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陪审团影评

时间:2024.5.18

美国的陪审团会失控吗?有必要吗?

评失控陪审团

失控陪审团讲述了一个以温顿·洛尔为代表的控方,以蓝金·费奇为主导的辩方,以及被尼克·伊斯特控制的陪审团三方势力相互角逐的审判故事。最终在被伊斯特掌控的陪审团的搅局下,控方获得胜利,原告赢得一亿多美金。

这是一部情节刺激,扣人心弦的电影。但也不得不说这仅是一部电影。虽然电影意图介绍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事实上它也很精彩地做到了),但不得不说该审判过程及结果很难在现实中出现。

在此案中,控方的逻辑在法律上难以说通,控方认为,枪械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制造极具杀伤力的枪支,且任由枪支在黑市流通,这些导致了新奥尔良枪击案的发生。结果是该杀人犯疯狂扫杀11人,重伤5人。基于是枪械公司置公民于威胁的境地,所以枪械公司必须承担责任。控方的方式是不断的打同情牌,对比原告未丧失丈夫时的生活。但是,显然控方律师没有足够的法律证据与足够的法理支持。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保障了公民的持枪权。该宪法是全体美国人民的选择。美国人民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避免陷入专政政府肆意扰民的境地,从而规定公民持枪权来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人民自己愿意承担可能遭受他人枪击的可能。社会中终会存在丧心病狂的谋杀犯,仇视社会者等。但不能因为出现了枪击案,施害人已亡就把责任推到枪械公司。公正的讲,这对枪械公司是不公平的。

另外,即使枪械公司存在谋求最高利润,滥造,滥卖枪械的行为置公共安全于危险之中。但即使要惩罚这种侵犯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应该由产品检查机关来经检查,国家检察机关来进行控诉,个人是不适合就此起诉枪械公司的。更离谱的是,原告最终获得了一亿一千的惩罚性赔偿,这对其他未起诉的受害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那么到底谁应该为此类悲剧埋单,个人的看法是不应该找制造枪械的人或法人,枪本身仅是工具而已。原子弹毁灭了10几万人,能怪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吗,再推过去,能责怪发现能量等于光速乘质量的等式的爱因斯坦。应该收到惩罚的只能是滥杀无辜的施害者。那么遇到此类迫害人以已亡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纳税人和枪械制造公司共同出一笔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专门用来弥补不幸遭受枪击的死者的家属。但是不应该像电影里那样直接向法院起诉。

其次该电影把法官的职能与权力缩得太小,虽然美国的法庭是以抗诉制为主的,但法官还是有相当的权力与职能的,绝不是如电影里所示的如此消极,乃至于法官被伊斯特(九号陪审员)貌似高明的雕虫小技所左右。在显示情况下法官必然会引导陪审团,对控方来说,本案的证明力度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正常情况下,陪审团必然会在法官的引导下做出不利于控方的判决。

当然,电影仅仅是电影。为了突出陪审团的失控的主题,出于艺术与效果的考虑,牺牲一些逻辑也也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更加值得思索的问题是美国的陪审团会失控吗?如果会

失控,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电影里的陪审团显然失控了。在绝对异议程序中,辩方陪审团审查员蓝金费奇运用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敏锐的洞察力,再结合每个陪审员的命门,或贿赂,或恐吓控制了陪审员的选拔。在审判中,尼克伊斯特又凭借自己的口才与技巧操纵了原本应独立思考,做出决断的陪审员。

电影里的两次失控实则反映了美国陪审团制度中的两处软肋。在绝对异议程序中,经济实力更强大的一方往往可以聘用高技术人才和分析设备来排除对己方不利的陪审员。这显然违背了绝对异议程序的初衷,但实践中必然会存在这种情况。另一处的软肋是在陪审团的讨论中,如果有一个辩才很好,善于蛊惑人心且动机不纯的陪审员,那么本次案件可能成为由他主导的案件这是极其危险的。

如此说来,陪审团的失控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大不大呢。这可以从陪审团的选拔与裁决两个时间段进行考察,在选拔过程中,法庭会尽量选拔对双方都没有偏见的陪审员(具体要求不详细阐述)。在裁决过程中法官会指引陪审团进行事实裁定。由此可见,陪审团的失控确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接下来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容易失控但成本高昂的陪审团有无足够作用,即有无存在的必要。

一般来说,法官作为社会的法律精英是不需要外行的陪审员来指手画脚的。都说陪审团制度可以防止司法腐败等,其实最难的还不是人心中的物质欲望(可以通过制度来控制个人欲望,如通过高薪养廉来加大腐败的经济会成本)但是不可忽视的法官首先是一个人,每个

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心中的观念不可不免地造成对事物看法的偏见,这实是人类的一个不可弥补的弱点。如法官或倾向于强制政府,或倾向于有限政府;或反对人民武装,或支持公民持枪;或反对堕胎,或同意堕胎自由。指一切选择对普通人来说都无所谓对错,无甚轻重。但对于法官来说

却有所不同,法官在这种两难案件中往往很难避免这种个人价值,从而使得法官个人的意志凌驾于个别两难案件中,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专治。

我想,这才是陪审团存在的最大价值,在结合法官个人的法律技术和陪审团心中的道德法则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实现司法正义。


第二篇: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

《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师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维轻公司的陪审员顾问兰金芬奇。以他为首,由各界精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监控、心理分析等众多途径来了解陪审员从而达到控制他们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即便蓝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还是没有排除异己的势力,让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9号陪审员。我们从影片的最后可以知晓,尼克并不是仅仅在履行他的公民义务。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和女朋友玛丽的用意很明确,他们就是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有了相关的思考。

