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4.5.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兴盛小学 马宏芳

教学目标:

1、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宇航员在遨游太空遥望地球时发出了一句感叹,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用横线画出。

二、问题导读,探究感悟

(一)引导探究:为什么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

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学一定能找到答案。(出示自学提纲)

1、学生自学。(要求: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地球“太可爱”,哪些语句写了地球“太容易破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探究“太可爱”。

(1)外表美丽壮观,内心慷慨无私

①图文结合,理解“晶莹的球体”,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 ②品析句子,了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③指导朗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地球的美,谁愿意把第 1自然段有感情地读出来。

(2)教师小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它不但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且慷慨无私,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3、探究“太容易破碎”。( 然而面对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人类究竟是怎样对待它的,致使它太容易破碎呢?)

(1)不加节制开采

①了解不可再生资源——矿物资源的形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枯竭。

②了解这一自然段所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2)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

①了解可再生资源——水、森林、生物、大气,因为人们随意毁坏及滥用化学品,导致不能再生,还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②品析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生:“本来”在这儿是“原先”的意思,用有在这里表示这些资源原先的时候是可以再生,但现在不能了。)(师:“本来”一词体现了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呢?——生: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③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举例子说说吧!(因为乱砍乱伐引起的洪灾;大气被污染后形成酸雨现象;土地沙漠化等)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有关生态灾难的视频。谈谈你的感受。

(4)指导朗读。(看!这所有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一段。)

(5)指名回答:为什么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是啊,我们的地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如果“不加节制” “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引读:怪不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会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就连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了让这个可爱的地球更好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人类应该起行动起来精心保护地球。听听作者

的呼吁吧!)

(二)指名读第9自然段,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

1、思考: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

①科学证明,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品析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40万亿千米坐飞机要600万年,形象说明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②建造移民基地也是遥远的事情。

2、理解“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①联系第3、4自然段,体会自然资源的有限,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了就不会再有,可再生资源由于遭破坏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也不会再有。

②引读第2自然段,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地球的渺小。

3、小结:看来人类只有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才能让子孙后代继续在地球上幸福生活。

4、指导朗读。你想呼吁同学们保护地球吗?谁来读读。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当然,单凭

我们的力量的微薄的,需要全人类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高声呼吁——“人类啊,??”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同学们,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教师总结: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的悲哀时,我们的明天是否还有绿水青山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3、让我们郑重地宣誓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清楚地认识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懂得了我们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说明方法的运用,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1、找出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多读读,体会其运用的好处。

2、小组合作出一份主题为“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五、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不加节制开采

可爱 和蔼可亲 易碎 随意毁坏

慷慨无私 滥用化学品

精心保护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兴盛小学 马宏芳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本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丽——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然而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它怎么会太“容易破碎” 呢?学生通过学习不难发现是因为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等,致使生态灾害的形成。为了触动学生的心灵,我不仅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灾害,还让学生观看视频,使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灾害的可怖,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到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里我采用变序教学法,先让学生读、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的呼吁,明白我们为什么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之后再引导

他们联系前文深入理解如果地球被破坏,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随后引导学生情境朗读,以激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便设计了“谈一谈:面对我们身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一环节。但是,这堂课上完后,我没有丝毫的轻松感,反倒觉得非常难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课堂举手发言的人不多。我从自身找其原因,觉得是自己的引导不到位,激发得不够,导致学生都不敢放开来说。而且,我觉得在各环节的过渡上也显得不够顺畅。

《只有一个地球 》说课稿

兴盛小学 马宏芳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可爱而又渺小”、“资源的有限与面临的枯竭”、“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教学目标 、重难点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 定位在: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问题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并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理解宇航员的感叹地球太可爱了,有太容易破碎了。

三、教法、学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

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体会文章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感悟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方法。1、朗读疏通全文,2、默读了解大意,3、轻读想象探究,4诵读品味内化。此外,还适时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法、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四、教学过程 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导入新课——问题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知了课文的大意,所以我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地球特点的句子,从而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问题探究

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入手,对学生对通篇课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那在课文当中作者用哪一句话概括了地球的特点?得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来全面、准确地认识地球。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五个探究主题。

1、感悟地球的可爱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图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这时可再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这时“面对如此美丽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把它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地球的伟大有了初步的认知。

“地球的内在美体现在哪?”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了地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对地球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2、地球的易碎性 (资源的枯竭)

地球像一叶扁舟,可就是这一叶小舟却载着60多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它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机关报资源,可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妈妈易碎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情感又有了一定的升华,此时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更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3、地球的唯一性

“等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便再也无法生存了,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吗?”通过这一问题

的解决,学生又对地球的唯一性,人类的不能移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升华情感

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再让孩子们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共鸣,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接着让学生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迁移

当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又给学生观看了两条网上的信息,分别是‘布什总统抛弃东京议定书和布会总统不参加拯救地球的会议,让学生谈感受,并倡导他们给布什总统写劝说稿,这样的设计,使情感的抒发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并且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卡片,有的发出环保倡议,写环保标语等,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之后,让学生畅谈“因为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这时学生内心的想法便自然而然的便是肺腑之言了。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兴盛小学 马宏芳

本课题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科研成效,进一步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课题意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课题如何实施,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等,深刻认识到: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共同的真知灼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仅靠单纯的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针对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课外阅读极具重要性、紧迫性,不能忽视、不能拖延。在此基础上,我尽量多读书、读好书,做“学习型教师”,并对自己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每天学习报刊、杂志1个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书籍(有时尽量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年至少订阅两份报刊(其中有一份必须是教育教学杂志)。 通过学习,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增强了文化底

蕴,说话的底气足了。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引导: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推荐、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也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二、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习惯是的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维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创设读书氛围,共建书香校园。

1、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习惯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创设了读书氛围,使学生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书的世界。

2、提供丰富的书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期初,老师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两本书,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有60~100本书了,选择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之间互相换书看。③鼓励同学利用零用钱买书、订阅报刊、杂志,并互相传阅。

3、保证时间。学校规定每个班级至少要抽出2个早自修、3个午自修的时间,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放学后在家看书0.5~1小时。

老师布置作业尽量做到精、巧、活,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4、创设读书校园文化。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贴着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等。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出“课外阅读”主题专刊。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栏上有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帖本、优秀作文。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学生看了不健康的读物,对身心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⑴阅读经典名著。如: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四世同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⑵教材拓展性阅读。如学习了《狱中联欢》就读《红岩》,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节选就读《小英雄雨来》一书,学习了《飞夺泸定桥》就读《星火燎原第三集》等。⑶其他方面的阅读,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世界》、《鸟类奇观》、《歇后语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华上下

五千年》……

2、方法选用。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

五、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古诗词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2、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园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3、评。通过学生评、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采蜜能手”、“故事大王”、“小书迷”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它们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

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虽然我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语文以情趣和魅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七、研究成果

经过为期半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就学校来说,既要提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也需要相关的制度做保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多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总之,培养学生经

常性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的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面拓宽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升。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成长。

更多相关推荐: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沿山小学罗秋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2通过理...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13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执教者里波水小学黄丽珍教学目标1围绕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进一步掌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的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和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及反思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清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课题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内容附图。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霍莉课前经过反复的思索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quot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quot...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单位文安县急流口中心小学教师王丽颖教材概述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教材通过介绍地球在太空中体积的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别的星球等知识呼吁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及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