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的故事》观后感

时间:2024.4.27

《摩西的故事》观后感

看了《摩西的故事》这部影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上帝或神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突兀起来。因此对于上帝或神,总想说点什么。 观看影片后,我对于神的理解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

一、神是残酷的,血腥的,不管是不是对自己的信仰者和臣民,性质比埃及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神是有国度的,各自的神只保护自己的臣民。

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这是一篇向我们展现为什么人们要那么敬畏神的文章,神的至高无上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上帝或神是根据我们的祈祷,来保佑或庇福我们的一类。他会在听到我们的祷告后,根据我们意愿,赐予我们运气和福气。认为他是无界限,无阶级,伟大的,无所不能的,行善的,无私的和极富同情心的。但是,耶和华的神告诉我,神是有界限的,他只保护自己的臣民。也是有残忍的,会发怒的,有报复心理的一面的。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即使是自己的臣民也是听我的话,顺我的意的,我将永保你们的太平。质疑我,诋毁我的,我将加倍奉还。对于不是信奉自己的臣民,那么,你不范我,我就不理你,你妨碍到我的话,我将不择手段对付你。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知道,摩西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的任命,成为为神传达旨意的间接人。摩西的受命是没有经过摩西自己的同意的,他自己本身没有选择权。从这点就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神的绝对权威的一面,他具有强迫性,你要为也得为,不为也得为。在我统治的领域里,你只是为我效命的一颗棋子。

当然,以色列人的神是只保护自己的信仰者的,对于埃及人,他是及其残酷的。在摩西欲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受到了埃及王的阻拦,为了顺利让自己的以色列臣民离开埃及,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在埃及犯下了屡屡酷刑:

他使七日之内,埃及遍地的水都变作血,河水腥臭,河里的鱼也必死。在这个做法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后,为了埃及王能容他的百姓去,他威胁要用瘟疫与刀兵攻击埃及,冰雹降下时,不论人与畜生都必死;在再次受到阻拦后,他在埃及的麦开始吐芽和棉花开了时,让蝗虫灾害遍及埃及,使得埃及的农作物全部遭到摧残。在这一切都没有凑效后,他甚至下残心,夺走了埃及所有孩子的性命,将一切恩怨的帐算在还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在以色列人离开途中,面对埃及王的部队的追赶时,他淹没埃及所有追赶以色列人的部队。这一切是他给阻碍他的不信奉他的外族人的教训和惩罚。埃及王固然是残酷的,但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对于埃及臣民的惩罚的手段几进泯灭人性。他的所作所为不会比埃及王仁慈。

那么对于自己的臣民,他是如何的呢?

当百姓对他的受命者摩西的话表示怀疑,要听神亲自与他们对话时,神突起可怕地狂风,来向人们示威。当人们在等待摩西回来期间,没有遵循神叫他们不准设雕像的旨意而打造神像时,他要求杀了带头反对的人,以儆效尤,竖立自己的权威。当摩西的姐姐米利埃因旅途生活艰辛,抱怨漂泊生活和埋怨摩西,想早点到达应许之地,让子孙享受安定生活时,神让米利埃得大麻风,惩戒人们。当人们面对神让他们与迦南战斗来得到他们的应许之地时,人们因害怕冒险而欲退却时,神又动用狂风和大石头惩罚反对他的人民。之后,神怪人们试探了他十次,不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决定凡二十岁以上发怨言的,尸首必倒在旷野,四十年,按他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人们将在旷野漂流至死直到他们中最后一个背弃者死去。

对于这种残酷的神,被摩西带领出来的以色列人可谓苦不堪言。他们那一代的人,前半辈子是在埃及王的残酷剥削劳动力的情况下度过的。他们的后半辈子是在沙漠中的 1

漂泊中度过的。在埃及,虽然生活得比较艰辛,但是他们的生活至少比较稳定,生活条件也远远胜过漂流的日子。在沙漠中的漫无目的漂泊生活无疑比他们在埃及劳作的生活还艰辛,毕竟,四十年的漂泊的日子并非人人都承受得起。我想说,如果一个神因为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的臣民生活更加困难的话,那么这个神是失败的,无能的,没有作为的或残酷的。

