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时间:2024.4.13

xxx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Ο一一年十一月

xxx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Ο一一年十一月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又以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发布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根据上述要求,xxx委托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对其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迅速组建了项目组并进驻xxx开展评估工作。经过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以求实、求是的作风认真编写了《xxx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该报告力求能科学、公正、真实、全面地反映xxx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现状。

评价组在煤矿开展现场工作和后期编写评估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xxx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20##年11月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安全评估的对象及依据... 1

第二节 矿井概况... 2

第三节 矿井自然安全条件... 5

第四节 矿井生产系统概况... 22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26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确认标准... 26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26

第三章 煤尘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8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等级... 32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 32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等级... 33

第五章 安全对策措施... 35

第六章 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38

第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有效性评价... 38

第二节 应急预案演练效果... 49

第三节 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50

第七章 评估结论... 51

附 件... 5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安全评估的对象及依据

一、重大危险源评估对象:xxx(以下或简称xxx煤矿)。

二、评估主要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1-01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6-01

3.《煤矿安全规程》                                  2010版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5.《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6.《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5]97号

8.《关于认真做好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通知》      鲁煤安监中局发〔2008〕66 号

9.《矿井地质规程》

10.《煤矿防治水规定》

11.《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06;

12.《矿山救护规程》                           AQ1008-2007;    

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尘防治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59号;

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二)基础资料、文件

1.xxx重大危险源评估委托书;

2.xxx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矿长资格证书》、《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

3.《xxx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其批复;

4.《x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山东省印发关于《20##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审查意见》的通知;

6.xxx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7.xxx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8.矿山救护协议书;

9.xxx煤矿提供的其他相关图纸、文字资料。

第二节 矿井概况

一、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xxx

企业地址:山东省xxx市

企业性质:国有企业    

xxx位于xxx市西张庄镇境内,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矿井于1975年建矿,1978年投产,设计开采煤层为9、11、13、15、16层煤,设计生产能力9万t/a,1982年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扩增到15万t/a,矿井服务年限为40a,20##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2万t/a。矿井批准开采煤层为13、15、16层煤,现主采13、16层煤。

二、矿区位置及交通

xxx位于张庄镇境内,西距京沪铁路约60km,南距济(南)新(泰)公路3km,东距磁(窑)莱(芜)铁路xxx火车站16km,南距xxx(新矿集团)铁路专线约3.5km,煤炭运输可直通全国各地,交通十分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2-1。

三、井田境界

xxx井田位于xxx向斜北翼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38′21″~117°39′33″、北纬35°58′02″~35°58′52″范围内。矿井面积1.8172km2。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年5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3700002009071110029220),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批准开采煤层为13、15、16层煤,开采上限标高125m,下限标高-370m,具体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xxx煤矿现主采13、16层煤,有1个采煤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

表1-2-1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四、相邻矿井

xxx矿井周边相邻有三个煤矿:

 1.xxx市xxx煤矿

市 镇煤矿位于xxx煤矿的东及东南部。1973年,原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工业局批准原公社建设煤矿。1975年10月投入生产,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20##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核定其年生产能力为15万t,现主采太原组7、9煤层及配采太原组16煤层。

煤矿与xxx煤矿之间按设计要求留足了矿井隔离煤柱,彼此无穿层越界现象,互无开采不良影响。

2.原煤矿(已闭坑)

原煤矿位于xxx煤矿的东南部。原煤矿于1975年开工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万t。立井开拓方式,开采太原组6、11、13、15、16煤层,现已闭坑,部分残留的16煤层已划归现 煤矿开发利用。

原 与xxx煤矿之间按设计要求留足了矿井隔离煤柱,两矿之间是落差120~150m的F17号断层,彼此无穿层越界现象,互无开采不良影响。

3.矿业集团  煤矿

煤矿位于xxx煤矿的北部。煤矿始建于1958年,立井开拓方式,开采煤层为山西组2、4煤层及太原组6、11、13、15煤层。最初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万t,后经多次技术改造,最高实际年生产能力一度曾达到120万t,现已注销生产能力,回收部分边角块段和巷道煤柱。

煤矿与xxx煤矿之间按设计要求留足了矿井隔离煤柱,两矿之间是落差120~270m的F16号断层,彼此无穿层越界现象,互无开采不良影响。

4.井田内古煤井

xxx煤矿位于F16正断层的下盘(上升盘),由于断层的上抬作用,F16断层附近煤系地层及古近系地层均被大量剥蚀,上覆第四系盖层厚度又多在1m左右,煤层埋藏深度小,自清朝后期开始即有小煤井在此开采,开采方式多采用小立井(井径多在1.80~2.00m)方式,开采深度在80~120m左右,开采煤层多为太原组6煤层,采用人工采掘、土法排水、设备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安全没有保障,1958年被强行关闭。

现xxx煤矿开采13、15、16煤层与上覆6煤层间距平均134.58m,原古井对现行开采无影响,望xxx煤矿应加大对古空的探测,防止对古空水造成灾害,确保矿井安全。

第三节 矿井自然安全条件

一、自然地理

煤田位于xxx和蒙山之间,属半丘陵地貌区。xxx煤矿位于xxx南侧,xxx岭西侧,地表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仅在冲沟处可见古近系官庄组(俗称上红层)出露地表。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海拨标高在+185~+204m之间,呈西高东低。主、副井井口标高+188.20m,工业广场及主要工业设施地坪标高在+185m左右。

迈来河(又称崖头河)发源于xxx东北部,由北而南流经xxx煤矿的东邻--xxx煤矿的东侧,向南流入柴汶河。迈来河属季节性河流,历年最高洪水位+170m。xxx井田内仅发育有两条冲沟,除雨季外常年无水,雨季降水汇集冲沟后,流经迈来河后汇入柴汶河。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市气象局资料表明:历年最高气温42.5℃(1958年8月11日),历年最低气温-21.6℃(1957年1月27日),历年年平均气温15.2℃。每年一月气温最低,最低月均温度-3.3℃,每年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月均温度26℃。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395.4mm(1964年),历年最小降水量为450.9mm(1968年),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779.4mm。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22.5mm(1983年8月31日),年总蒸发量1213.00~1378.64mm。降雪一般出现在11月至来年的1月,结冰期为11月至来年的3月,初始冰冻日期一般在10月下旬,冻结深度为0.45~0.80m。全年主要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北风相对较少,年平均风速为2.4m/s,最高风速为14.3m/s,属温和无严寒酷热的半温润性北温带气候。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xxx市的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g。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xxx位于xxx煤田(向斜)北翼,其地层系统属鲁西地层分区济南~淄博地层小区,由老到新发育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古近系及第四系。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煤系基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煤系上覆地层为古近系(俗称上红层)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表1-3-1)。

1.第四系(Q)

厚度为0.25~5.88m,平均2.05m,其厚度与地面标高呈反比,其顶部为耕土层,以河流相未胶结的冲积、坡积次生黄土、砂质粘土为主,底部局部有流砂层发育。与下伏古近系官庄组呈不整合接触。

2.古近系(E)

官庄组(E2)残留厚度218.30~601.26m,平均370.09m,主要由砖红色泥岩、粘土质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数层砾岩,砾石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差,砾石成分以石灰岩、岩浆岩、片麻岩为主。与下伏二叠系呈不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山西组(P11)残留厚度69.42~88.78m,平均77.88m。其下界为太原组一灰之上,6煤层与4煤层之间的一层中细粒砂岩之底面。主要由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煤层顶板粉砂岩、泥岩中含植物叶片化石苛达树、羊齿类。本组共含煤地层4层(1~4煤层),其中2、4煤层已为老空区。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4.石炭系(C)

