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践的反思

时间:2024.4.1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践的反思

——福建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会议纪要

林顺华

20xx年12月27日至29日福建省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会议暨省教育学会政治教学委员会20xx年会在宁德霞浦举行,会议分初、高中组进行,初中组针对20xx年新课程学业考试大纲进行解读,高中组围绕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进行了研讨交流,现就高中新课程实施交流的情况作一反馈。

一、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各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科类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组织年段长赴课改省份实地考察学习经验,并撰写“教师外出学习记录”材料,利用教研活动对学科教师进行反噗培训,做专题发言;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参加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暑期组织的课程培训与研修活动,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做到“课改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学习者”。

2.强化集备活动,帮助解惑释难

各设区市在实践过程中,组织了全市的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高中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情况,相当一部分学校加大教研组、集备组的集备力度,有的还组织了全市的集体备课,帮助老师解决疑难问题,如福州市在开学的第二周起就进行全市性的集备,分别请了师大附中、福州三中、福州八中、福州一中就《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进行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精题解释,同时用视频向所属八县现场转播,这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学的要求。

3.探索模块教学新形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理念,关注点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逐步转移到所掌握知识的学生身上,学生也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逐步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键要素,并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显露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和积极互动的良好现象,课堂热闹了,课堂“活”了,正如宁德一中阮老师介绍到学生喜欢上政治课了。

以上是这次交流会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做法,在模块教学中,各设区市、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做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课时不足问题:过去一学年的内容,现在一学期要教完,而从这学期经济生活来看,共有四个单元,十二课内容,二十四个框题,内容并没有减多少,一学期下来,扣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及节假日,免强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下学期政治生活模块由于教学时间短,只有17周,课时将严重不足。

2.教学深浅度把握不准问题:虽然教材编写者在培训时一再强调要控制教学的难度,但实践教学中不好把握,有些教师宁可多讲、讲深,也不愿意贻误学生。于是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追求全面,加深教学难度的现象普遍存在。

3.教材与教辅的使用问题:“教材与习题、教辅材料不配套”是老师们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如:现在使用的《顶尖》、《名校学案》等与新知识不配套。表现在:教辅中的习题在编写的思路上偏难偏旧,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出现“教材是新课标的教材,习题仍是以前的旧习题”,练习的难度与新教材的要求不符。大多数学生难以应付、产生恐慌心理,教师则

花大量时间补充相关知识、讲解习题。

4.教学资源不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融入大量的知识链接、名词点击、图片表格、探究平台等,知识容量、信息都很大,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但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不能适应这一新课程要求,山区学校、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有的电脑只是摆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根本就不能进行教学使用。

5.教学方式转变问题: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每位老师进行长期的实践摸索,反映课堂教学的实效,不能光有形式而已。在倡导新课程教学方式过程中,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实效的现象,老师形象地称为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滥用课件、表演作秀、分组讨论无实效、满堂发问、滥用赏识、放任自由、死守预案等。

6.初、高中衔接问题:政治课初高中衔接主要不是反映在内容上,而是初中开卷考试与高中闭卷考试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初中开卷考试给高中教学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不重视政治课教学,也就谈不上教学预习、复习,给探究活动带来不少的困难,开卷考后学生也一时不适应高中闭卷考试。

7.考试评价问题:这是困扰一线老师的重要因素,也制约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多数学校领导、社会仍然用考试成绩、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导致高中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难以贯彻落实。

三、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反思

1.处理好“三维”教学目标的关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确立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小到某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展开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它比较宏观和隐性,是逐步达成的,但它是方向,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教学中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盼”。 能力目标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是显性的,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观点是全面鲜明的。

这次全国优质课研讨活动,其中一节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非常新颖,以参加南京文化盛会的台湾同胞成志孙爷两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来设计,日记一:参观中山陵与明孝陵,从中山陵与明孝陵的区别,引发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完成影响文化重要因素的教学任务,日记二,参观南京云锦展,引发思考,云锦制作工艺应如何得以传承?完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教学;日记三,参观夫子庙,讨论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创新,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的教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节课一定能取胜,而评选的结果出人意料,没上一等奖,在和评委们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这节课的失误在于最后夫子庙引发的讨论,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创新,学生的讨论在于夫子庙中如何发展现代气息的商业,把结论引导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偏离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教学任务,这就没有处理好知识目标的教学。

