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时间:2024.3.31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美丽的集邮册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课设计的历史、文化知识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5.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6.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集邮册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邮票
  五、教学设计
    课前,指导学生阅读《开卷有益》中的《邮票是怎样诞生的》,然后让学生收集邮票。
    (邮票,对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对邮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景物、古迹,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集邮的经历吗?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请学生介绍课前积累的情况。
    (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运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字形。重点指导“徽”、“雕琢”的写法。
   3.同桌检查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搜集的邮票美在哪里?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读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难写生字;学生相互检查读课文,生生互动,相互帮助,关注差异。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了解诗歌内容。)
  (三)潜心品文,读美诗歌
   第一小节:
    1.你喜欢这个集邮册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组织交流。通过听、读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回答问题)
    3.指导朗读。(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感悟)
   第二、三小节:
    1.集邮册里还有些什么邮票呢?自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2.学生自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你能对照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5.读着这些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可以谈“集邮册美丽、热爱祖国、景色神奇、历史悠久等”)
    6.(课件出示: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扬波。)读一读这个句子,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很美。能从文中再找出这样一一对应的句子吗?
    7.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2.自由朗读二、三、四小节,看一下这三小节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集邮册“美丽”?(引导学生回顾全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诗票对照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其爱国之情。在学生理解了内容体会其情感后,重点指导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能体会出“美丽”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全文。
    2.朗读比赛。你最喜欢哪一小节就有感情地读一读。
    3.你的收藏中有与小作者类似的邮票吗?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本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二、三小节对于祖国山河、历史长河的描述并未说尽,可以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反思:

罗斯福集邮

教学设想与目标: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各环节安排由易到难,前后衔接自然,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集邮的无限乐趣。以此为依据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

2.      .指导学生参与集邮活动,鼓励学生畅谈个人的感受,参与名人的观点讨论。

教学准备:资料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罗斯福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罗斯福集邮的故事。
     [板书]
     罗斯福集邮
  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
    初读感知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你记住生字了吗?
   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
   4、强调难读的字:避供
   5、复述课文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谈6、学生质疑
     随机写在黑板上
  三、精读品读
    略读课文,
    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为什么喜欢集邮?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课文内具体讲了哪两件事?
   (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子谈谈
   (3)重点理解:
     从不买价格昂贵的邮票
     把自己的邮票捐给伤员,一直到去世
     请不要忘了我是一个集邮者
     指导学生读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从不”“一直”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
    1、学习课文第四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罗斯福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集体交流
    2、总结课文
      罗斯福是坚持爱好、敢于奉献、为人民造福的人。
    3、解决质疑
  四、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罗斯福的故事?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容易错的地方。
     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5、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住主拄
  三、作业:
   1、复习生字。
   2、继续查找其他罗斯福的事迹。

  板书设计如下:
                罗斯福集邮
                      获取知识
            快乐
                      收集整理
                普及集邮
                关心印制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六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参谋(mào m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yōnɡ yǒnɡ)
   2 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赞扬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因为
   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

第七单元   地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团岛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
  四、日积月累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你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吗?
  3、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二、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指名读倒数第2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七、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预习笔下生花

                   第四、五课时
  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二、明确本次笔下生花的要求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把握住衡量的尺度,
  四、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充分展示。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就是一朵花。

第八单元  规则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学反思:

谁说没有规则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三、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规则的不良心态的准确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二、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一是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理解全文,采用“读―议―创―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无效成分,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二是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不遵守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备课的时候有一组图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1——3)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0万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各自的感想。)师小结:是啊,这是一串令人寒心的数字啊,这是一组让人心痛的照片啊!这是什么?这是无视规则的人犯下的罪行啊!规则应该在我们心中,所以让我们大声地对这些人说:“谁说没有规则”,义正严辞地说;“谁说没有规则”齐读课题(板书)
    [这一设计形象直观,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了情感指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师:孩子们,课前你们都有预习了,对吧?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自己练习再一遍吧!自己读,开始。
   2、检查个别读1——4小节
    师:字正腔圆;读得很有把握;从你朗读的表情和声音中我感受到你预习得很充分;读得太好了,确实给了我惊喜。
  三、再读课文感悟学法
    师: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我们四年一班真棒!
    不过,有一句话:“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我们读书不仅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学习提示
    交流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
    师:谁先来试试?(生个别读)
    师:有人说,读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灵气,更给人以启发。谁还想读一读?
    师:其实事事都有规则,这里的规则是什么?他违反了什么?
    板书:(不喂食动物)
    师:可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板书:(回头一笑)为什么这样?(只是为了效仿别人)
    师:能把一段话浓缩成一句话,把一句话浓缩成一个读,这就是读书的收获。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会读书,而且会领悟方法,我相信你们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出示1、2小节)
    谁再读第1、2小节,你会发现什么?
    师:结构相似,被你发现了,真了起!
    句式一样,你有一双慧眼!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善于学习,同时在读第一、二小节时能把一段话浓缩成一句话,把一句话浓缩成一个读,这就是读书的收获。这里的规则是什么?板书:(翻越界栏)师:可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板书:(满不在乎)
    师:第三、四小节的板书谁来完成?
    师:孩子们,这些规则“明明白白”为什么有人不遵守?(结合板书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因为人人心知肚明,正因为人们都不自觉效仿别人,图方便,甚至于自以为是,用不着别人管,所以不遵守规则。
    [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了“扶-放-扶”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设计也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
  四、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1、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师:我们都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也记录下了这样几个画面,你们瞧——师出示课件(几组其它违反社会规则的现象)
    师:你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2、师:此时此刻,我相信让同学们自己来创编生活中发现的违反社会规则的现象写成诗歌,相信已是水到渠成了。现在就请你把它写出来,待会儿我们来开个赛诗会。
   3、全班交流自编的诗歌。
    [把语文课生活化,把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五、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有哪些收获?(生说)林林总总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太多了,所以我建议:让我们向全社会发起倡议:(板书: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美好家园)生读。让我们向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说,指板书;让我们对自己说我要,指板书;让我们带领我们身边的人,指板书。(突出中心)
    师: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会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规则,祖国会更加美好!
    师: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所以老师最后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太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八

教学目标:
   1、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学习习作。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规则的好处。
  三、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诺言》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 (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九单元  音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方式呈现多样化,搜集的资料内容越来越广,量逐渐增大。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从多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
   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
    (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诞生传唱定为国歌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
      ②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
       教师相机板书:催人奋进
    (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
      ①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重点结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来理解。
       什么叫“战斗号角”?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②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战斗号角”作用?
       教师相机板书:战斗号角
    (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你有什么看法?
      ②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
       “警钟长鸣”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了吗?
      ③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师板书:警钟长鸣
  (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
   1.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
   2.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①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聂耳谱曲时的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心”曲。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
  (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老师讲关于国歌被传唱、定为国歌的故事,学生讲有关资料。
   3.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
   4.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
  (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陋、催、荐”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最强音
                 《义勇军进行曲》
                高昂激越 催人奋进
                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

