与非、美与丑进行分析判断,并逐步把道德知识、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在确定学生的行为要求时,即要考虑大纲、教材的共性,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一刀切。同时,从行为要求的确定、指导的方式、反馈的形式等方面,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导行进行道德判断,有利于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做到学习品德与适用生活相一致。

由于《品德与社会》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学生切身的体验,才能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可以:

1.演一演,再现生活。如在教学《帮帮残疾人》一课时,我

6

让学生表演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让学生深切体会残疾人的内心所需,同时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这样,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了道理。

2.说一说,感受生活。如在教学《可爱的祖国》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回忆我们祖国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画面。并用多媒体再现“神八升天”“天宫对接”的壮观画面节选,再现“08奥运”的精彩瞬间;展示再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典型事例;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3.玩一玩,学会生活。如在教学《认识新朋友》一课时,组织他们进行了一次“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活动开始时,通过“猜歌名”,猜来猜去猜到了“找朋友”这首歌。在游戏中,孩子们请朋友品尝自己的食物、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品德教育。

4.做一做,体验生活。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书本知识后再在家里动手实践,种植种子,询问家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再组织学生展开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7

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5.评一评,判别生活。如在教学《信息时代》一课时,对学生上网好还是不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针对学生发表的观点,再让学生进行评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通过评一评都能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学中尽量选择深奥的道理能浅显表示的教学方式,采用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只有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教好《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的、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教学理想天地,让师生充分感受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8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衡水市枣强县许新屯完小 孙立娟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时常被语数科挪用。应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让学生享受一种快乐生活;明理激情导行。

关键字: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教育方针指出:“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这说明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时常被语数科挪用。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改变农村小学这种状况?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有人说:“体育不好是次品,智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作为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

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如我在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环境的交通情况及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来到公路进行实地勘察,让他们记录一定时间内违反规则的次数,并进行归因。我还带他们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与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

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四、让学生享受一种快乐生活。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是为了生活的,那未,首先就要让学生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我们说,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那未我们的课程生活首先就应当是这样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它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使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应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 。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的教学方法,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的表达等等

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五、明理激情导行。

明理激情导行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如在教《学校的变化真大呀》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外访问爷爷、爸爸读小学时,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信息在课堂上交流下,然后我把以前学校的样子的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再以小组讨论:说说以前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有这样的变化是怎样来的吗?我们有这样的办学条件是政府少量资助,大部份是我们村里的乡贤捐献的。我们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你有什么感受?今后应该怎样做?有的说:我为我们家乡有这样好的学校感到骄傲,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为家乡作出贡献。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学校的环境卫生……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吧。

更多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8篇)

多彩的课间生活教学反思教师杨红泉多彩的课间生活一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第一个分主题主要是让学生愿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在上课期间上厕所喝水在没...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日记四则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日记四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日记一这学年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参加小学品德与社会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反思田庄小学王如美4月22日我在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了品生品社片际教研活动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参加小学品德与社会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反思田庄小学王如美4月22日我在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了品生品社片际教研活动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的几点反思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办水桥小学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这句指导求学求知的名句同样适用于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唯有不断思考不断反思才会不断的进步一直以来我承担着品德与社会的...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懂得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面对困难》教学反思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面对困难教学反思夹河中心小学马文玉面对困难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笔直平坦的一个从童年到成年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人们面对困难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面对困难时没有思想准备或者没有正确...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教学反思 鄂教版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第八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70年前的长征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传奇和历史的记...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都吉台小学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都吉台小学赵金勋小学社会应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这学期由我任品德与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与说课设计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与说课设计策略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年2月16日1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年2月21日2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授课教师备课时间20xx年2月日3粤教版品德...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