2.处理好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

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和谐统一。当前,“回归生活”、“关注学生体验”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焦点性话题。针对原有课程存在的弊端,提出关注学生体验、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非常重要,但不能矫枉过正,必须辩证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科教学的自身逻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利用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仔细地思考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努力达成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整合。在新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热衷于对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有的甚至片面强调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却忘记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与适当引进生活世界内容和学生体验的目的。所以,课堂教学引入生活世界内容,必须坚持教学的目的性原则,那种片面强调学生生活体验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合于作生活化处理,这样教学效果也好;有些则不是非常适合或无法作生活化处理的;有些虽适合于生活化处理,但在学生的认知经验中已经有了足够的相关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作生活化处理,反而违背了教学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的规律。

3.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造成大量有效教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

实发挥实效。

4.处理好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应合理、适度、有效地使用,应有利于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突出主题教学和重点内容教学及难点把握,老师们应明确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有信息技术运用泛化的倾向,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华丽的外衣,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的教学。多媒体应用多少,该如何运用,应视课堂教学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5.处理好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课本为中心脱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的倾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二是偏离课本内容的泛化,在新课程教学中,常会听到这样的课例:教师根据某一框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了很多情境,师生共同列举了紧扣知识的典型材料,提出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材料和情境,谈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对基础知识则一带而过,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没利用。从形式上看,这无疑是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但学生还不知道老师讲的是教材上的什么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很难产生持久的效应。所以,当我们纠正以往过于偏重“教教材”的做法时,也应注意不能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不能走向非常随意地处理教材的极端。教材是重要的课堂学习平台。 教材上非常经典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改变过于偏重“教教材”,倡导“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它并没有完全否定“教教材”的作用。如有的段落或知识主干的地方就要“教”,要让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教材,在阅读、思考、品味教材中落实“双基”目

标的教学。


第二篇: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

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宁夏银川市教科所 王玮光

一、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思辨

定义: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理念——是观念,也是行动。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学生在哪些方面要得到进步与发展?

(1)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巩固与完善

(5)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2、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意识。

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哪些?

(1)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匮乏性教育需要,激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凸显学生对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缺乏感,培养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把强烈的求知欲转换为现实的匮乏性教育需要。

(2)要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性教育需要。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教育适度宣泄自己的各种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露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形成丰富性教育需要。

(3)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世俗性教育需要:要结合教育内容,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技能和理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和效仿日常生活,形成健全的世俗性教育需要。

(4)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教育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欣赏更为美好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追求和谐、完美和理想性目标的生活价值,形成健全的专业性教育需要。

(5)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育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和人格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教育需要。 ?满足学生的上述教育需要的过程,就是参与、创造和享受教育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活需要,学习者就必然有相应的教育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要追求知识“意义”与“意思”的整合。

(1)知识的“意思”是“意义”的基础;

(2)“意思”的终极目标是“意义”。

(3)“意思”在过程中实现,通过“意思”来突显“意义”

(4)“意思”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寓所;

?学生不是知识的“口袋”,而是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使终极生活更幸福充实。

二、关于“有效教学”的现状描述

(一)管理层面

1、几经磨合,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表;

2、由“选修课教学必修化”到“必修选修一体化”;

?在高考考纲引领下的整合;

3、“有效教学与有效备考紧密联系;

4、校本课程产生裂变;

(二)教学层面

1、课改理念在深入人心,基于实践的“悟性”在增强;

2、基于实践反思的“有效教学”形式方法在整合;

(1)回归知识结论;

(2)重视有效的“过程与方法”;

(3)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从问题、现象、情景中中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4)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

(5)重视发掘课程资源,创设“开放与生成”的教学情境;

(三)备考层面

1、学校形成了一套应对高考的工作程序,由高考的终端为契机,通过调整逐渐进入了课程改革的适应期;

2、探索出基于校本的备考经验;

3、校本教研在备考方面贯彻落实的较为扎实,集体备课成为一种有效机制;

4、广大教师逐渐意识到备考与教学的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开始重视起来; ?能力的培养不是“突击”出来的,要靠“过程”来培养;

5、对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促进;

?存在问题:

1、部分课程在“萎缩”;

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

2、偏科现象未能遏制;

3、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隐忧;

4、高考的制约乃至“桎梏”。

三、关于有效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教学任务的有效性

(1)吃透教材,提炼出适切的教学任务;