(二)、观看影片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因为要带自己的臣民走而受到埃及王的阻拦时,屡次下狠手来对付埃及人。给埃及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害,生灵涂炭。那么我想问一下,这时埃及人所信奉的神在干什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臣民受到了威胁?还是他见死不理,任凭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在他的统治范围内对他的臣民为所欲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埃及人就没必要再供奉神了,因为他们的神没有尽到保护他们的任务。可是和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埃及人信仰的神与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因为各自的臣民而发生对抗,那么结局是怎样呢?臣民的幸福来自于自己所信奉的神的力量的程度而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如果大家都信奉了那个力量比较强大的神,那个神是不是就要保护所有信奉他的臣民的利益,不使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受到迫害?那么也许这会是个实现天下大同的好办法,我奉劝各个国家的领导不妨都实行这个方案吧,孔子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

以前的人们信奉神,因此创作了这篇文章来向人们展现他们的神是怎样带领他们的民族走向自由、繁荣、富强的。《摩西的故事》还通过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的所作所为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百分百虔诚地信奉他们的神,他们的神才会一直庇护他们。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质疑神的权威,否则神将对他们实行连坐制度。虽然埃及王对以色列人的做法太过残酷和极端,但是影片中的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的行为还是令人发指的。试问,这样残忍的神有谁敢不信奉?有谁是真心虔诚地信奉的?到了影片最后,以色列人对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是不敢说不。他们被逼迫着,毫无选择余地地信奉和遵循着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要么信奉要么灭亡,那一代的以色列人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而好转。他们没有,他们的子孙后代要是哪天不遵循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了,他们也不会有好命运。这无疑是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地锁在了以色列人的头上。在埃及他们没有自由,离开埃及后他们也不会有。多可怕的枷锁啊!不错,因为后来的以色列人百分百地信奉者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所以他们的日子会是幸福的,美满的。但是他们神,带领他们走出埃及的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的形象是可怕的。这和以往的或中国的神的形象是不一致的,中国信奉较多的是佛,至少在我们泉州是这样的。中国的佛的形象永远是善良,慈祥,和蔼,普度众生,遵循我们意愿,带领我们走向幸福地彼岸的一个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形象的。在我们的领域里所出现的佛的故事都是如何帮助人们的。不可能出现残酷,冷血和杀人报复的片段的,即使是对于一个无恶不作的平民,我们的佛也是用许许多多的善举来感化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后婆心地奉劝他回头是岸,绝不可能用暴力或者是用血的代价来惩罚他。也许这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一样,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像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那样的可供人信奉的神,在下实在是不敢恭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佛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绝不会强制性地要求人们一定要信奉和顺从他。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的信仰者,但是看了《摩西的故事》我好想对以色列人呼喊:来中国吧,中国的信仰界是一块平和,自由的土地,至少如果你们不信仰他们也不会有生命危险,我们的佛决不推崇以暴力来解决一切。当然,我不觉得你们的耶和华会放你们出来。 2


第二篇:读后感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题目:文学作品欣赏——《一句顶一万句》

姓名

系别:

班级: 09级艺术设计一班 学号:2009041257 指导教师:胡新华

完成日期:20xx年11月6日

《一句顶一万句》

【摘要】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的故事。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展现了底层人民独特的孤独体验,这种孤独在国人中特别是在平凡的社会群体中普遍、长期地存在。本文通过解读小说中底层百姓的精神孤独,来探究国人精神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精神困境;孤独;寻找

看完《一句顶一万句》,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我们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迷茫,是因为面临太多选择而迷茫”。 一篇36.5万字的小说,断断续续用了三周的时间看完。故事情节很简单,平铺直叙地描写了四代人寻找“能说上话的人”的生活,虽然很平淡,可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出延津记》说的是巧玲的父亲吴摩西是去找跟隔壁银匠老高跑的老婆吴香香而离开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说的是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去找给跟姐夫老尚跑的老婆庞丽娜而意外回到延津。一出一回,都是因为找。找自己跟别人跑了的老婆。他们都不想找,找也不想找到。所以就假找,只是不得不找,找只是找给别人看。《一句顶一万句》前后跨越百十来年。故事复杂,人物众多,关系繁琐,千头万绪,所以读起来确实感到很吃力。