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

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美国法律规定,除不满18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美国的法律还规定,刑事案件要有12名陪审员,民事案件要有6名陪审员。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只有人认为陪审员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本人经历等有可能对公正审判有影响的,都可以提出调换,直至双方包括法官都认可了,才能做为正式的陪审员。这就是说,陪审团将凭着一个正常人的良知、基本的是非标准和简单的法律知识来判断一个嫌疑人是否有罪。这就是陪审团制度存在并发展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

陪审团的裁定能力广受质疑。面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我们不免会心生疑问:让那些毫无法律知识基础的普通人参与案件的审判,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他们有这个能力吗?可能有人要说,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法官和陪审团是有严格的分工,陪审员只对案件事实问题作出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是个正常的人, 具有一定的常识和生活经验都可以胜任,甚至有时候比法官更加公正。其实不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只是理论上为了方便研究而作的完美假设。在实践中,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常常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纠结在一起,难以区分。基于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相互纠缠而难以厘清,一位研究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学者感叹:区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譬如,我们在讨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强制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就要理解婚姻的涵义,明确夫妻双

方在特定时期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根据婚姻法、刑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本身就是法律问题。有学者提出,期盼未曾受过法律训练, 没有法律工作经验的普通公民能够出色地完成司法审判任务,恐怕只是一种乐观的愿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由不懂法律知识的人从事审判活动,其所依据的不是法律而是个人的知识和观念,这不是实行法治,而是一种人治。

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杰斐逊说:陪审团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重要。它的意义及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一是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锤定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的法官都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陪审团也才知道要开庭的是什么案子,搞清楚了陪审员的来龙去脉,案子早已审完。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可以说,司法腐败在陪审团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二是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团员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现冤假错案!而一次次公正的判决,带给人们的信号就是,审判是公正的,判决结果是不容质疑的,因而极大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三是有助于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分析近年来我们的涉法涉诉案件,

原因无非是审理不公,让当事人不服;多次不公正、不严肃的判决结果,使当事人对法官甚至对审委会失去信任。陪审团制度则可以较好地解决审判不公的问题。四是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在讨论判决的过程中,是一次最好、最生动、最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使陪审员从一个个具体的案子中,懂得了法律规定了什么?他为什么违法了?怎样才是不违法的?违法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从而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加,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在我们正处在改革特别是司法改革的今天,陪审团制度的做法、意义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极好的启示。

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很和谐、很人性化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陪审团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运行中仍有缺陷,但这一制度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思想是值得我们拥护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以此制度为载体并通过不断完善它才能把人民主权思想、平民参与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司法实践的点滴当中去,并闪耀在人民追求幸福的旌旗上,才能将其转化成为大局服务,成为人民司法理念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并最终推动中国审判制度的民主化改革。

更多相关推荐: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观失控的陪审团有感学院教科院班级1108班学号0711220xx姓名刘思雯本学期在电影中的法律这门公选课上我观看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电影有费城故事杀破狼杀人回忆等等受益良多失控的陪审团同样是一部以法律为基础的电影作...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runawayjury观后感作物科学学院090101117陈雪梅周四的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runawayjury影片以反面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最具特色的法律审判机制陪审团并且阐述了这一制度发展到如今的诸多...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这部影片的基本情节是在新奥尔良的一起办公室枪杀案之后当事人将枪械制造商告上了法院控告他们生产武器导致众多暴力事件的发生他要求法院裁定出售武器是一种违法行为案件如期开庭审理此时一个神秘人物本案陪...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宁波理工学院法学前沿讲座结课报告姓名经双双学号3100211077院系法律系专业班级法学103班20xx年12月20日1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法律电影总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某类当下社会关注的法律现象用大众习惯的接受方...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电影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这是一部关于持枪权争议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拥有雄厚实力的枪械公司受到来自在一场枪击案件中失去丈夫并独自抚养幼子的母亲的控诉双方已成对峙状态原告聘请了正直的文道鲁尔律师为其辩护而被告同样聘请了一...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失控的陪审团是美国法律制度一部简明的教科书它讲述了陪审团制度打到产生和对于美国的效果下面我仅就这部电影就美国的法律体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电影过程不赘述一陪审员的选择和产生1陪审员的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

陪审团 观后感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这是一起状告枪支生产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为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方都想选择倾向于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方律师都采取了提问的方式选择陪审员除此之...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陪审团的制度的思考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思考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商的审判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在挑选过程中双飞律...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读失控的陪审团有感这阵子趁着时间还算空闲我读完了小说失控的陪审团小说思路清晰不同于我以前看的外国小说那般晦涩难懂且颇有悬念让人有不忍释卷之感下面我就想仅从法律角度来谈谈透过此书的一点感悟这本书对于学法之人最大的...

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陪审团制度的思考姓名闫彦慧班级法学三班学号20xx220xx328科目英美法概论陪审团制度的思考在美国民主思想通过所谓的陪审团制度在司法活动中得到了体现陪审团制度作为一项宪法性制度它的意义不仅...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影像中的正义经典法律电影赏析姓名学号学院化班级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课上播放了美国大片失控的陪审团回去后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这部片子令我感动不已的是陪审制法庭彰显社会正义的能力首先失控的陪审团这部影片讲的是一起状告枪支...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上周课播放了美国大片失控的陪审团是我很喜欢的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但是这部片子令我感动不已的倒不是达斯汀霍夫曼厚积薄发的精彩演技而是陪审制法庭彰显社会正义的能力这是一起状告枪支生产商的审判从影片的...

失控陪审团观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