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案例

时间:2024.4.20

校本课程案例

桥梁

中华汉语词典正确解释为: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②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家乡的桥

执教:临城县石家栏中学  王智君

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新项目不断涌现,校本课程也上得有声有色,“家乡的桥”这个课程很受欢迎,同学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课题生成

在我们石家栏中学的附近,有许多桥:岭西桥、石家栏大桥、孟家庄漫水桥等,它们在当地的交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年级的同学自学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之后,对桥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家乡的这些桥,都想去探究一下, 就这样“家乡的桥”这一课题就诞生了。

【活动目的】

1、认识家乡的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桥的结构。

4、说出有关桥的俗语、歇后语、成语。

【活动准备】

    1、课前参观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并测量有关数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在这里写生。

    2、通过网络资源或书籍搜集与桥有关的资料。

【活动实施】

一、导入新课

校本课程又同大家见面了,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并测量了有关数据,这节课,我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桥的世界,共同来认识家乡的桥。

二、展示课件家乡的桥,让学生来认识。

先出示学校附近的桥,让学生来认识,说不出来,再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含有石家栏中学:这座桥是无名桥,等待着我们大家去命名,这座桥虽然是无名桥,但这里却因为这座桥而命名,叫做桥沟,石家栏中学就位于这里,这个地方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一带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的确如此,我们石家栏中学,自从1996年搬迁于此,石家栏的教育蒸蒸日上,如今,石家栏中学也是小有名气。已成为临城西部教育一颗璀粲的明星,作为石家栏中学的一员,我们也应该是十分自豪的。

三、对家乡桥的描写:

再一次展示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的图片。

让同学们分别对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来一段描写。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先让同学们读,尽量把展示出的桥都读一下,鼓励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然后老师做点评。

四、让同学们探究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各自的优缺点。

让同学们探究岭西大桥和石家栏大桥哪座更坚固?为什么?

找一个学生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拱桥坚固的原因。可在黑板上画图直观,易懂。教师可做一下补充。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我们都要热爱家乡的桥,更爱家乡的劳动人民。

五、家乡桥的分类

梁桥和拱桥

1、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

优点:构造简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

发展变化:先秦时代就出现了这种梁桥,大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约在汉代时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出现了,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2、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六、展示浮桥和索桥的图片,补充桥的另外两种形式。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记》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七、知识的拓展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歇后语,然后老师补充,对于有些同学们说不出来的歇后语,前半部分,可让有表演天赋的同学到课堂上表演,之后再让同学们说,这样既能形象的表演出答案,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一)桥的歇后语、俗语。

1、半夜过独木桥  步步小心 。
2、扁担插进桥眼里  担不起 。
3、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 
4、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 
5、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 
6、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 
7、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 
8、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 
9、掂着猪下水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10、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二)成语

*1、修桥补路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2、过桥抽板 

成语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 3、过河拆桥

成语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成语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4、舌桥不下

释义 形容惊讶的神态。 

*遇水架桥

释义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5、桥归桥,路归路

释义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船到桥门自会直

释义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八、欣赏中国的名桥和世界的名桥图片。

九、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桥,都是有形的桥,正是这些有形的桥才有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壮阔;当然也有许多无形的桥,像湖南卫视的“八零九零”、上海卫视的“幸福魔方”等都打开了一个个紧锁的心灵之门,真诚的希望这些桥都能够为我们所用,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十、作业

    1、同学们课后填好评价表

2、搜集桥之最。

3、搜集有关桥的歌曲 。

 

 

 

 

 

 

 

 

 

 

 

说课及反思材料

家乡的桥

石家栏中学  王智君

说总体构思

本节课是从我校校本课程中节选的,内容十分丰富,家乡的桥也十分多,我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把岭西大桥和石家栏大桥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探究有关桥的知识。具体过程如下:

说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桥的结构。

3、说出有关桥的俗语、歇后语、成语。

说教学流程

一、  展示课件家乡的桥,让学生来认识。

二、对家乡桥的描写:

再一次展示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的图片。

让同学们分别对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来一段描写。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让同学们探究岭西大桥、石家栏大桥、和孟家庄漫水桥各自的优缺点。

四、让同学们探究岭西大桥和石家栏大桥哪座更坚固?为什么?

