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孔乙己》教学设计

湖北浠水县松山中学 姜立新 夏小娟

电话135xxxxxxxx QQ 37637564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人物形象及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的角度入手,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孔乙己 的悲哀与不幸, 体会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 。

【教学重点】

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

分组质疑探究法

分组质疑辩论

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电子白板:科举制度与读书人命运相关资料

3、 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4、 电影《孔乙己》相关片段

5、 电影《范进中举》片段

【学生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窄,见识也不够广,加之本文语言和时代跨度大,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电子白板、远程教育平台、多媒体资源??加大教学内容的密度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题效率,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好在我们学校已参与并开通了“三通两平台”,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两课时一定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是鲁迅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应该说,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 我也教学了20多遍,如何教出新意,体现时代特点,与新型的教学手段相适应,我有以下体会:

本文没有一个中心情节贯穿始终,以片断式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

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笑”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冷酷、群众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在教学设计时我基本上不作情节的分析,而考虑以“人”为中心,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让学生在互动探讨中深入理解课文;第二课 老师引导和组织学生互动,从而把握和理解文章,最后总结归纳全文。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 多媒体

2、 电子白板

3、 “三通两平台”中远程教育资源

4、互联网资源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初中学习的鲁迅先生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中,其

中我们学过的《故乡》塑造的是一个旧中国的一个农民形象,还有我们知道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呐喊的檄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1、《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2、播放电影《孔乙己》精彩片段

3、播放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同学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

利用教室的电子白板链接的提示,要求学生复述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六个片断

⑴ 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⑵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⑶ 孔乙己为偷书作辩白;

⑷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⑸ 孔乙己给小小朋友们分茴香豆;

⑹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四、分组研讨: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问题

第一组: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⑴ 可笑的性格:

(2)孤独的人生:

(3)严酷的命运: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

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

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当然,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

第二组 多媒体显示,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

矛盾表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明确: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当做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又 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屡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又 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第三组、第四组准备课堂辩论: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

第三组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第四组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同学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理解孔乙己悲剧发生的原因。

明确: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制度因素──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懒做、偷窃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众的“冷漠麻木”正是他们用保守等级观念来衡量他人(试想丁举人满口之乎者也,只会使人肃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怀抱旧式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纵然未能通过科举一展才气,但也决不可与芸芸众生为伍。

归根结低,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五组 研讨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革新中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答案可以发散多元)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揭示了民众的思想麻木、愚钝的精神状态。

第六组 找出并归纳文中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⑴ 对比手法:

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对比,凸现

其性格特征与倒霉遭遇。

科举缺席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邻舍小朋友与大人的对比,提示封建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

⑵ 以乐境写悲剧,更显其悲。

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 小伙计的笑──是和和,是解脱。

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是聊以自慰。 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不明事理。 掌柜的笑──是自私卑鄙,势利无情。

这些笑声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标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⑶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⑷ 多处运用细节描写

青白──在半饥饿状态中延续生命; 红──被人揭短的尴尬难堪;

灰──内心痛苦被击中的窘迫;

黑──精神肉体受摧残后没有一丝活气。

便排出九文大钱。排──表示孔乙己对短衣帮的嗤之以鼻与心情的得意。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笼──表示孔乙己穷于招架的痛苦。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绽──表示青筋凸起,清楚可数。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与先前的“排”形成鲜明对比,表示孔乙己生路被断的可怜。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各小组准备情况

二、探究互动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讲台展示小组成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师生一起点评。

第三组、第四组针锋相对的辩论,以学生代表为主,小组成员也可即兴参与

三、延伸互动

孔乙己就是在笑声中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让我们再聚焦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的场景。(播放《孔乙己》电影片段。学生欣赏《孔乙己》电影片段,大约2分钟)

探究:看完这个片段后,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明确:(1)就是那个笑字,当孔乙己用手爬走的时候,那个酒店的老板还在笑,我看了真的很气愤!

