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反思评价【原创】

时间:2024.4.21

学案教学反思 “学案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学案教学”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学案连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我们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的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学案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学案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在学习中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我们同学之间合作能力。其次,学案教学提高了我们上课的效率。我们经过自学后总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这种求知欲可以迫使我们集中精力去听老师的讲课。不仅如此,经过我们课前的自学,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略讲,做到详略得当,大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同时,学案胜过笔记,也不会因为我们为了记笔记而耽误了后面的内容。在课堂记笔记时,有些同学很难处理记录和思考的关系,有时会因为忙于记笔记而耽误听课和思考。对于学案教学来说,学案已经囊括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案就是笔记,不会耽误我们听课,并且在复习时能起到很大作用。

但我认为学案的内容应精简,内容过多会使我们产生厌倦心里,就会草草应付,不仅达不到预习的效果,还增加了我们的负担。

相信在老师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会更生动有趣、课堂效率会更高!


第二篇:如何运用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地教与学


模块九——如何运用评价手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和学生有效学习(大纲)

第一讲如何运用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张丹: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们来进行模块九的学习。模块九的题目是《如何运用 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教学》,老师们可能已经注意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评 价。我们的目的是促进老师的有效教学。在这一模块中我们要一起来明确反思的价值,了 解教师做反思的一些维度,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反思进行再教设计,同时我们要明确课堂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的维度。还有一个评价也是老师们非常关心的,就是学生 的评价。我们要了解一些根据评价的数据如何来诊断改进教学以及设计好的笔试测试题目 的这样的一些内容。和其它专题一样,这个模块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一共是10 个课时 的学习。其中视频讲座是3 个学时,1 个学时的学科知识拓展的学习,另外我们还要阅读 一些文本,完成一些测试题目,还有一些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把所学内容和与大家交 流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我们要完成三个学时的独立作业。下面我们就开始三个学时的视 频交流。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整个几个专题。我们小学数学模块九是最后一个专题。在前

边这个专题中我们围绕着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定的问题, 怎么来理解教材的问题,怎么来读懂学生,特别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探究活 动,以及设计练习。其实老师会想到除了刚才所做的这一切以外,反思评价是我们教学的 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除了班主任以外,课堂工作就像一个三角形, 备课、上课,上课完了要进行什么?进行反思。那么这个三角形非常具有稳定性。我们教 师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过于稳定之后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所以我们就要想办 法,使我们这些工作变得有意义,有兴趣,那么我们要进行研究。反思和评价其实老师都 在做。这个专题主要想在研究意义上进行更好的反思和评价进行交流。那么谈到这个问题 呢,老师就会想到关于反思和评价到底老师们存在哪些困惑呢?两位老师你们对于反思和 评价,就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困惑。

马艳芬:我们眼中的反思到底是不是反思?反思是回过头来想一想整个教学过程是什么样 子的?发现了问题,反思是不是把发现的问题写出来,不分析吗?还比如说:反思是只写 课堂成败吗?另外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反思,才能促进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得更好?反思 之后,还需要做什么?

张丹:其实看出来了,马老师这个思考还是非常全面的,有关的反思他提到了许多问题。

1

比如说:什么是反思?特别是我看到有些教师,基本上就是把教学流程说了一遍。那么到 底怎么能有效地进行反思?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张秋爽:评课老师也有一些感受,比如说;评课的过程当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评课人说 的缺点多,优点少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有的时候,评课者不理解上课人的意图,就妄加 推断一些结论,这时使那些上课者心里觉得,没有很好的读懂我,心里也不是很舒服。所

以呢,他们也想说说自己有想法,却没有机会。从哪些方面去评一节课?什么是一节好课 的标准?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

张丹:其实,刚才谈到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做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仅仅是 为了评价好坏的话势必要给我们老师带来压力。那有了目的后标准又是什么都值得我们去 研究。其实我也了解到我们很多老师在纸笔测验测试评价学生方面也有困惑。比如说有哪 些方式?就是对纸笔测验最常用的方式,到底如何很好的设置题目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 想通过一个简单的讨论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师们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我们就聚焦这三个话 题进行交流。第一个话题: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更好的进行反思。第二个评价的一 方面: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第三个是:如何评价学生。当然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我 们侧重于纸笔测验。当然不是说其他的方式不重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侧重于纸笔测验。 所以话题三:如何设计测试题目及更好的分析数据。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话题:如何进 行教学反思。这里我们也自我介绍一下,刚才两位老师也同大家一起见面了,为了加深印 象,请两位老师自我介绍一下。