包括上石炭统太原组(C2t)和本溪组(C2b)。

太原组:平均厚度在180.00m左右。其下界为本溪组徐灰之上一层泥岩的顶面。以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细砂岩为主,间夹石灰岩和煤层。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和粒度韵律明显,一灰、四灰全区稳定,是主要标志层。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13层(5~16煤层),其中6煤层大部已为老空区,9、11、13、15、16煤层为可采煤层。煤层底板一般多为高岭土泥岩,往往呈团块状构造,煤层顶板粉砂岩中常可见到苛达树、轮叶和楔叶木化石。

本溪组:平均厚度37.80m,底部发育一层杂色、铁含量较高的铁铝质岩,富含菱铁矿鲕粒,与区域性山西式铁矿层及G层铝土岩层位相当,可作为本组地层底部的重要标志;中上部由泥岩、石灰岩(徐灰、草灰)组成。在石灰岩中含有海百合茎、腕足类动物化石,徐灰富含燧石结核,是本溪组的重要标志层之一。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奥陶系(O)

厚度大于800m。上部除下段含有厚层状石灰岩及泥岩外,其它均为厚层状致密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含头足类及三叶虫化石;中部含燧石条带及结核;下部则以灰色白云质厚层状结晶灰岩为主。

(二)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本区属于鲁西断块,鲁中块隆的断凹部分。总体上呈一近东西走向的向斜构造──向斜,向斜南翼保存较完整,北翼则由于断层的切割破坏,保存不甚完整。xxx向斜南侧与蒙山基底凸起相邻,北以xxx大断层与基底凸起相接,蒙山大断层将煤田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层走向,自东而西由300°~310°渐变为260°~270°,呈一略向北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弧顶位于协庄、韩庄、xxx一带,地层多向北倾斜,倾角一般为10°~30°,两翼倾角较大,转折部倾角则较小。西段构造较东段略为复杂,位于煤田西段的华丰煤矿地层走向自西而东由170°转为120°,再转向30°,呈一向北东开口的簸箕状,地层倾角15~25°,禹村井田为一地堑性质的构造盆地,其地层走向100~120°,倾向北,倾角15~30°。煤田东西长约56km,南北宽约12km。煤田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绝大多数断层为高角度正断层(逆断层少见)。xxx大断层和蒙山大断层规模最大,前者沿煤田北侧呈弧形展布,构成煤田的北部边界,后者将煤田斜切为东西两段。大断层位于煤田中部,走向由北西~南东至近南北,东盘(上盘)下降。在煤田内广泛发育的中型断裂主要是一组斜交断裂,其走向自东而西随地层走向的逐渐折转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煤田东部为北东东走向,中部和西部以北东,北北东走向为主;断层南东盘多为下降盘(上盘),在平面上,致使煤层露头等地质标志向西南方向推移,在地层走向剖面上,自西而东呈依次下降的阶梯式,该组断裂将煤田沿走向切割成一系列井田区段,从而构成井田之边界断层;与其略呈共轭状的另一组斜交断裂不甚发育。

表1-3-1  xxx地层系统表

2.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本井田位于xxx煤田北翼xxx二井田的西南部。煤系地层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古近系红层所覆盖,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井田地层总体呈一单斜构造,走向135°左右,倾向南西、倾角8°~14°。井田内断裂构造较发育,钻孔及井巷共揭露控制主干断层3条(含井田边界断层),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图1-3-1),主要断层的产状、落差及控制查明程度详见表1-3-2。

1-3-1   xxx井田构造纲要图

(1)F16正断层

F16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为本矿井与xxxxxx煤矿的边界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30°~70°,落差130~320m,断层落差中间大,东西两侧小,井田内延展长度约1800m左右。井田内126号孔穿过断层面,断点深度在242m左右,断层破碎带宽度较大,约在25m左右,孔内太原组地层均被断失。118号孔穿过断层面,断点深度在135m左右,使井田内煤系地层与井田外古近系红层对口。东邻煤矿134号钻孔穿过断层面,断点深度214.50m,断层破碎带厚度较大,孔内6~16煤层段均被断失。周边xxx煤矿、xxx煤矿、煤矿、煤矿多次揭露本断层,其性质、产状、落差、位置均已查明。

(2)F17正断层

F17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为本矿井与xxx市煤矿、煤矿的边界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75°,落差0~140m,井田内延展长度在1700m左右。132号钻孔穿过断层面,断点深度在70m左右,断层破碎带厚度较大,孔内四灰、9、11、13、15、16煤层、徐灰、草灰断失。167号钻孔穿过断层面,断点深度在390m左右,断层破碎带厚度较大,孔内煤系地层均被断失。

(3)井田南部正断层

井田南部正断层位于9煤层赋存区区外,由11、13、15、16煤层生产巷道揭露证实。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落差6~30m,落差浅部较小,在11煤层内揭露为5m,深部较大,在15、16煤层内揭露为30m。断层附近煤层被牵引、局部产状变化较大,分支支断层较发育。井田内延展长度在800m左右。

矿井开采中揭露的落差小于5m的断层有16条(点),产状与矿区内主干断层基本一致,为高角度正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

表1-3-2   xxx断层控制程度一览表

(三)岩浆活动及其它地质构造特征

本井田未发现岩浆岩侵入,未发现陷落柱地质构造发育。

三、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

xxx煤田位于xxx及蒙山山脉两大区域性分水岭之间的山间凹地内,属地形较为平缓的丘陵区。区内中央广布侏罗系、古近系红色砂砾岩层,煤系地层绝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层所覆盖。南北两侧地势均较高,属丘陵山坡地带。南侧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层,岩溶裂隙发育;北侧出露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及古近系砾岩。小汶河及其支流构成全区主要地表水系,由东而西流经煤田南部,现代河床宽约300~600m,古河床含水砂砾石层沉积宽度约1000~2000m,地表迳流条件良好。

xxx煤田自上而下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古近系砾岩含水层;2、4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一灰含水层、四灰含水层;本溪组徐家庄灰岩含水层、草埠沟灰岩含水层及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它们构成北方型多含水层结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由于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循环条件、含水层赋存及其组合特征等多方面的控制和影响,煤田内各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尽相同。

2.矿井充水条件

(1)大气降水

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1395.4mm(1964年),小年降水量为450.9mm(1968年)降水量为779.4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煤系被古近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隔水层所覆盖,地表又为丘陵山坡地带,迳流条件好,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变化无关。

(2)地表水

迈来河(又称崖头河)发源于xxx东北部,由北而南流经xxx煤矿的东邻--xxx煤矿的东侧,向南流入柴汶河,河床宽度50~150m,平均70m,河床内於积有流沙。一般冬春季节干枯断流,雨季平常水深不超过0.50m,水面宽约十余米,仅当出现连日下雨时,才会水满河床,流速增大,但在雨后1~2天内,流量即可迅速减小。迈来河属季节性河流,历年最高洪水位+170m。

xxx井田内仅发育有两条冲沟,除雨季外常年无水,雨季地表雨水汇集冲沟后,流经迈来河后汇入柴汶河。对矿井充水影响甚小。

(3)主要含水层

xxx主采太原组15、16煤层,因此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一灰、四灰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砾石层,古近系砂砾岩含水层,本溪组徐灰、草灰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1)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

厚度为0.25~5.88m,平均2.05m,其厚度与地面标高呈反比,其顶部为耕土层,以河流相未胶结的冲积、坡积次生性黄土、砂质粘土为主,底部局部有流砂层发育。水位埋深一般为0.80~2.80m,季节性变化幅度在1.00~2.00m左右,局部略具承压性质。据xxxxxx煤矿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其单位涌水量q=2.48~4.92L/s·m,渗透性系数k=55.29~183.59m/d,影响半径R=187.4~358.0m,为一富水性较强的孔隙型潜水含水层。本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迈来河、地表冲沟等地表河流、水塘的水力联系密切,但由于其厚度薄,分布范围小,及下伏古近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泥岩的隔水作用,与煤系各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对矿井生产无不良影响。总矿化度0.26~0.41L/g,PH值7.4~7.8,总硬度8~15德国度,为HCO3-CaMg型中软淡水。

