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教学反思---感受语言特点 引领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4.3.31

感受语言特点 引领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

一、对比学习,感悟语言:

《浙江之潮》及《观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里的一篇主体课文,《浙江之潮》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言文,《观潮》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一篇现代文。

教材在《浙江之潮》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现代文《观潮》。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现代文编写在一起,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两篇课文都描写了号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但在言语表达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差别偏偏成为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文言文对他们来说虽然以前在课后阅读积累中见过,可并不要求学习理解,只是阅读、了解一下有文言文这么回事就行了,这次却把文言文编入了主体课文要求理解学习,看着这些难以理解的文字,学生犯了愁,怎么才能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课后现代版《观潮》有阅读兴趣。于是,我让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观潮》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之后,再带领着学生在现代文《观潮》的语段中找出与文言文《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段。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学生学习古文的难度,也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课文文言文的积极性。

于是,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文《观潮》,概括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从声、色、形等不同的角度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等不同时段描写了江潮的壮观雄奇,非常细致入微地把大潮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宏伟壮观的气势。 1

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了解了什么叫“天下奇观”。后学习文言文《浙江之潮》的时候,我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停顿和语气能正确把握;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读文言文的韵味,后来学生便能从《观潮》中找出与《浙江之潮》相对应的语句。在一古一今的比较朗读中,学生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讲自通,同时对文言文用字措辞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精辟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文遣词造句的细致入微、明白实用的特色。这也正是课程准标中强调学习语文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优美,从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同时,对比学习语言,也可以应用在体会古诗的情境中。如:第一单元的两首古诗《房兵曹胡马》与《马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诗意后,展开对比,比较古诗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发现它们在描写马的时候,写的方法不同:第一首实写马,把马的骨架、耳朵、奔跑的姿态,真切的描画出来;第二首虚写马,以金络脑代替了马。其次,学生又发现第二首诗描写了大漠的景象,第一首则无。随后,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情感,学生发现:第一首诗充满赞叹,寄托自己期盼建功立业的抱负;而第二首诗由景抒怀,可能怀才不遇,抑或命运坎坷,企盼驰骋战场,建功立业。由此,学生对于古诗诗句中寄托的诗情,有了深入的体悟。 二、探究语言训练点,感悟语言:

发现一个句子

2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这样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读的过程中,由于对有感情地朗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构建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 3

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句话,看了这个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后,出示红树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又如:“树枝上盛开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描写幽香,作者用了“逸出”这词,我让学生用换词法体会,品出“逸”字的巧用:幽香若有若无,飘荡在海面,沁人心脾。学生在心中感受到香气的独特,不同于陆地的花香,这幽香与海浪相融,融入心田,牵人魂魄,无形中为香气勾勒了一幅画。

语文课上,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对比学习中,在体悟词句的训练中,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感受语言的多姿多彩,在学习祖国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究的快乐,从而喜欢文字,培养语感,使朗读与感悟成为学习的乐趣所在。

4


第二篇:感悟语言的魅力


感悟语言的魅力

《芦花荡》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是,现在的学生能有多少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坚持广泛、大量的阅读呢?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功利意味特别浓厚,老师是为考而教,学生是为分而读。因此阅读教学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讲解求同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脱离了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面对一篇篇美轮美奂的文章却只是进行着枯燥的分析、答题、背答案,这样是不可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的。

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摸索语言的规律,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下面结合我对《芦花荡》一文的教学,谈谈语文课中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

1.联想法。语言本身具有联想功能,而丰富的联想又能丰满语言形象。面对语言,学生能通过联想,把语言所描绘的景物、事件与自己相关经验世界中的事物和思考联系起来。这样就使语言与学生丰富的阅历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在学生联想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已不再是干瘪的语言,而是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

《芦花荡》开头描写环境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里的“钻”实际就写出了“白洋淀人民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斗争的力量”。为了引导学生能准确把握这一点,我先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也有这样一个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写小草为什么用了一个“钻”字呢?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由写小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而得到启发,进而展开了联想:这里的“钻”写的不仅仅是苇子,而是写的像苇子一样顽强的白洋淀人民。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中的“飘”字,“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的“找”字等,都可运用联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感受文字创造的意境,进而体味语言的魅力。

