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祖国、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和人文共振”。 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的: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掌握文本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文本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2、能抓住关键词、字、句、段和日记,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提出前置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自由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

二、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

③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语句,并记录自己的体会。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三、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在组内展示。

2、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

3、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4、我知道文章主要写: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5、我知道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A、交流对亲生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之情

1.小组自学,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B、互动交流,教师点拨:

1、交流:从哪些语句中可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重点语句:生:“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苦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呀,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2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指导朗读)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师:这也许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师:“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出示资料:“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C、出示补充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这是留存在作者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因此,当母亲逝去时,作者内心又怎么能接受得了,你从哪句话读到了这种情感?指读,交流体会。

D、小结;正如作者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却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这也正能体现作者对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自由选读最喜欢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说的一些话。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五、课外知识拓展:

查找资料,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文章来读,并写一写体会。

第二课时

一、提出前置学习提示:

1、启发导入。

我多少爱,多少温暖,远在异国他乡的作者怀念的仅仅是亲生母亲吗?还有祖国母亲。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2、引导学生提出学习提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文中的几则日记,并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4、小结:从几则日记中我们真实地感到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这也正体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之情。

(三)创造性展示

1、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效果如何? 4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两位母亲,字里行间特别是真实地引用日记写出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忘的爱意。更能真真切切地看出季老先生对亲生母亲的一片孝心,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心。)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xx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课后反思:

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这篇《怀念母亲》是他留德十年的内心写照,文中既有真挚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淳朴清纯的语言韵味,读之如品陈年佳酿,醉意浓烈且又芳香四溢。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切体验作者的“绵绵思母意,悠悠爱国情”。

1、在课内外联系中生情。

课文内容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一定难度。因而,本课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和写作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家境,了解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心境,力求在课内外联系中促进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意相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爱国的种苗,生发出对祖国的崇敬和爱慕之情。

2、在朗读感悟中品情。

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朗读、自主感悟的时空,保证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把学生完全投进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通过研读文本,咀嚼文本,感受文本朴实的语言中包蕴的深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享受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

3、在语言实践中融情。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教学时,不要为思想教育所囿,一味追求朦朦胧胧的感悟,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读感动的语句写批注”,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伟大的灵魂抒真情”,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历练中,融入文本丰厚的情感意蕴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5


第二篇:新《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北关小学 刘晓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课文,体味思想感情。

2、品析课文,探究重点语句。

3、链接歌曲,深入领会主旨。

4、教师总结,引导学会珍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亲的情怀。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基础,揣摩关键语句,来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见到大家老师非常高兴,这不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小礼物——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是——季羡林,对,他就是同学们上节课透过文字了解到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的确是一位伟人。然而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凡人”季羡林的心里,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师板书:6、怀念母亲)

二、回顾旧知,链接新知。

1、回想上节课学习内容,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崇敬、爱慕)

三、品析课文,重点探究。

(一)、体味对亲生母亲的感情。

师引导: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2页,自读第2自然段,从中感悟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随后在班内交流。

1、学生自读感悟。

2、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学法:先初步感悟,再揣句品味。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体会:母亲的去世,令作者无比伤心,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读时

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问题预设:面对母亲的离去?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作者六岁就离开母亲,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压力,心里很内疚,母亲临终前未见上自己一面,很痛苦。)

(2)、“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问题预设:作者的愿望会是什么呢?师出示资料,生读。

师语:在这一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不痛呢?师出示资料,生读。

师引导: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伤心难过?

生答:还有遗憾、悔恨、自责。

师:请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再读读这句,读出悔恨。

(3)??

师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敬意,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憾再齐读这部分。(师出示图片,生深情朗读。)

师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怀念的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

(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师语:文章那句话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萦?指名读。

生读:“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师问:祖国母亲为什么也频来如梦?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自由读16日、18日、20日、28日的日记(四选一)。

(1)、学生读、感悟。

(2)、生交流,师点拨。

1)“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在心头。”

( 师出示图片,生回答:句子中哪两个词看起来比较矛盾:凄凉——甜蜜) a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b师出示练习,帮助理解。

因为季老---------------所以觉得--------------。

他想到----------------------,仿佛觉得---------------,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c感情朗读。

2)“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3)??

4)生比较20日的日记与其他日记开头有什么不同?

生即兴口头补叙。

3、引读。

4、师问:同学们,通过刚才分析体味日记内容,现在能说说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频入梦吗?生自由答:

(三)、体会《寻梦》,抒发情感。

师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

师出示图片,学生读。

师问: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想象:假如你离家在外,每当夜深人静,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母亲会在灯下做什么?

四、拓展升华。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这位国学大师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折服了,让我们用动情的歌曲把季老的心声唱出来,把我们对季老的无限敬仰之情唱出来。(生欣赏:我的中国心)

师总结:同学们,谁能不爱自己的母亲,祖国呢?也许今天大家还体会不深,但请每一位同学都珍惜与自己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因为血浓于水,落叶归根!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与老师共勉:学会珍惜,学会珍藏。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练笔:妈妈我想对你说。

附: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 ↘

亲生母亲 祖国母亲

崇敬 爱慕 怀念

《怀念母亲》说课稿

北关小学 刘晓丽

一、说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怀念母亲》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思念,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本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亲的情怀。

二、探教法,落实教学目标: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品析课文,探究重点语句,体会情感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直奔中心,让学生通过读作者对亲生母亲感情的段落。(第二自然段)揣摩品析关键词句的意思,从中体会作者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并和课外资料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想象,从中体会作者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萦以及祖国母亲频频入梦的原因。同时,借助句子练习,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句意。

三、说学法,体会学生的主体。

素质教育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想象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1、抓住重点语句读,直奔中心,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让学生先找出作者对生身母亲情感的句子,通过自己的朗读,学生间的交流,结合教师的适时点拨,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沉的爱,深切的怀念。

2、抓住难点词多思,体会中心。在教学生体味作者对祖国母亲情感的语段时,作者将“凄凉”与“甜蜜”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学生不易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凄凉”的含义,把常人的“凄凉”与季老先生的“凄凉”进行比较,并结合句子练习,从中体会“凄凉”中的“甜蜜”的深刻内涵。

3、抓住资料想象,深悟中心。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爱之情不仅体现在他的日记中,还出现在他的散文《寻梦》中。学生通过读资料,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读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通过读、写、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既加深理解,又升华主题。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照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对“亲身母亲”浓浓的爱,以及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第三步:把课外资料和文中日记结合起来,通过读、思、议、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第四步:放飞想象,抒发情感。

第五步:欣赏歌曲,升华主题。

五、说板书:

本课我为了能突出文章内容和主题而设计板书的。

附板书:

6、怀念母亲

↙ ↘

亲生母亲 祖国母亲

崇敬 爱慕 怀念

更多相关推荐:
怀念母亲课后反思

怀念母亲课后反思杨世忠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今天我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文章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纵观整堂...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教完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今天我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文章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纵观整堂...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怀念母亲是作者以回忆的形式写的一篇散文真挚深沉的表达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散文形散意不散这篇文章中夹杂许多了日记和其他散文的摘抄片段学生容易跌进片言只句中理不清文章脉络在教学时教师应先...

6怀念母亲 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光明小学孙忠霞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永济市张营中心校康蜀小学李翠荣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内容附图。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一课文简说1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quot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q...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怀念母亲一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