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湖心亭看雪》- 孙春霞

时间:2024.5.13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孙春霞

教学背景:

《湖心亭看雪》这种叙事、描写为主的较浅显的文言文,学生已经能够利用课下注释简单断句,初读成型。但是,以他们这个年龄的阅历,最难懂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一篇普普通通的日记一样的短文。这篇文章人物单一,情节极其简单,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作者又有怎样的情怀?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教师领读、学生领读、分组对读、等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从而以读带教、以读带学。 利用问题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而理解精美绝妙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题:《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散文,是人教版八年级的文言文,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痴”,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1.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学生活动)/view/6f6271777fd5360cba1adbcf.html(看前三页ppt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板书——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学生活动) 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听录音,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v_show/id_XNDg3Mzk3NjUy.html

结合刚才的朗读,试读课文,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毳( )衣 雾凇( )一芥( ) 沆砀( )铺毡( )喃喃( ) 四、再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点明朗读指导:

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师生评价学生诵读情况。

五、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自主学习,难点组内交流)整理重点字词或疑难字词含义。(小组内完成)/view/6f6271777fd5360cba1adbcf.html(参照ppt11页—17页)

1.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余挐一小船( )

③上下一白( ) ④及下船( )

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

是:①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更:②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白:③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提问学生: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展示板书)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七、品读赏析 ,师生共同进行:

(一)看雪的时间——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二)人物——

1.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吗?——有,湖心亭对坐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能懂。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读出来。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知道明朝开国时定都哪里吗?(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点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纪年,身在清朝还念念不忘明朝时候的事情。

(三)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来赏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齐读。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诵读。

2.雪后奇景的赏析(讨论: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A.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B.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C.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D.思考:作者还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看谁预习得最仔细。 明确:白描。什么是白描?(习题一·2)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view/6f6271777fd5360cba1adbcf.html(参考ppt23-25页)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这样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就是——“淡妆”。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我们来感悟下列句子运用“淡妆”(白描)手法。

如: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八、一起来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看到了什么景?——雪景。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九、小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应该能够理解作者的痴了吧!他痴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附:板书设计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

天气: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 独往湖心亭 痴 : 痴行 痴景 痴心

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湖心亭奇遇 孤高情怀 脱俗情趣 故国之思

教学反思: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2.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结合多媒体和一些图片以及学过去的文章、片段,学生能感知。

3.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4.美中不足的缺憾是没有让学生们动手写,如果写写重点字词,写一段文字,用上白描的手法,就更完美了。


第二篇:教育部参赛__春__于娟娟


教育部参赛春于娟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教师课前准备:

(1)、从百度上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等并添加到“百度搜藏”中。

5、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本课时教学内容。

(2)、利用百度搜索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回忆并摘录春的诗句和文章。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揣摩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能就文中的精美语句写出自己的赏析。

三: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我们所面对的初一学生,初一新生还不善于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学习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可选取1—2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醒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也就是说教者不要面面俱到的全文分析,串讲,那么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以提高。

四:教学设想: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体悟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能够紧紧的围绕我校文科组的“三学五环”模式。(本次教案后,附上高邮市周山镇初级中学全体文科组成员讨论的成果——文科组的“三学五环”模式)

五:教学方法

1、打破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2、自主法、合作法、探究式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在课前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__m=mboxCtrl.playSong&__a=10495457&__o=/song/10495457_playBtn&fr=ps||#loaded(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舒缓学生紧张的心情)

同学们,一年的四个季节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回答)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鸟语花香的春天。

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明确目标

(1)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揣摩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能就文中的精美语句写出自己的赏析。

3: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朱自清先生及本文创作背景。(检查预习,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做适当补充)

朱自清简介:

/link?url=kHwKGJqjJ4zBBpC8yDF8xDhiqDSn1JZjFWsHhEoSNd85PkV8Xil-rsklLiflzq

写作背景:

/view/88550bbd960590c69ec3767c.html

4.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 /view/c5118c74f242336c1eb95e44.html

二、复习旧知 展现春意

许多文人都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呢?/view/a005b0bec77da26925c5b0c1.html

三、自学质疑,合学探究

1、播放录音/showzipdown.php?id=69934

2、学生齐读 要求: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

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要求学生带

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可用学生作品或运用课件展示几幅春

天的图画)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word=%E6%98%A5%20&ie=utf-8

/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7&word=%E6%98%A5%E5%A4%A9 /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1&word=%E7%BE%8E%E4%B8%BD%E7%9A%84%E6%98%A5%E5%A4%A9

3、整体感知

学生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所描绘的景物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三学五环”中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两个思考题:

①有人用“盼春”一词概括了课文的第一小节,请同学们用相类似的词语(仿照“盼春”一词),尝试概括文章其余的内容。

②作者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选取了哪些精美的画面,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三学五环”中学生合学)

小组交流后,教师作简要点评(“三学五环”中老师导学)。例:春草勃发、春花竞放??