马艳芬:大家好,我是顺义区空港小学的教师马艳芬。

张秋爽:大家好,我是顺义区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教研员张秋爽。

张丹:我是北京教育学院的张丹。

张丹:我们顺义区是北京的一个远郊区县,两位老师一个是教研员,一个是优秀的一线 教师。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来进行交流。

那么我们就进入的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有关教学反思。可能老师们马上想到什么是教 学反思?我这里有一个描述,我给大家念一下啊。我边念也请大家边思考:跟你想的教学 反思的提法一样不一样。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 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这里的话看起来还是挺好懂的,但是我们仔细发掘, 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点。第一个点就是课堂教学实践。就是老师做反思的非常重要的目的 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然后本身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或研究对象,最终总要服务 于课堂教学实践。所以他的反思也是为了改进教学的。另外当然要进行尽可能的全面深入 思考和总结。就像刚才马老师提到的问题:反思仅仅是说自己的失败吗?我想肯定不是的。 全面的总结,包括自己的成功当然也包括进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一个词非常重要,

2

就是“自觉”。“自觉”,就是教师要把反思作为教学的一个自觉行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工 作的方式,更是一种行为的习惯。那么要整整达到这一点,老师们是不是有很多的困惑呢? 我觉得最大的困惑就是什么是教学反思?很多老师觉得反思没有用,反思只是说给听课 者,或者说给所谓的专家听的,对我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的用处。那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大家 怎么想的啊?是不请马老师结合一些案例给我们讲讲。

马艳芬: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份教学反思来谈一谈。我先来把这节课的教学背景给大家介 绍一下。题目是《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

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7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学生认识 并理解“倍”这个基本概念,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张丹:打断一下,这个问题是2 年级的时候学习的,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乘法口诀以后学 习的。那教材对“倍”这个概念是怎么引入的。

马艳芬:它是通过一副主题图,这个主题图是一个比较杂乱的鸡场的主题图,然后提炼出 公鸡母鸡之间的倍数关系。

张丹:几个几?

马艳芬:对,几个几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来认识倍,理解倍。

张丹:那么说说你当时是怎么设计的?课堂中出现了什么现象让你反思啊。

马艳芬:第一次试讲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在黑板上摆了三幅图,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幅 图,提炼出图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其中就包括,几比几多几,几比几少几,几和几同样 多这样三种数量关系。因为这是我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时候孩子们都配合得特别好, 我心里觉得挺高兴。

马艳芬:接下来我在黑板上摆了一幅图,上面是2 朵红花,下面是6 朵黄花,我摆得时候 是很有意识地把2 朵2 朵分成一组,我期望孩子能说出:上边一个2,下边有3 个2 朵。

学生说出了黄花的数量比红花多4 朵,红花的数量比黄花少4 朵基本的数量关系。而 我期待孩子说出来的孩子并没有说出来,心里就有点着急了。

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引出倍的概念,而是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仿照老师黑板上的样 子,举一反三,也摆两个数,使这两个数也存在这样一种数量关系。

原本以为有了黑板上的例子,老师已经带着孩子反复说了:“上面有1 个2,下面有3 个2。”应该不成问题。可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40 余名学生,能按照要求 摆出呈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孩子要不然就是照猫画虎,要不然不知道摆 的是什么,摆的两个数不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在花了大量时间纠正学生所摆图形之后,

3

刚刚引出倍的概念,下课铃声便响起来了。

张丹:你上完这节课后是不是马上进行了反思?

马艳芬:上完课时候以后,我的心情特别不好。我在想《倍的认识》,应该挺容易的呀,怎 么会这么难呢?于是我就开始了第一次反思。我就去翻了一些课标呀,或者是一些书呀, 写了我的第一次反思。

张丹:那个时候你对反思的认识,还能想起吗?你心目中的反思是什么样子的?

