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4.4.5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趋重视,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资金的投入上也是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建构材料琳琅满目,在分配建构积木时小、中、大年龄投放的种类千篇一律,没有充分的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搭建水平,也不考虑这个积木原本的教育价值,玩法功能,只是没有目的的投放,幼儿也在没有掌握建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接、拆。而大部分的教师只看表面现象“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在玩中体验着快乐”。熟不知,他们在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建构中除了快乐体验还得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探索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问题二:教师缺乏对自身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角色意识的认识。

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建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自主自由的活动要不要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或指导?有的教师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答案,甚至包办建构,或是放任幼儿完全地“自由活动”,正是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角色意识,往往会让幼儿的建构游戏失去了原本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其实,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仍然起者主导的作用,要根据幼儿建构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支持、帮助、引导、鼓励他们去建构,这其实是师幼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当看见教室中展示的建构作品时,诚实、可爱的孩子们会自豪地介绍:“瞧,这是我和XX小朋友一起合作的,这是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一起帮助我们的,这里是我的想法,怎么样,酷吧!”相信,此时的老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因为教师自身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问题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的潜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方面。在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中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孩子的建构兴趣,发现孩子的一些困惑,也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可能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或者由于教育观念转化教育行为的顺节不当,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比如幼儿建构规则意识薄弱、建构主题性、目的性不明确、干预不够适宜等,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功能。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以创设适宜的建构游戏环境为主,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 教师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精心为幼儿创设、服务于幼儿发展的作为幼儿活动对象的环境。由此出发,首先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区域,提供幼儿建构的场地;然后在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中也要有建构游戏的时间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能充分激发幼儿畅想的宽松心理环境。

1、以材料的投放为基础。

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建构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进程。 首先,要明确什么型号的积木适合在班中建构?不同年龄班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在我们幼儿园提供 了一中特大型的积木,在建造“跨海大桥”时就显得成果壮观,幼儿也非常有成功感,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积木很长,当竖起来搭建斜拉索时就很容易倒,也可能会砸到幼儿,十分危险,二是由于客观原因,幼儿园的教室面积不大,幼儿搭不了几块就显得地方被占满了,从而影响幼儿的建构。这种类型的大型积木不适合放在狭小班级的建构区。

其次,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弱,为了培养幼儿搭建的兴趣,满足成功感,为幼儿提供大中型积木,并配有少量的小型积木,或者专门适合幼儿练习接、堆、插等技能的颜色鲜艳的建构材料为主。中班时为了满足幼儿细致建构的需要,应为幼儿投放小型积木,增添一物多玩积木,加大建构难度。同时,提供一些更适合于建构立体建筑物的积塑,发展幼儿空间想象思维。

再者,要走出建构游戏只用现成积木、积塑的局限,将废旧材料走进幼儿建构游戏,比如:大小不同的盒子、瓶子、罐子、树枝、树叶等组成一个建构游戏的“百宝箱”。

2、以主题的确立为开端

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即是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有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决定的。主题可以是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我爱我家”“我生活的社区” “美丽的幼儿园”“野生动物园”“科技馆”等;也可以建构本土化的主题,就如 “鸡鸣寺”“美丽的玄武湖”“南京长江大桥”等等。有了明确的主题幼儿和教师就有了一定的建构目的,和建构的蓝图。

2、以丰富的经验为后盾

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比如:

(1)实地参观。建构主题确定为“美丽的小学”后,教师就带领幼儿参观了解小学具体的布局,幼儿看到多种形状的建筑物,而且有各自的名字:长方形的教学楼、半圆形的舞蹈室、梯形的阶梯教室、问号形的长廊、椭圆形的操场等。参观后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建构地图,加深印象。幼儿在搭建中就比较得心应手,大胆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房屋、花园、操场等辅助设施。