教学反思: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
  (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生字和词。
  (1)读准字音 qùn券
    这个字的声母是“q”,不是“j”,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生字中,有两个字的字形容易写错,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们可以这样记: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丢失的意思,眼睛丢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吗?所以“亡”不要写成“云”。
  (3)理解字义。
  课文中有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
  例如:
  ①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幽静、恬静、安静
  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
  恬静:安静、宁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
  4.出一个小小的练习,给学生做。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       (   )             (   )
  券           纯熟             波涛汹涌
  (2)组词
  谱(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纯(   )
  粉(   )        育(   )        吨(   )
  汹(   )        涌(   )        陶(   )
  凶(   )        通(   )        淘(   )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可能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扩展内容说清: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2.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那么请同学默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是《月光曲》的谱写经过呢?画下来。
  那么,这篇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结尾。
  3.学生按分好的段读文,读熟。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所写的事实和联想。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①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将介绍有关《月光曲》的传说。
  ④这是一种倒叙的开头写法。
  2.练习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结尾)。
  1.这一段,可以用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我们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段落的学习中。
  (1)贝多芬为什么会给一位盲姑娘弹曲子?(我们引导学生看书,从书中找答案。)
  请同学默读2、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后,要找同学分别读这两段。怎么理解的,就怎样读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①贝多芬虽然是个音乐家,但是他并没有脱离群众。他能在演出的间歇到小镇上走一走,正是有这样的行动,才能与兄妹俩相识。
  ②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A.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B.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C.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请学生选择。)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   )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
  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
  (2)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
  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正是由于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
  (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仔细读下面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请用“——”和“”分别表示出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自己清贫的家中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2.练习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了全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下面,我们就带着感情,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处: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在读兄妹俩的对话时要注意,哥哥的话要带有痛楚的心情读,因为妹妹那么爱音乐,而自己却满足不了她,这该是多么难过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要略低沉些,慢些。
  妹妹的话,虽然说得不在意,很轻松,但是,要把妹妹那种乖巧、懂事的意思读出来。因为妹妹懂得哥哥的心,她为自己说的一句话而引来了哥哥的痛苦而感到不安,但为了安慰哥哥,她说只不过随便说说。这个地方要带着一种不安的心情,读得轻松一些。
  第二处: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这句话,是在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后走进茅屋时说的。贝多芬被兄妹俩的对话所深深感动,他很诚恳地,心甘情愿地为兄妹俩弹琴,所以读的时候要诚恳,语调坚定、肯定,降下来。
  第三处: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吧?”
  因为姑娘说话时很激动,她没有想到贝多芬会来到她家,更没有想到贝多芬会给自己弹琴,所以语调要高昂一些。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就是贝多芬吧?
  第四处:她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一段是借作者的联想,记叙《月光曲》的内容,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曲子的变化。海面平静时,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海面上刮起大风,巨浪涌来时,要读得快些,声调高些。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字词。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二)复习生字词,练习用“幽静”造句。
  (三)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请学生读文,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学习文章,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部分内容的?
  (2)自由读文,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①复习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②学生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③教师订正。
  (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字词,练习用“幽静”造句。
  1.听写字词。
  2.指导用“幽静”造句。
  要想用词造句,就必须做到:
  (1)理解词义。
  幽静:幽深寂静。
  (2)弄清是什么性质的词,常作句子什么成分。“幽静”是形容词,一般可作谓语或定语。例如:这里的环境很幽静。
  我们需要生活在幽静的环境中。
  (3)明确所造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3.学生造句。
  (三)指导背诵。
  学生已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可采用打投影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另外可让学生先背喜欢的句子,然后再背其它句子。或者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背诵。
  (四)布置作业。
  做课后作业题第4、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林中乐队

一、教学目的
    (知识、能力、情感、其他)
    1.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3.鼓励学生积累象声词。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根据老师播放的录像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是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三、授课时数
    二课时
  四、课前准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组织一次森林之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林中乐队的魅力。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声音,创设出森林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聆听,交流感受,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产生共鸣。
    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可自带一种乐器。
  五、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
  二、引入:
    前几天,咱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到北京野生动物园去参观,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这些小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的。交流资料
    (学生出示动物图片,播放自己录制的动物的声音。)
  三、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2.学生互查,记忆字型,了解字意。课题质疑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集体交流。
    ①字音
     啭:应读“zhuàn”;咕嘟:应读“gū dū”
     鹑:chūn.;盹:dǔn.;喧嚣:xuān xiāo.
    ②字形
     嘎:最后一笔是点。钩:最后两笔是撇和点。
     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笔是撇。
    ③解词: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交流汇报。
     学生当小老师。(续表)
     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六、读课文。标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七、梳理问题。
  八、听写字词。
  九、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
    3.选做(找资料)。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精彩两分钟。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参加动物们举行的一个音乐会。
    (齐读课题)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
  三、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一读全文,想一想,动物乐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神奇学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出示自学要求:(幻灯)
   2.学习思考:
    ①默读课文,林中乐队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补充画批。学生回答问题。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
    请大家汇报的时候按照课文顺序,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自然段:“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
    *第二自然段:
    1.围绕中心句,课文详细地介绍林中的各种乐声,又抓住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细腻地描写。
    2.在描写动物声音时,作者写了象声词,请你画出来,并体会。
     出示幻灯:作者见了心疼,借用孩子之口“它什么时候睡觉哪?”所以,课文一开篇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
     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通顺。
     森林之景再现,利用课件或音乐配音,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续表)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吱吱嗡嗡呱呱嘟嘟咩咩
     咕噜咕噜嘎吱嘎吱扑噜扑噜
    3.请你说出这些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说出象声词)
    4.通过学生分析,知道这是一支神奇、和谐、自然的乐队。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或模仿演奏,使课堂有张有弛,内容更有拓展。
   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
    1.有一些乐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请你默读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位乐手,就介绍它的演奏方式。
    2.出示幻灯(有关沙雉的描写)可启发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想像。3.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沙雉的?
     板书:名称动作象声词
     想像学生看录像,仿照作者写沙雉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4.仿写:出示录像:(三种会奏乐的动物)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四、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朗读全文。五、课后延伸:(出示幻灯)
   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完成《伴你成长》上的练习。
   3.在“音乐”单元中任选一课设计板书。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九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第十单元  金钱