马艳芬:当时我想:实践是靠理论来支撑的,所以我就感觉这次教学实践感觉不太好,一 定是哪个理论出问题。然后我就去翻了很多很多理论书,自己是不是在哪个地方哪个理论 上理解不透彻?就写了我的第一篇反思。

第一次反思我是这样写的。《倍的认识》作为一节新概念的起始课,在整个知识体系

中尤为重要。概念教学的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包括概念引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概念教 学还要注意呈现反例和变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教师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将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进行了有机结合。

在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所存在的不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总

结,使学生体会到“倍”是数量关系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数量 之间的倍数关系。在学生得出红花和黄花数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之后并没有及时给倍的 概念,而是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再摆出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两个数,显然学生对于新的数量 关系并没有理解,教学就此打住。

张丹:其实从刚才马老师和我们交流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一般的老师把教学反思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环节,为了使这个环节有一定的依据,老师 一般会加一个理论。理论套一个环节。马老师利用了许多比如说变式、反例包括概念理解 这样的概念学习的必要的理论。这还是很好的,能够有意识的引入一些理论。马老师又利 用到课程标准中的提到的操作活动,教学等等。把自己的教学环节试图和它相联系。但是 老师也看到了这时候的理论并没有对你的反思起到太大的作用。反思第二个就是发现问 题,老师一般也会说一些自己的问题。比如:马老师在这课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自己想 让学生摆出来数量关系,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想法摆出来。问题还是找的了,但是并没有去 探讨为什么学生摆不出来,当然也不可能有进一步我怎么能让学生摆出来,这样一个环节。 所以整个的反思时效性并不是太大。当然了这个是马老师的也反思了多次,慢慢的对反思 也有了些新的感触。

马艳芬:后来和同事们也探讨这节课的问题。有些老师就跟我说,你总一个人在那愁眉苦 脸的想,你为什么不去问问孩子们呀。孩子们摆不出来,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你去问问呀。

4

我一想真是这样呀,于是在没有讲这节课的班级里进行了前测。

前测有2 道题:1.你听说过倍这个概念吗?2.例题图(红花和黄花图)试着说说,黄 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前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都听说过倍这个概念,但这个概 念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但是除个别同学外,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将“倍”这个概念与原 有知识建立正确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对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关系进行多次表述之后(注意此时学生总是在说红

花有2 朵,黄花有3 个2 朵),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再摆出一组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数 量呢?我找到了一些同学进行座谈。“老师,我知道红花和黄花之间的数量关系,可是我 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您让我摆出也具有这样一种关系的两个数,我就蒙

了。”“老师我摆得和您黑板上的关系一样呀,也是上面有一个2,下面有3 个2。没错呀!” 面对孩子们的困惑与质疑,我陷入了深思。“倍”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而它与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作用就是将新旧知识紧密、自然、及时地 联系起来。看来在刚才的教学中我却是忽略了这一点。新知识呼之欲出,而我却将最好的 契机生生的错过去了,导致学生出现了困惑。如果在学生明确了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关系之 后及时引出新知识——倍的概念,新旧知识自然的衔接到一起,效果一定比第一次好。 张丹:这个反思比第一个觉得有实效了,很明显马老师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学生的旧东 西和我要他获得的东西知识之间的通道并没有打好。我们常说的教学就是一种运动过程,

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的东西,到我们的核心目标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教学路径。让学生能够接 受学习过的已有的知识者。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的切入点。就是 学生。

张秋爽:此次反思中可以发现,老师已经开始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通过课堂前 测和课后访谈的方式寻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想法,但这些想 法虽然有些肤浅的,只但毕竟有了一些思想了,如果再探寻出一些更具体的办法,可能会 更好一些。

张丹:方向找到了,但是策略还没有找到。所以有的老师没找到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说 找到这些原因,不知道怎么样去改进。如果我们不把进一步的改进想到的话这节课就过去 了。所以第三次反思中,马老师就开始侧重再教的一个设计了。

马艳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再教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倍的认识是概念教学。概念的建立需要3 个思维凭借, 即动作凭借、形象凭借、符号逻辑凭借。为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规划为三个部分:一是 观察图片,揭示“倍”的概念;二是操作学具,理解概念;三是拓展训练,应用概念。