2)古近系砂砾岩含水层

管庄组(E2)残留厚度218.30~601.26m,平均370.09m,主要由砖红色泥岩、粘土质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数层砂砾岩,砾石磨园度及分选性较差,砾石成分以石灰岩、岩浆岩、片麻岩为主,砂砾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15m左右。井田内钻孔穿越这些砂砾岩层时未见冲洗液大量漏失现象。

xxxxxx煤矿9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抽水试验段距为237.23m(孔深10.58~247.81m),内有砾岩三层,埋深依次为27.6~28.5m、31.70~34.10m及37.60~40.50m,砾石层累计厚度7.10m,其原始静止水位标高为+171.13m,单位涌水量q=0.00067L/s·m,富水性很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含水砂砾石层潜水补给。

在xxx市xxx煤矿附近,钻孔穿越这些砂砾岩层时冲洗液大量漏失,静止水位标高为+189.58m。

在9煤层正常区段,煤层与古近系底界面间距大于开采9煤层形成的“二带”高度,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在扩层区西、西南部,9煤层被剥蚀、煤层露头隐伏于古近系下方,生产阶段应补作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对口部位古近系地层的岩性及其富水性,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3)太原组一灰含水层

井田内厚度1.30~3.44m,平均2.34m,灰色至深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表面粗糙,质不纯,多含泥质,具缝合线构造。岩溶裂隙不发育,结构致密,井田内未见钻孔漏水现象。

xxx市xxx煤矿于井下揭露一灰多次,均为结构致密,干燥无水。

xxx煤矿范围内一灰厚度较小,由于断层的切错作用,补给条件较差,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为富水性较弱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4)太原组四灰含水层

四灰为13煤层的直接顶板,厚度4.58~8.66m,平均6.92m,区内岩性横向变化不大,为灰白至深灰色,具缝合线,微晶结构的泥质细晶生物碎屑灰岩,富含各类海相动物化石,顶部含泥质较多,中部质较纯,底部多含隧石结核。结构致密,岩溶裂隙不发育,且多为方解石所充填,井田内未见钻孔漏水现象。xxx煤矿13煤层已基本回采完毕,井下揭露四灰均为结构致密,未见较大淋水点。

xxx煤矿四灰抽水试验,原始静止水位标高+175.405m,单位涌水量q=0.0013~0.127L/s·m,总矿化度为1.89g/L,总硬度10.76~44.97德国度,PH值5.4~7.8,属SO4-KCa型水,其循环条件较差。

5)本溪组徐灰、草灰含水层

徐灰上与16煤层间距10.50~19.19m,平均14.30m。厚度1.62~11.08m,平均5.11m。分布十分稳定,为灰色至灰黑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生物化石较为丰富,结构较致密,岩溶裂隙不甚发育,但裂隙充填不紧密,仅局部被方解石所充填。草灰平均厚度9.99~17.65m,平均14.36m。草灰上与徐灰间距仅4~8m,与徐灰可以视为一个含水层。

xxxxxx煤矿350号钻孔徐灰、草灰混合抽水试验,其原始静止水位标高为+128.59m,基本无水可抽。

1979年9月13日,xxx煤矿四采区-115m水平初次放水时,孔口水压1.2MPa(相当于静止水位+5.0m),初始单孔涌水量76m3/h,至10月13日单孔涌水量增至113~127m3/h,至11月单孔涌水量降至97~105m3/h,至12月单孔涌水量降至76m3/h。富水性中等。总矿化度为1.94g/l,总硬度17.98~45.53德国度,PH值5.8~7.6,属SO4-KCa型水。但12年后,当四采区-320m及-450m水平实施放水时,与二采区初次放水相比其放水水量、水压虽有所减小,但幅度不大,说明其与下伏奥灰含水层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

xxx煤矿在开采西翼下组煤时,先后对徐灰、草灰进行了10孔次探放,累计钻探进尺1133m,由初始孔口压力可知,井田西翼徐灰、草灰静止水位已降至-118~-188m。

井田内徐灰、草灰埋藏深度小,由于周边矿井,特别是xxx煤矿的持续排水已基本将xxx井田内徐灰、草灰含水层疏干。

6)奥灰含水层

据煤田资料,奥灰厚800余米,质较纯,致密坚硬,上部夹薄层粘土岩及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裂隙密度达40mm,多被方解石脉及泥土物质充填或半充填。xxx区的5、126、182、观1、红旗2号孔及xxx区的9、350号孔具有严重漏水现象,漏水层段在奥灰顶界面以下0.14~87.02m,表明奥灰顶部为一较强的含水带。

据xxx区134、182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175.09~/175.333m,q=0.0266~2.391L/s·m,k=0.0532~2.9426m/d,影响半径64.00~81.00m。

邻区 矿曾于1974年10月17日在-70m水平车场(煤11附近)揭露F17断层,由于接近F5断层,使F5对盘奥灰水通过破碎带突入矿井,初期最大突水量3.0m3/min,75年1月涌水量减至2.40m3/min,76年底为2.00m3/min左右,以后逐渐减少,至81年2月干枯。突水后F5断层对盘182孔奥灰水位大幅度下降(182号孔距突水点平距16.5m),75年8月2日水位比突水前下降约60m,76年8月31日水位下降133m,以后逐渐下降,至81年2月下降了185m左右,影响范围推定达4000m。1984年4月16日,xxx矿四采区煤13轨道下山-148m水平掘进揭露F4断层,由于对盘为奥灰,奥灰水通过破碎带突入矿井。初见压力5kg/cm2,突水量1.0~2.0m3/min。这些资料说明奥灰水静储量较大。水质分析表明,奥灰水总矿化度1.75g/L,总硬度39.78德国度。PH值7.4,属硫酸钾钠型水。

综上所述,奥灰应为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本区奥灰埋藏较深(在垂深450m以下),向斜北仅在井田外围东部河山子一黑石子山一带有零星断块出露,且出露处地形较高,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因此只接受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向斜南翼奥灰虽大面积裸露,强烈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由于径流路径甚远,且受数条走向断层切割阻隔,其循环条件不畅,因此,本井田奥灰水动水补给、循环条件均属不良,以静储量为主。但由于该层厚度不大,面积广,其静储量巨大。

奥灰上距草灰一般在13m左右,上距16煤、15煤一般在52m左右,上距四灰、13灰约65m。由于断层错动,奥灰与煤系地层多处直接接触,两者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成为煤系内各主要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来源。尤其是下组煤开采受其威胁极大。在构造破碎带及隔水层厚度偏小地段存在底鼓突水的可能。由于本区奥灰补给条件不良,在开采下组煤时,可对奥灰进行疏水降压工作。

(4)隔水层

古近系红色砂质泥岩为良好的隔水层,它切断了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潜水及古近系砂砾岩含水层与煤系地层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分布在煤系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等均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可有效地阻隔煤系中下部含水层与煤系上部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老空积水

根据矿方提供资料,20##年该矿在9、13、15、16煤层都有采掘活动,其中9煤层上部原先没有采掘活动,没有形成积水区,因此不受老空水威胁。13、15煤层主要是回收原主副暗斜井保护煤柱,煤柱两侧为原老空区,但经观测老空区积水以随采深下降至-280m水平以下,因此采掘活动不受老空水威胁;井田内15、16层煤间距较小,平均为1.60m,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无明显隔水层,经过多年实际开采揭露证实,15层煤已开采多年,少量积水已随采深的增加降至-300m,而今年的-10水平16层煤开采在-140m以上,因此16煤开采受老空水威胁较小,但开采时仍应切实加强老空水的防治。

