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3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如在做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实验(4?7)时,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让学生回忆前一节次氯酸的漂白性、初中化学学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比较这几种漂白的原理、效果的异同,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开动思维“机器”,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历久不忘,素质自然得以提高。

二、推广“微型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如高一化学(必修1)中的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配制、淀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金属与酸的反应、纯碱和食盐的区别等实验。让学生“常回家做做”,既缓解了学校实验紧张的局面,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和今年的高一新课程实施的实践,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培养出具有综合努力和创新努力的一代新人。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4-24 11:16:00 ] 作者:李传富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 教学反思 新课标 课前反思 教学中反思 课后反思

论文摘要: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

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新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三维达成

2007-09-14 20:32

2007-05-22 23:0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三维达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上完一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是什么?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来认识,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目标、目标要求和目标性质。课程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层次;目标要求包括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三要素;目标性质有传承性、探究性和生成性三种属性。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对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完整认识是指导我们深刻领会课程,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比较关注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表述,但易忽视另两个维度。对目标要求的忽视将会导致我们对学生学习某一知识应达成目标的模糊定位,即课堂教学中学习重点的把握是否合理;对目标性质的忽视将会导致我们对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缺乏认识,即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在进行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时,都需要从三个维度来考察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任一维度的任一层次,都有相对应的另两个维度三个层次可供选择。以“知识与技能”这一课程目标为例,根据教学实际,在目标要求上可有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三个要素的取向,在目标性质上可有传承性、探究性和生成性三种属性的取向。因此,即使是以同一个知识作为载体来实现相同的课程目标,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要求和性质来制约。这就是同样的课堂内容却有不同的上法,学生获得的能力发展各不相同,达成的教学目标各有千秋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呢?以“氯气”为例,其课程目标的三层次都应得到体现,即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形成什么样的态度与价值观。从目标要求的维度看,我们还应明确三个目标要求所应达到的水平,即氯气的哪些性质应达到“知道”或“应用”的水平,哪些技能应达到“模仿”或“学会”的水平,哪些体验应达到“感受”或“形成”的水平,达到这些要求的标志是什么,在教学中是如何检测的。从目标性质的维度看,我们既不能把所有的目标都定位为传承性,如果这样,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把所有的目标都定位为探究性,因为,探究教学需要的时间和场所要求都比较高,且探究也需要知识基础,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而应是相互补充。我们还应注意到目标的生成性,需要预留时间和空间,创设氛围,让师生在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思维火花,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书本没有的“新”认识新体验。

无论是老大纲还是新课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知识的传承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其他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传承性特点是知识可传授,是明确的,学生

掌握程度是可检测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有预测的。比如,“电解氯化铜溶液”教学时,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有关“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知识和技能:电解原理、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方法。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有多种选择,其中“填鸭式”教学也能实现。但为了让学生在继承这一知识与技能时获得过程与方法这一无法用语言来传承的目标,以及让学生在继承这一知识与技能时有积极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不能忽略“电解氯化铜溶液”中的探究性目标: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电解的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从而理解电解原理。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有学生发现电解液变黑的异常现象,并由此提出变黑原因的多种推测:有的认为是氧化铜,有的认为是铜单质,经实验研究得出是铜。有的学生还提出试用不同的铜盐,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电解实验,发现电解液变黑与阴离子、溶液浓度都有关系。学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些认识和体验的获得是学习本节课时的意外收获却又是极其宝贵的,是教学目标生成性的体现。

如果没有考虑教学目标的三维体系,就会制约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只有对教学目标的全面理解,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1期

陈献忠:《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与管理》 20xx年第7期 陈献忠:《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教学与管理》 20xx年第4期 陈献忠:《电解液变黑探析》《中学化学》 20xx年第9期

浅淡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几点认识

传统的教学课程,结构机械单一,内容偏深、偏窄,学科知识分化过细,重视课内书本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而忽视学生课外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新的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以应试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构架,建立以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本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与人的认知结构全面整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的构架,转化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课程,充分实现学生的认知经验,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整合。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多样化、弹性化。

(一)个性化教学过程可以使不同学生各获最佳发展。注重“双基”教学是我国普通高中的一大优势,然而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应顺应时代

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和毕业后具有不同去向的学生没有必要打下同样深的基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正是以动态发展的课程基础观在设计了“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而设计了“选修课”,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全体学生的适应性,有助于不同的学生打好不同的基础,从而都获得最佳发展。

(二)多样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加工和建构自己的化学体系,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设立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等众多栏目,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弹性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创新发展的空间。所谓“弹性”就是比喻事物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与伸缩性,因为学生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课程必须具有弹性,实现课程的弹性,其前提是要有课程的多样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须的化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化学这门学科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而设计了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起到了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作了必要的铺垫。选修模块各有侧重:或注重于实用的化学知识,或注重于化学理论的系统深入学习;或着眼于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或为有兴趣于实验探究的同学而开设。课程标准的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智力各不相同,且有个性差异的个体特点,为根据学生的智力因材选教,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们的自我创新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惯性作用使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