一枚金币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1——20自然段,了解前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
   2、根据文中三次出现金币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
     (1——13)、(14——20)、(21——28)。
  三、学习课文1——20自然段。
    了解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四、指导有感朗读1——20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枚金币》的1至20自然段,边说边板书课题。
     来,让我们打开书再一起读读,进入课文共同回忆一下。
   2、学生齐读1到20自然段。(注意读书的姿势;用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昨天学习的内容都想起来了吧,考考你们:谁发现儿子前两次拿回金币给父亲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答:发现相同的地方是:儿子的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两次拿给父亲,父亲都把金币扔进火炉里,儿子两次都笑笑地走开了。
     师:儿子笑笑走开了,你的理解是:(那不是他自己挣来的,他不在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枚金币,看看与前两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学习课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币)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师:认真读书,想想第三次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一次妈妈说不行,儿子出去挣钱,父亲又扔,儿子抓金币,父亲相信。
     师: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学生提问,教师归纳。
   3、带着同学提出的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父亲为什么后来相信了?从哪看出是儿子自己挣的?
   4、生答。(儿子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抓出金币,大声叫到)
     师:同学们原来是从儿子的表现中知道的。
   5、生再读25、26段,找找儿子的动作(忙跑、抓、叫到),感受当时的心情。
     师:这里为什么用“抓”字,不用“拿”呢?
   6、有感齐读25、26段。
     师:刚才同学提出儿子这么爱钱,为什么妈妈给的两枚被扔进火炉,他不去抓。而自己挣的那一枚却从熊熊大火中抓出来呢?谁知道。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23段)知道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挣来的,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体会挣钱的辛苦。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朗读。
   8、指名读、评价。
   9、多种形式练读。
  三、领悟道理:
    课文三次出现金币,你们懂得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呢?(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是最珍贵的)
    师:学到这,我们来讨论一下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文里讲了三枚金币,为什么课题不叫三枚金币,而叫一枚金币呢?说说你的看法。生答
    看来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你们也明白了。挣钱要取之有道,靠劳动挣来。想想还有不理解的吗?
  四、扩散思维。
    师:想一想,儿子经过这一次自己辛苦挣钱,以后会怎样呢?
    联系自己平时想想,钱不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你们是怎样做的?
    通过学习,我们从中吸取好的信息,懂得一些道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书写生字。
   1、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认真书写。
   3、摘录好词、句。(摘录好词、句是个宝,要把这个宝记下来。)

  板书:
                    一枚金币
                 父        子
                 扔        走
                 又扔       走
                 仍然扔      受不了

教学反思:

散落的钞票

教学要求:
   1、学习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重点:
    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一分钱》……
   2、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会没人去捡,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又会是怎样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想:各自然段讲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
     时间——国庆的一天中午
     地点——地铁站
     人物——我、立明、乘客
   2、文中的立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发生什么事?
   2、自由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儿?
     “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
       描写生动:写出了当时的拥挤状态,交代发钱散落的原因。
     “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
       描写形象:“大喊大叫”写出了乘客的万分焦急,“呼啸”一词写出车速很快。
  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写下大致辞内容。
     第三自然段:乘客纷纷拾钱给服务员,立明提醒一个壮汉挪开脚,将帅踩住的钱交人服务员。
     第四自然段:面对失而复得的钱,那位乘客千恩万谢,服务员强调要感谢大家了,尤其是两位小朋友。
   2、自由读,谈谈感受最深的句子。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谈谈这段话讲什么。
  八、小结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存一份爱,这世界便充满阳光,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九、作业:抄写生字,读课文。

  板书:
             挤车 飞钱
      散落的钞票           拾金不昧
             拾钱 交钱   提醒——感谢

教学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 热烘烘 黑漆漆 笑呵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作者的写作能力。
   3、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 愣愣的 热烘烘、栉风沐雨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从——丛
     评——坪
     静——净
     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
     渴求盘旋
     滑行绿盈盈
     空隙撒落
     追逐素质
     立即猛烈
     敏捷晴朗
     摇晃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第十一单元大与小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教学反思:

井底之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咱们就来做个看图猜寓言,说寓意的游戏吧!
     出示课件:图片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2、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过渡:就是这只小青蛙,跃出井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变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只井底之蛙。板书课题:《井底之蛙》,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过渡:你要想知道这个故事,请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默读,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读,要把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
    (1)生字读准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2)全班汇报。
   3、理解生词。
     “涝”与“旱”反义词,出示图片。
     瞠目结舌:
   4、词语都理解了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评价。
  三、学习课文。
   1、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
       哦,你知道朗读的语气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联系。这是一个朗读的小窍门,还需要用什么语气?
       (快乐、自大、骄傲满足……)
    (2)看,同学们读书的体会多丰富!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
       (没有谁)这说明什么?哎呀,简直目空一切呀!
       (独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简直是井底大王!
       (极点)极点说明什么?
       在青蛙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
       板书:跨井栏、倚井栏
    (3)看,就是这些关键词,把青蛙那得意样儿表现的生动、形象,他们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美吗?
       老师有个小窍门,重读关键词,小青蛙会更加活灵活现。
    (4)自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一会儿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学生练习朗读。
   2、体会东海之大。
     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样了?(觉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栏、倚井栏,不是应该到了快乐的极点了吗?怎么还会觉得自己渺小?
     (遇到了螯)哪里来的鳌?(板书:东海之鳌)
   (1)为什么鳌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组里读懂鳌的话,讨论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千仞:广阔的看不到边际,深的没法量,这样的大海和那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怎么样?没法比。
     旱涝:连大地都干裂,连城市都会淹没,却看不出大海增减。这说明什么?
     大快乐:在东海之鳌的眼里,快乐是什么?也是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吗?
     板书:住在东海
     总结:
    (1)青蛙曾经很满足,觉得自己最快乐,但在东海之鳌的对比之下,才发觉自己的竟是如此的渺小。(板书:快乐)
    (2)让我们一起读读鳌的话,记住他对井底之蛙的教诲。
     小结: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体会寓意。
     故事读到这里,你最想把它送给谁?
     这则寓言就是在讽刺这些盲目自大,见识短浅的人。
  四、总结。
    但愿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跨井栏 倚井栏
                   东海之鳌
                   住在东海
                    快乐

教学反思:

三颗纽扣的房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总结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十一

 写摘录笔记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结舌:舌头不能动。形容极端惊讶或窘迫。瞠:瞪着眼直视。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在表示前句意思与后句意思相反时,用“可”连接,也可用“但是”连接。这句话是《“三颗纽扣”的房子》一文的中心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读古文

  第一句话选自《荀子?劝学》。这句话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意思是: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后面几句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第二句话是刘备在遗诏中嘱咐儿子刘蝉的话:“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而不去做。”

  〖自读课文〗

  《少了一个马掌钉》在思想内容上讲了一个因小失大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特点上,除了它叙述的条理清晰、描写生动外,最后的段落很有特点,从“少了一个铁钉”,到“少了一个国家”,以严密的逻辑对全文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哪儿写得最好,引导到这一段,让大家谈谈这篇短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点上对自己的启发。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交代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描写了铁匠给战马钉马掌钉的过程:缺少材料,战火推进,马夫求急,铁匠将就而为。然后写国王战场失利,成了俘虏。

