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之美

时间:2024.5.4

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

摘要: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自建设之初就引来了许多的关注,有赞美,也有批评。通过对博物馆的功能美、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和形式美的探讨,得出我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的看法。

关键词:功能 造型 形式

设计之美是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也是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因此,对于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设计之美的分析要从多方面进行。

一、功能美

“功能美”是设计之美区别于一般的艺术之美的重要标志 。美学家李泽厚很早就提出“功能美”的概念,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功能美就是功能的直观形态化所体现的美。功能美不仅表现为实用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能,也还表现为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等精神功能。

功能美首先表现为实用功能。实用功能是功能美的基础,它是设计艺术用来满足人们实用需要的属性。我国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市中的博物馆、美术馆数量明显偏少。因此,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设正是基于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实际情况。博物馆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历史,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可以作为人民群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说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实用功能是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正如苏格拉底说的:“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的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 设计艺术的功能美要有效地发挥出来,不仅仅表现在它是“有用”的(实用功能),而且也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既要表现为“好用”的。好用的标准可以是多项的,如高效、方便、舒适、人性化等。举一个小例子,一般的博物馆在供参观者休息的设施上做的多有不足,人们在疲惫时往往得不到休整,参观者也就有了不好的情绪。而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走廊等多处安置了椅子,这样齐备的设计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那么,参观者从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也就较以往传统的博物馆要好得多。辛亥革命博物馆应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技术,比如180度环幕影院还原“第一枪”、 脚步触摸全国起义地图、“花园山聚会”镶嵌在墙内、同盟会誓词写在天幕上等。使得博物馆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却丝毫没有沉闷之感。这些设计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的做到了不仅“有用”,而且“好用”。

通过设计,使人们获取一定的信息既是认知功能。比如识别、象征。辛亥革命博物馆馆体采用红色石材墙面,这在中国博物馆设计中是很少见的,它不仅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如此醒目的颜色还能有效地帮助大众把它和周围的建筑区分开来。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喜庆、吉祥的寓意,建筑色彩以红色为基调,既是“中国红”,更是“荆楚红”。同时,博物馆外角设计采用雕塑感很强的三角形造型,凸显出了首义之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审美功能是功能美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设计艺术在视觉、触觉等方面给人以愉悦及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整体设计运用点、线、面的结合,使其建筑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极富形式美感。建筑的色彩搭配也是完美的,在视觉上给了观众一种审美的快感。如红色、黑色的墙体尽显古拙的韵味,室内暖黄色的基调有种温馨、愉悦之感。

二、造型美与结构美

造型美主要是指设计的外观形态的美。造型美由形态美、色彩美、肌理美等因素组合而成。形态美的创造可以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愉悦。色彩美则是对设计的形态进行色彩的配置和设计,从而使设计的形态对人产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它们能有效地表达设计的认知功能,还能提高设计的审美功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造型设计独特,整体“V”字造型、下沉式广场、高台加大屋顶的架构、双坡屋顶、飞檐翘角和几何形构造等均可说明。辛亥革命博物馆特殊的形态美和色彩美成就了它不凡的气质。比如说,博物馆的正面采用了严谨的对称方法,使它有了一种庄严的古典美。再比如说,红色的墙体使人看后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而革命需要的就是一腔热血、心潮澎湃。这些做法让建筑很好的契合了辛亥革命这个主题。

结构美主要是指设计的内在形式的美。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内部分为四层,划分了多个功能区,这样的结构组合非常合理,没有哪里是多余的,也没有哪里是空缺的。这种建筑规划在当今这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做设计时要考虑到物尽其用的原则。

三、材料美

材料是设计艺术的物质基础。重视材料自身的审美属性,是设计之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材料美包括肌理美和材质美。

设计美学中的肌理是泛指一切材料的表面形态,任何材料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红色墙体上有着如岩石般的肌理效果,给人一种沉重、坚强、强壮的感觉。同时,在红色墙面的下方采用了透明的材料。透明材料的使用,能够减弱建筑的实际体量感,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美感。透明材料的肌理会产生敏锐的视觉感受,使人有一种流动、精致、华美的感觉。不过这种材料却不宜过多的使用,否则会有轻飘飘的、华而不实的感受。博物馆只是少量使用了此种材料的做法的确是明智之举,即点缀了建筑,又不让建筑失去它的本元之美。将这两种不同的材料巧妙的运用,使得两种肌理美不仅各自散发魅力,也会有一种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和谐之美。

任何材质都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如钢筋混凝土有一种沉稳之美。辛亥革命博物馆在建造中采用了很多的新材料,因此就让材质美体现出了时代的精神。这使得它与以往的建筑有了区别,给了参观者一种不同以往新鲜感。