(6)断层的导水性

据xxx、xxx、xxx煤矿井下实测统计资料,在见断层而不遇含水层的情况下,断层带一般无水;在见断层且遇含水层时,则出现滴水或淋水甚至突水,突水的可能性、突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对盘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xxx市xxx煤矿在开拓准备F17与F5,F18与F5断层交会部位的11、13、15煤层工作面掘进阶段,各煤层顶板均有一定程度的裂隙淋水,但水量很小,对矿井生产作业基本无不良影响。回采阶段,顶板垮落后,未见水量加大现象,说明顶板淋水为煤层顶板、断层带裂隙水,断层的导水性差。53号钻孔F17断层带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仅为0.0008L/s·m,断层的导水性差。

(7)陷落柱及其导水性

矿井11、13、15、16煤层已基本回采完毕,未发现岩溶陷落柱。

(8)封孔质量

井田内共有地质钻孔11个,其封孔资料内容、项目不全,只有钻孔孔径、换径深度比较清楚,其砂浆配比、封孔材料、数量、封孔方法、取样深度等均不清楚,封孔质量等级难于评价。尽管11、13、15、16煤层工作面推过部分钻孔时,无滴水、淋水现象出现,说明封孔质量较好,但也不能完全就此说明井田内钻孔的封孔质量可靠,今后应当留足钻孔防水煤柱,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9)相邻矿井的开采对本矿井的影响

根据矿方提供资料,北部以F16断层为界与xxx煤矿为邻,经相邻矿井调查,两矿边界部分均各留足50m的隔离煤柱,xxx矿业有限公司相邻边界部分的采掘情况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从整体地势上分析,该矿处在F16断层的下盘(上升盘),地势较高,且xxx公司为整体地势为南高北低,采空区积水也已随采深排至深部水平边界部分开采的时间也较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开采结束,经分析,xxx公司在该矿边界部分的采空区内无老空积水,对该矿的安全生产没有威胁。

南部以F17断层为界与xxx市xxx煤矿、原xxx煤矿相邻,东南部与山东xxx矿业有限公司以F17断层为界,经相邻矿山调查,两矿边界部分均已留足50m的隔离煤柱,xxx煤矿的相邻边界部分的采掘活动也已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与xxx煤矿相邻的部分为90年代以后的采空区,通过相邻调查得知,相邻区域内没有老空积水,且双方互留了安全的防水隔离煤柱,因此可保证xxx矿的安全生产,不受该矿老空水威胁。

3.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涌水量

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关于xxx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鲁煤规发便字[2003]132号文,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裂隙岩溶类中等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8.17m3/h,最大涌水量为58.29m3/h。

四、煤层、煤质及顶底板

(一)煤层

1.含煤性

xxx的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太原组及本溪组,共含煤20层,煤系地层累计平均厚度295.68m,煤层累计平均厚度15.83m,含煤系数5.35%。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8层(2、4、6、9、11、13、15、16煤层),2、4煤层多被剥蚀或为老空区,6煤层大部为老空区。可采煤层累计平均厚度在10.92m左右,可采煤层含煤系数3.70%。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3-3。

表1-3-3   各可采、局部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2.可采煤层

(1)13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与11煤层平均间距38.00m,下与15煤层平均间距12.58m。煤层厚度1.05~1.75m,平均1.25m,可采性指数Km=1.00,煤厚变异系数r=10.81%,属稳定型可采薄煤层。一般多含炭质泥岩夹矸一至二层,夹矸层最大厚度为0.39m,煤层结构复杂。顶板为四灰,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2)15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与13煤层平均间距12.58m,下与16煤层平均间距1.50m。煤层厚度0.96~1.74m,平均1.17m,可采性指数Km=1.00,煤厚变异系数r=16.63%,属稳定型可采薄煤层。一般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深灰色泥灰岩。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粘土质泥岩,遇水易分解膨胀,支护难度较大。

(3)16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与15煤层平均间距1.50m,下与徐灰平均间距14.30m。煤层厚度0.50~1.61m,平均1.09m,可采性指数Km=1.00,煤厚变异系数r=17.78%,属稳定型可采薄煤层。一般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粘土质泥岩,遇水易分解膨胀,支护难度较大。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粉细砂岩。

(二)煤质

1.物理性质

(1)颜色及条痕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呈黑色、乌黑色,条痕为褐色。

(2)光泽

各主要可采煤层均呈弱玻璃光泽至玻璃光泽。

(3)力学性质

常见的断口类型为参差状、阶梯状、棱形状和贝壳状。

(4)结构与构造

煤层多为线理状、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特征明显,内生裂隙发育(见表1-3-4)。

表1-3-4  主采煤层主要物理性质一览表

2.宏观煤岩组分及类型

各煤层以亮煤为主,次为镜煤、暗煤及少量丝炭,属半亮~光亮型煤,煤层中常见星散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各煤层均为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3.主要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1)灰分、灰成分及灰熔点

原煤灰份产率(A,d(%)):据xxx市xxx煤矿最近分析资料,13煤层为6.32~38.05%,平均23.12%,为低灰~中高灰,平均中灰分煤层。

15煤层为9.44~38.14%,平均23.38%,为低灰~中高灰,平均中灰分煤层,煤层煤样实测为29.0%,为中灰分煤层。

16煤层平均为23.28%,为中灰分煤层。

浮煤灰份产率(A,d(%)):15煤层为3.45%~16.15%,平均8.09%。16煤层平均为14.16%。

原煤灰成分及灰熔点:据邻区钻孔煤芯煤样及矿井煤层煤样分析成果,各煤层的灰成分均以SiO2为主,其次为Al2O3及Fe2O3。各煤层的灰分软化温度(St)大于1250℃,属中等可熔灰分煤层。

(2)硫分(St,d(%))

原煤全硫:13煤层为2.02~4.91%,平均3.26%,为高硫分煤层。15煤层为1.69%~9.90%,平均4.33%,煤层煤样实测为4.93%,均为高硫分煤层。16煤层平均为5.60%,为高硫分煤层。

浮煤全硫:13煤层为2.07~3.84%,平均2.73%。15煤层为1.34%~4.37%,平均2.58%,为中高硫煤。16煤层平均为3.50%,为中高硫煤。

(3)原煤挥发份产率(V,daf(%))

13煤层为42.40~49.10%,平均45.31%。

15煤层为38.13%~48.62%,平均42.95%。

各煤层挥发分产率在平面上的横向变化较小。

(4)磷

13、15、16各煤层原煤磷分平均值均属低磷分。

(5)煤的工艺性能

煤的结焦性:13、15、16各煤层浮煤平均胶质层最大厚度(Ymax)14.0~32.2mm,可作为较好的炼焦配煤。

燃烧性:各可采煤层均为燃烧性较好的煤层。原煤平均热值(Qnet,ar) 13、15、16各煤层原煤平均热值变化于26.00~34.28MJ/kg之间,属中高热值~特高热值煤。

4.煤的工业分类

根据煤样测试成果和区域性煤质特征分析,本区煤的成因类型属腐植煤,以区域热变质作用为主。按《中国煤(以炼焦用煤为主)分类方案》,13、15、16煤层均为肥煤(表1-3-5)。

表1-3-5      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一览表

5.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综上所述,13煤层为高硫分、中灰分、特低磷、极易选、高热值肥煤。15煤层为高硫分、中灰分、特低磷、极易选、高热值肥煤。16煤层为高硫分、中灰分、特低磷、中等可选、高热值肥煤。

(三)顶、底板

13煤层顶板为四灰,厚度4.58~8.66m,平均6.92m,抗压强度39.70~181.69MPa,平均106.21MPa。抗拉强度3.40~5.30MPa,平均4.62MPa,岩石质地坚硬,不易冒落,初垮步距在20m左右,周期来压步距在30m左右。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15煤层顶板为深灰色泥灰岩,平均厚度在0.60m左右,抗压强度72.91~94.96MPa,平均83.99MPa。抗拉强度4.17~4.70MPa,平均4.44MPa。老顶则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较易冒落,初垮步距10~15m,周期来压步距在30m左右。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粘土质泥岩,遇水易分解膨胀,支护难度较大。