(1)文章按“盼春”—“绘春”—“赞春”写的,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天特有的景象的?

板书:

春醒图——自然苏醒 春草图——小草报春 春花图——百花争春 春风图——微风吟春

春雨图——细雨润春

迎春图——勤人迎春

四、 全班交流,教师导学(春醒图、春草图)

1、学生齐读春醒图、春草图的段落

2、示范讲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解析: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写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手法,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解析:作者先总写,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特写镜头一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解析: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特写镜头二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解析: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3、学生研讨

(1)研讨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由同学们将预习时的问题提出来,请承担本段的小组同学进行讲解。不会的,大家研讨,教师指导完成。

重点:◇课文从哪些角度写了春风?好在哪里?

(2)研讨春雨图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由同学们将预习时的问题提出来,请承担本段的小组同学进行讲解。不会的,大家研讨,教师指导完成。

重点:◇“最寻常”和“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等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连用三个比喻好在何处?

◇雨中景物从哪个角度写对的?抓住关键词赏析。

(3)研讨迎春图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十自然段

由同学们将预习时的问题提出来,请承担本段的小组同学进行讲解。不会的,大家研讨,教师指导完成。

重点:这幅图画中什么是主体?写人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分析比喻段。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象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概括了春天富有朝气和充满生命力的特征,表达了作者讴歌春天的一片挚爱之情,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老师示范品读了春醒图和春草图,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又分析了朱自清笔下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很值得我们去品味。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一下问题:

1.当我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七、当堂反馈,提升能力

(1)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句:秋天像 。 秋天像 。 秋天像 。

(2上想象的翅膀,写出一段50字以上的文字。

教学反思

我以往在教《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总是按照课文顺序,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品析,虽然也能将文章的美品析出来,但总觉得把文章美的意境“肢解”了。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我选了2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我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活跃了学生们思维活动空间,效果很好。对学生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先自学在合学

最后导学,完全符合我校的“三学五环”。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来老师真正放手后,学生也会表现的如此精彩。

附“三学五环”模式

周山镇初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三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试行)解读

< 文 科 类 >

【课前准备】

教师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精心编写好《导学案》,并且组织学生认真预习。

【课堂实施】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开。本着“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朗读感悟有学生自己去实践,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的原则。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时间不易太长。学习目标可以看成是课堂指南,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一定要精细化、清晰化、层次化。

环节2:自学质疑,合学探究

1.自主学习 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自学提纲或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2.合学探究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预设的问题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环节3:全班交流,教师导学

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时,要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问题分

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同时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环节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在全班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把握。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走出文本,走进自己,走进生活。

环节5:当堂反馈,提升能力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练习题的设计应易、中、难相结合。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性,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小作,甚至是开放性的题目。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学五环”的基本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员参与,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位同学的进步。

2.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交互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3.学生自学、互学、老师导学三结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习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检测为手段,能够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邮市周山镇初级中学

构建教学模式工作业务指导小组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 高邮市周山镇初级中学 姓名: 于娟娟 职称:中学二级 邮箱:563288050@qq.com或者yjj19860504@126.com

通讯地址: 高邮市周山镇初级中学

于娟娟 女 中共党员 20xx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目前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职于周山镇初级中学,20xx年被评为“高邮市第六批教坛新秀”,同年被评为2011-20xx年度“高邮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工作以来,三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直很努力,从未停止过奔。从20xx年我开始工作以来,“百度”一直陪伴着我,为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方便。在百度的帮助下,我都能顺利地上好每次公开课,在百度中学到了很多在书上学不到的教学业务知识,使得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完善了。百度文库,真是我的好帮手。

更多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说实在的在没上之前我还颇为得意为准备这堂课我专门有学习了调节教学的相关内容首先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在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

彭霞《湖心亭看雪》评课反思

湖心亭看雪听课反思彭霞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我很喜欢他的文章听朱老师的课让我近距离了解了张岱从这堂课研究可见朱老师的文学功底之深厚朱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赣县三溪中学赖艾琴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导入部分以一组西湖风光图为例引发学生对西湖雪景的好奇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接着简介作...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初级中学赵善抄文言散文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的篇目增加了一倍但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传统的字字落实...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董媛)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赤湾学校董媛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备受推崇尤其是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最受人欢迎的著作不仅文字淡雅隽永读后令人回味无穷透过那淡雅隽永的文字还隐藏着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文章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后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

《湖心亭看雪》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经历2初读课文处理不熟字音把握节奏3对照课下注释了解词义4课外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提高学生的文言能...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谢小芳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案背景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

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教学案例引子虽然初中生通过小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朗读和自学的能力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感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难实施有时是为了朗读而朗读缺少意义有时朗读又没有和理解...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