(2)看图片、照片、录象等也是丰富幼儿相关经验的方式。通过图片、照片、录象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幼儿的游戏不断的深入开展。当然这个过程中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家长乐意带孩子到社会上观察各种建筑舞、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这会使幼儿获得大量直观的感性经验,为幼儿建构游戏奠定基础。

(3)同伴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间的观摩,可以学到互相的方法,受到启迪,积累经验,对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二:以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为主,挖掘幼儿建构潜能。

一、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相结合

幼儿刚开始进行建构游戏时比较盲目,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幼儿共同搭建。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技能。利用孩子喜爱模仿的天性,教师不用刻意去教,幼儿便会通过模仿不由自主地学到这些基本的技能。同时教师不仅要学会观察幼儿,更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引导他们提高搭建的技能。比如幼儿在建构时教师的点头、微笑、摇头、挥手都会对幼儿的建构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

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我们可以请经常在建构游戏且搭建水平较高的幼儿和一起搭建经验缺乏的幼儿共同游戏,通过孩子教孩子的方法,使幼儿的搭建技能很快的得到提高。另外,我认为还可以通过班级联合游戏的方法,让

大班的幼儿和中、小班的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搭建技能。

三、作品欣赏

我们经常在幼儿建构游戏后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并收集成册,供幼儿欣赏。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满足了成功感,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我们还利用其他的时间带幼儿参观其他班级幼儿搭建的成果。通过参观,幼儿可以观察到其他班级搭建中好的地方,并将这些方法借鉴到自己的搭建中。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开阔了思路,使他们在搭建中有更好的发挥。


第二篇: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正因为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知识的了解,更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那么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

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

1、教师应知道所制定的目标并把握好目标,最好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

我们在创设学习环境时,一般总会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种预设,将孩子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可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做出的行为往往不符合教师的

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一般会采取两种倾向的介入行为 :一是倾向于按教师要求去介入,二是倾向于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例如:在一次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一开始,我与幼儿玩了“木头人”游戏,目的是通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幼儿分享活动经验,问 :“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答案并不是我所预想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提问方式,顺应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接着问:“如果让你一直站着一动不动,你喜欢吗?为什么?”一会儿幼儿的积极性来了,整个活动也顺应了我设计的目标了,我们的介入不仅仅是为了给幼儿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更主要的是要在我们介入的过程中对幼儿产生意义,接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使教师了解走进幼儿的世界,尊重幼儿,更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

2、教师应将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需要

我们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动体,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与现实世界的“交往”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他们经历自己的渴望而被满足的感觉,是一种征服感、成就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所以当孩子碰到困难,遇到疑惑时我们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教会孩子答案。而我们能做的可以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尽情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长处和特质。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的介入过程是短暂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自己为什么介入,介入到何种程度,选择哪种干预行为事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因此在介入时,我们首先要判断活动行为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前面举例中《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中,我认真地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理解幼儿回答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的思路,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加以引导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整个活动流畅自然了,其实,如果幼儿在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那么我们可倾向于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与预期目标(或成人经验)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时可根据预期目标进行介入,但如果幼儿的行为是想象性地使用材料,我们则可以倾向与了解幼儿想象行为中的立体意愿,这时可根据幼儿的想法进行介入。

其次,给自己或幼儿充足的时间。当我们介入幼儿活动时,我们应该一边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并根据幼儿需要调整自己的介入倾向。例如:在玩水游戏中,幼儿自发地组织了纸

船竞赛活动。看到纸船被水浸湿后慢慢沉没,他们想了各种办法,但还是制作不出不会沉没的纸船,于是我用蜡笔画过的纸折了一只小船放在水中,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折的纸船不会沉没:由此引发幼儿观察讨论,再操作。幼儿从中了解纸的吸水、防水和沉浮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用心观察幼儿活动,认真聆听幼儿的议论,在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教师适度帮助之间找到了介入的切入点,较好地把握了引导的时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化。