16煤层顶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粘土质泥岩,遇水易分解膨胀,支护难度较大。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或粉细砂岩。

五、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

瓦斯:根据20##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审查意见,xxx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76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6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4.4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3m3/min,采区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为0.06 m3/t。结论为:xxx为低瓦斯矿井。

煤尘:根据山东煤炭质量检测中心20##年09月27日出具的《检测报告》,15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37.25%,8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39.98%,9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40.88%,16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45.08%,鉴定结论为有爆炸性;20##年05月6日山东泰安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对13煤进行鉴定煤尘爆炸指数为43.44%,有爆炸性。

煤层自燃:根据山东煤炭质量检测中心20##年9月27日出具的《检测报告》,15煤和16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类自燃;20##年5月13日山东泰安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对13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进行了鉴定,结论为Ⅱ级自燃。

2.地温

根据xxx矿区邻矿地温资料,地温梯度少于3℃/100m,属于正常地温区,大约在-650m水平才能进入高温区(31℃)。因为该矿井埋藏比较浅,不存在地温热害。

3.煤与瓦斯突出

该矿不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4.冲击地压

井田埋藏浅,地压随深度增加无明显增大,根据井下采场和巷道实际情况未发现冲击地压现象,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井开采深度分析,不存在冲击地压灾害。

第四节 矿井生产系统概况

一、开拓、开采系统

xxx煤矿现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全矿井共有二个立井井筒,即一个副立井,一个主立井,副井提升物料、矸石、人员兼进风,主井煤炭提升和回风。

全井田设置二个主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10m和-200m。全矿有生产采区一个,准备采区一个,-10水平采区为生产采区,-200m水平采区为准备采区。现有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3个。

采煤方法的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垮落管理顶板。三个掘进工作面均为普掘工艺,采用人工打眼、装药、装煤(岩),矿车运输。爆破采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采用锚网支护,采面运输巷、回风巷采用工型钢棚支护。掘进工作面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

二、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主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地面主通风机房安装2台4-72-Ⅱ№-16B离心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用电机功率为75kW。

三、提升、运输

1.提升系统

主井担负煤、矸石、物料、人员等的提升任务,提升方式为单绳缠绕式双钩罐笼提升。地面绞车房安装一台型号为2JK-2/20型提升机,配用电机型号JR126-6,配用钢丝绳型号:6V×34+FC-24mm;最大提升速度:4.08m/s;电控为SDTDK-HXG型PLC电控系统。

2.运输系统                                                         

工作面采用SGW-30B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顺槽采用SGW-30B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和DSJ-65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灌入-10煤仓,巷道人力推车至下井口,通过主井提升至地面。

-10m水平大巷采用2台CDXT-2.5B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1台使用,1台备用),采区轨道运输均采用调度绞车串车提升。

四、排水系统

我矿为二级接力排水,-140水平采区选用80D—30×9水泵两台,扬程270米,流量40m3/h,,排水管采用∮80管道直接排入-10水仓,-240水平采区选用D46-30x10水泵两台,扬程300米,流量46 m3/h,排水管采用∮80管道直接排入-10水仓,10水平水泵选用DAI—150×9水泵三台,扬程221米,流量180 m3/h,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排水管通过主立井使用两趟∮159管道直接排入地面。两个采区正常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10水平设有2个水仓,容积分别为2×1050m3,-140采区水仓容积为300 m3,-240采区水仓容积为280 m3

五、供电系统

xxx煤矿6kV两回路供电,一回路来自xxx供电所,线路型号为JKLGYJ—3×70mm2,长度为2.5km。二回路来自xxx市xxx煤矿,线路型号为LGJ—3×70mm2,长度为1.5km。两趟线路均能单独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供电线路上均无T接。-10配电室一回路来自地面配电室14—10#盘,电缆型号为YJV42-3×70mm2,长度为450m。二回路来自地面配电室14—09#盘,电缆型号为MYJV42-3×50mm2,长度为360m。-90临时变电所一回路供电来自-10配电室27-07高防开关,二回路供电来自-10配电室27-09高压开关,两回路电缆型号均为MYJV22-3×35mm2,长度各为500m,地面主提升机及主通风机采用380V双回路供电,其中一路工作、一路备用。

xxx煤矿6kV供电线路有能力保证我矿正常安全生产,井上下高低压均为分段运行,供电能力稳定可靠,并聘请山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对井上下高压开关柜、高防开关、电力变压器、高压电缆、绝缘用具、三大保护,机械探伤、绞车性能测试、水泵性能测试及水泵联合试运转、提风机性能测试等进行了检测,均符合规定要求。

六、防尘

矿井建有完善的防尘管路供水系统,制定了综合防尘措施,地面水池容量200m3并有备用水池。供矿井防尘用水;矿井防尘设施完善,全矿井防尘管路钢管铺设,三通阀门齐全,巷道有净化水幕,转载点喷雾。主要运输大巷主干管路每100m设三通阀门,皮带机巷每隔50m设三通阀门,各采掘工作面都设支管,防尘管路系统能够满足防尘供水的需要。

七、压风

矿井采用地面集中供风与井下移动压风机就近供风相结合的供风方式。压风机房内装设1台型号为MOGF-13/8G的压风机,电机功率为75kW。地面干管、下井管路、井下大巷均采用Φ80无缝钢管,采区支管采用Φ40无缝钢管敷设至各采掘工作面用风地点。井下-10m水平1台型号为MOGF-10/7G的压风机进行辅助供风。

八、通信系统

矿井采用JSY20##-80型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作为地面调度室总机。地面各行政办公室、地面变电所、主通风机房、主井上、下井口等地点均配备电话;井下中央变电所(泵房)、采区变电所、主要配电点、采掘工作面等处均安装了矿用本安型电话;地面变电所、主扇风机房、井下-10m水平中央变电所重要场所配有直通电话。为便于通讯畅通,矿井还安装了KW23型无线通讯系统,为管理人员配备小灵通。

地面调度室安设有能与外界联系的固定直拨通讯电话。

九、瓦斯防治

矿井建立了瓦斯检查、安全监控双检测系统。制定了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巡回检查、请示报告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放炮“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制度,瓦斯检查和安全检测日报表审查签字制度等。现有瓦斯检查工8人,配备光瓦检测仪8台,智能瓦斯巡检仪8台,便携式甲烷报警仪101台;同时装备了KJ78N安全监控系统,形成了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测和安全检测监控双重监测系统。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确认标准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为重大危险源: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一、瓦斯

根据20##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审查意见,xxx煤矿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76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6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4.44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3m3/min,采区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为0.06 m3/t。结论为:xxx为低瓦斯矿井。故不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

二、煤与瓦斯突出

根据该矿历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xxx煤矿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故不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

三、煤尘爆炸

根据山东煤炭质量检测中心20##年9月27日出具的《检测报告》,15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40.88%,16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45.08%;山东泰安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13煤的煤尘爆炸指数为43.44%,鉴定结论为煤尘均具有爆炸性。故煤尘爆炸是该矿的重大危险源。

四、煤层自燃

根据山东煤炭质量检测中心20##年9月27日出具的《检测报告》,15煤和16煤的自燃倾向性均为Ⅱ级自燃,山东泰安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13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Ⅱ级自燃。不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

五、冲击地压

该矿井田埋藏浅,地压随深度增加无明显增大,根据井下采场和巷道实际情况未发现冲击地压现象,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和矿井开采深度分析,不存在冲击地压灾害。故不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

六、水文地质

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关于xxx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鲁煤规发便字[2003]132号文,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裂隙岩溶类中等型,故不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

