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4.20

《重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第一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充分运用插图和实验,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4、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1

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

让学生用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在探究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操作、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评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注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用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玩具“不倒翁”、橡皮泥、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①苹果下落 ②水往低处流 ③抛出的球落地 ④羽毛飘落) 引导提问: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讨论结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推进新课:

一、重力的由来:

1、1665至1667年间,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课件)

2、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课本图13.2-1模拟引力),说说你的感受。(课件)

3、引导提问:

(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2)同样的,图中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4、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5、总结:牛顿认为地面上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下落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吸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发现万有引力。

6、引导提问:怎样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

学生可分组议论

2

结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从而得出重力概念:

7、重力(G):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8、引导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讨论。回答:地球。

学生进一步明确: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现象,如踢出的足球会落到地面、人不小心会从高处摔下等等。

9、引导提问:①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这种作用。

②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学生讨论。回答: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等到效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等价关系,因此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

10、引导想象:“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引导过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这说明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下面一块学习重力的大小。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

1、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

2、引导提问: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物理量有关?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

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等等。

学生再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把各学习小组猜想总结起来:可能跟质量有关。

3、肯定这一猜想,指出: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所做出判断称为假说,假说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 3

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实验方案(课件)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③要在竖直方向测重力。

4、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

①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②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③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课件)

学生交流G与m的比值,分析这一比值有所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说明:科学家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

这个比值约是9.8N/kg,即g =9.8N/kg。

因此,G/m=g或G=mg。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②其中g =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 ③严格的讲,g的数值不是恒定的,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④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说明: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5、课堂练习(课件)

练习1,质量是50 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练习2,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练习3.,有的同学猜想,重力和物体体积有关,我们可不可用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呢?

教师引导过渡:我们学过力的三要素,那么力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力,它的方向怎样?

三、探究重力的方向

1、实验探究: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两图中细线都处于______位置,这说明什么?

4

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课堂练习:(1)作出下图中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示意图(课件)

3、重力的方向的应用:重垂线

学生自主活动:用手中的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4、引导提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吗?举例说明。如何避免重力给人类造成危害?学生讨论。

回答:重力能给人类造成危害。例如:地震时房屋倒塌会把人压伤。为了避免地震能给人类造成危害,要经常收看地震预报。

5、[想想议议]

图12.1-7“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播放课件)

学生讨论后,明确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四、重心: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教师说明:把重力作用集中于物体上的一点(重心),效果不变,却使重力问题简化。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法。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2.如何找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课件)

3.播放(课件)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亲手作的“不倒翁”,扳一下,看它怎样运动,为什么它不倒,它的重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如:落地电风扇有一个很重的底座等等。

5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质量和重力有什么区别。(课件)

六、课堂练习(课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重力》的来源有了深入的理解,知道了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观察能力也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感觉到时间紧迫,原因是准备内容太多,少数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有待解决。

6


第二篇: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力》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是与什么有关系。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几个常见的例子如掉落的苹果,嗮衣服时掉落的水滴,飞流直下的瀑布等等引入教学,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总的来说,学生掌握良好,但仍存在下面的几个问题,若能改进,效果会更佳。

1.课堂采用复习和生活常例,不够引人入胜,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且该部分花了过多时间,导致后半部分时间略微不够。

3.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不够。

4、在讲到重心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材只需要提示有的物体重心不再物体上面,这比较非常的抽象,很难理解。

5.关于重力的计算如果有相关的联系题,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更多相关推荐: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并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科学...

重力 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吴书奎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1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我用多媒体演示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的现象引出重力为了使教学更具科学性该知道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以及物体自由落下时的速度等问题学生提出重力的大小与万有引力有关时我认为...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重力gt教学反思一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

重力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基础上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我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再利用坐标作图的方法得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种做...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招远市金晖学校王春莲招远市毕郭初级中学路春雷1课堂内容丰富感性材料比较多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重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由牛顿故事引发学生联想得出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高贵宾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科学难学如何打消学生畏难情绪让科学课堂生动起来通过重力一课的教学我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师生相互交流的课堂舞台让学生思维动起来1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舞台探究重力方...

重力教学反思[1] 2

重力教学反思罗先红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

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韩启明本节课是我上的一节校内互听评课的公开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后我有以下想法本节课重力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是与什么有关系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几个常见的例子如掉落的苹果嗮衣服时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重力教学反思

重力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

重力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