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教案年级.doc2

时间:2024.4.2

语文复习教案 年级:九年级 时间: 2011 .03 .12

文言文第二讲: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2课时) 主备人:彭润

【复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阅读理解,比较阅读,背诵默写。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复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形成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课内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课前诊测】芜湖市(09安微省)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检查诊测 ,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文学常识

(1)作者回顾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我们学过哪些“记”?

四、基础闯关

(1)背书关(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争当“背书小状元”!)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 3、渔人甚异之

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 .....

3、黄发垂髫 4、具答之 .....

5、咸来问讯 6、延至其家 ..

老师支你一招: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

五、把握脉络,理解文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明确本文的线索

(3)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1、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3、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中考演练】

(20xx年云南省课改实验区)

(二)(11~14小题,共l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

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复习后反思】

我之收获:

我之不足: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文学常识

(1)作者回顾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四、基础闯关

(1)背书关

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争当“背书小状元”!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

3、渔人甚异之

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

3、黄发垂髫 4、具答之

5、咸来问讯 6、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 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五、把握脉络,理解文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明确本文的线索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出而复寻桃源

(3)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3、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六、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

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七、中考演练场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八、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

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芜湖市(09安微省)

答案:17.(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

忍受(各1分)

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3分)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20.(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20xx年云南省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12.环堵萧然,不蔽

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

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第二篇:桃花源记复习教案


回民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桃花源记》 科目:语文 课型:复习课

时间: 执笔:张莉 审核:初三语文教师 总课时:

一、课文和译文: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里的人看见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二、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 ,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 ,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 (朝代)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 、 《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默写《饮酒》

四、词语解释。

1.缘溪行 缘: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林尽水源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屋舍俨然 9.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11.鸡犬相闻

12.黄发垂髫 13.便要还家

14.具答之 15.一一为具言所闻

16.皆叹惋 17.便扶向路

18.诣太守 19.遂迷

20.闻之,欣然规往 21.后遂无问津者

22.此中人语云 23.不足为外人道也

五、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 (2)乃不知有汉

2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其(1)欲穷其林 (2)其中往来种作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得其船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之:(1)忘路之远近 (2)闻之,欣然规往

(3)处处志之

六、一义多词

(1)缘、扶: (2)要、延:

(3)悉 、咸 、皆: (4)具:

七、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

如此古义: 今义:

八、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舍: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中:①中无杂树 ②晋太元中 ③其中往来种作 志: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 ②遂与外人间隔

向:①寻向所志 ②眈眈相向

得:①便得一山 ②得其船

闻:①鸡犬相闻 ②闻有此人

九、 翻译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十、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虚构目的: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20、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十一、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5

四、习题精选:

(一)20xx年吉林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 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 要: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4.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08年湛江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习题。

1.解释词语。(4分)(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3.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分)

6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四)20xx年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词语:(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

3.翻译下列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五)阅读《桃花源记》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7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诚不可缺 (4)卒亡天下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①②③ 8

更多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课后反思桃花源记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传世佳作我非常喜欢作者描绘的如真似幻的美好社会对于这篇古文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能给同学们...

《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留下的...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的时候...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桃花源记教学反思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须放在首位怎样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本次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我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课堂的细节来突破重点难点整个课堂设计有许多可取之处1积极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尊重学生学习...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桃花源记教学反思今天上了桃花源记一课在课堂上我采用质疑引导的方法没料到效果出奇的好这不由引起了我许多思索学生的思维一旦得到启发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节课反思如下1渔人发现桃花源上有意的还是无意...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历尽千年风采依然的美文陶渊明用洗练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间乐园的图景让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代名词全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桃花源中的景物环境...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1桃花源记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缘妻子舍等文言实词熟悉省略句的翻译方法2理清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快速背诵3理解作者通过虚构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这种构思方法重点难点1...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表1234567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曹范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23456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20xx1015150642分类教育教学字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5学习...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