(2)你真的很有同情心。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另一目的就是揭示当时社会的凉薄与病态。

四、扩展引申,对比阅读

请同学看影片《范进中举》片段,尽一步体会封建科举制度对人造成的毒害。

多媒体播放:《范进中举》

五、课堂小结

1、课文几次写“笑“(练三)|以笑写悲,一方面是凄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方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让人们从笑声中体会到人情冷暖。

因为世态炎凉,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冷酷,所以孔的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悲剧。

2、人物的描写手法:

除外貌,动作,语言外,还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对比描写

六、安排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假如孔乙己中举,写一篇作文

题目 中举后的孔乙己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这一课,我有两个大的前提: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

教学平台,加大课题密度,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相信学生,大胆互动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内容,思路,教法,学法等的设计上,自认为从学生角度的思考还是比较多的: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三:“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此教学设计以分组的形式展开,切入到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抓住了教学的兴奋点,学生学得很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是一个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

其次,在教学的内容上,我依托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诸因素,并尽量依照《课标》规定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制定的。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力争有开放性,拓展性的特点。我想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提供极大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设空间,搭建平台。从整体上说,我这节课问题的设置一环连一环,层次感较强,有一定的深度,条理

清晰。 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一区域教育资源库的资源为依托,以资料、视频开展导入、拓展、延伸。教法上: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组质疑探究法”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维探讨延伸”“读”懂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特别是讨论孔乙己悲剧原因的时候,我设计成辩论的方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分别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分析辩驳,从而实现了对小说主人公及文章主题的较全面的认识和鉴赏。 还有在学法上: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圈划、朗读、比较、分析、联想、表达,使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深化并会运用。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第二篇:《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孔乙己》写于19xx年三月。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为此,教学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兴趣,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加以从主题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对照、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孔乙己履历表》,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构思: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2、速读课文,攻克字词难关,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环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场景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带着明显的目的和一定的速度开始阅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阅读创造条件。阅读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

3、选读填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

在老师设计的《孔乙己》履历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完善表格,填写文中的有关内容。填表的过程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性格特征的思考。

4、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中的问题

通过阅读填表,学生会得出一些结论,有小组选择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课时

5、通过上节课的内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本环节的设置是训练学生根据情节概括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能力,这是初中生的必备能力,并且要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特征的。

6、以为孔乙己的死寻找元凶为题,全班进行辩论,深刻理解课文主题。

本环节我以死后的孔乙己想丁举人、短衣帮索命为情境,让学生为丁举人、短衣帮辩解,通过讨论不但会锻炼学生的口才,还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用笔刺醒中国人麻木的灵魂”这一思想内涵。从而认识鲁迅的思想家形象。

7、将本文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作比较,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

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按要求把课文速读一遍: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可以选读,也可以跳读。

(2)迅速抓取并标注出文中关于几个场景和几类人物的信息。

(3)时间:3——5分钟。

三、检查阅读情况。

教师出示几道抢答题,考查学生阅读情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本文为什么以“孔乙己”为题?

2、故事发生的年代

3、故事发生的环境

4、伴随着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

四、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履历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根据原文相关内容填写孔乙己的履历表。

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2、提示填写履历表的说明:

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关系的人物,要注明关系。

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作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

3、学生填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活动。

(这个表格没有标准化答案,如果理解得深刻些,应该有更好、更丰富的答案。即使是最后的结果没有答案,那也是有收获的。比如履历表中要求填写孔乙己的“家庭成员”、“主要工作成就”。读遍全文,便知孔乙己连自己都无力养活,更不用谈娶妻生子;他也曾读过书,却没能进学,于是连做私塾先生的资格也没有;他也曾给人抄书,但总是“连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他的一生除了给人增添笑料外,一事无成,因此这两个空格只能填写“无”,但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既训练了思维又读懂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填写参考:

孔乙己履历表

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五、小结

填完这张履历表,我们初步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我们给仿佛能看见那落魄的书生孔乙己在冷漠、庸俗、无聊的社会里苦苦挣扎的身影。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 回顾上节内容:

1、师生共同回顾在鲁迅笔下,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一个苦人----回顾故事情节。

2、终上所述,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并找出对应的情节。

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

的读书人。(对应情节略)

二、 探讨孔乙己的死因:

1、设置情境,孔乙己死了,来到阎王爷面前,向阎王爷告状:是丁举人的狠毒,让他变成了残疾,使他失去了活下去的根本。是短衣帮的麻木冷漠让他感受不到生存的价值,他的死于这些人都有关系,希望有阎王爷给他主持公道。就这一情景,让女生站到丁举人一方进行辩论,让男生站在短衣帮的角度进行辩解。老师站在孔乙己的观点辩驳。准备时间3分钟。

2、师生共同就孔乙己的死因进行辩论。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的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有丁举人的狠毒做法,因为丁举人认为自己是胜利者,失败者是不能冒犯他的,冒犯的人,就要