概念的建立需要多个例证来支撑。在第一部分,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兔和白兔之间

5

的数量关系,从已知的“几个几”为切入点,引出倍的概念。然后通过三组基本图帮助学 生建立倍的概念。

随后,通过师生一起摆、教师变化摆、学生自由摆三种操作方式,帮助学生由外化感 知概念转化成内化理解概念。

在最后的练习环节,我将教材中的练习题与自己设计的习题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形 成一定的练习梯度,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张丹:从刚才的叙述过程中,我们又看到马老师又引入了一些理论,比如刚才提到了, 前边就已经提到了,概念的建立需要多个例子。明显的看到第一次的时候并没有体现多个 例子,现在马老师用黑兔白兔引入之后又让学生观察一些,基本的图形。有多个例子帮助 你去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这也是变式教学的基本含义。因为在第一次反思中,马老师用 变式。其实,变式的含义:任何一个概念都有一个本质属性。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女人 她就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它有一个本质属性就是性别,但是它又有一些非本质属性,女 人的个子高矮,梳小辫,不梳小辫。像咱们3 个人穿不同的衣服呀,这些都不掩盖我们是 女人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为什么要举多个例子呢?就是不断的变换非本 质属性,让他感觉到这个是个女人,这个是个女人,这个是个女人。让他觉得跟衣服的颜 色不同的,梳什么小辫不同的。慢慢的就建立起女人的本质属性。同样概念教学也是这样, 于是她就引入了3 组基本图。所以我们看到在第三次反思中,也有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跟这 个教学实践结合一起了。这个理论对教学实践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为了克服前边 遇到的困难。比如孩子对前边遇到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他也没办法去摆。在观察的基 础上,很快就建立了“倍”的概念,就不让学生去猜了。这样就把学生原有的“几个几”

的认知基础,跟数学概念尽早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的加深对这种联 系的认识,从而巩固对概念的认识。就像刚才马老师用的理论似的,有动作的、有形象的, 最后符号的,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了找的了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张秋爽:刚才张老师提到概念建立需要多个例证,再教设计体现的比较明显,比第一次就 好多了。并且刚才提到在概念教学的工程中,老师要时时的引导站出来这个概念给他明确 一下。在孩子未建立之前不能让孩子随便地去探究去猜测,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

张丹:有时候必要的探究过程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了生活经验,这时候老师直 接给出概念,建立联系是个非常好的手段。

张秋爽:在这个再教设计当中除了马老师说的这个以外,我感觉在她这节课当中,她还把 有关倍的几类问题揉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机的渗透起来。

纵观本单元教材,倍的认识是一节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理解倍的概念,

为后面学习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力求通过摆一摆、画一画、

6

猜一猜等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变化1 倍量和几倍量,形成不同的倍数关系,运用 概念的含义渗透了“求一倍量、求几倍量、求倍数”等相关知识。

如“摆一摆”这一环节,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3 个草莓,再请同学们摆一摆苹果, 苹果的数量是草莓的2 倍。接着,又增加了二份苹果,请同学们说说这时苹果的个数是草 莓的几倍?随后,又增加了一个草莓,从而改变了苹果与草莓的4 倍关系。然后请同学们 想想,如果苹果的个数仍是草莓的4 倍,可以怎么办?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 多1 倍量的认识,拓展了倍的内涵,使孩子们对倍的认识更丰富了。这个就是在操作的过 程中的很好的变式。

张秋爽:通过进一步挖掘,提到了反思,不仅仅失败精彩的地方也应该挖掘出来。可以看 出来他的非常大的特点,概念和生活经验尽早建立联系,尽早建立联系并不是不让学生探 究了,不让学生操作和体验了,实际上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过去的教学中有点分散,今天学求一倍量,明天学求几倍。实际上往往这些数量关系就是 一个基本数量关系,而这些基本的数量关系经过操作活动之后,可以操作成求几倍的,也 可以操作成我是它的几倍,我到底是多少。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也没有必要,学生也无 需记住像一倍量乘倍数等于几倍量这样的公式,他已经感悟到了中间的数量关系。为我们 提供了概念教学的一种整体感知。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叹了三次反思的变化,老师们可能 会关注这节课马老师最后会上成什么样,我们更想用这个案例来体会反思的变化。纵观三 次反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反思由开始的比较表面到后来的比较深入,由开始的宏观到后来 的具体,在有效性上逐渐加深了。体现在:

第一,很明确,老师做反思是为了改变教学。其实我也问过一些老师:“你们做反思 为什么套用那么多理论?”老师们认为反思就得套理论,如果不套理论好像

水平差点似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反思到底干什么的?反思不是给别人

看的,反思是为改进自己教学的。我们看到马老师从遇到问题,到找原因,

到后来的改进教学,一步步扎扎实实的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非常

好的启发。

第二,这个反思对一个教学现象进行了不断的追问。从开始的一种感觉,很沮丧, 这是一种随感,到慢慢的找原因,到后来的改进,这是对现象仔细的思考和

分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希

望这个反思对我们来说是一启发,也希望老师们在你的日常工作中也能够围

绕一个反思在不断的做,不断的做,加深对反思的理解。回过头来我们再来

看教学反思的定义,你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教学反思就是自觉的把自

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当成一个研究对象或是认识对象,进行一个全面深入冷静

7

的思考和总结,最终是为了改进我们的教学。通过这个案例大家会有一个更

加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确实有一定的价值。

马艳芬: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对我们说教学反思是必须的,专家教授也说教学反 思是重要的,那么教学反思到底有哪些价值呢?

