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4.2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条件,以及浮力知识的广泛应用。课型:探究、讲授课。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晌。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浮力的概念;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沉浮条件。

●    难点

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浮力知识的广泛应用。

●    教学突破

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比较好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游戏比赛,让学生亲身实验探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的重点。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小木块、鸡蛋、泡沫塑料块、矿泉水瓶、水槽、塑料桶、水、乒乓球、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橡皮泥、溢水杯、密度计、酒精、盐水、自制课件;安排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    学生准备

准备橡皮泥、矿泉水瓶、小石块;查阅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有关资料。

◆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提出问题,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约 分钟)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约 分钟)

◆ 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弄清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约 分钟)

二、认识沉浮条件的应用,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约 分钟)

三、小结,评估,练习(约 分钟)

◆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 力

1.认识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物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的大小

 (1)影响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因素

   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B、所浸液体的密度。

 (2)阿基米德原理:F=G

 (3)“溢水法”测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V

3.物体沉浮条件

  (1)物体上浮:F>G排;

 (2)物体悬浮: F=G排;

 (3)物体下沉: F<G排;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C、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浸没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D、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自身所受重力。

2.一个实心铜块的质量是8.9kg,把她全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     cm3,排开水的质量是      kg,受到的浮力为       N。

3.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铝球,当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关系是( ).

A铜球大;B、铝球大;C、一样大;D、不能确定。

4.一艘货船卸下4x107N货物后,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少       m3(g=10N/kg)

参考答案

1、D;2、103;1;9.8。3、B.4、4x103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综合性高,难度大,课表要求较高,历来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难点。要想使学生顺利通过本节的学习,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条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本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并且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有关浮力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思路、设计实验等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时间略为紧张,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稍作调整。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处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浮力大小的计算方面有些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取舍。


第二篇:教学设计:浮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广州天荣中学 510620 物理教师:陈威威,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浮力》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五节(P90~P9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鉴于以前的教材把浮力安排在初二学习,不适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造成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的事实,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三教材中,具体安排为:先通过实验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再运用演绎方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介绍浮沉条件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

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教学设计浮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 (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浮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

第一步:

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 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

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

发思维)

问题二:如何判定金属块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

第二步:

演示实验3: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浸在水中、煤油中的浮力。

第三步:

归纳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指明“浸在”的涵义。指明浮力的单位——牛。

说明:从“浸没”到“浸在”,从水到其它液体,改变实验条件,异中求同比较,提供归纳素材。通过归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归纳能力。

3.浮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想想做做”,找出获得最大浮力的办法。

教材图13.5-2实验的基本器材,通过手压易拉罐的方法,体验易拉罐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

通过这个“想想做做“的内容为探究活动做铺垫。

4.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分四步)

第一步: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

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提出,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运用演绎法:因为浮力是一种力,而力具有三要素)

类比:手对物体施加的托力的大小跟施力物体(手)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可能因素:深度h、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形状、空心与实心、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等。

问题一:这些因素是否都会影响物体受到的浮力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它呢?(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问题二:请设计一个检验F浮与深度h有否关系的实验,并上台演示。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所设计的实验研究的目的、控制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索并演示,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A: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证明F浮与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当橡皮泥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证明F浮与h有时有关,有时无关。 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再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谈起:人进入浴缸的水中后,会感到水的浮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水面上升了,水上升的原因是因为人在水中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就是人排开了一部分的水,人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人感受到的浮力越大。引导学生使用溢水杯,使学生观察得出F浮与排出液体的多少有关。

第二步: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师:F浮与G排液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

①铝块全部浸没

②铝块部分浸没

③铁块全部浸没

比较①、③得出F浮与ρ物无关(扫除学生的又一个思维障碍)

比较①、②、③得出F浮=G排液

第三步: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1.教师演示(并借助于实物投影)在煤油中F浮=G排液

说明:这里采用教师演示的目的只是为了节约时间,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让学生分组,分别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再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2.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原理的适用范围,简介阿基米德的发现

第四步:简单应用

讲解课本例题,不要直接引入F浮=ρgV排公式,而应根据F浮=G排液来计算。强调应用定律求浮力时,必须搞清两点:一是液体的密度;二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实践性作业

第一道题:能否利用1牛的水产生比1 牛大的浮力?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第二道题:设计实验,证明气体中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第三道题:让学生上网查有关潜水艇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

六、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七、结束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班级,本课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即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任选材料和器材,围绕“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让学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说,自行设计进行探究,让学生到实验室甚至到教室外面去参与自己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探究中去总结、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总之,抓住F浮=G排液这个关键点设计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1,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初二物理《电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勇

电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辛寨初级中学范文勇一教材分析电阻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与上册第五章的电流电路相比知识的讲述更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电压电流的深化与延伸又是学生对电学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情分析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计和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计和反思,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陈炳琦初中物理广安市初中物理560班评论数浏览数0946发表日期20xx1008201021在科学探究中找出新方法新路子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分析教材密度这...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在我们走入新课程这些年来特别是通过远程培训的洗礼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课后反思的点滴体会总结出来...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2,内容附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