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印

时间:2024.3.31

       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刘春平   授课班级:高二三班

一、教材依据

本节内容是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3章第4节。

二、设计思想

1、             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原理,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在高考考纲中处理掌握的地位。本节教学设计的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的提高。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4节,教材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对沉淀的生成、溶解及转换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溶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和沉淀反应的应用,难点是用平衡理论分析成电转化的原因,教材在资料、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事实,引出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3、             学情分析

我教授班级的学生是我校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多的班级,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氛围不浓,缺乏思维深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和引导,但他们接触新事物多,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不能仅仅从理论层面讨论分析问题,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手脑并用既能“想到”也要“看到”。

三、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沉淀反应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沉淀的转化。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五、教学准备

电教准备:多媒体教室、电脑、制作教学课件

实验药品:试管、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盐酸、碘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硝酸银溶液、水等

实验仪器:试管、试剂瓶

六、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当溶解与沉淀的速率相等时,形成了饱和溶液,建立了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共同探讨的问题——沉淀反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涉及                    的生产、科研、             等领域中,常利用               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①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               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  

                                                                                                                                                    

②加沉淀剂法:如:沉淀Cu2+、Hg2+等,以Na2S、H2S做沉淀剂。反应如下:

Cu2+ S2=                             Cu2+ H2S =                  

 Hg2+ S2=                             Hg2+ H2S =                  

课堂练习1.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NaOH         B、Na2CO3        C、氨水         D、MgO

二、沉淀的溶解

1. 原理

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2. 举例

① 难溶于水的盐溶于酸中

如:CaCO3、FeS、Al(OH)3、Cu(OH)2溶于盐酸。

② 难溶于水的电解质溶于某些盐溶液

【实验探究1】难溶电解质溶于某些盐溶液(教材P63页实验33

思考与交流

①写出实验3-3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3-3中发生的反应,并试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小结]溶解沉淀的方法: ①酸(碱)溶解法

②盐溶液(某些盐溶液也可溶解沉淀);

课堂练习2.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① FeS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②CaCO3难溶于稀硫酸,但却能溶于醋酸中。

三、沉淀的转化

问题讨论:当向AgNO3和NaCl恰好完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先加入I,再加入S2,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2】(教材P64页实验34

 小结:该实验中先生成        沉淀,后来        沉淀转化为        沉淀,          又转化为          沉淀。

【实验探究3】(教材P64页实验35

小结:该实验中先生成        沉淀,后来      沉淀转化为        沉淀。

思考与交流】如果将上述两个实验中沉淀生成和转化的操作步骤颠倒顺序,会产生什么结果?

结论:沉淀的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1.沉淀转化的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沉淀转化的应用:

①锅炉除水垢。CaSO4(s)             CaCO3(s)               Ca2(aq)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自然界的矿物转化。

原生铜的硫化物             CuSO4溶液               铜蓝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ZnS   =                                  

CuSO4+PbS  =                                  

课堂练习

3.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 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

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小结:改变条件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移动——能使沉淀生成,或沉淀溶解,或沉淀转化。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沉淀反应的应用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的溶解

三、沉淀的转化

课后作业:1、整理学案

          2、教材P67   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反思

                      长春市一三七中学     刘春平     2013.11.27

     我教授班级的学生是我校基础知识薄弱,学困生多的班级,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氛围不浓,缺乏思维深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和引导,但他们接触新事物多,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不能仅仅从理论层面讨论分析问题,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手脑并用既能“想到”也要“看到”。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时,我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用一课时完成了沉淀溶解平衡体系的建立过程,认识了溶度积和离子之间的关系对溶解与沉淀的影响。为本节课沉淀反应的应用打好基础。课上耐心启发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思考。然后再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事实中获得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结论和沉淀转化的事实。进而继续让学生从实验事实探究、分析沉淀转化的理论依据,最终使学生从思想上从定性上升为定量。这节课本人只是对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尝试。一般对于理论课,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不好上,上课干巴巴,一般都是老师直接给出结论,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传统教法体现不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知识。因此本人在设计时,就想能不能也通过实验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端给学生。基于这种想法,本人尝试着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本节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一是本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较多,探究实验复杂,所需时间成本高,分析、交流的时间太短,学生展示的机会还不够充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将问题精简,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二因本设计要用到离子反应和选修平衡移动原理的相关知识,由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够,造成教学过程拖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锻炼教学基本功,研究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综合素质。