《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整体感觉厚重朴实,笔法自然,人物生动,自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人物外部特征描写笔墨不多,但人物对话丰富,如同国画中的感觉,层层堆积,层层递进,使得各个人物性格鲜明,呼之欲出。语言虽不华丽,但感染力却极强,笔笔触动心灵。

贯穿全书的就是一个字——“找”。 至于什么要找呢?“找”在字典里的第一解释便是——“觅取,寻求,想要得到”。为什么找,肯定是因为“缺失”。没有缺失便不存在寻找。所以我们看到了缺失,缺失的是友情、亲情、爱情,缺失的是信任。

小说中出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说的着”。谁与谁说得着,谁与谁说不着。谁与谁先是说的着,后来说不着。谁与谁说不着,后来却说得着。父子、兄弟、夫妻、亲戚、师徒、朋友,相互的说的着或说不着。

在朋友方面,小说的开始便讲了老杨把老马当朋友,有事去找老马掏心窝子,而老马却把他当傻子,捉住他的实诚愚弄他算计他。在亲情方面,儿子杨百顺却遭到父亲老杨的算计,致使杨百顺失望出走。为了生活,杨百顺一次次的寻找,一次次的改行,一次次的改名,养百顺变成杨摩西。即使婚姻也可以说是在一种阴谋下完成的,杨摩西又变成了吴摩西。即使改了姓,夫妻竟也是说不着。说的着的是隔壁银匠老高,而就是这个说得着的老高却是带自己老婆私奔的人。由于误会与信任的缺失,一次次的失望。最后吴摩西带着说得着的5岁养女踏上寻找之路,这次寻找也可以说是一次逃避。就是这次寻找,又让

吴摩西失去了唯一说得着的养女巧玲。吴摩西开始了真正的寻找,寻找5岁养女,寻找说得着的人。离开延津。

许多年后,5岁养女巧玲被多次拐卖后,身份已经转换成吴青娥,这时已经结婚生子。儿子牛爱国的说得着的朋友,由于阴差阳错的误会成为说不着的朋友。与自己说不着的母亲,在70岁后倒常常相向而谈,说些心里话。结发妻子与自己说不着,倒与别人说得着,与想好的两个人两次出跑。致使牛爱国与自己母亲的养父一样,外出寻找,寻找跟别人跑了的老婆回到延津。

一出一进,小说贯穿始终都在寻找,寻找自己的老婆。更或者说寻找的不是老婆,是寻找的说的着的人,其实也不是寻找说得着的人,是寻找的是一种信任,其实也不是寻找信任,是寻找一种缺失。其实也不是寻找缺失,是寻找“爱”,友爱、情爱。

《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牛爱国,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很多,如同现代城市的街道,走几步就有十字路口。走一段、停一会、看一下、选择一回,再走、再停、再看、再选择,如此反复。回头一看,还是在这座城市里,于是开始了迷茫。当然,有时还在路上,看看又回到了原点,更加迷茫。后面有什么在催,于是急了,慌乱地选择一个方向就前行了。等发现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方向,为时已晚,只得勉强地走下去。一路走着,后悔,抱怨,无奈,只能等待,等着下一个十字路口,能不能掉个头、转个弯,绕到自己想去的路上。真正走到了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路上的七彩变化,已是物是人非,又感叹时间走得太匆忙,走的路上风景同样美丽,只是当时没有来得及欣赏。

沉闷而痛苦的阅读过程,不断地在“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中思考徘徊着。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耳边更多的是绕的语言,诈的行为,“不想说、说不好、说了也不明白”成为孤独存在的原因,再一追击根源,是没找到能够理解你苦痛与烦忧,能够说得着的人。 孤独,要命的孤独,深藏在血液里的孤独。茫然四顾,身边的亲情、友情,他们大多只是生命中一时的依靠和支撑,那些特别想说出口的话最终还是都留给了自己,孤独又加深了一层,灵魂继续独自行走着。。。解脱,把鲜活的情感交给上帝,让主去救赎,这也是人们选择宗教信仰的原因之一吧,不知道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时是否也有几分无奈。