付出惨痛的代价,他根本就不顾及孔乙己的死活。

2) 短衣帮不认可与他们同命运的孔乙己,是因为孔乙己的自命清高,早就与他们分离了,孔乙己作

为失败者就应该受到如此的待遇,而且还要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

3) 孔乙己好喝懒做,不去自力更生,而且以偷窃为生,其死亡原因大多是在自身。

4) 而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这个制度才是杀死孔乙己的罪魁祸首。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回顾《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课堂练习(可课下学习)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 迅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孔乙己》课例研修心得

这节研修课,在教学目标,内容,思路,教法,学法等的设计上,自认为从学生角度的思考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三:“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此教学设计以填写履历表的形式展开,切入到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抓住了教学的兴奋点,学生学得很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是一个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

其次,在教学的内容上,我依托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诸因素,并尽量依照《课标》规定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制定的。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力争有开放性,拓展性的特点。我想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提供极大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设空间,搭建平台。如:学生在回答为什么本文以“孔乙己”为题的时候,我首先对学生能分析出孔乙己是本文的重点表现对象,并贯穿全文给予肯定,但我又提示学生:“孔乙己是他的本名吗?为什么作者要以一个人的绰号为题?有什么深意?”。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出作者的意图,作者在暗示出这是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可怜人。在填写《孔乙己履历表》时,学生不但兴趣高,而且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并自圆其说;在对孔乙己语言的赏析时,各抒己见,发言非常精彩。学生思想的火花可以在此碰撞,并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从整体上说,我这节课问题的设置一环连一环,层次感较强,有一定的深度,条理清晰。 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这节课定位为:不一味追求“热闹”,我不借用多媒体技术。教法上: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点拨法”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读”懂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特别是第六个环节,我设计成辩论的方式,让死亡的孔乙己和丁举人、短衣帮对峙,几方共同争论谁才是杀害孔乙己的元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分别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分析辩驳,从而实现了对小说主人公及文章主题的较全面的认识和鉴赏。不过,我在课后才又想到,我设计的让孔乙己在阴间和丁举人、短衣帮的对峙,有些渗人了,应该设计成在法官的主持下,由各方的辩护律师进行辩论,我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披了封建迷信的外衣啦。 还有在学法上: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圈划、朗读、比较、分析、联想、表达。另外,我还设置了一个学生自由寻找文章内其他赏析点的环节,使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深化并会运用。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而在课堂评价上,我对学生一贯倾向于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一贯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思路,不可谓没有竭力考虑到学生,不可谓没有精心,精细。然而,当一个学生在回答“你读了?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句话有何感受?”时,非常激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感到很冷!……”好一个“冷”字!我心里一惊,虽禁不住赞叹,但是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从容的,按自己的设计去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本应拍手叫绝的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本应是师生共赴的一次美丽的约会就此擦肩而过!如果我此刻抛开“我”的“设计”,按学生的思路做调整,就一定会是一次精彩的对话!

由此,我想了许多。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日常教学中屡屡发生的类似的现象,已经到了反省和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的,留有“空白”的。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中国画的“留白”和书法的“飞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具有了独特的写意的美。这是西洋画所无法比拟的。这正如一篇好的文章可

以有实写,也应有虚写,有实笔也应有虚笔一样。实与虚的互补,映照才是完美的境地。语文课又何尝不应该是这样呢?语文学科的确定性的一面我们应该重视,但是她的不确定的一面更不容“忽悠”。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多元的结论,有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

更多相关推荐: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意料之外超常的发挥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奇怪的是当学生有超常表现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漠然处置甚至冷言相对为何因为教师在过分...

孔乙己教案及课后反思

孔乙己公开课教案执教教师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俞琴级别溧阳市级班级八2班时间20xx428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初步感受人物2通过对小说其他人物的言行分析来触摸人物的灵魂感受人物生存环境的悲剧...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作家作品简介孔乙己写于19xx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孔乙己在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抛除了脑海中所有的成见与文章坦诚相见一读见其人二读有所感三读有所悟但只是模糊的印象而已面对经典有时我会窒闷无语大约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吧后来一则材料进入了我的视野据孙伏园说他曾聆...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孔乙己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设计

孔乙己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案

孔乙己教学案,内容附图。

《孔乙己》教学设计 - 首页 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校园网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教学时数3课时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

名师《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2能力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2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乙己的悲惨...

孔乙己教学反思(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