通过上述分析确认,xxx煤矿的重大危险源为煤尘爆炸。

第三章 煤尘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煤尘作为该矿的重大危险源能引发的重大事故就是煤尘爆炸,而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1.煤尘具有爆炸性。根据xxx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该矿13煤、15煤、16煤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2.具有一定浓度的能够爆炸的煤尘云。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只有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生爆炸。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煤尘爆炸下限为30~50g/m3,上限为1000~2000g/m3,爆炸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500g/m3

3.高温热源。能够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温度变化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它与煤尘中挥发份含量有关。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变化大约在610℃~1050℃之间,烟煤一般为650℃~900℃。煤矿井下能点燃煤尘的高温火源主要为: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摩擦放电、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

上述3个条件其实就是煤尘这一重大危险源发生爆炸的危险因素,其中煤尘具有爆炸性这一危险因素是煤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为造成的,后两个因素却是人为造成的,但是能够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上的措施来控制。下面对后面两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具有一定浓度的能够爆炸的煤尘云

煤矿井下有不少作业时间和地点可能产生浮游煤尘并达到煤尘爆炸的浓度下限。如在煤层中放炮时及放炮后的短时间内,煤炭受剧烈破碎并将附近的沉积煤尘扬起,迅速使悬浮的煤尘达到下限浓度;在煤仓及溜煤眼上下口以及在井下翻车机等运煤容器集中卸载地点常有可能被引爆的浮游煤尘。特别是矿井巷道中普遍有大量连续沉积的落尘,这些煤尘如果受到外力冲击时,如斜巷跑车、机械冲击、风速突然改变、爆炸冲击波等,就会重新飞扬在空气中迅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这是许多局部性事故迅速扩大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矿性特大恶性事故的主要原因。

2.高温热源

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摩擦放电、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高温热源均能够引发煤尘爆炸。

爆破时出现火焰多数是由于以下原因:

(1)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炸药在煤层中放炮,放炮火焰把爆破后扬起的煤尘引爆。

(2)不适当地使用毫秒雷管或在煤层中使用段发雷管,使后起爆的爆破火焰点燃先起爆形成的高浓度煤尘和沼气。

(3)违章放炮,如不掏炮眼煤尘,不装炮泥和水炮泥,用可燃物代替炮泥,放炮前不洒水冲尘等,使放炮出现明火。

(4)在有煤尘沉积的地点放明炮处理堵仓。

(5)在煤层中放连珠炮,用多根导线或多台放炮器连续放炮。

另外翻车机附近的电气火花可能会引爆集中卸载的飞扬煤尘,斜巷跑车碰撞火花可能会点燃飞扬煤尘,局部火灾或瓦斯爆炸也可能会引爆被吹扬起来的沉积煤尘。

二、可能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地点

井下的煤尘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产生的煤尘飘浮在空气中,可随井下风流的流动而散布开来,其中大部分沉积在工作面附近的回风巷中。沉积的煤尘当受到外力的冲击时就会飞扬起来,形成煤尘云,如斜巷跑车、机械冲击、风速突然改变、爆炸冲击波等。

1.采煤工作面如果未采取防尘措施或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积尘严重,煤尘可能达到爆炸界限,遇高温火源或火花就会引起爆炸。

2.所有煤巷、半煤巷的掘进头,因不正常使用水炮泥或水炮泥使用不当,不能严格执行综合防尘措施,煤尘可能达到爆炸界限。

3.各采煤工作面的溜子道、皮带巷、采区运输巷如果防尘设施使用不正常,煤尘飞扬可能达到爆炸界限,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严重程度

1.煤尘爆炸影响范围

该矿为井工开采,当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主要影响范围是井下爆炸地点附近地区或整个矿井,一般不会对相邻矿井造成影响。

2.煤尘爆炸的危害

(1)产生高温高压

煤尘爆炸释放出的热量,按理论计算,可使爆炸产生的气体产物加热到2300℃~2500℃。煤尘爆炸产生高压,按等容过程的气体方程状态计算,在矿井条件下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490kPa~980kPa。在爆炸过程中,如遇有障碍物、巷道的拐弯或巷道断面突变时爆炸力将猛增。在积尘较严重的巷道中,爆炸力将随着距爆源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增大,即表现出离爆源越远反而破坏越严重的特性。

(2)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

煤尘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和爆炸火焰以610~1800m/s的速度向外扩散冲击,形成强大的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此为正向冲击。因爆炸产生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所以瞬间就会在爆源附近形成气体稀薄的低压区,此时被挤压的爆炸烈焰和高温气体便会迅猛返向爆源,形成反向冲击波,因反向冲击是沿着已破坏区域进行的,所以其破坏性往往更大。

(3)引起煤尘或瓦斯连续多次爆炸

煤尘爆炸的正向冲击波沿着传播途径将落尘逐步冲起形成尘云,并被传播的火焰逐步点燃,产生连续爆炸,且距爆源越远爆力越强。当爆炸反向冲击时,由于负压作用从采空区中带出瓦斯、吹起煤尘,如果火源尚未消灭或有新的火源存在,这时就会引起新的更大的第二次爆炸,依此循环可能发生多次爆炸。

(4)生成有毒有害气体

煤尘爆炸时,会生成CO2和CO。在灾区空气中CO浓度可达2%~3%,甚至高达8%左右,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大多数是由于CO中毒造成的,这是造成人员大量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3.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严重程度

煤矿井下一旦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就是重大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20##年12月27日山东xxx矿务局 煤矿-650水平后一上山采区11310东断层切眼掘进工作面发生煤尘爆炸,死亡17人,受伤23人。

20##年3月26日四川达州宣汉县楠木沟煤矿(乡镇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死亡3人。

20##年4月2日江西宜春市宜丰县新庄镇煤矿(乡镇煤矿)16号煤巷因维修通风设备,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死亡16人。

20##年5月20日新疆昌吉米泉市第二煤矿发生煤尘爆炸,9人死亡,9人重伤。

20##年2月5日贵州遵义怀县车田煤矿(乡镇煤矿)发生煤尘爆炸,3人死亡。

20##年2月8日山东兖州矿务局济三煤矿4304综放工作面发生煤尘爆炸,2人死亡,16人受伤。

20##年11月27日21时22分,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71人死亡,4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293万元。

20##年2月23日18时50分,山东省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18人死亡。

20##年10月28日2时30分,新疆兵团农六师兴亚公司第一煤矿井下发生煤尘爆炸,当班井下作业人员14人遇难。

20##年4月16日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王庄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抢救时又发生二次爆炸,31人死亡。

从上述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煤尘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数人(或数十人)死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乡镇煤矿井下同时作业人员数量少,相对死亡的人员数量也少。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等级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矿井发生危险的严重程度,按照事故严重度评价原则进行评价。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事故后果指事故中人员的伤亡以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直接财产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事故的经济损失用下面公式进行折算:

S=C+20(N1+0.5N2+105N3/6000)

式中:S—事故严重度,万元;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万元;

N1、N2、N3—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的评估值。

注:①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②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算事故后果。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等级

xxx煤矿现有生产采区一个,准备采区一个,-10水平采区为生产采区,-200m水平采区为准备采区。现有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3个。

工作面分布及劳动定员如下:

1320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炮采,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一班20人、二班19人、三班19人。

掘进工作面:每班定员为11人。

采煤工作面和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的胶带机运输巷最容易发生煤尘爆炸事故,采煤工作面生产班受到煤尘爆炸伤害最大。

以13201采煤工作面一班为例,13201采煤工作面一班配备班长2人、打眼工3人、放炮工1人、支柱工3人、攉煤工4人、运料工(兼)、回柱工3人、顶板管理员(兼)、支柱管理员(兼)、安全管理员1人、贯车工1人、干部2人,共计20人。