张丹:刚才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些教学反思的价值。第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这个大家都能感受到。这里有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是 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十反思= 成长。老师们都希望成长,首先得有经验,老师们都理解。但你会发现,两个人进去的时 候起点差不多,十年之后我们经验积累差不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老师可能成长为比 较优秀的老师,有的老师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思考, 特别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他实际上是对经验认识一个理性的过程。当然也是对经验的积 累、总结、提升的过程。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到你要成长就非得反思。为什么反思就是成长 的要素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教好书有各种方面的因素,你要有一定的知识,有一定的能 力,也不排除你有一定的先天条件,当然也包括你有一定的专业情感,你要爱学生。有人 对比过一些专家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知识结构中的一些不同,我们发现在原理规则的知识 这一方面,专家教师比普通教师要丰富一些,但不是丰富很多,在什么地方比他们更丰富 呢?就是在教育案例和策略知识上,以及实践智慧知识上。老师们看,你要积累案例,你 要积累策略,你要积累智慧,是必须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琢磨的。其中由于教学本身的复 杂性,使得我们教学之后的反思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论再怎么预设,你都无 法保证把课堂上的情况预设的非常清楚。而有可能你的预设是有偏差的。在课堂中,你再 是天才,你都无法保证你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事后进行及时反思,帮助我们积累我们的策 略,积累我们的智慧,积累我们的案例。这些都促使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

马艳芬:我感觉教学反思也是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就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新课程鼓励教师进行合理创造,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创造处理,教 师对教学提出独特的教学思路,运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更有成效的多种教学方法,因而也 就要求教师更多的,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帮助自身不断

发展。

张丹:为什么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反思越来越重要,原来我们也在做教学反思,但现在为 什么这么强调呢?我们新课程理念非常提倡我们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所以就造成我 们课堂的不确定性更加复杂,造成教师对教材进行一些合理的创造,这些创造是否合适都 需要我们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对实践进行反思。

8

张秋爽:刚才两位老师谈了反思的价值,我也感觉反思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思考,就是 反反复复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有经验,才能让你在实践中生成这种智慧。有这样一 个小的例子,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之后,学习《探索规律》时,我出示了如下例题:

20 面彩旗,按照一红二黄三蓝的规律插在操场四周,第20 面是什么颜色的?26 人做 了这道题,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有26 个孩子做了这道题,

人数几面为一组计算过程结果百分比

11 人6 面20÷6=3(组)..2(面)黄色42.3%

15 人3 面20÷3=6(组)..2(面)黄色57.7%

有15 个人认为“3 面为一组”,占了一多半,虽然结果都是黄色的,但我心里仍然觉 得有点纳闷,有点意外。于是我马上追问孩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得三面的孩子他是这样读的:“老师您看您这题,是一(yī)红二黄三蓝。”

噢,我马上就明白了,原来孩子是按照第一声来读的,得六面的孩子是按照一(yì) 红二黄三蓝,这些孩子是符合老师的意思的,符合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道例题的意思的。

通过这样一个小例子,我感觉到,每个人的语言习惯是不同的。我们经常说课堂上的

语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却从来没想到这个语调会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低年 级,老师对语调给予重视。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追问,一种思考,对这样的一种意外产生 这样一种敏感的话,至少不会轻易的在那15 个人的本子上大叉子,从另一个侧面也就了 解了学生答案的由来,从而进一步去了解我们的孩子。

张丹:很有意思,一道简单的题目,学生对一二三理解的不同,造成孩子解答过程的不 同,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保证每道题都做得完全的没有一点点瑕疵,但反思为你提供了这样 一个途径,了解学生以后,第二节课可以补救,或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以上我们谈了一些反思以及反思的价值,老师们也会想,我们也知道,反思很重要, 我们到底都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反思的切入点、视角到底有哪些呢?这里只是给老师