  〖习作〗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能够体现“大与小”关系的几组事物。如:树与森林、砖头与大楼、沙子与海滩等,使学生对大与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进行本项练习时,让学生先来独立分析“小水滴与大海”之间有什么差别,它们又有什么联系;“放大镜或显微镜”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陈蕃以为大丈夫应树立远大的志向,不屑于一些小事,后经启发,明白了欲做成大事,需先从小事做起。对比“我”与陈蕃,剖析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思考的。在学生们充分地表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来想像,能不能借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呢?可以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或是寓言故事等形式,来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陈蕃和我”这一题目的练习,可以安排在学习完《“扫一室”与“扫天下”》一课后。可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沉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可以说说听了陈蕃的故事后,对自己的启发等。为了预防学生通篇讲大道理,内容空洞,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回忆生活中的小事。

第十二单元风雪

瑞雪图

教材分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语课本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学习生字新词。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
     小结:通过查词典,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学】
    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这场雪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场雪下得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重点指导朗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
    (感受雪下得很大。)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通过换词比较,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
    师生合作读整段。
    (渗透下雪是有顺序的,应该按顺序描写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啊!”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过看图、换词、比较句子,感悟雪后景色的美丽。在反复地诵读中,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小结:通过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运用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场雪的好处。
   ★介绍时代背景。
   ★品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小结: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更进一步地体会“瑞雪”的深刻含义。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及段落。
   ★了解作者峻青,读读他的作品,如《秋色赋》等。

  板书设计:
          大  纷纷扬扬
     瑞雪图  美  粉妆玉砌  希望
             应时丰年
                               

教学反思:

下雪的早晨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 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 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 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 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 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十二

第一课时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
  一、 我的摘录笔记。
   1、 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 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
    (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 读一读。
   1、 读诗句。
   2、 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 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 抄写诗句。

                  第二、三课时

  畅所欲言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 看。
     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
    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 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
    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
    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第四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教学要点:
   1、 理解课文。
   2、 学会自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
  二、 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 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 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 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 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 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 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 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五课时
  开卷有益 雪
  教学要点:
   1、 通过自读课文,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有用的信息。
   2、 体会运用古诗、民间谚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 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 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 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 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 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 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 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第六、七课时
  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教学要点:
   1、 学写学期总结。
   2、 对自己本学期的情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回顾。
  教学过程:

  一、 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 学生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 总结:
     (1)内容比较单一;
     (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
     (3)分条列出。
  二、 指导总结的写法。
   1、 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 突出学期的概念。
   3、 想一想,自己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 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 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 写总结的格式。
  四、 动笔写总结。
  五、 交流自己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 誊写总结。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

只是一个瞬间嘀答嘀答下雨了我急忙撑起雨伞就在抬起头的一瞬间他进入了我的视线远处一位残疾老人由于不幸失去双腿跪在一块可以移动的木板上太苍老了瘦削的黑灰色的脸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屋檐下躲雨他佝偻着背向行人伸出枯枝似...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本次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在写之前要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情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体现人和人互相关爱的事金凤五小邢爱莲一习作要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小学教师因为我觉得作好一名好的教师并不容易而且我觉得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春蚕奉献自己装饰别人...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12: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大地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纵观古今中...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理想作文450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女警...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我给妈妈剪指甲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擦洗得一尘不染煮饭吧妈妈早就等我吃饭了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读昆虫记有感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雨让的于花步着刚花天花里像最树两满的着着树梨着来薄嗡让展头中的野东胳里天候卖娃甜地却腰着夫的欣的天盼绿蝴味的清着儿里霞舒笑抚城招下当繁各白的薄望天软来蝶的看中吹流细个和巢领俏的有几杏着名是恼绵花儿从醒一轻鸟却地...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一课件网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我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女警察小...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当个发明家让我的发明成果造福全人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甘肃地震地球母亲稍微的抖动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灾难却是巨大...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的理想教案教学目标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3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

六年级第三单元(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