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6《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语文版

时间:2024.4.14

26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欲、得、患、甚、是、贤、心等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

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两章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指导学生看提示一段〉。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2、《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三、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某些字的读音。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五、合作探究: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六、精读品析: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 1

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4、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5、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七、拓展延伸,行为指导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2


第二篇:鱼我所欲也郭强


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巩固议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我们做人的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正义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巩固议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学法指导:

译读课文,自学积累;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巩固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

预习内容

一、资料链接: /zl/2011/10-31/90664.html

二、结合注释读一遍课文,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解释:

(1)不为苟得也 (2)为 宫室之美为之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蹴尔而与之

课堂学习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朗读课文,正音明停顿。(个别读、齐读)

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之处(字、句)勾划出来。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3、辨析加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5、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分析讨论文章思路。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好处?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论证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五、背诵全文,体味语言。

1、背诵全文。

2、结合本文和《〈孟子〉二章》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六、讨论:《鱼我所欲也》一文观点有何进步意义?今天该怎么理解?

孟子认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拓展

1.本文选自《 》, 家经典之一。

2. 给下面句子划出停顿。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出自此文的成语: ,意思

选出与文中实词词意相同的成语:

舍----(舍本逐末、退避三舍)

欲----(痛不欲生、摇摇欲坠)

患----(心腹之患、患得患失)

6.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7. 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结合本文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七课后作业

1、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2、收集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的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一可贵的民族精神。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0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下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这学期的语文教学…

20xx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公居小学王莲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拟写刘维萍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一共应考48人平均分为435分本次考试总体上来看不够理想需要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及数学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超完美编辑)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XX小学:XXX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回顾这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收获,也有思考,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2

入学教育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重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同学友好交谈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评价本次试卷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题型灵活多样与平时做过的练习差不多其中连线题占一小部分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基本功十分扎实同时也要求学生会一些简单的阅读和对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我会认读词语爸爸妈妈我们大米土地小马小兔荷花哥哥弟弟下棋洗衣服搭积木擦玻璃做贺卡拖地日出读书骑车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小鸡小鱼河马水牛读书画画骑车洗衣服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青菜土豆萝卜越长越大热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20xx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20xx20xx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一读一读把音节填写完整8分unplxiysht做饭飘落鲜艳身体二根据笔画笔顺知识填空6分1马的笔顺是第二笔是2耳共笔第二笔是3看拼音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