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时间:2024.5.13

人教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观沧海[东汉] 曹操(体裁:古体四言诗或乐府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峙,挺立。 (8)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

(13)幸:庆幸、荣幸。 (14)甚:极其,很。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zāi):很荣幸至此。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21)观:欣赏。 (22)幸:庆幸。

(23)咏志:即表达心意。咏:歌吟。

(2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24)以:连词,来(以观沧海) (25)以:用(歌以咏志)

鉴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选自《全唐诗》。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青山:指北固山。

11.乡书:家信,书信。

赏析

2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

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表示时间,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阴。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全长1000米。

15 “最爱”直抒深情。

鉴赏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

3

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散曲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4

《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赏析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能在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引用藕山教育默认分类20xx0616214016阅读3108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1篇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结与反思经过这一阶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观潮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味它的壮观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画面会带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学生的想象毕竟狭窄语言文字能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

20xx-20xx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1 My classroom!PartB Let's talk教学反思

Unit1MyclassroomPBLet39slearn教学反思本堂课是Myclassroom的B部分的Letslearn教材将场景设定在教室里的颜色新句型为TheisThesare主要将目标词汇和句型运用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由于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观潮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

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