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4.4.6

 

开放《科学》课堂   提升科学素养

《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一、内容摘要:

这一课教学是在明白小灯泡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过程。构建电路科学概念,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整堂教学准备充分,开放水平较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二、关键词:开放  探究  提升

三、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老师和学生准备充分,小组教学比较落实,搭配合理,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整个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大。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明确小灯泡的原理;第二步探究点亮小灯泡,鼓励每个学生尝试,观察,要求每组每人轮流操作,并讨论,交流小灯泡亮了的原因和没亮的原因。

3、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的方法和习惯,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学生“点亮”小灯泡后,鼓励大家说一说小灯泡发光的原因,用手指书空(划一划)电流通过的路线,同时找到小灯泡不亮的原因。让每个学生在心目中构建电路这一科学概念。然后把这个简单的电路画下来,做好记录。最后是拓展升华的过程,让大家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此时就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了,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参考文献: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二篇: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


《 点 亮 小 灯 泡 》 教 学 案 例

远安县荷花中心小学 严仕杰(444211)

新编教科版四下第一单元《电》第2课《点亮小灯泡》的内容是历来多版本教材都有的教学内容。教材上呈现的实验器材只有: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一颗小灯泡。通常教学这一课的思路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2、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联接(强调安全事项);3、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及电路的连接方式方法。

我曾经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重组、调整教材,并放手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分组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案例:

[新课]: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每组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常规:课前自读教材两遍,有疑难者主动求助)。

师:看见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

生:把它们连接起来,让灯泡儿发光。

师:那就请你们大胆地分组试试吧。

学生们忙着联接。一会儿就有人喊:“老师,我们的小电珠亮了!”;“老师,我们的小电珠也亮了!”约两三分钟各小组的小电珠都接亮了。

师:同学们真能干,(指名)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把小电 1

珠接亮的?小组内的同学们可以商量一下。(教师巡视,小组活动及推选代表汇报略)。

师:用哪种方法表示你们的接法最好呢?

生:图示法好。因为做给大家看和边说边做,尽管可以用实物投影展台,但仍然有可能后面的同学还是看不清,还费时。光说不做就更不好了。如果表达不清楚,大家便听不明白。我画在黑板上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了。老师,你说呢?

师:有不同意见吗?(多数学生摆头示意)

当学生完成这一步后,我及时给每组添加材料:先增加一节干电池,使其接亮小电珠,接着再增加一个开关。

实验中学生发现:“还差一根导线,怎么办呢?”

生1:“去其他组借一根”。

生2:“那这个组更不够用了,不行!”

生3:“我们两个小组合在一起,合作完成。老师,行吗?”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微笑着点头。

众生:“成功了,我们又成功了!”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拍手称快,甚至有人跳起来,欢呼雀跃,一片哗然。

师:下面我们推选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分析、交流。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小电珠用两节电池比用一节电池更亮些。

生2:我还发现用两节电池联接时,第二节电池凸出的一头只能对着第一节电池凹进去的部位,无论几节电池都要顺着同一方向,否 2

则,小灯泡就不亮。

生3:凸起的一头叫“正极”,用“+”表示,凹起去的一端叫“负极”,用“—”表示,如果“正极”与“负极”直接被导线相接,就会造成“短路”,灯泡不亮??

师:完全正确!“小精灵”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呢?

生4(抢着回答)课前,我细读过教材,并已看过《知识之窗》,拿着电池后我又对照认识了一下。

师:真不了起,你这个小家伙儿还知道拿着电视对照一下资料,很像科学家搞研究!(带头鼓掌,把大拇指伸到他面前)。

??

师:通过刚才的几次联接(师指着图)你能推测出小电珠是怎样得到电的吗?

生1:我认为电是从干电池通过导线输出送给小电珠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在图上添加箭头。

生2:电从电池的一头,通过导线送到小电珠,再经过开关,回到电池的另一头,电走的像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路,小电珠就亮了。

师:又在图上添箭头。那我们就从电池的正极说起(指名),你想说什么呢?

生:电从干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导线运输到小电珠,再从小电珠的中一端通过导线,开关,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小电珠就亮了。

师(接着说):这样电不停地流动起来,小电珠才会发光。我们把流动的电叫做电流。电流走过的路叫做电路(边说边用电子白板点 3

播多媒体课件:“电路”、“电流”、“电压”、“短路”。

[拓展与帮扶]??

在学生掌握了电流、电路的概念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小电珠,你能让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吗?先画图,再由组长领取小电珠,组内大家大胆试一试。

师:请已接亮小电珠的小组把你们画的电路图展示在一边。也请没有接亮的小组把图放在另一边,让我们帮助他们找找原因(用实物投影展示??)

分析原因后,未接亮小电珠的小组重新接亮。

[课外延伸]

1.小明的手电筒不亮了,你能帮他找找原因吗?

2.十字路口的交通要道亮的信号灯是怎样接的?查一查资料,并和父母一起探讨,能画出电路图吗?试试吧。

教学反思:

整节课,既源于教材,又拓展和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探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重点突出,难点迎刃而解,于境寓情,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层层深化。教学的有效性或许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 以人为本,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一是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本节课教材思路是先让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电线的名称及外观,然而指导探究小电珠 4

发光的方法。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已认识了这些材料,知道将电池被导线连到电珠上就使小电珠发光。只是对这一些一知半解。针对学情,教师调整了教材呈现的顺序,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探索,使小电珠发亮的方法。满足了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二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本课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试、画、想、议,教师只是为他们有序提供一套有结构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尝试、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去体验,使整个教学过程“放得开,收得拢”,从而拓宽了教学过程的人本空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以操作实践为基础,适时恰当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决不是教师直接说教能得到的。应是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取的。本节课学生发现材料不够,先想“借”,后想到要几组合作,合作才能满足材料的需要,完成实验。在如此具体情境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再如,为使灯亮,学生进行了不断尝试,经历了猜想、实验、观察、分析、验证、归纳的过程,让思维发生碰撞,使能力得到了煅炼和提升,从而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 以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夸美纽斯曾说过:“人人都有创新潜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位“小科学家”。 5

本节课,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先是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接亮一个小电珠,接着增一电池,增一开关,最后让两电珠都亮。学生运用了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参与操作实践活动。自由探究,自由发现,教师只是“引”、“点”、“夸”,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三维目标”得到落实,创造潜能被有效开发。

6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的出...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统计宋门学区军王小学齐省芬20xx41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发布者小学数学专家发布时间20xx1016132302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1作品要求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此成绩为0分2提交的作品必须与下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格式一致并按照各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20xx0223070202分类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创境模拟感悟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模似购物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根据这一理念教学设计采用创设问题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片断与分析》专集

案例一观察物体的案例片断观察长方体二年级上册课堂写真最多看到三个面这节课的观察对象一个长方体的大纸箱醒目地摆在教室中央学生们分组坐在教室的四周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长方体待会儿你们可以上来观察站在不同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

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反思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反思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箭竹溪希望小学刘金常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片断与反思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己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