们提供一些反思的视角,帮助你去寻找突破口,老师们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再去寻找新 的视角。

其中的一个维度非常非常重要,就是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挖掘。这里提到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教学现象。上完这节课以后,老师们必然会对教学中某个教学现象是感兴趣的。或 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我这个现象非常成功,孩子表现非常活跃,我的目标也达成了,所 以我觉得很成功。”或者像刚才马老师的,一个教学现象是教师的一个遗憾。这个现象也

9

可以是学生的角度,学生为什么这么精彩?学生为什么这么难?当然还可以从我们课堂教 学互动方面:教师的提问是不是有效等等。

首先是要抓到一个现象,我相信每一个一定会对某一个教学现象印象非常的深刻,但

老师们往往第一不去想就过去了,第二即使有这个想法不去再去想,就变成一种随感了。 所以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挖掘。这个现象是什么?就像马老师的,学生找不到这样的一种倍 数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可以通过访谈,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经验,还可以通过跟同伴、跟 专家的交流,发现学生无法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无法把图中的数量关系与前面学习的“几 个几”建立起联系。第三,我们怎么办?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教师明确的揭示这个数量关系, 学生通过操作更好的体会这个数量关系。这就完成了对教学现象的深刻挖掘。其实还可以 进一步挖掘,比如哪些东西适合这样的教学?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反思的一个点。

总而言之,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挖掘是教学反思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师么就一 定要对教学现象敏感,一定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说了教学中遗憾的地方,那成功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进行一些反思呢?

张秋爽:对!成功的地方当然也可以反思。如学生在学习质数、合数这部分内容时,往往 把91 判断成质数,而且屡讲屡错。后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怎么样让学生清晰明了直 观化的知道91 是合数呢?我们就想到了算盘的设计,就在屏幕上出示了算盘,算盘上共 有13 档,每个档上有7 个珠子,这样共是91 个珠子,为什么是7 个珠子呢,因为一周是 7 天,13 个档代表一季度大约是13 周,91 是一个季度大约的天数。这样一说,学生很容 易记住91 可以分解成13 和7,因此91 是个合数。自从有这样一个小的算盘出示之后, 学生不再出现错误。

马艳芬:是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把学生难理 解的内容变为浅显,可以运用一些较为贴切的数学工具,甚至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 族文化,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就简单了。

张丹:这个地方就是反思的一个成功之处,将来可以把它积累下来,也可以供别人来学 习。当然课堂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现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无论是什么 样的现象,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从现象中进行诊断,诊断其中的问题,改进我们的 教学。这里面我们要采取像吴正宪经常说的三句话,我是非常喜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是打引号的,初学者学习一个东西他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宽容 的接纳,理智的筛选,巧妙的利用。把学生的问题作为一种资源。

以上就是教学反思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就是对教学现象深入的挖掘。

教学反思第二个维度我们说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

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它的合理性。你要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是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0

否达成了,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达成了那很好,如果没达成那是什么原因?或者是在教学过 程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说本身教学目标设定就不够合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目标的合理 性和达成度。

这里我想举一个我曾经遇到的例子,这个例子看出了老师反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

值,他也是从教学现象入手,直接反思他的教学目标。这节课讲的是《米和厘米》,结束 的时候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你估计一下教室门的高度。”结果发现学生的错误非常 多,其中有一个孩子估计有20 多米,完全对米和厘米,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表象。于是他 就去做一个全班的调研,结果发现他教学目标中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要建立1 米和1 厘米 正确的表象”并没有达成。于是教师反思为什么这个目标没有达成?后来发现在教学过程 中他有设计了对1 米和1 厘米到底有多大的这样一个环节,但是非常的仓促。比如说他请 学生比划出1 米有多长,孩子就在那儿比划一下,这个环节就算过去了。我们知道小孩比 划的误差是比较大的,有的小孩根本就没比划。老师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为完成,于是重 新设计这个环节,他让学生先比划一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1 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把 自己比划的和黑板上1 米长的线段进行对比,调整最后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表象。这样一 来再去看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非常好了。

教学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你可以去思考哪个教学现象触发了你思考,然后

再去深入挖掘。你也可以换的角度,我的教学目标有几个?我的教学目标达成没达成?达 成有什么好的地方?没达成是目标制定的问题,还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问题?第三个角度就 是学生的表现。从学生的角度来帮助我们提升反思的角度。可以是他课堂中的表现,也可 以进行课后询问。