(2)把握重点,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3)分析难点,设计解决难点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任务的确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与任务相一致、相匹配的问题、方法、手段、步骤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所制定的任务有可能是“零任务”。

?案例剖析:

以魏天《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堂教学为例——

(1)、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和任务—选修课“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以及“知人论世”的学习要求,并通过文本分析过程回归“结论”;

(2)、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来自语文学科的科学途径,绝无空洞说教,迥别于其他学科;

(3)、有效梳理知识,咬文嚼字,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4)、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温故知新,贴近学生“已知”的“最近发展区”;

(5)、提高阅读来引领学生感知课文;

(6)、依据文本内容分析拓展,把训练落到实处。

思辨:

所谓“备课”、“吃透教材”其真正的意味在于教师试图把课程中的精神能量转换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智慧等。

用博学的素养教书,用集知识与精神于一体的人格修养来教书。

培养提升教师自我教学设计的能力,达到“教科书教”的层面;

“只有教师才是教材的活的灵魂。”(陈思和)

“学生的思维劳动是教师思维劳动的一面镜子。”(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性格根基的知识或技术对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教学任务要具有“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

学习态度是学生理应建立的终身有用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处理的有效性

(1)创设情景

创设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愿景”;

创设是为了生成。

创设是为了启发。

问题情景;

手段情景;

活动情景;

资源情景。

(2)提炼问题

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教材中的问题“提取”出来。

“问题”即教学任务。

“问题”中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知识呈现的次序;问题中分解出识记、理解、巩固、运用、提高、创新的梯度与步骤。

在教学中应该——

①精心提取问题。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来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②缜密呈现问题。

③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做学问,先学“问”。

?培养学“问”的过程是一个“春种秋收”的过程。

④悉心面对学生的“提问”。

⑤问题的适切性,针对性和难度值;

?“真理”是在老师的教案本里,还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案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欢庆》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响欢乐的乐曲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三)搭建科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桥梁;

?案例:

化学选修课教材《有机化学》:

每章都设有“自我评价”栏目,以促进学生反思学习效果,检验学习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请按照以下方案,自己动手做酸甜可口的糯米酒。想想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你所知道的化学变化?”

原料:糯米 1kg, 酒曲 10g 过程:(略)

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采集岩层及地质构造,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理《宇宙与地球》

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物理选修1—1

(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依然要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于“不疑处”读出“疑”来;

2、理性地分析教材内容,以体现高中教学应有的“厚度”;

3、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追求实效,避免形式化倾向;

4、既然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就务必要达到相应的深度,力避“浅尝辄止”;

5、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尽可能把握住一切有利的“契机”(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引申一下”之中);

6、尽可能“放权”给学生。

7、探究要回归知识结论。

教学案例1:

历史选修课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探究学习小结”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梭伦改革开民主政治先河,或者说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认为他“一蹴而就”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并不多。

另一种意见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应该是克里斯梯尼的改革。

请调查有关资料,将这两次改革做一比较,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

教学案例2: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项羽之死》: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课后“探究·讨论”:“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情?

“天之亡我,我渡何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来未可知。

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教学案例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欣赏示例”《长恨歌》》课文后的导引性文字: 我们还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旨。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白居易)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探究题:

1、为什么说泰山、峨眉山是历史文化遗产?

2、张家界有无科学价值,其科学价值在哪里?

3、为什么宁夏的西夏陵够不上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

4、当地有哪些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5、说一说宁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学生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往往是“一步之遥”。

探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案例:

《李贺之死》—

在描述了李贺“生之奇”与“死之奇”后,作者李商隐连续发出“六问: ①上果一帝耶?

②帝果有园圃、宫室、观阁耶?

③帝之尊严,亦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④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⑤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⑥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五)要关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

从高考试题中得到的启示:

语文功底较差,基本素质不高;(地理)

物理试题计算难;

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

文综试题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

举例: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以《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为例: 探究路径参考——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郭象则说:“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社而无所资借”“突然自生”,“忽然自死”,即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

韩非认为,??董仲舒认为,??黑格尔认为,??杜林认为,??

?比较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什么思想?

(以下还有两组材料)

?人教版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后学习总结”: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错了:我应允之

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因声寻气,吟咏诗韵”,安排了相应的歌曲《几多愁(虞美人)》:

?

