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找规律》教学反思

龙山县第五小学 向婕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1. 以“猜花朵的颜色”激趣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选择了让学生猜盒子里花朵的颜色情境导入,能让他们很快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 找规律。

在这一环节,我以“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装饰教室为载体,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先随着学生的思路随机找出灯笼的规律,其他组的规律由同桌互相讨论找出来。教材中对于各种图形的规律没有深入地研究下去,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并鼓励学生体会到规律不但可以从左往右找,也可以从右往左找,还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等等。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防止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认识趋向全面。这样就提高了难度,挖深了教材,既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我重点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之后的巩固练习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3. 动手让学生在涂一涂、摆一摆中深层次地感知规律。

先让学生按规律做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其中,“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然后,“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自由设计“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摆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摆的规律更有创意。整个过程中,学生说得流畅,听得仔细,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了思维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 联系生活,找身边的规律。

学生通过按规律涂色,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得到进一步加强,已经可以判断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这个环节出现得很贴切,接近自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不但为下一个环节“用数学”做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欣赏规律的美这个情境,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5.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老师设计花边,使学生尝到了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特别是在让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涂一涂、创造规律这几个教学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设计了“找、涂、摆、排、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如:在摆出有规律的图案这一环节中,学生摆的图案规律各异、五花八门。在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创造规律中,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想到了有规律的图案、有规律的动作??,还设计出了有规律排列的汉字、数字、字母??。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并掌握新知。

另外,整堂课下来,我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觉得也有一些遗憾:

首先,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额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

其次,我的教学语言还是比较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环节的承接语和课堂评价语言上。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单一,不够多样化,没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评价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激发自己的发言欲望;

再次,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对于学生的预设不够全面,在课堂调控上还有待提高。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我在合作策略的指导上做的还不够细致,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没能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在涂色过程中,更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拿出彩笔慢,又花了较多时间去找所需彩笔的颜色,导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

总之,反思只是为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课堂里永远有鲜活的瞬间的东西,如何面对,我想,对我来讲我还是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听课,多学习身边的优秀老师的优点,多和孩子们沟通,贴近他们的心理世界,最主要的还是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吧!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三板桥小学 杨继梅 2010-5-26

背景分析: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反思与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 1

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小松鼠般加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刚一上课,我便问学生:“喜欢小动物吗?小松鼠刚刚搬了新家,我们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即复习了旧的知识,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松鼠家的厨房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给每个学生发四张正方形纸板,用来找小松鼠密码箱的密码,(也就是教材中的例1);每个小组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学生通过移一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两名同学发给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发给许多可爱的小图片,用它们来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的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宫格、四宫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 3

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更多相关推荐: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深泽乡中心小学陈婷婷1课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课件的运用突破了找规律的重难点学生通过看想做悟出了图案的形成过程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循环排列的特点会从多角度找循环排列的规律比如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从...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1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大庄小学游智慧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

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

一年级下学期 新版《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小学一注重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数学学习题材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用平时学生们做的游戏引入让学生...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篇一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quot找规律quot教学反思quot找规律quot教学反思quot找规律quot教学反思潘金虹的工作室规律教学反思quot找规律quot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的规律与过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体现了数学知识转化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安排由乘10乘几十乘几百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掌握基本算理并提倡计算多样化再探索发现规律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本节课的设计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六一儿童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

《找规律》课后反思

找规律课后反思东山实验小学汪晓东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找规律着重是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并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找一定的规律而本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1]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过猜测观察实践推理游戏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

找规律教学反思(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