第二篇: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通过以氯化钠、氯化银溶液溶解平衡的建立,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再转化为硫化银沉淀,以及除水垢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沉淀转化和沉淀溶解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思路(见下表一)

知识主线 教学目标达成主线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表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动画展示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多媒体动画展示NaCl溶解平衡,并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

的化学平衡理论。来分析NaCl溶解于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学生] 回忆、思考、观察

[设问] 在NaCl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

当v(结晶)=v(溶解)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 思考、回答

[板书] 一、溶解平衡 NaCl(s) Na+(aq)+Cl-(aq)

[讲解] 溶解平衡具有等、动、定、变的平衡特征。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暂时

的和有条件的。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学生] 回忆化学平衡理论,并与溶解平衡建立联系

[设问] NaCl能不能和盐酸反应?

[学生] 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 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

[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过渡] 可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

[板书]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P61-62,思考: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

2.当AgNO3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

2

[学生] 仔细阅读、思考理解,并写出AgCl的溶解平衡表达式

[板书] 有固体存在的悬浊液,都存在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

[练习]书写氢氧化镁、碳酸钙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设问] 当向AgNO3和NaCl恰好完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I-,若再加入S2-,会

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 思考,

[学生] 分组实验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设问] 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 根据实验结果,据实回答

[讲解] 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学生]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尝试总结其规律。

[难点突破]当学生无法独立分析问题时,引导:

1.溶液中的Ag+有没有变化?

2.体系中的溶解平衡有没有发生移动?

3.沉淀的转化和溶解度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思考与交流] 1.在生活中,水资源是很宝贵的,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Ag+,理

论上,你会选择加入什么试剂?

2.粗盐提纯时,NaCl溶液中含有SO42- 离子,选择含Ca2+还是Ba2+离子的试

剂除去?

[学生] 运用沉淀反应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评价] 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

[板书]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转化

规律:趋向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3

[过渡] 我们可以利用沉淀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有些时候却要除去沉淀。

[讨论] 家里的暖水瓶中用久了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份是Mg(OH)2和CaCO3,

如何除去其中的Mg(OH)2?

[学生]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汇总实验方案。

[学生] 分组实验课本P63实验3-3 并做好记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设问] 1.为什么加入1ml盐酸沉淀溶解了?

2.为什么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溶液,沉淀也可以溶解?

引导学生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学生] 思考、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板书]2.沉淀的溶解——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移动原理,提出自己的实验

方案,解决下面的问题。

1.如何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aCO3)。

2.如何验证Mg(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的溶解度

[学生] 学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

[学生]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完成

[学生] 讨论并整理本节的主要内容。

[作业] P67:5、6

七、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解平衡

NaCl(s)

AgCl(s) Na+(aq)+Cl-(aq) Ag+(aq)+Cl-(aq) 只要有固体存在的悬浊液中都存在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4

1.沉淀的转化

趋向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2.沉淀的溶解

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八、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时,本人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运动,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饱和溶液中的溶解结晶平衡,进而再以熟悉的离子反应Ag++Cl-=AgCl↓是否真得进行到底为话题,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思考,进而再分组实验通过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沉淀转化为硫化银沉淀和沉淀溶解实验的探究,让学生获得难溶电解质的水溶液中确实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的事实和结论。并在实验探究中体会改变条件可以使其发生移动并为我所用的思想方法。在达成共识后,以两道实际运用的问题作为探究的课题留给学生,以期深化对本节重难点的理解与突破,并能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增强用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是一节江宁区好课评比的公开课,课后在和老师的交流和学生的反馈中一致认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考、动手、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展示,师生互动效果较好;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5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6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石艳军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二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鹤山市沙坪第二小学电话8930380清清的水课堂实录片段及反思鹤山市沙坪第二小学李国英清清的水选自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水世界的第一课教学片段一情境导入动画演示并电脑解说同学...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杠杆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学生让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是第一课时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把实验和结...

小学科学四下教案及教学反思(1)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xx年2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1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

小学科学《植物和我们》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和我们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下执教锦园小学张冰智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评价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案例万德中心小学孔燕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热在液体...

小学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前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36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与自然课程都有很大不同以及实现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

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