SGW-30B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3部(电机功率:2×15kW),1.0吨矿车,YT4-8A液压推柱器移动刮板运输机5部,DZ-1600型单体液压支柱100棵,DZ-1800型单体液压支柱350棵,DZ-2000型单体液压支柱180棵,HDJA-1200型铰接顶梁支架80根,XRB2B(A)80/20型乳化液泵2台,MQS-50/1.5型风煤钻4台,铁鞋、柱帽、木柱帽、坑木等若干。

假定该工作面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不考虑发生二次、三次爆炸),可能出现的后果是:爆炸地点附近工作人员出现伤亡、设备受损、爆炸产生的CO导致回风侧工作人员中毒。预计死亡10~13人,5人重伤,2人轻伤,1人中毒(按轻伤计)。严重损坏的设备主要有刮板运输机、若干单体液压支柱、若干铰接顶,其他设备为一般损坏。

财产损失C按150万元考虑。

S=150+20(13+0.5×5+105×3/6000)=461.05万元

根据重大危险源划分依据及分析,该矿煤尘爆炸属二级重大危险源。

第五章 安全对策措施

从煤尘爆炸的条件看,该矿煤尘均具有爆炸危险性,因此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应从防止煤尘飞扬、堆积,防止引爆火源存在两方面着手进行综合防治。

一、防止煤尘飞扬、堆积的措施

防止煤尘飞扬、堆积的原则,是对一切产生煤尘的设备进行严格管理,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煤尘,必须严加控制,存在煤尘堆积可能的地点,必须制定严格的清理措施,防止煤尘飞扬、堆积。

1.煤尘检测措施

(1)严格执行煤尘检测制度,配备足够的测风测尘工,测风测尘工须经过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2)测尘仪表定期校验。

(3)测尘次数及每次测尘的有效样品数必须符合规程规定。测点必须全面,严禁漏检、假检。

(4)粉尘浓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739条规定。

(5)设置测尘台帐,建立测尘报表上报审批制度。

2.煤尘监控措施

(1)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站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2)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和溜煤眼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3)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

(4)煤层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湿式打眼、冲洗巷帮、使用水炮泥、爆破时喷雾、装煤时洒水、设置风流净化水幕等综合防尘措施。

(5)炮采工作面应采取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煤壁、爆破时喷雾降尘、出煤时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

(6)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风流净化水幕。

(7)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必须采用水棚或岩粉棚隔开。

(8)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撒布岩粉;应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

(9)每年应制定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应每周至少检查1次煤尘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或岩粉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二、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

防止煤尘引燃的原则,是对一切非生产必须的热源,要坚决禁绝;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必须严加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发生或限制其引燃煤尘的能力。

1.严加明火管理。

(1)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2)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规程》规定。

(3)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

(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5)矿灯应保持完好,否则严禁发放,严禁拆开、敲打、撞击矿灯。

2.严格爆破制度。

采掘工作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炸药、电雷管的使用及打眼、装药、封泥、放炮工作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联锁放炮”制。

3.消除电器火花。

井下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以及供电网路都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井下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流和漏电保护,有螺栓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必须使用检漏继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和局部扇风机三专两闭锁。

4.严防摩擦火花发生。

5.防止静电火源出现。

入井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矿井中使用的如塑料、橡胶、树脂等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品,其表面电阻应低于其安全限定值。

6.防止瓦斯燃烧或爆炸。

第六章 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第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有效性评价

xxx煤矿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编制了《x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一个综合应急预案和18个专项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结构与职责

1.领导机构

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地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恢复生产,当灾害发生后必须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作为非常设机构,统一指挥煤矿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xxx煤矿成立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指挥部成员如下:

指挥部总指挥:矿    长

副 总  指 挥: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

成 员:安全科长、调度主任、技术科长、机电科长、通防科长。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现场处置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1) 现场指挥组

组  长:矿    长

成  员: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科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1)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

2)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

3)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变更事故处理方案。

(2) 抢险救灾组

组  长:安全矿长

成  员:安全科长、通防科长和事故单位分管负责人。

主要职责:

1)指挥现场救护工作,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快速制定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4)合理组织和调动战斗力量,保证救护任务的完成。

(3) 技术专家组

组  长:总工程师

成  员:调度主任、技术科长、机电科长、通防科长。

主要职责:

1)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

2)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3)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

(4) 物资保障组

组  长:经营矿长

成  员:财务科长、供应科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2)筹集、调集应急救援供风、供电、给排水设备;

3)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 警戒保卫组

组  长:后勤矿长

成  员:保卫科长、矿全体保卫人员

主要职责:

1)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戒严和维持秩序,维护事故发生区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2)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3)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 医疗抢救组

组  长:工会主席

成  员:医务室主任、调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运搬区长

主要职责:

1)立即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2)组织医疗救治,负责制定医疗救护方案;

3)负责提出特殊职业病危害、防范、救治、医疗的方案和措施的建议。

(7) 信息发布组

组  长:党总支书记

成  员:调度室主任、调度室分管主任、调度室通讯全体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工作,要按照指挥部提供的事故救援信息向社会公告事故发生性质和救援进展情况

2)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现场救援工作;

3)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8) 后勤保障组

组  长:工会主席。

成  员:供应科、行政办、机电科、事故单位分管负责人。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拟订保障方案;

2)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供电、通讯畅通等工作。

(9) 善后处理组

组  长:党总支书记

成  员:由工会、行政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置;

2)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3)承办指挥部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3. 部门职责

(1) 调度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命令;

2)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负责提供事故报告,事故单位有关资料、图纸;

4)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5)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按指挥部命令通知灾区人员撤离;

6)整理抢险救援命令,要做好详细应急处置记录,及时掌握抢险事故现场进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7)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和有关专家;

8)按总指挥命令,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9)负责起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10)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2) 办公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

2)接收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呈报总指挥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

3)保证事故抢救需要的车辆;

4)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 安全科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2)按总指挥指示,组织工会和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3)参与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负责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资料,重要事项必须向总指挥请示;

4)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

5)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4) 矿救护队及其消防队

发生事故后,由指挥部立即通知新矿集团救护队迅速赶赴现场与矿救护小队配合迅速投入事故救援。救护人员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在任何时间接到指挥部命令或生产经营单位紧急灾情召请时,矿救护小队值班负责人必须率队及时赶赴现场,闻警出动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

2)快速处理井下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和地面灭火工作,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在处理事故时,应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指挥员的命令,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

4)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

5)从灾区撤出后,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救护队任务完成情况和灾区情况。

(5) 矿卫生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时刻做好应急救援救治工作,接警后迅速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3分钟之内派出救护队伍;

2)筹集调集应急救援救治急救药品等,及时提供救护所需物品;

3)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6) 供应处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7) 技术科、机电科、通防科

1)提供灾区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2)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现场相关检测、测量工作;

3)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防范措施;

4)负责起草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5)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8) 机电工区

1)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内网畅通运行,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2)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事故单位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

(9) 财务科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10) 矿工会

参与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11) 井下、地面各区队

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预防与预警

1.预警行动

(1)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定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3)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酿成事故的预兆,基层单位调度室(值班室)要立即上报矿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必须按规定立即通知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按领导指令安排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以消除事故隐患。整改期间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一旦发生事故,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必要时,请求上级协调增援。

(5)死亡或有可能造成死亡的伤亡事故或较大损失的非伤亡事故发生后,调度室负责调度、了解事态发展,及时报告矿值班领导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并及时通知矿山救护队、医务室等相关单位、部门、人员。

2.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死亡、重伤或有可能造成死亡、重伤的伤亡事故或较大损失的非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集团公司调度室、安全监察局。

矿调度室值班电话:

 (2) 信息上报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矿井必须在1小时内按规定向集团公司安全科汇报。

事故信息上报的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六个过程。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指挥部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事故处置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技术支持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处理指挥部请示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

