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枯燥 . 质疑——入胜”——读钱梦龙《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有感

时间:2024.4.30

“翻译——枯燥 . 质疑——入胜”

——读钱梦龙《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有感

李波

文言文的的教学与学习,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点,无论是老师的“教”或是学生的“学”,总会用一个词来形容——“枯燥”!,想极力的引导学生去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紧密联系,却仿佛让人觉得比学英语还要难似的!只讲重点词,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意思还是不甚明了;逐句翻译,既耗时,又未能突出重点,学生还嫌啰嗦。文言文的教学,真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今天仔细的读了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不得不为钱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理解字词教学方法感到佩服,原来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这样引人入胜。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字词。

钱老师是在疏通人物关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不仅使学生觉得落实了文言字词的翻译,也激起了学生兴趣。避免了我们平时抓重点字词教学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是不甚了了的弊端。而这种对课文的了解,比我们的纯粹翻译又有趣多了,是让学生自己在文本的寻寻觅觅中,是在师生轻松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了解的。

2、引导学生质疑,进一步理解意思。

我们看钱老从来没有问这个字什么意思,而是在问其他问题的时候,把字词带出来了。如问“那个遗男几岁了?”把“龀”字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而“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

肯让他去吗?”一问,又把“遗男”和“孀妻”两个词掌握了。钱老就这样,在质疑问难中,在思维交锋中,随着学生对人物形象、主题把握的渐趋准确和深刻,文言字词的积累也被钱老化于无形之中了。

3.理解在导入中深化

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这个句子,有几个知识点要讲:一是解释“遂率”“荷担”等词,二是主语的省略。钱老却不是提出这个句子来讲这两个问题,而是用导入的方法,用几个问题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他是这样提问的:参加移山的一共几人?三个什么样的子孙?你怎么知道愚公自己也去了?那你们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前面省略了一个什么成分?主语应该是谁?这样的导入,充满情趣,每一步的难度不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文言的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了。正因为钱老这种来自于导出潜能、导出规律、导出乐趣的追求,所以不管是字词句的积累学习,还是文化的熏陶、思想的感染,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第二篇:愚公移山原文——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它们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入都要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边,可以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以夫君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就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换牙,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河曲的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以你残余的生命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但是山不会加高增大,何愁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的智叟无言以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更多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道了为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后来感动神灵搬走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都是空谈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

毛泽东《愚公移山》读后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讲诉了住在山北近九旬的愚公苦于二山阻碍出行便说服家人子孙挖山邻居小孩也来帮忙期间有河曲智叟讥笑劝阻而愚公均不为所动以子孙无穷反驳最终感动天帝派天神将山挪走19xx年毛...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

愚公移山读后感一篇

对命运宣战愚公移山读后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铭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华夏儿女乐此不疲地传诵筑起了无数人孩提时对神幻的向往融入了岁月沧桑之后的深思熟虑愚公移山大智若愚河曲智叟大愚若智在太行王屋面前嗤笑讥讽尽烟消云散...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何场小学五二班文聪今天我看了一则故事愚公移山里面讲了愚公移山的恒心和勇气愚公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大山里的农民当他看到大山阻挡了他们通往别处的路他就下定决心要把山移开于是便年复一年不停地挖山功夫不负有心...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时间的脚步刚步入20xx还没多久我们就迎来了北京大学第22期学生党性教育读书班党课读书班中其中一个任务是要求我们自己学习相关的内容我最终把毛主席的愚公移山确定为自学的目标认真读完之后不仅从中了解到...

愚公移山读后感500字

愚公移山读后感500字愚公移山gt读后感500字一这几天我读完了神话愚公移山感触很深书中介绍了中国有一个很古老的神话gt故事愚公的为了去年眼前的障碍三座大山愚公一话的举一动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派天神来把两痤山移走从...

《愚公移山》读书笔记

愚公移山读书笔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是听着长大的这则千古流传的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能因为太小当时读得时候并没有体会到此间蕴含的真理今天重又翻看它才真正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和勇气虽然愚公那种精神十分可贵为...

读书笔记之愚公移山

愚公精神永放光芒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有一样的信念就能取得成功愚公移山的故事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很多人怀...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练习原文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

读钱梦龙《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有感

导文言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给我的启示对文言文教学多少年一贯的字字落实句句对译的传统教法在文言文教学中业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似乎教文言文就得这样舍此别无他途今天观看了钱梦龙老师演绎的愚公移山一课为...

愚公不智,智叟不愚——读《愚公移山》有感

愚公不智智叟不愚读愚公移山有感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以第五六册语文课本中某一篇文言文为话题写作文带着顾颉刚所说的怀疑精神重新把它阅读一下给它辨伪去妄列子汤问中有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带领家人顶住...

愚公移山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