四、形式美

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具体地说,就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与法则。

形式美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形状和色彩。辛亥革命博物馆门前广场上有很多的景观地灯,这些点不仅是静止的图形,很多点的排列组合就有了运动感。博物馆的大形是由直线和斜线拉成的。直线表达了力量、稳定、刚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使建筑有了挺拔、刚劲之感。斜线则表达了动感,使建筑有了强烈的动势和节奏感。博物馆前后左右可看成三角形、梯形、矩形等几何形。而类似于三角形的建筑符号,它能传达出“突破”、“创新”等信息。在馆体墙面色彩的多样组合中也让色彩达到了和谐统一,既不浮躁,也不沉闷。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变化与统一,也叫多样统一。所谓“变化”,就是指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统一”则指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它要求把多样因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博物馆虽然造型创新,但是却能很好的融合于首义南轴线景观,避免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对红楼、环境的压迫,确保了首义文化区南北轴线的延伸与通透。不仅如此,博物馆肃穆凝重的风格与红楼、黄鹤楼等相协调,共同促成

了首义园这个整体。变化与统一,作为形式美的总体法则,它能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设计活动。因此,在以后的设计活动中要牢牢的把握住这个重要的经验。

对比与调和,是建立在变化与统一的基础上的。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叫对比,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叫调和。辛亥革命博物馆不仅自身在形态上、色彩上、装饰上有着强烈的对比和调和。而且还与红楼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一新一旧;一大一小;一质朴自然一豪华繁丽;一现代风格一古典风格。所以,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造让整个首义园区域体现出了类似于太极图形的和谐之美。

对称与均衡,它已经成为设计艺术中的一条被始终遵循的美学法则。对称是指上下、左右等双方在布局上的等量,对称的形式可以给人一种条理、秩序与恒定的感觉。均衡则是指双方的等质,既不要求有等量感,它可以克服对称的单调感,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气。运用这一法则,辛亥革命博物馆在正面采用了对称,而在后面采用了均衡。站在博物馆的正面可以感受到它的庄重、威严,而站在后面则是灵动、活泼之感。前后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使得它没有以往博物馆的那种呆板的形象,不管在任何一面欣赏它都会觉得它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比例与尺度是形式美的另一个重要的法则。比例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量度上的比例关系。尺度则是物品自身的尺度关系和物品要符合人的内在尺度。辛亥革命博物馆自身在造型比例上是较为完美的,它进入视觉、触觉后不会有刺眼、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觉得它“多一分则累少一分则寡”。同时,博物馆与周围建筑的比例也是合理的,没有谁显得过高或者过低、过跳或者过沉,一派协调之美。在博物馆内部,类似于楼梯走廊的尺度也是科学的设计。

节奏与韵律。在建筑设计中,节奏是基本单元的排列,也可以是使某种材料的积聚和复合使用,这样可以产生某种不完全是装饰性的有节奏的运动。韵律则是节奏的提高和升华。运用好这一法则将会得到如音乐般的美感。正如梁思成先生在分析建筑中柱窗的排列所体现的节奏时说的:“一柱一窗地排列下去,就像柱、窗、柱、窗的四分之二的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像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辛亥革命博物馆在形式上渐大渐小、渐长渐短、渐疏渐密,在色彩上也是渐浓渐淡、渐强渐弱。这体现出了一种节奏和韵律的美,让建筑的美感成为了一首“凝固的音乐”。

总结

对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在功能美、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和形式美上进行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独特的设计之美。它的设计之美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审美感受,也给其他的建筑设计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建议。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不凡的设计之美让它注定会成为一座有深远意义的设计作品,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第二篇: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

踩线调查实践: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是指19xx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由于19xx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把这场革命称为辛亥革命。这场革命首先就是在我们湖北武昌爆发的。正是中国一段旧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通俗地讲,这里推翻了清朝,开创了民国,打倒了皇帝,催生了总统。 我馆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义广场,占地约28亩。它的主体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这幢房子,因为它红墙红瓦,人们称之为红楼。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xx年建成。19xx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导游模拟实践:辛亥革命博物馆

第三展区,苦卓绝地运动新军的活动

19xx年夏秋保路风潮的兴起,极大地鼓舞了湖北革命党人举行起义的信心,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9月下旬,文学社与共进会组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并制定起义的总行动计划。起义前夕,分设于汉口、武昌的领导机关相继遭到破坏,总指挥出走,参谋长孙武负伤,彭、刘、杨遇害,起义面临流产的危险。在此紧急关头,革命党人当机立断,果断发动武装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8营率先发难,迅速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各营随即奋起响应,血战通宵,攻克湖广总督府,并占领武昌全城,起义军旗插上了黄鹤楼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成功。