事故处置、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事故后期处理、事故分析、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应急处理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3.一级应急响应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达到五级响应标准时,事故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调度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可能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矿井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报告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1)调度室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和有关成员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下达应急指挥部领导关于抢险救援的指导意见。

(2)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3)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灾害情况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应急救援技术组、矿山救护大队、消防队、矿医务室等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二级应急响应

矿所属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达到四级响应标准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调度室负责接收事故的报警信息,接到事故报告后做好事故的详细情况记录,并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到调度室集中。

(2)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决定启动本预案,指挥部正式运转。

(3)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立即赶赴事故单位,组织研究、决策救援方案,指挥部成员根据指挥部命令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指挥部通知矿山救护大队、消防队救援;通知物资供应部门,做好调动大型装备实施救灾的准备;根据受伤人员情况,通知医务室出动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同时医务室要做好伤员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必要时调动医疗救护技术组加强对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

(5)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1)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辅助救援队伍人员,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井下事故以专业矿山救援人员为主,抢救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等灾害事故时,非专业救护人员不得擅入灾区。确需非专业救护人员配合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3)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4)矿井事故救援时,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地点都要安排专人检测气体成分、风向和温度等,保证工作地点的安全。

(6)在事故的应急救援中,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安设专人,记录事故抢险方案和执行情况,监测监控事故发展态势,以便提前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

(7)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投入抢险救灾中。

5.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危害不再发展,灾害不再扩大,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宣布现场应急结束。

(1)及时将事故发生的经过、初步分析原因、抢救过程、伤亡情况、经济损失以及必要的基础信息上报矿领导,矿领导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及时将事故发生、上报、抢救以及相关物证等资料移交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3)认真总结,写出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告应认真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信息发布

1.事故信息由行政办利用宣传媒体发布。

2.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信息必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

五、后期处置

1.应急结束后,技术决策组应立即到事故现场勘察,安排保护事故现场事宜,为事故调查做好准备。

2.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落实赔偿事宜。

3.认真总结抢险过程,对本级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进行修订。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1)矿井建立了应急救援工作相关单位、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并随单位、人员变化及时调整。

(2)通讯中心要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2.应急队伍保障

(1)该矿与新矿集团公司救护队签订了救护协议,集团公司设有矿山救护大队,属于矿山事故抢救的专业应急队伍。

(2)矿井能随时组建兼职应急队伍。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经营管理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档案,掌握主要设备、物资、类型、数量、用途、存放地点、管理责任人等,能及时紧急调用。

(2)矿井设立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仓库,配备适应需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4.经费保障

(1)经费来源

1)矿财务可供支配资金。

2)经费不足时向集团公司紧急借用。

(2)使用范围

应急经费主要用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由财务科负责保证资金到位。

(3)监督管理应急救援费用由应急指挥部监督使用。

5.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矿办公室负责保证事故抢救用车。车辆不足时,由生产矿长调用协调其它单位车辆给予支持。

(2)治安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矿保卫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必要时邀请xxx市公安分局协助。

(3)技术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期间,由总工程师、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保障组,负责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七、监督管理

1.演练

(1)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矿井救灾演习。

(2)新开工的采掘地点要及时由区队负责人带领作业人员熟悉避水灾和避火灾(瓦斯、煤尘爆炸)路线。

(3)地面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本单位的危险源,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地面生产经营单位或娱乐场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救灾演练,熟练掌握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时评估、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4)演习要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有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2.培训

(1)矿井新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和每年再培训必须有应急知识培训内容,了解本单位、本岗位危险源和应急处置方案,掌握逃生避险措施。

(2)俱乐部、培训基地等人员聚集场所,要设置安全宣传教育牌,告知遇险逃生避险措施,标注逃生路线方向。

(3)事故发生现场人员要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

3.奖惩

(1)对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奖励。

(2)对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不服从应急救援指挥、延误抢救时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人和有关直接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组织处理、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节 应急预案演练效果

该煤矿于20##年5月16日分三班次进行应急撤人演习(一班13:00、二班21:00、夜班5:00)。演习内容为暴雨洪水溃水淹井暨停产撤人演练。拟定5月16日救灾演习开始,一班12:30、二班20:30、夜班4:30,在调度室召开主持会议,13:00分由矿调度室主任桑辉发出连降暴雨讯情报告,主井口周围出现积水过多,水位继续增高,有淹井危险,迅速电话通知矿长、总工、生产、机电、安全副矿长及各抢险指挥成员、抢险队员接到通知后,各抢险救灾成员全部到调度室待命。13:00矿长下令,由调度室安排各采掘迎头工作人员立即撤人升井命令,并负责通知各工作地点人员撤离。13:30王矿长命令两抢险队开始工作。13:32井口东西两侧两道挡水墙按质按量全垒起,水情得到控制。14:00井下二个水平泵房报告,各水平水仓均已排干,停止排水。设备启动运转正常,各采掘工作面负责人报告,井下各采掘工作面正常,15:00矿长下达抗洪抢险救灾演习结束命令,演习人员回撤有关设施,恢复正常生产。参加抢险救灾演习负责人至调度室汇报演习情况。二班和夜班的演习过程不再重复叙述。通过救灾演习,检验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救援能力。按要求,写出了救灾演习报告,总结了经验,找出了不足。

第三节 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该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符合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包括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完善、职责明确、应急响应及应急处置得当。从上述编制内容和演习效果来看,能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但还应补充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演练总结。

第七章 评估结论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再结合xxx的各种鉴定报告,xxx煤矿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为煤尘爆炸。

xxx煤矿井下13煤、15煤、16煤煤尘均具有爆炸危险性,构成矿井重大危险源。发生煤尘爆炸导致的后果是:10~13人死亡,5人重伤,2人轻伤,1人中毒(按轻伤计),经济损失461.05万元,按重大危险源划分依据,矿井煤尘爆炸属二级重大危险源。

xxx针对重大危险源在安全管理、“一通三防”等方面均采取了相应措施。该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在防止重大危险源上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指令;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类人员、各部门的责任制,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工人都有明确的职责,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和奖惩措施;有独立的通防队伍。经过评估认为,在防止煤尘爆炸方面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可行、有效,该矿的重大危险源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矿方应该坚持采取相关安全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测监控,确保重大危险源持续得到控制。

附 件

1.重大危险源评估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

3.煤炭生产许可证

4.安全生产许可证

5.营业执照

6.矿长资格证

7.矿长安全资格证

8.20##年瓦斯等级鉴定资料

9.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0.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11.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便字[2003]132号《关于xxx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12.救护协议书

更多相关推荐: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1重大危险源评估概述11安全评估目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大危险源需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的要求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全面掌握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状况判别危...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二一一年十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1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xx标准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评估时间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盖章2成品库设备情况简介一储存设施1甲醇储罐成品库共有精甲醇内浮顶储罐3个工作温度要求40工作压力要求常压1精甲醇储罐A储罐...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评估小组人员编制人编制时间20xx年10月30日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1安全评估依据本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主要依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现场检查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按照GB1821820xx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无锡XXXXXX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编制审批年月日一评估时间年月日二评估小组成员组长成员三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标准序号安全评估项目评估分值评分标准自评得分评估得分1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否1安全生...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同源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评估作业指导书(冀安监管应急〔20xx〕13号)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冀安监管应急20xx13号关于印发河北省重大危险源评估作业指导书的通知各设区市安监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我省重大危险源单位的安全监管工作规范重大危险评估行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一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评估工作由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从事重大安全危险源检测检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

XX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xxx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二ΟXX年十一月xxx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xxx安全评价有限公司二ΟXX年十一月前言根据《…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烷基铝装置安全评估报告吉化集团吉林市龙嘉烷基铝有限公司20xx年3月7日批准崔喜贵20xx年11月8日审核编制崔明20xx朱操20xx年10月15日年8月25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烷基铝装置...

矿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矿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相关名词解释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名词解释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