五、家乡桥的分类主要是梁桥和拱桥,所以,我还会补充出其它的两种桥,浮桥和索桥。

六、知识的拓展

(一)桥的俗语语、歇后语。

(二)成语

七、赏中国的名桥和世界的名桥图片。

八、作业

1、搜集桥之最。

2、搜集有关桥的歌曲 。

课后反思

校本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如何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心中根本没有底,因此这节课上不太完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自我感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点不太突出,时间安排也不是很合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涨,描写家乡的桥,出色的不太多。学生不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写,特别是小组讨论没有利用好。

(3)对桥的知识挖掘的不够深。

较满意的地方有:

(1)图片放到最后来欣赏,可以缓冲时间,快慢根据时间来定。

(2)学生表演歇后语的情节,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本节课综合运用了语文、物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不很成功,希望大家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我会十分乐意接受的。谢谢大家。

石家栏中学校本课程课后评价表

课题                        班级        姓名            时间                       

注: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 D表示尚可。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jsp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

(一)门类:政治。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威海市的变化更是大,各项发展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威海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具体内容如下:

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xx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城乡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通过访谈长辈或观察法归纳出我市环境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方面的变化,制成课件或拍成照片

4、上网查阅我市19xx年以来历年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5、享受养老、医疗保障、城市低保人数的比重的变化。

6、家用电脑、手机、VCD等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率。

四、可行性分析

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内容学生在政治课中学过。作为威海人初三学生也应该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归纳总结出来。

五、课程实施设想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政治论文、诗词、漫画、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成就。

3、针对展示资料谈感想。

4、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打算,写成政治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课程评价设想

(一)分类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1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统计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统计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每班以“我的幸福体验---感受家乡新变化”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从而为今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综合性评价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七、课程开发保证

进行这一课程前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发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参与到讨论、制作、评价中,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鼓励,这是这一课程能否进行的保证。

案例2.

《公民与法—民法案例分析》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民主、文明、富强与法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标志着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与结果。民法作为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法治发展进程中将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关注民法问题,民法与公民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随着法制进程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法律以多样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生活,离开了法律的调整,人们无法过有秩序的生活。

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先接触的法律是民法,即通过民法确立公民的民主意识,获得国家赋予的权利与自由。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民法贵在实践,民法的生命力在于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实现其价值,使民法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感受到的生活规范与行为准则。缺乏实践基础的民法只是停留在规范层次上的规范,不管其结构是否合理,它只能是远离人们生活的抽象的规范,社会主体难以感受到民法价值,必然造成民法与社会的冲突。由于民法与中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维护民法尊严,同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维护民法与实现自己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实施民法,维护民法,同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斗争是公民的重要义务。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中学生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不仅要系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了解我国复杂的国情,认识到开放的世界,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公民与法—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正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条便捷有效的渠道。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信息的民法知识,能借助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汇聚成高效、丰富、生动的中学法制课程。又由于民法的内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信度高,感染力、影响力强,大多数民法案例一般都能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相联系,能用教材有关知识去迁移,因而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是政治学科的校本选修课程,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高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的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培养他们法制意识和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宜简练)

2

二、课程目标

1、学科宗旨

本课程所涉及的民法信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民法案例,开设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的民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丰富课堂所学知识,深刻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2、目标要求

(1)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知识识记)

(2)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或其他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提取反映与所要研究的重大国内外时事相关的信息,并对之进行归类,甄别,培养其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其论证,辩驳等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制作网页,培养其设计,绘制,布局等实践能力.(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安全、拥护祖国统一、拥护党的领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法制生活和社会生活,加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1.选择标准

