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及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认识角及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老舍小学:张明  学号:SX2012124

人身在世,学无止境。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以前局限于地区的教育思维方式,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3月16日学习了老师们的《认识角》这节课,让我学到了教学上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递进学习活动,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度到认识动态中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直观体会、理解认识了角有大小,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的来说,有几位老师的教学让我记忆深刻。比如说封雨老师,他的教学生动风趣,整个教学活动抓住重点通过比较幽默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王玉辉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过硬,从他那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张平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到了很多鼓励性的用语。比如“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发言真精彩!”等,她还设计了一个儿歌,这是整节课的亮点,既活跃了气氛,又传授了知识。在听了崔海浪老师的《认识三角形》这节课后,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大气。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留给学生的是广泛而又开放的思维空间,这些都得益于教师采用的延迟评价。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很自然地把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具体的角,过渡到抽象的数学上的角,为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一——“角”,这样的导入,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几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体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识三角性》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及图形的拼组。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80页——81页的例1、例2。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高的画法及三角形三条不同的高,三角形的稳定性。

  从本节课的设计,到教学与反思,我主要在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现在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如何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所以本课引入部分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一开始就出示了 众多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概括说出“这些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类: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恰当自然,直入主题,而且对学生已经知道的平面图形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体现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二、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细胞,进行数学判断的依据,进行数学推理的基础。所以,概念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呢?以往,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概括与表述,进而形成数学概念。然而,我觉得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应该经历探索,比较,完善的过程。所以,我在本课中作了如下尝试:首先,提问“你认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在此之前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发言有的说:“有三条边的图形”;有的说“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等,学生的发言始终停留在对三角形属性的描述上,而没有能力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这是在教师的情理之中的。我赶紧出示了如下图形:

 


提问: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通过判断,学生逐步明白了1、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三条线段。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这时,再次提问“什么是三角形?”学生的回答自然是百尺竿头——更深一步了。学生回答“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通过提问“组成能不能用另外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师生共同的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本环节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创造了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判断、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如何创设?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在颇为流行的提法和做法。但在实践中,我通过听课,阅览等多种渠道了解到,很多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牵强附会,或生拉硬拽;有的不加选择,照搬生活场景,追求原汁原味的的生活味;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在这些课堂上,教师热衷于联系生活,仿佛数学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数学”!而我觉得,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的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在课堂上提到了“生活”二字就可以说是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了。

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让学生理解了三角性的概念后,提问“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三角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然后教师出示了图片:有自行车的三角形的车架,有电线杆上的三角形支架等等,来进一步讨论了生活中运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的例子。然后出示了“人字顶”屋顶(呈三角形)提出问题“这里有三角形吗?建筑师要知道屋顶的高度,该怎么办?”自然引出“要画出三角形的高”,从而使的“怎样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还有其他不同的高吗?为什么有三条不同的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学习,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所用,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重点强调的。

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媒体出示)这些我们都叫它(平面图形),谁来说说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生:6号是圆形 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类:(出示4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点和定义。

1、师: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个角 三条边  三个顶点 内角和 是180度等

师:余老师也来画一个三角形。(板演)

   谁能在这个三角形上指出来?

(师标上 边,画上角,指出顶点)

师:为了便于表述,我们把这个三角形 叫做 三角形ABC,可以写成       ABC,

2、师出示 判断题。

师:我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不是线段)  你能不能换个词语,说得更准确些?

生: 2、3号 不是封闭图形。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生回答。

师出示:概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生:围成。

师: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师;也就是这个图形是 “封闭”的

生: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1、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三角形?

生:路牌  旗子。

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你能找到三角形吗?

出示课件:自行车,架子,三角架。

师: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东西都是三角形的?

生:不容易变形。

师出示 三角形。 拉一拉,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拉一拉,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怎样才能让它稳定?

生:加一根。

(演示 加一根 小棒。)

师:为什么 这样就稳定了呢?

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四、画高。

(1)师:(出示大屏幕屋顶)这里有三角形吗?

生:屋顶的侧面。

师:这在建筑上叫“人字顶”   (板书“人”)

师:建筑师要知道人字形屋顶有多高?该怎么办?

师:请你在练习纸上,帮建筑师画出这个屋顶的高!

生反馈 (投影) “你是怎么画的?”(幻灯上展示,介绍画高过程)

课件演示。(介绍高,出示高的定义)

师:请你也标上“底”和“高”。

 

(2)我们再来看这个三角形,

师:你能以A为顶点 画出它的高吗?

师板演。画出高。

师:这个三角形除了这条高,还有没有其他高?

请你画在练习纸上。

师:你是怎么画的?上台展示。

(3)师:关于三角形的高,你知道了什么?

生“三角形以不同的边为底,可以画

3条不同的高。等

五、练习。

书本P86 1 2 3  反馈

六、小结

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对你生活中,有什么用?

更多相关推荐: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我用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与发展各个流程之间衔接紧凑使本来比较零散的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当旧的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悱和对问题的探讨...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教师:徐培刚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杜鹏海)

认识三角形1教学反思杜鹏海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小学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过程比知识更重要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是借助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和在四年级认识角线段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故我首先让他们找生活中的图形并紧接着动手做三角形从而感知三角形的特征使学生明白三角形是由...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反思一认识三角形gt教学反思一大胆操作勇于探索用三角形撕拼的方法验证quot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0quot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操作与推理相结合将有机地把模型转化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篇一认识三角形gt教学反思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

四年级数学下册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_苏教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李家庄学校武凤梅20xx6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我教学这节课为使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围成的过程并感受到学会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有规律地探究能围出尽可能多...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上过这节课后让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一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课始由红领巾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我用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讨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与发展各个流程之间衔接紧凑使本来比较零散的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当旧的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悱和对问题的探讨...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