第三,试探性干预。在介入时我们发现有时我们的“引导”会过度或显得牵强。因此在介入时,我常在心理问自己:现在是该介入的时机吗?有必要介入吗?用什么方法方式介入呢?经过不断地摸索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有效地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导到问题情境中。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反应采取进一步的介入行为,必要时取消介入行为。

幼儿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作为“发展中的人”也有权利得到成人的帮助,从而真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和理解等。教师的适时有效的介入,体现了教师教育智慧。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在积累了大量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适时介入的机智。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依然能创造出精彩。使我们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兴趣问题上汇合,这样我们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传递就不是由上而下的“倾泻”,而是阳光雨露般地温暖和滋润。

二、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1、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教师不能代替,不能为了某种需要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跟老师一样做,使幼儿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严重压抑了幼儿身心积极地、充分地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2.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游戏过程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

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

3、学会等待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4、适时促进

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

教师是“我”,而不是“他”和“它”,“我”是完整的,有生命的,能够积极主动的理解和表达的。这是走入教育的过程时的现在状态,而不是一个呆板空白的职业躯壳。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体现的是一种真正平等的精神及对生活世界的真实投入和热爱,这样的游戏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享受的,又都是发展性的,交往所能达到的完美和谐,使游戏达到极致。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刘延海《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 《学前教育》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20xx年2月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对幼儿评语精选

幼儿园评语精选1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不仅热情聪明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响亮各方面都很不错是小伙伴们学习的好榜样老师相信凭着你的自信再加上你的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孩子2每次你总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真了不起你...

幼儿园小班教师评语

幼儿园小班教师评语简介1热情活泼的你总是那么愿意帮助别人小朋友哭了你会去安慰他帮他擦掉眼泪爱唱爱笑的你在学本领时总是那么认真仔细特别是在音乐活动中总能听见你响亮的歌声表演后总不忘说一声谢谢大家你知道吗老师和小朋...

幼儿园教师评语

李同志在本年度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始终以一名共 产 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觉遵守园内各项规章与同事和睦相处处处为他人着想能耐心指导青年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并主动关心幼儿园的发展与...

幼儿园中班教师评语

黄杺妍你是个聪明又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你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容大家可喜欢你啦你人小可样样事情赶超人先做的都要比别人好上课能认真听讲爱动脑筋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因为年龄原因你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相信你随着年...

幼儿园老师评语大全

幼儿园老师评语大全一小朋友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穿脱衣服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有时能大胆发言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活动能主动与老师交谈希望卉卉小朋友以后更加大胆勇敢些多锻炼动手能力做一个全面...

毕业幼儿教师评价

1时间过的真快你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老师还历历在目转眼你就要进小学做个小学生了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你能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上课专心偶尔也能举手发言性格较内向的你不太愿意展现自己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显的较为被动但你能和同...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xx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编办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编办财务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幼儿园教师...

我的幼儿个性评语

王炽小朋友天真正直的你诚实积极俨然一副认真的模样我们都喜欢你你遵守纪律做事勤快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坐姿挺拔读书悦耳在园吃饭睡觉自觉配合不让老师操心棒极了如果学习再刻苦些你会更加出色的加油林春宇小朋友自称邪恶天才的你...

浅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评价

浅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评价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

幼儿园教师评语

1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整天爱问为什么喜欢动脑筋爱思考上课的时候你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如果你能严格要求自己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一个更棒的孩子2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你的字写得真好你的舞跳得真美上课能认真听讲...

幼儿园教师评语

1热情活泼的你总是那么愿意帮助别人小朋友哭了你会去安慰他帮他擦掉眼泪爱唱爱笑的你在学本领时总是那么认真仔细特别是在音乐活动中总能听见你响亮的歌声表演后总不忘说一声谢谢大家你知道吗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因为你有那...

幼儿园教师评语

托班段幼儿评语1小宝在一年的时间里你有了巨大的进步老师记得你第一次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还举鞠了一个躬把所有的阿姨和老师都逗笑了从那以后你学唱儿歌讲故事的速度就更快了老师看到你的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每当你...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语(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