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时间:2024.4.7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黑板有多长

1、让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5页第1、2、3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分数。

 0.8=          0.021=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整数部分的数位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注意提醒:小数部分的讲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5、说出各数位上数表示什么?

四.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比大小

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 几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

5. 1米=()分米,1分米=() 米;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9.87 ○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 )>( )>( )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 部分相同,就从() 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 =( )米 37厘米 =( )米

5元4角 =( )元 150克 =(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

( )<( )<( )

(2) 8.09, 8.91, 9.08

( )<( )<( )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 )。

(2)在0.25和0.5之间:( ),( ),( )。

(3)在0和0.1之间:( ),( ),( )。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 < 0.6   1.□< 2    □.□ < 1.□    0.□1 > 0.1□

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买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跟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完后电脑会出示购物小票。淘气买了两样东西,请同学们帮他核对一下是否正确,出示课本例题。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

1.25+2.41= 3.66-1.25=

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

三、当堂训练

1、0.2+5.5=

2、1.2+9=

3、5.03+3.24=

4、4.5+1.05=

四、作业布置:

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比身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 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7= 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试一试第1、2 、3题

2.列竖式计算。

0.93-0.47 = 8.17+6.94 = 8.25+1.55 =

10-2.45 = 0.56-0.307 = 2.34+1.067 =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布置作业

第14、15面练一练2到5题

课后反思: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

学 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当堂训练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四、学习体会:

说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图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法:主动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

(二)合作学习: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说一说。

(1)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

(2)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3)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

四、点拨升华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三角形具有( )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性。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七、拓展提高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2、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 法:主动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3中的图1。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2、从情境图入手。这是什么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二)说一说、认一认

1、认识笑笑的分法。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 角的三角形是 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2、(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

4、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 )条对称轴。

5、完成检测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6、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度。

2、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过的这个结论完成以下两题。

1、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黑板绘制示意图)

杏云村同学们再生活中都喜欢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

(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完成(附实验报告单):

从图中和我们的经验中得知: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四、当堂训练

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下面画“√”。(A档)

(1)3㎝、4㎝、6㎝ ( )

(2)1㎝、2㎝、3㎝ ( )

(3)5㎝、7㎝、11㎝ ( )

重点让后进生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5根小棒中任选3根,试试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3㎝、3㎝、3㎝、 4㎝、6㎝

对知识的一个提升,让学生脱离摆一摆的操作,能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3、摆一摆,填一填。书第28页。

可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然后计算尝试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四、点拨升华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几厘米?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结论:

课后反思

四边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图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下这个神奇的图形王国,你们开心吗?(课件播放“图形王国”的动画。)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成员,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播放各类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引导学生大声喊出它们的名称。)

    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 )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 )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选择。

(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么它一定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2、 完成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课后反思: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2、总结做一些题的规律及方法,认识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及边各自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图结合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预习检查

针对本单元作业中的一些易做错的题目进行检查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为了更好让同学们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老师设计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判断题

(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 )

(3)一张复印纸是长方体。 ( )

(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 )

(5)无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 )

2、填空

(1)足球是_____体。

(2)一分钱硬币是_______体。

(3)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________形。

(4)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是45°45°,若按角分类,它是( )三角形,若按边分类,它是( )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可有( )钝角,( )个直角,( )锐角。

3、剪纸游戏:你能完成26页的“实践活动”吗?(要求把所剪得三角形贴在下面)

(1) (2) (3) (4)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 ( )形和( )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第三边。

6. (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7. 在30°、100°、1°、89°、91°和300°六个角中,( )是锐角,( )是钝角。

8.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形。

9. 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0.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

11. 三角形具有( )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特性。

12. 如果将长方形的对角用力拉后,此长方形就变成了( )形。

13.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必须比( )厘米大,比( )厘米小。

14.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角是锐角。 15.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 )。

16.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四、点拨升华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画一个梯形,在画一条线段将这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二剩下的题目。

课后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一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

初一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①.整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单项是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2.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总结,内容附图。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11和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0既不是也不是负数2写法区别前的可写可不写但通常不写前的必须写3表示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与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例如气温零上与零下海拔以上与海拔一下收入与支出向北与向南1...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或没有是正数是负数2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30占位分界没有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5非负数正数和零非正数负数和零二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12345性质0负整数1234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章单元知识点整式的乘除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基础知识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2整数和分数统...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以外的数叫做正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121...

初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1]

三单元七上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考题知识网络一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解答题总结

有理数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班别座位号姓名成绩13分七年级1班对班上的8名女生做仰卧起坐测试若以16次为达标超过的次数用正数来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来表示成绩抄录如下222311011有几个人达标2平均每人做几...

初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1]

初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知识网络一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