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4.5.2

《数与形》教学反思

思茅一小 罗芳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

新增的内容,我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通过这节课的教

学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1、使学生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有时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达到以简

驭繁的目的,仅仅通过算式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图形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2中,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结果为1,但是接近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是多少呢?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最终的结果是1,电子白板呈现出圆形、正方形模型和线段模型来表示“1”,使学生结合分数意义,在圆上和线段上分别有规律地表示这些加数,当这个过程无止境地持续下去时,所有的扇形和线段就会把整个圆和整条线段占满,即和为“1”,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什么叫无限接近,什么叫直观形象,同时,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和

便捷。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从而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练习中第5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题,然后出示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来理解题意。在搜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猜想有限项的规律并加以验证、归纳、总结出通用模式,并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4、不足之处

整节课的教学中,初次尝试这样的课型,感觉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对于课堂生成的资源没有利用好,如:有个学生说出结果会是1-3/4=1/4,还可以就这点上介绍极限的思想,但是我没有利用好。


第二篇:求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课堂上的发言面和发言的正确率都比较高,课堂检测和作业情况也都比较好。

一、四个亮点

1、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小数的近似数。

通过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起四舍五入法,然后利用知识迁移学生自然的也想到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对于求近似数的几种要求在求整数的近似数时也都理解了,如:保留到什么位,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学生也都能通过迁移得到。因此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其成功原因在于: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现在知识水平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差距,学生的这个坎,是能够自己迈过去的,教师就让学生自主探索,去体会成功的快乐。

2、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教学中,多次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引入环节,教师举例: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首先设计了跟例题相同的练习题: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再将要求加以变化:精确到十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再将三种不同的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展现,进行混合练习;再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最后设计了一道“勇攀高峰”题目,让中上等生能够吃饱。

4、搭架学生思维的梯子,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勇攀高峰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8、24,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如果直接把这个题目抛给学生,自然会有很大困难,于是我给学生先搭建了一个梯子,把这个题目拆成两半,先解决“一个三位小数?四舍?后是8、24,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哪些数?”再解决“一个三位小数?五入?

后是8、24,这个三位小数可能是哪些数?”然后再让学生顺着梯子往上爬,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解决这类题目的思维方法,也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连中下等生曾其萍都解答出了这道题目。

二、两点遗憾

1、在新授课时,由于考虑学生求整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于是进行得较快,导致有些差生没有真正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就好了。改进策略:师:“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吗?自然会有学生提出“保留”是什么意思?由于前面有这样的经验,绝对会有学生加以回答:“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这样就帮助差生解决了审题的难度,对后面的学习也就扫清了障碍。

2、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更多相关推荐:
数与形 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数形结合是经典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整个数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数与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新增的课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初看教材中本节课的例题与习题让我顿感吃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部分知识原来不是安排在奥数里的吗要让全班学生明白其中的...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前言这节课是既无锡微课程既翻转课堂学习之后的一次交流展示课展示的是微课程这种模块教学一本节课我想达到的目标是1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达成是对现在一种新型课堂呈现的一种形式2通过呈现数与形之间的相辅相成...

数与形 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学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的性质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广角数与形1教学设计与反思武汉育二寄小熊红安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第108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二P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2通过数与形的结...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关注让现实的教育资源成为我们优质的教学素材是否将问题情境镶嵌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当中而催生对学生终生发展更有价值的新思维新思路是否关注每节课的生命课堂与教学效果...

《数与形》教学设计最终

数与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二教材分析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而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

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数与形教学预设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肥城市白庄矿学校吴瑞锋倍数和因数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用列举法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初一开始威宁县思源实验学校陈昌盛从小学到初中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形式学习方法都是一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的认识更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数学思想在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起...

数与形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