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时间:2024.4.20

关于“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将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校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成语、毛笔字等没有兴趣,缺少教育,而对洋文、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倍加热门、推崇。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文化断层、精神缺氧、社会道德低下,后果非常严重。现就加强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按照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在中小生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要集中人才,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中小学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素材。

4、发挥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盐城是中国革命老区,有许多著名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爱国人士等革命教育场所,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定期学习参观,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生学习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学 生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xx年 2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使学生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2、使学生对当前一些不良的环境能具备一种抵抗能力,逐步确立正确的是非观;3、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教育首先应该是从老师开始,从老师和家长做起,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重德教、重礼教才能使学生更尊重知识、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自己。

论文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 继承 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这她,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怎样的文化或者说怎样的精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谈我脑中所认识的冲过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谈到影响,就要从两个方面说起,有利有弊。一下我将对其影响从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来阐释。

孔孟之道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套重要是思想。他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一中经典的思想,一直对现在的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三钢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而后,孟子又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注重家庭,君臣之间的关系。

1.家庭,

如果说人是社会中的个体,那么家庭可以算是社会中的基本的单位。一个社会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社会的复杂多样也是因为家庭的多种多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课堂。

孔子提出的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是说在家庭中孩子要听从父亲,妻子要听从丈夫。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有序”。“有序”在家庭中主要体现为“长幼有序”。这一点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仍旧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年纪大的人往往都要坐在正位。如果长辈们没有拿起筷子来动桌上的菜的话,小孩子们是

不可以先吃的。再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一日孔融的父亲买了些梨子回来,把一个大个的梨拿给了孔融,结果孔融不但没有吃,还对父亲说“还是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吧!我是小孩,吃小的。”

家庭中除了亲属间长幼有序外,还有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有别”“夫为妻纲”。古代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父系社会,男权当道,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在家庭中,男人往往充当了一家之主,在外要养家糊口,而女人主要是配合男人在家中操持家务。因此作为丈夫,要对家庭负责。而作为妻子要首妇道,要学会相夫教子,但这也不意味着女性在家庭总没有地位。建立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夫妻双方的互相尊重。其实这不仅仅关系着夫妻间是否和睦,也同样影响着未来要扮演同样角色的子女们。

但这一思想对现在的社会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的影响,它的消极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它的理解上产生的错误。很多人认为只要年纪长,或者因为是家中的主人(多指男人)就在家中为所欲为,家庭暴力屡见不鲜。其实这并不是儒家所提倡的思想。而是一种人格的扭曲。

古代的传统思想中“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家庭的和睦与否也可以反映当代社会的环境。因此提倡家庭和睦反对扭曲古人的思想,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2.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笼统的划分,可以分为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中,如何才能站得住脚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对此,儒家思想提出了“君为臣纲”“君臣有义”“尊卑有序”以及“仁、义、礼、智、信”。在这些思想中不难看出“君臣”关系是一层很重要的关系。无论在怎样的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领导者要顾全大局,对当下的局面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另一方面,被领导者要忠于并服从领导者的命令。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君为臣纲”“君臣有义”。“尊卑有序”其实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中等级观念。儒家的等级观念的主要内容是:1、人们对财富的占有和消极应与社会地位的等级相符2、社会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而占有丰富物质财富的“君子”(包括天子、诸侯、各级臣僚及儒者),一种是广大从食物质财富的创造,却只有很少物质财富的被统治者,即所谓“小人”。如果说前文提到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方面的,那么“尊卑有序”恐怕就是消极大于积极。古时提倡“尊卑有序”的主要是在政治上,后来才波及到整个社会。是因为我国古代主要是一王权为之高无上的。其次各级官吏要听从自己上级的安排,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管理。而对于现在来说

尊卑有序则“过分”反映在整个社会,而且十分明显。

一个人,如果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越多,那么在当今的社会就越有地位。这种以物质来划分社会等级的方法的出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文化的不重视。同时也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等级观念内容中的第二点,在历史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孔子以后的人们为了可以做官,多纷纷参加科举考试。而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实际的,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因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友谊

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真正的友情是像水一样的平淡的和气的健康的。孟子认为“朋友有信”是非常重要的,孔子也说过“仁、义、礼、智、信”。孔子的这一观点适用面非常广。不仅可以是对君臣之间,家庭之间,也是再说朋友之间。“仁”是一种人文精神。“义”是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对朋友有仁有义一直是我们所支持的。“礼”简单说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朋友,尊重是一切的开始。“信”是做人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没有了信,一切皆无从谈起。作为朋友更要以诚相待,相信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也是现在教育中所提倡的。

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都是错误的。

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

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

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

以上只是从单个方面谈,还不够全面。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上,我们要抱着批判的继承的态度,客观的对待先人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不应盲目的效仿和崇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加以利用。这就是我对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毛礼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周国华.上海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4]毛礼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4 [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5

[6]孟宪承,陈学恂.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85

[7]王柄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41

[8]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

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

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毕文亮摘要:面对全球化开放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上这门课前,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儒家思想。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就开始成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也一直处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被视为中华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

[转]中传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价值观,濡…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一、活动目的: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为了学生自然亲近经典,养成读中华经典的好习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诵读经典名篇。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人人参与…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消费的高峰周。外出、旅游、请客、吃饭成为了一种常态。有的乘飞机,有的乘火车,有的乘汽车。相比之下,当然是汽车比火车便宜,火车比飞机便宜,硬座比卧铺便宜,经济舱比头等舱便…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学习心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学习心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传承中华文明,同时也不断的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一些现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传统节日一春节1...

演讲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

借传统之力筑民族之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多样但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对立面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营养不良所以我们现在应当重视精神文明以提高自身修养如何提升修养让我们的人格闪耀光辉呢是去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篇七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春节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专业姓名学号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1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