2.比较法。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方法。韩雪屏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已经将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比较法精辟地浓缩为:增、删、移、换四个字。而正是通过比较和揣摩,学生才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上的“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在文中有这样一处描写老头子肖像的句子:“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得像老了的鱼鹰。”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老头子这一人物特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将原句与老师改写的句子“老头子干瘦得像枯枝”来比较哪句更好,好在哪里?这样给学生一个比较的模本,通过比较,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认知矛盾,同是两个比喻写老头,“枯枝”形似,但无神;“老鱼鹰”更让我们联想到其“干练敏锐”的一面。这样,学生就不仅能把握其“瘦”的一面,更能感受其老当益壮的精神,这样人物形象就丰满起来了。

3.填补空白法。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丰富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

如在老头子痛歼十几个鬼子一节中,有这样一处描写:“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看似仅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但这里人物的心理活动却非常丰富,为了深入挖掘这一点,我让学生边模仿老头子的动作,边揣

摩老头子的心理,同时就像演电影一样给老头子来配音。这样一设计,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我打死你个小日本”、“我终于给大凌报仇了”??配音中,老头子那复仇的心理便活灵活现了,同时还丰满了人物形象。

再来看有老师这样处理这一情节。当老头子痛打鬼子时,有这样一个动作:“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老师提问:“老头子向苇塘望了一眼,他望到了什么?”生答:“二凌,因为老头子邀请二凌来看的!”老师追问:“仅仅是二凌吗,还有没有别人?”学生豁然开朗,思维大开:“望到了大凌,因为老头子是给大凌报仇的”;“还望到了苇塘里的队伍,因为队伍就驻扎在苇塘里”;“还望到了白洋淀的人民,因为白洋淀的人民都和老头子一样爱国抗日”??老师总结:“老头子望到了二凌、大凌、苇塘里的队伍、白洋淀的人民,甚至是河北的人民、全国上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爱国抗日!现在,‘我’终于给大凌报仇了,也给中国人民出了一口气!这不正是老头子自尊自信的体现吗?” 就一个“望”字,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文学想象,老头子的形象也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

4.反复诵读、推敲字词法。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我们在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

课文中多处写到老头子的语言,学生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把握人物的精神。老头子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如果学生只是体会出老头子的自信,还不算成功。老师还可以追问:有自信好不好?如果过于自信了呢?老头子说这话时预计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了吗?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头子这时的心里状态,才能在朗读中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可能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体现了老头子“勇敢”的特点。但我认为决不仅止这些,于是我继续引导:“为什么要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学生说:“敌人打伤了大凌,老头子要为大凌报仇。”“对呀,那么老头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模仿一下。”学生在模仿中就会发现该用“憎恨”的语气。老师紧跟着引导:“那这里仅仅写了老头子的勇敢吗?”学生们恍然大悟:“爱憎分明。”这样,在反复诵读中,人物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想语言的品味也是如此。不论采用联想、比较、补白和诵读,这种种品味语言的方法最终都皈依于语言本身。语言的品味为的就是更好的解读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并在这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语言,形成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品味的乐趣。

东升一中 郑华军

更多相关推荐: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读出品味体验生活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一节节的语文课对一篇篇文章的学习感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语...

语言教学反思

语言教学反思语言gt教学反思一学前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

语言教学反思

语言教学反思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

语言教学反思

语言教学反思洪淑芹今天我上了一节语言课我仔细反思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功和不足在开始书是我的好朋友分享阅读主题时我曾为寻找相应的目标和材料而发愁但在摸索中我逐步的发现寻找适宜的材料并不难只要老师心中装有目标贴近孩子们...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小乌龟上幼儿园吴玉华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语言活动《小壁虎借尾巴》一、案例描述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2.熟悉动物对话,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3.知道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体验关爱之情…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大班语言教学反思一大班语言教学反思我组织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我在工作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前往学习各位老师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比我丰富许多在听课过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我很希望自己能多有这种学习的...

五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五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五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学反思五年级英语第三单元13课教学反思五年级英语第四单元

第二次教学反思 张典鑫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三年级1班数学张典鑫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

语言教育教学反思

20xx年10月份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学生在能学会设计和开展幼儿园当中的语言活动十月教学开始进入活动设计的学习阶段现就十月份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一问题十月份开始进入学前语言教育...

LOGO语言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第八册LOGO语言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第八册主要以LOGO语言作为教学内容从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开始进一步学习LOGO语言的绘画功能文字功能计算功能和音乐功能等并能够分析过程编写过程以编程的方式实...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语言的魅力一课凝聚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尝试现将我的授课情况反思如下本节课教学我注重语文双基的落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1上课开始听写字词落实语言基础知识教学2抓住变与不变...

语言教学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