书中朴实的整日为生计忙碌苟活的,脚步听从却心的指示,跨越山水去寻找的人们是勇敢的,为了在精神上有所寄依托和慰籍,义无反顾。故事的结尾,牛爱国踏上去寻找说得上话的张楚红的路途,他们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 寻找即将结束,在路上,他们不再孤独。读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后颇有感触:一语中的,豁然开朗,文章将积蓄在自己心中的模糊的难以表达的问题或想法形象的恰到好处的给出了答案,真可谓——一句胜过千年。 懵懂的杨百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坚持,他孤零零的人在大地上奔走。他不是英雄奥德修斯要回归故乡,也不是普罗米修斯在寻找火种,更不是李白在歌颂宇宙与自我,他不过是个平凡人。识得几个字,做过很多活,从卖豆腐、杀猪、挑水、破竹子、种菜、蒸馒头、贩大葱到信教,在不断的寻事由兼活下去的历程中,身份、名字和消极的信仰都生生被改变,与父亲、兄弟及其他社会

人的关系,也是不由自主的世俗下去,他本来也没有远大目标,更不存在充分的知识背景,既无可能专业不未必有所谓的态度决定一切,然而又绝对不是随波逐流损人利己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人经常遇到岔路口。

小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大概是这样说的,“有些人一天十句话都说不上,有些人一天要说几万句。”总之是有人能说,有人不能说,能说的人不一定能说到点上,不能说的人不一定就不能说到点上,当然能说的和不能说的都有可能说到点上。

读完《一句顶一万句》内心凄然,彷徨无助的吴摩西找寻生命力最重要的亲人,笔者把这个亲人安排成一个没有任何血亲关系的“孩子”身上,偷吃禁果的妻子吴寡妇在火车站腆着肚子和银匠掌柜吃烤红薯让吴摩西放下了手里的屠刀,他手里的屠刀尤为沉重,早在未成年他就试图拿起屠刀刺向改变其命运的马车夫身上。

循环让吴摩西的命运戴上国人命运的深厚枷锁,不到迫不得己不会拿起武器,但是往往武器会在内心的柔软面前徒然丧失掉锋利的光芒,厚重的命运犹如黑暗的帷幔,无力挣脱,但是有一丝光明就会破茧成蝶。试图改变命运就剩下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迁徙”。 小说的主人公在山西、河南、内蒙一代唐突奔走,到了他们的后代奔走到了南方广州,但是恰如文章最后提到“那没有用”。

国人的柔韧、顽强在吴摩西的命运里跌宕起伏,读《一句顶一万句》让人身心疲惫,明清小说一样白描叙事风格让一个一个人物血肉丰满又迷离待解,任何人活着皆有活着的理由,恰如打更者所言“偌大的延津活不下我一家人?”强盗者有强盗的逻辑,苟活着有苟活者的理由,传道的为了一纸空茫的教堂,整个悲鸣的气氛造就了一场旷世轮回的因果。

从人性到共性到个性到人性,中国文学缺乏这样的寓言与反思,太缺乏这样凝重与洗练,整个小说已经脱离开传统意义上的写作,仿佛是一道待解之题,出现在国人面前一样,隐忍还是反抗,成为问题。

孤独是国人通病,一句顶一万句,是好是坏?值得商酌。因为这样的一句恰恰会让整个事件看起来峰回路转其实却背道而驰何止千里。

合上书细细回味,书中叙述的故事横跨解放前后,历时百余年。身为祖辈的吴摩西,性格叛逆,与家人不合而离家开始流离生活,为了安身立命,先是改名后是换姓,在孤独无助中挣扎,终于找到了能够“说的上话”的人,可不幸的是这个喜欢跟自己说话的养女却在假作寻妻的途中丢失,为了寻找到这个说的上话的人,他走出了延津??