四、关于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要与任务、问题相匹配,相适应;

方法要追求实效,不唯形式;

讨论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

提问的有效性;

要重视评点。

举例: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黑板上这几个词怎么解释?”

(二)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整合于学科教学;

强调服务性;

强调针对性;

坚持多样性;

加强指导性;

注意适度性;

克服随意性。

举例:

生物课“植物的吸水与脱水”的课件制作

(三)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高效益、快节奏

基于精心备课的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的适度;

把最有效的时间、精力安排在一节课的“黄金时段”——“好钢用在刀刃上”。 算算一节课的“时间账”

弹性把握时间,适度留有余地。

(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重视利用好教材资源;

做教材的“活的灵魂”

?不可忽视教师自身资源;

教师资源是与学生和谐交往的“名片”,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本。

乐观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热爱生活;广泛的情趣。

?学生也是重要资源;

学生资源在于启发、调动、诱导;在发掘儿童文化经验、激发情趣、深化体验、丰富情感、启迪思维探究上做文章。

?适度引进课外资源;是知识生成的前提。

?科学利用电教资源。

五、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一)自评

“备第三遍课”——养成自评习惯;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多寻找问题与不足;

“君子不二过”——及时纠正,及时验证。

?在反思中形成并积累经验,在经验积累中加大反思力度。

?反思+经验=成长

(二)他评

激励探索,激励进步,激励发展;

评价形式多样化;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是一名终身学习者;

教师是一名团队的合作者;

教师是一名积极有效的自我反思者;

教师要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附录:有效教学的组织策略—集体备课(备考)

有共同的“愿景”;要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培育“忘我”境界,形成争鸣、互动、共享的教研效果

(一)集体备课:

(1)共同挖掘教材内涵;

(2)共同明确教学任务和要呈现的问题;

(3)共同分析认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共同探讨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活动;

(二)集体备课的几个阶段:

(1)备一册书——明确一册书所承担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实际意义是学期之始的校本教材培训。

?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计划,

(2)备一个单元(一章)——共同分析研究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以及每篇教材在本单元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前后之间的衔接;各自的地位与作用;

哪些可以不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个性与风格;

教学手段等;

鼓励每一位教师追求在课改理念统整下个性化地实施教学——“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集体备考是提高学校升学质量的法宝;

(1)统一进度计划;

(2)分解内容责任;(编写复习资料)

(3)集思广益,通过研讨,让复习内容科学合理;

(4)及时反馈,矫正学生知识上的偏差失误;

(5)精编试题,在“个性化”的试卷面前互通有无;

?集体备课(备考)充分彰显了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具有学校教师文化建构,打造学校文化内涵的作用。

?集体的的智慧要远远大于个人的智慧,年级备课组“集团作战”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单兵作战”。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高一政治组李达师高一下学期也过去一半的时间了站在高一下学期的尽头回望发现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提问落实不够政治课记忆性很强学生如果光理解仅限于课堂上的听讲课下不去及时复习记忆就会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纪亚宁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课程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其实这是对政...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宁晋中学高三实验文部曹月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发现长处并寻找不足加以修正不断在教学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篇一高中思想gt政治教学反思自20xx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这些年我在同事们特别是在丘广辉教师工作室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中转变自己...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中学政治教学资料大全三生石编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纪亚宁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课程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人们常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认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对这些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笔财富特别是身为一名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毫不夸张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永远是...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人们常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认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对这些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笔财富特别是身为一名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毫不夸张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永远是...

20xx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 设计的教学反思

例谈如何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问题设计的教学反思摘要问题是学习的动因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有效问题要求既要源于学...

高一新课程政治教学反思

序20xx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启动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浙江省三十所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之一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一个学期共同的努力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中呈现出良好的势...

高二政治(必修)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教学反思

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随想靖江第一高级中学刘桂珍12月14日下午我按照学校要求来到了刘国钧中学参加了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我随堂听了一节课是刘国钧中学政治组老师蔡强老师的课还有一节是由我展示的课同课异上的课题是哲学第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摘要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反思教学就没有意义教学就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后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

高二政治(必修)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教学反思

水平测试复习公开课随想靖江第一高级中学刘桂珍12月14日下午我按照学校要求来到了刘国钧中学参加了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我随堂听了一节课是刘国钧中学政治组老师蔡强老师的课还有一节是由我展示的课同课异上的课题是哲学第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