我们有对学生的关注,有对教学现象的关注,有对教学目标的关注,有些老师可能会 想到:“我们的教学反思到底怎样写呢?”我觉得写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思 考的模式,这里也介绍一个我们常说的一个3w 的模式。

第一个是What 就是事例。你教学哪儿成功了?哪儿遗憾了?哪个现象引起你思考 了?哪个目标引起你关注了?这个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

第二个是Why 为什么?为什么会是成功的?为什么会是遗憾的?为什么这个目标

达成或是没达成呢?一定要寻求多种原因。有教材的原因,特别是我们学生的原因。我们 要了解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学。

第三个是How 怎么办呢?自己去采取一些策略去解决。我们反思:有什么策略?这 些策略如果去实施效果会如何?

我想基本上按照这三个W 来帮助我们去思考,我们就可以深刻的进行反思了。

刚才我们提到的最后一个w,也就是How 怎么办。这必然涉及到了再教设计。

11

再教设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重新写一写,把重要的改进点

写成提纲式的再教设计也是可以的。这里边秋爽也介绍了一个案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 下。

张秋爽: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入:

⑴有6 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 和3 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 和3 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老师听到这儿就不知怎么办了。

主持人;学生对公平的认识,是数量上的公平,还是贡献上的公平。

⑵ 老师接着问:“八戒又来了,要把6 个桃子分给3 个人,每个可以得到几个桃子? 2 1 1

2 2 1

2 3 4

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

有的说:“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有的说:“分给师傅1 个,分给猪八戒2 个,分给孙悟空3 个最合适。”又从贡献的大

小思考问题了。还有的说:“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应该分的最多。” 课堂就无法进行了,和同样多的数学概念就背离了。

就以《除法的初步认识》出现的尴尬为例,我们该如何进行再教设计呢?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情境:“ 猴妈妈有6 个桃子,要分给2 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怎样分,它们没有意见?”

这样的环节设计使两只小猴子在小朋友心目中处于的同等的地位,因此,也就无所谓

谁贡献大,谁贡献小,就不会出现搀杂个人的感情因素,就不会出现令教师尴尬的局面,

也不会出现令学生认知产生负迁移的影响。

张丹:再教设计真的是非常重要。有的老师可能有这样的困惑:“我一个人又要做反思, 又要做再教设计,我又很难再去实践。”其实我们可以以一种校本教研的方式来开展。我 们的再教设计可以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流程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次集体备课——一人上课——复备——全组每个人都去实践;

张秋爽:也可以一起听课,共同反思——再教设计

12

马艳芬:我们还可以自己上课实践——反思——再教设计,为来年打下基础。

张丹:无论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只要你有这样一种想法就一定会实现的。反思到这 就告一段落。说到反思人们爱提的就是叶澜教授。她曾经说过一句挺有名话:“一个教师 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再 次看到反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最后由一个非常简短的小结。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反思?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改进教

学,为了改进教学你必然要关注教学现象,你必然想办法要找到它的原因,你必然要想办 法确定再教设计去改进它。另外反思需要一个长期的思考。它需要你积极坚持不懈、仔细 审慎的一种思考。所以有人说反反复复的思考也有道理。当然反思一定要想法设法的解决 问题,也就是把我们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思与行的结合。

我们这个话题先到这儿。

13

更多相关推荐: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要求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项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

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书面教学反思评价表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0806010015何艳一陈洁琼讲授的商鞅变法导入部分优点1陈洁琼在讲课中一直是饱满的激情声音响亮很有感召力2她很多材料而且大多数来自课本上的充分挖掘课本资源3开头复习了旧知识然后提问读材料进入新...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1评价人签字2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际例子具体模型动画演示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构建具体而有序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空间概念效果挺好但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学生自己的动...

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评价标准12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1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固镇县乔店小学2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

小学优秀教学反思评价标准评价人签字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对现行学生评价的反思上海市第三期教育管理硕士班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三期海外高级研究班学员静安小学施学兵摘要学生评价问题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针对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学生评价改革...

语文教学反思 多元评价

语文教学反思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的灵性自由绽放张楼小学张海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评价主体...

关于教学评价的一点反思

关于教学评价的一点反思有一种怪现象学校的教学质量历来是语文教师耀武扬威的也就是说每次考核语文成绩遥遥领先而数学教师每次考核都是萎靡不振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是裤子头穿袜头相差一大截不过孩子们上了初中以后初中的老师不...

评价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