行为与课程标准不能对接,在教学实践的操作方面难以革新。事实上新课程培训不只是学习新教材,课程改革不只是换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应该是一次洗刷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思想的洗脑活动。我认为作为新教材的直接实现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更新教学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作为新教材的直接实践者,其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面对新的教材,教师要了解和学习新教材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从中吸取精华,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树立研究新教材,从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新的思想意识,努力用新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来指导教学实践。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应从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学生。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纯粹符号系统的加工者,不是把知识仅仅作为“产品”或结果的接受者,不是教师任意加工的对象。教师的教学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本次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只有化成教育的教育行为才能获得真正效果,才能在学生身上充分体现出来。所以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切,新课程下教师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指导者,教师还应成为新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发展者,行动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总之,正确的教师观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

(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既重结论,更重过程方法;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关注人的生命的高度,确立以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为旨趣的生成性教学观。把教学看成预定与非预定的统一,注重个性差异,屏弃权威主义和整齐划一,使每个个体生命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生成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自身也不断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态

度,理性的思考和扎实的行动积极探索适合当前教学的新路子,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然而课程改革毕竟是新生事物,它是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固定模式可依。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课程标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课程和教育形势的要求。

载中心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育龙网校 WWW.CHINA- B.C0M 20xx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具有新特点,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显的更为重要。把握知识不是学习生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具有新特点,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显的更为重要。把握知识不是学习生活的全部,要学会学习,体验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使之符合预定的目的。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2、新课标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3、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化学实验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4、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中安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5、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6、新教材中众多的猜想与假设,留给学生质疑,为课后的自主性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面对新课标的特点,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更有效?

1、教学是良性互动活动。

有效性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看重的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共同发展,在方式方法上讲究教与学良性互动。一切好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究其运作轨迹和教学状态,都是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单向的不行,教师表演的再好,花样再多,学生都成了看客,到头来一无所获。所以要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和谐、活跃。在学心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一节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化学反应的实例,代表发言,他们会从汽车轮胎老化这一进行几年的反应,讲到爆炸瞬间完成,自己总结出计算公式,效果很好。

2、教学是情感交流活动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①假如将“情感”投入化学课堂教学的运作,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在眼前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是非凡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带着自身和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互相结合,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和发展,才能最后达到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它要求师生必须采取密切合作态度,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假如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在实施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多少,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

3、教学是学生的熟悉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他的主体是学生本身。郭思乐教授说:“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能量。”②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升。学习选修1《化学与生活》改善大气质量一节时,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给出结果,老师总结评价。

4、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的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认知过程,塑造的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人”,获取客观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唯一目的。为了这种知识,学生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人的生活与知识的关系完全被颠倒,由此造成生活单一化,知识单向化。因此,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必须从布满了价值和意义的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挖掘教学活动的人文关怀与生活价值的意义,使教学活动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实现从以往的塑造“知识人”到培养“现实生活人”的转变。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节学习中,不是让学生记一下环保的意义,而是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让学生真正熟悉到只有一个地球,环保从我做起。

由此可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聪明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第106页。

2。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4页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0-24 10:46:00 ] 作者:曹锋 编辑:studa20

摘 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感召下,改变高中化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创设问题情景,以化学实验载体,采用假说法和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几方面对高中

化学探究性教学进行了阐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探究性 创设 自主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中,将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探究式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揭示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但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素材为背景提出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透过时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 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Cu与稀HNO3实验的教学中,为了明显的观察到NO无色气体,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改进实验:取一个U型管,在合适的橡皮塞上扎入一根螺旋状的铜条塞在U型管一端,往U型管的另一端加入稀HNO3, 至 U型管的左侧完全淹没铜丝.可观察到在铜丝附近有一段无色气体柱.U行管左侧产生液面下降,产生蓝色液体.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这种新鲜的现象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

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回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二)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精于设计,巧

于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竟,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

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

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由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所以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要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苯酚”的教学中,为了探究苯酚的性质,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有关醇的知识然后再设问:羟基与烃几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醇,那么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否还是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什么类别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与醇类相同吗?其性质如何?与醇类有何区别?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以探究苯酚的性质。这样一系列紧密联系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会认真地去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而的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

力,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有意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样才能检验乙烯?在课堂上,只有争议不断的产生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化学实验为载体, 实施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它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载体.在探究式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主动设计有明确探究目的的实验活动,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后,教师提出如何制备氢氧化铝?请设计并比较最 佳的实验方案,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如下方案:

(1)在装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NH3.H2O溶液并至过量。

(2)在装有稀NH3.H2O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

(3)在装有AlCl3溶液试管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4)在装有NaOH的试管中,逐滴滴加AlCl3 溶液到过量.