这是展览的主体部分,分两个展区,先用一个小展区介绍起义的过程,接着用一个大展区以背景油画、雕塑组合成武昌起义的大场景。观众步入场景区,仿佛与起义士兵一起经受战火的洗礼,并能感受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分享他们首义成功的喜悦。

辛亥革命博物馆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加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

19xx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心,和平统一”。19xx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我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

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我们首先从《旧址复原陈列》开始。从《格局图》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鄂军都督府会议厅原来是咨议局议事堂。武昌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9xx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在此集会,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在主席台左边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文告。当时,革命党人请大都督在上面签字印发,黎元洪拒不签字,连声说“莫害我”,最后革命党人李翊东提笔代签了一个“黎”字,这份文告才得以面世。这份布告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布告的落款时间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落款呢?19xx年是清宣统三年,但革命党发动起义就是为了推翻清王朝,所以不会采用宣统年号纪年,加之革命党宣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所以就从传说中汉族人的祖先黄帝算起,到19xx年正是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是阴历,转换成公元历法的话就是10月11日。我国使用公元历法是从民国元年元旦开始,即19xx年1月1日。主席台正中布置的一面旗帜,叫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xx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湖北各界欢迎的情景。19xx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就首先到湖北访问。4月10日这天,孙中山在此发表演讲。外交部的设置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各位知道,只有一个主权国家才有外交部。在19xx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前,鄂军都督府实际上在军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军政府的职权。它通过外交部对各国发布照会,宣示革命政权的政策,以取得各国的外交支持。这份《中立布告》,是鄂军都督府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军政府成立之初,就给汉口的五国领事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迟迟不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这时,五国看到革命党人力量强大,就联名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是和清军对等的军事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份布告也只是一纸空文,五国后来在暗中支持袁世凯,帮助袁获得了总统的宝座。胡瑛曾任外交部部长一职。都督会客室和都督会议室是黎元洪在红楼活动的重要场所。

实验感悟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没有武昌起义,没

有辛亥革命,也许今天在紫禁城里还端坐着一位皇帝,男人的脑后还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女同胞们则要把脚裹成三寸金莲。在服饰上也能看得出那场革命带来的变化,孙中山给中国人贡献了一套中山装,西服也自辛亥后慢慢在中国流行.这些都是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的功劳。由孙中山的孙子孙治强题写的“民国之门”四字,是对鄂军都督府旧址在辛亥革命中地位的最好的评价。

更多相关推荐: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第73期党校09级学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游红色基地感革命豪情20xx年11月21日我院73期党校的09级学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比敬重的心情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上午9点我们就早早地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先...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实践题目记19xx革命班级工商管理01学号1120xx0114写在前面的话这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xx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

20xx.10.6参观武汉新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20xx年月日就在红楼对面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正式开展了新馆就如一艘气势磅礴的飞船横空出世气势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胜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馆内设置了四项主要功能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

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中华之兴起之第一枪观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天空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可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场面可是热闹非凡天空中的零星小雨挡不住人们对先辈的尊敬和思念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凝重而又充满激情的来到了这里当然我们党支部在党支部...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位于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广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其大门的迎面可见的房屋主要由红砖砌成故又有红楼之称望着那刻满时间痕迹的红色的一砖一瓦令人不由地感叹与敬畏这便是历史中国革命崛起的历史19xx年...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20xx年5月20日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我随班级参观了位于武汉阅马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内栩栩如生的浮雕蜡像鬼斧神工的场景模型给了我切身感受当年血雨腥风的革命氛围豪情万丈的革命壮志的机会使我...

近代史作业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摘要19xx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的一声枪响为统治中国的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丧钟19xx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中华民族迎来了民主的曙光关键词辛亥革命...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奚雨辉今天我和爸妈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开始我们只参观了主楼的一部分但是她给与我的震撼却没有因此有丝毫的减少走近大门迎面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两层建筑霎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博物馆被保护的很好当...

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博物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在十月二十六日早上我们寝室六个人和临寝室一个人到学校对面租了七辆自行车一大清早就骑着车向着阅马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前进经过3个小时的辛苦奔波我们终于满头大汗的骑到了目的地用身份证免费参观了博物...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感悟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感悟辛亥革命的历史初中就开始学也早将其重要事件历史意义记得烂熟于心可是直到我来到武汉真切地站在首义之区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静静地参观完五大展厅之后才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全面的走进了这场所谓结束了中国...

游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游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几经辗转总算是找到了首义广场于是便向着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方向走去天气很好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大家心情都还不错隔着老远就看到树梢上耸起巨大红色建筑我知道那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但走近一看却吃了一惊从没见过...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