本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是:

《中国民法经典案例选》;《中国司法考试案例选》;《民法》;《中国法律大全》等参考文选。以及相关法律网站。如:中国法律资源网.cn/;中国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chinalawinfo.com/;法律教育网/;

2.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内容范围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民法案例。

四、课程实施

1.教学安排 (注:我校一个学年暂安排10课时,请老师们根据课时确定各学科选修内容的多少)

本课程拟在高一、二年级开设,整个学年开设,每一学期课程学习内容不同。整个学年课程约需30课时,依据每节课研究专题的不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1)张铁林诉周美凝及成都商报社名誉权纠纷案(2课时)

(2)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刘涌案(2课时)

(3)秘密窃取代保管物应如何定性(2课时)

(4)侦查员包庇疑犯应如何定罪(2课时)

(5)迟晖等人勾结民警关达以查案为名进行盗窃案(2课时)

(6)刘淑琴、王珍拐卖妇女案(2课时)

(7)李卫业等人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案(2课时)

(8)管志诚为其他单位购买钢材从中受贿、贪污案(2课时)

(9)邓洪在冯宝霞诈骗行为实施终了前参与诈骗案(2课时)

(10)模拟法庭实践考察(2课时)

第二学期:

(11)寇洪林使用变造的支票以购货为名骗取回扣案(2课时)

(12)收取差价作为回扣的行为是贪污罪,还是受贿罪:(2课时)

(13)王玉清诉赵守增赠与合同纠纷(2课时)

(14)非典期间的司法问题:①SARS的预防治理的立法(1课时)②SARS对中国司法 3

的影响(1课时)

(15)特邀嘉宾福建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友情客串。(1课时) (16)特邀嘉宾福州市十佳律师友情客串。(1课时) (17)福州市台江区法院民事庭见习(3课时) (18)模拟法庭实践考察(2课时)

(19)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期期末研究小课题汇报,在平时专题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以2-3个人的小组为单位,制定新的研究小课题,并制作课件进行汇报。(上学期2课时,下学期2课时)

其余课时安排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小组自学和教师引导下的小组之间的自由辩论与交流。(约6课时)

2.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以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辅之于必要的 “情景—质疑” 启发式教学法和模拟实践教学方法。结合教师讲座和学生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论坛讨论及课件制作,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契机,营造创新与实践的氛围,构筑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五、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分为:对学生创新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围绕主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参与;准确交流,及时反馈);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主动探究质疑;质疑手段多样;发散思路独特;变通复杂对应);对学生探究实践延伸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成果展示新颖;资料收集广泛;主题设计创新;媒体运用熟练),各小项均分为a,b,c三个等第.根据教学安排,形成性评价拟于每个专题教学结束后进行。

2.终结性评价。分为:模拟法庭实践考察、法院民事庭见习、信息收集、课堂辩论,课件制作与成果汇报,各分为A,B,C三个分类评价等第;三项汇总后再形成优、良、中、差四个总体评价等第,根据教学安排,终结性评价拟于每一学期末进行,综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得出课程评价的最终等第。

4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经过将近2年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在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反馈,充实,在校本课程得到完善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如下,以…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太平中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随着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师的课程职能也相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究和开发课程将成为我…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quot师德quot规范自己的...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七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底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优良的民族传统。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主经典在我校传唱,在学生中耳熟能详,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20xx年一、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构成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具体体现。一个学…

校本课程总结

实践活动追寻太湖石的足迹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加优化20xx年起临朐四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结合当...

20xx年校本课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阶段性工作总结20xx20xx第一学期年青龙三中李金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一年来我校在校...

《趣味哲学》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

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本学期根据学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结太平小学校20xx年3月一活动目的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论语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且针对此我们...

二小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永昌县第二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

校本课程儿童画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儿童画教学总结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利用特色活动时间进行儿童画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特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开课之前我及时...

学校校本课程总结(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