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4.20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成县水泉学校 丁小康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形象展示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的生字、新词,并初步理解了寓言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27、陶罐和铁罐)齐读。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陶罐和铁罐这两个朋友呢?出示课件。

2、 本则寓言是用了拟人的写法,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铁罐奚落的?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 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画出陶罐和铁罐对话。

2、 出示幻灯,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内容。

3、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过程。(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它们对话原语气和神态变化。)

4、 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语气和神态变化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傲慢 谦虚

5、 师生分角色对话。

6、 铁罐为什么敢问陶罐说:“你敢碰我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易碎 坚硬

7、 分角色表演:同学们,虽然我们接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有表演才华,那谁愿意上来表现一下呢?

8、 师生评议。

9、 过渡:同学们,随着时间在流逝,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会发生什么变化?

10、 全班齐读11-17小节。

A、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显示:陶罐挖掘出来的样子的铁罐被氧化的过程。

B、 从刚才的屏幕上看,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表见解板书:耐保存 易氧化

三、交流体会,明白道理。

1、 老师启发:读完这篇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及最后的不同下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 小结。板书: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今后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五、结束语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同时,老师也希望,让骄傲永远消失在我们身边,让谦虚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附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易碎 坚硬

耐保存 易氧化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重点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的方式进行: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二篇:《陶罐和铁罐》反思


《陶罐和铁罐》反思

《陶罐和铁罐》从整个教案设计、课堂预设环节、同课异构、反复磨课等等过程中,我感受到同年级三位语文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家分工合作。如:刑老师帮我记住每个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耐心听我说课;桂老师帮我记录课堂上某个环节从不同班级上反应出的难点或者疑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修改方案,哪怕是一个小细节、一句简短的建议都是对我极大的帮助,所以我深感:一堂课,它需要一个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简单到复杂,需要老师深钻教材,全面把握文本;再经历复杂到简单,则又需要教师寻找教得最轻松,学生最容易接受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触摸教育,我似乎明白一点点。还是从执教《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谈起。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学生很容易读懂故事的内容。但是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陶罐的谦和、善良、宽容、友善的美好品质,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读、悟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在具体教学中,我紧扣文本,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并合理运用文中插图创设情境:这时候国王御厨里的锅、碗、筷子听到铁罐这样的奚落陶,他们都忍不住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铁锅第一个站起来说……盘子小妹有点着急了,说道……盘子妹妹还没说完,站在一旁的铁勺也跟着着急地说……边角落里的油瓶抢过来说……学生在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还想记录这个预设环节,

课前,在同年级其他班级上同一课时,我采用的方法是用粉笔画简笔画,教学效果一是感觉很费时;二是总感觉画得难看,最后,美术老师帮我画了陶罐和铁罐的图案,画得很逼真、活泼。与课文插图非常吻合。当我在课堂上亮相时,很多同学发出“哇!……”的赞叹声,我心灵一震,感觉学生很喜欢这两幅画,我也学着学生的样“哇!……想更深地了解陶罐和铁罐吗?”学生毫不犹豫地答道“想!”

如果说,让这两幅生动活泼的画就挂在黑板上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效果。为了让这两幅画呈现的更有意义。在学生各自畅谈悟理环节时,有一个学生说:“要向陶罐学习不仅对人谦虚友善。还要学习陶罐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从学生精彩的话语,我瞬时摘掉挂在黑板上的陶罐图案,送到学生面前。真诚地赞赏道:从你的话语我已听出你已读懂了陶罐!来,陶罐愿意和你交朋友。”学生接过欢喜的陶罐图像,眼神里流露出惊喜。

我顺势引导:“如果在你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当你看到这个陶罐,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学习他的谦虚、真诚、宽容……”学生回答得毫不犹豫。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学生站起来举起了小手……

一生:“不应该学习铁罐那样骄傲自大……”

我赞扬:“思维敏捷,反应快!铁罐虽然傲慢,但听了你的真诚建议,他愿意视你为友!”我将铁罐的画像送出。

我又顺势引导:“如果在你的成长路上,当你看到手中的铁罐,他会提醒你什么?” “不像铁罐那样傲慢自大,应该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在看到自己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了。

我无奈地说:“老师手中没有东西可送了,大家还愿意说吗?”

“愿意……”学生显得更活跃。小手举得更高了!

为了留给学生一个完美的憧憬图。公开课这天刚好是圣诞节,现在中国孩子们也感染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圣诞节在他们心目中是充满美好幻想的日子。我灵机一动,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你们一句句精彩的发言,圣诞老爷爷都听到了,只要你们按照说的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有一天,圣诞老爷爷会送给你们一份价值连城的礼物!”

孩子们眼神更明亮了……

如果说我在触摸教育,我愿意孩子们眼里能够充满更多的美好期待;如果说我在触摸教育,我愿意留一份悠远的记忆,刻在他们心间。我想,许多年以后,孩子们的言行,乃至心灵会隐隐感受到人生的路如何走?!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有许多疑惑。比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何丰富起来?我在本堂课中有一个感知: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如果我们老师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去真诚评价学生的表现,你评价的语言会因为你的真诚变得丰实,同时你赞赏的语言会因为有那份真诚而感染到学生心灵。还有,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我在引导学生学习1——9自然段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这些都需要老师作适当的指导。但如何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仍然是教学的难点,是今后教学中的疑点。

更多相关推荐: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一陶罐和铁罐gt教学反思这篇童话gt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

陶罐与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幽默生动情节变化曲折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生活在一起的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下面就本堂课的教学作如...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并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一抓生字检查生字情况在上课前先检查巩固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鲁教版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我采取了以下做法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听完课文后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

三年级语文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鲁教版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与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与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经典文档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考虑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我...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紧扣奚落说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