命运弄人,相隔七十年后,吴摩西养女的儿子——故事的另一主人公牛建国,同样是为了寻找“说的上话”的人,同样以寻妻为名,与祖辈相反,走向了延津。

想一想,人的一生真正能遇到几个“说的上话”的人?话不投机者有之,唯唯诺诺者有之,逢场作戏者有之,口是心非者有之,阳奉阴违者亦有之,但真正推心置腹、言无不尽的朋友,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寥寥无几。从这一点来

讲,吴摩西、牛建国虽然孤苦,但是他们却曾经遇到过,而多少人却是喋喋不休一辈子,终其一生也并未遇到过一个“说的上话”的知心朋友。书里挑明了东西方文化的极限。更深的让我感触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心得。为人处世的极高境界刘震云溶入到了夫妻之间,他们都勉强着对方。中国夫妻的价值观往往都偏于谁管住谁,而不是体现在恩爱上。夫妻之间的“将就爱情”组合成了家庭,他们心灵与肉体的空虚,迸出了出轨的火花,最终趁着火花逃跑。然而,逃跑者何尝知道他们之间也不是真正的爱情。生活给人们更多的是平淡,平淡中不甘寂寞的人们就选择了出跳,出跳何尝是人们随意玩的。

看完了《一句顶一万句》,心里的“不以为然”变为“然”。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人生百年,百年孤独。读这本书感觉有些沉重,但人生也莫不如此。希望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百年人生中,能够多遇到几位“说的上话”的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得人生路上多添几分绚烂、减少几分孤寂。每个人都要寻找,寻找的不是人,不是物,不是生活,而是自己的生活阅历。

参考文献:

重复与言说——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喊丧"、幸存与去-历史化——《一句顶一万句》开启的乡土干叙事新面向 陈晓明 《南方文坛》 2009 第5期

在孤独中温存——刘震云和他的《一句顶一万句》

徐虹 《山花》 2010 第8期

更多相关推荐: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今天我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很佩服书中的雷锋叔叔雷锋叔叔他乐于助人所以很让我佩服它主要讲了雷锋叔叔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的故事雷锋叔叔虽然只活到了22岁可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背老奶奶回家帮战友补被子...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读完雷锋的故事之后我被里面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雷锋叔叔说的话我会时刻记在心中...

五年级教案 观后感 雷锋离开的日子

ding一知识梳理一导入语上节课老师交给你们的小任务都做了吗回家观看电影雷锋离开的日子这节课我们就来讲一下怎么写观后感先问个小问题1你对雷锋知道多少19xx19xx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自从看了雷锋的故事后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做好事对雷锋来说是很平常的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王培民雷锋一个旧社会受尽苦难的孤儿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22年22年短暂的人生却抒写了最为壮丽的人生乐章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如同一个非同凡响的惊雷响彻神州大地环宇九州几十年来至今余音不绝是什么让...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自从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后他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雷锋还是一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就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读了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雷锋一个响亮而熟悉的名字一个使人倍感亲切的名字他虽然离我们生活的年代甚远但是他那不平凡的事迹却流传至今民间有句俗话雷锋出门走千里好事做了一...

雷锋事迹视频观后感

雷锋事迹视频观后感12设计班雷锋是一个熟悉而令人敬佩的名字星期五那天我看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雷锋叔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因此他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例如雷锋叔叔帮...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我的好榜样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新县啟福小学五一班徐若菲指导教师时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是我们的榜样敬爱的周总理是我们的榜样在看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后我觉得主人公张鸣鸣更是我们身边值得学...

《平凡的故事》观后感

平凡的故事观后感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中国共 产 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我看完了平凡的故事顾名思义故事虽然平凡却在这平凡当中透露出坚韧坚持和艰辛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深深感动感染...

买土豆的故事观后感

买土豆的故事观后感买土豆的故事看过之后有很大的感触同样的身份同样的时间做不同的事结果确实千差万别迥然不同这样的事情让我反思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用心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简单的做否则这样做与不做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用心...

《放牛班的故事》观后感

放牛班的故事观后感放牛班的gt故事gt观后感一马修走进了什么样的学校面对的什么样的孩子马修走进的是一所针对问题学生和战争孤儿所开设的学校学校名字叫池塘之底而里面的孩子大多数是被原学校抛弃的问题学生或是孤儿或是单...

摩西的故事观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