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时间:2024.5.2

四年级《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四年级《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中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在东海无垠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含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很渺小”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2、学习诵读古文的方法。

3、对照原文、古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很渺小”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教学难点:感知大海的辽阔无垠,想象东海之鳖在海中获得的快乐,进而领悟寓意。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一分钟成语大比拼

(1)讲游戏规则:每组派一个代表,一分钟内谁说的成语最多,就是哪一组胜出。

(2)开始比赛。

(3)集体点评。

2、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有一只青蛙它也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很不错。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就是这只小青蛙,起初觉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来它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渺小)看到这两个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看看吧。

二、读书感悟

(一)青蛙的快乐(出示课件)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乐生活都来自那些地方呢?

快乐生活离不开又浅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乐吗?如何快乐?

3、难怪小青蛙这么快乐,它简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谁学着青蛙的样子,尽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读。指导朗读

5、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试试,好,大家一起来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二)体会大海的辽阔

1、这只青蛙真快乐呀,可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鳖——东海的)

2、让我们默读第2自然段。

谁来读读东海之鳖对青蛙说了些什么?

3、听了东海之鳖的介绍,再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你对大海有什么印象?(大、辽阔)

4、这里有一段古文,(出示课件7)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先来试着读一读。

5、老师先来读,请大家用斜线画出停顿。

6、再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出示课件)

7、同桌练读

8、对照分析:这段古文与文中那段话意思相同,谁能读一读。

千里之远——大(小);千仞之高—— 深(浅)没法量,这样的大海与浅井没法比。

9、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东海之鳖的大快乐吧。

10、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呀,青蛙当初的表现真是太(可笑)(无知)了。

(三)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之后,是什么表情。(瞠目结舌)谁来学学瞠目结舌的样子。找个近义词——目瞪口呆。这时,青蛙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给渺小找个反义词——(庞大)(巨大)。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读完这个小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你们知道的,哪些人也象青蛙一样盲目自大。目光短浅呢?

4、“井底之蛙”不仅是成语故事,也是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刚才你们说的故事也都是成语,(出示课件)屏幕上的这些成语希望同学们找来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写写。希望这些故事能象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在你们的心里,让你们的见识更广,让你们的目光更远。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大快乐。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 井底之蛙教案 北师大版


井底之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为什么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短浅。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选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 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1.听写生词

2.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板书设计:

生活在浅井

千里之遥——辽阔 见识短浅

井底之蛙 鳖介绍大海 { 大快乐

千仞之高——深度 盲目自大

青蛙醒悟——渺小

课后反思:

2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析一教学设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1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与反思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过程与...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

秋游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和反思东兴中心小学王达华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重点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关键进行对比练习教学目标1认知角的计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下面是我教了三年级一学年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研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廷坪中心小学陈登水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反思20xx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

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有效引导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案例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不...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比万大的数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等课本第2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掌...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