学生经过分析评价以后得出结论: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用铝盐和弱碱溶液反应制得, 因氢氧化铝可溶于强碱溶液.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自由、主动独立地探究,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再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请学生思考: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有什么现象?学生回忆金属活动顺序表,很快写出 :2Na+CuSO4=Na2SO4+Cu,现象是钠溶解,同时有红色的铜析出.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将金属钠投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且有兰色许状的沉淀产生.看到此现象,学生感到很迷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想的不同?于是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引发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采用假说法 ,引导探究

假说是人们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推断性解释,是行动的先导,在问题明确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是学生积极地进行推论。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这一环节不要做过多的干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科学探究的真谛,当然,如果学生的思路与问题本身发生了偏移,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提醒,但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元素及化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假说法,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大胆的推测或预测,以培养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例如: 我们学习了钠的性质,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钾 的性质.因为他们位于同一个主族,在性质上存在相似性和逆变性,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运用假说法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思维上新鲜感.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相互探究

英国哲学家约焊.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这种自然的倾向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动手,乐于讨论,乐于公开自己的成果和困惑,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形成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课堂沉寂,拘谨等场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于发言,大胆置疑,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和发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反应的知识时,教师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图片,实物,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制电池,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一起探讨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洋溢着饱满的探究热情。

实践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是高中化学课程开发的一块肥沃的土地。

参考文献

1.汤国新.中学化学社会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3.11

2.张素娟.化学课堂探究性式教学的研究.教学研究,2005.3

3.刘运才.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参考,2006.9 课题:《Cl2的化学性质》

1、课题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Cl2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研究问题, 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出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1些常识, 对Cl2的化学性

质提出假设, 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相互讨论, 提出了以下3点假设: 假设1: 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 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Cl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假设2: Cl2是1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能氧化多种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 假设3: 用Cl2熏过的有色花瓣会褪色, Cl2可能具有漂白性。

3、课题准备 要研究Cl2的化学性质, 首先必须制得Cl2, 如何制备Cl2气体? 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即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 教师建议学生查阅资料, 包括教材、网络、文献等多种渠道来获取制取Cl2的方法。下列是学生的查阅结果: 原理1:2Nacl+2H2O2NaOH+Cl2↑+H2↑ 原理2:4HCl(浓) +MnO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2MnCl2+2H2O+Cl2↑ 原理3: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原理4:KClO3+6HCl(浓)=KCl+3H2O+3Cl2↑ …… 2.实验装置 学生分析以上反应的条件, 认为原理2、3和原理4反应条件较为简单, 根据原理2、3和原理4的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 提出了下列两套制备装置:

4、实验验证 学生提出上述假设后,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试剂来验证其假设, 学生针对关于Cl2化学性质的3点假设, 选择了下列实验药品进行实验验证。铜丝、氢气、钠块、铁丝、红磷、氢氧化钠溶液、FeCl2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氢硫酸、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稀H2SO3溶液、BaCl2溶液、稀HNO3、新制饱和氯水、稀盐酸、淀粉溶液、酚酞试液。

5、撰写报告 通过实验, 学生完成了下列实验报告:( 见后面表格)

6、提出思考 在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⑴氯水的pH是大于7、等于7或小于7? ⑵可燃物是否1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 ⑶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物质褪色, 液氯能使干燥的有色物质褪色吗? ⑷氯气、液氯、氯水有什么异同点, 它们分别含有哪些微粒? ⑸如何鉴别氯气?

7、知识运用 问题1.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的是( )

A.FeCl3 B.CuCl2 C.AlCl3 D.FeCl2 【解析】因Cl2化学性质很活泼, 与可变价态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化合物, Fe元素有+2价, +3价, Cu元素有+1价, +2价, Al元素只有+3价, 所以选D. 问题2.在反应6HCl+KClO3=KCl+3Cl2↑+3H2O中, 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5∶1 B.6∶1 C.3∶1 D.1∶6 【解析】此反应中, KClO3是氧化剂, 氯元素被还原; HCl是还原剂, 氯元素被氧化。氧化和还原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对此类反应, 应注意所谓“交错原则”: 即发生此类反应时, 氧化产物中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得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因此, KClO3的还原产物是Cl2而不是KCl,否则, 就会出现“交错”现象。所以选A。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望都职教中心张晓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高邑一中韩洪波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黄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特克斯县高级中学柏志强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五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

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永靖中学姬军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綦世艳在接近本学期期末之际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正是对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进使...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阿克苏地区一中化学组薛艳玲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 盐城市明达中学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明达中学姚建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反思在接近本学期期末之际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正是对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进使得我对...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