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的影评

时间:2024.5.14

《哭泣的骆驼》:对驼弹琴

乌兰巴托的郊外,一片寂静的戈壁与草原交界地,当春天的气息悄悄来临时,居住在这里的一户牧民人家变得分外忙碌。因为春天是骆驼繁殖的季节,对牧民来说,骆驼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工具,因此,给骆驼接生就成了牧民家的头等大事。此时,在驼群中有一头母骆驼难产了,在牧民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产下了一头白骆驼,但从此母骆驼拒绝给小骆驼喂奶,眼看小骆驼的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小骆驼,牧民家派出了年幼的兄弟俩穿越沙漠去城里寻找一名乐师,在最后的时刻,这名乐师被带到了这里。于是,一个拯救小骆驼的仪式开始了:乐师演奏起传统的民族音乐,在悠扬的乐声中,女主人开始吟唱古老的歌谣,母骆驼在乐声中逐渐被感化,并流出了泪水,开始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自己的孩子(300-400字)

以上就是纪录片《哭泣的骆驼》的全部内容,简单、质朴,不加任何修饰。不过,该片的观赏性极强,并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虽然最终未能折桂,但在我看来,那些没有投它票的评委完全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去体会这部摄人心魄的纪实电影。

整部影片都在平静中展开,套用句时尚的话,这叫“极简主义”,摄像机冷静的记录下眼前的一切,并没有夸张的推拉摇移,也没有任何特技,只是采用一种平视的视角,介入到牧民一家的生活中。影片从牧民最日常的生活开始,淡淡的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好像戏剧舞台上的帏幕,一点一点的拉开。而且全片保持着一种良好的节奏,舒缓但又不乏张力,即使是在戏剧冲突最激烈的段落里,故事的节奏也没有被打乱,基本上,整部影片

都在同样的运动节奏里缓慢而又有层次的推进着。影片的镜头运用中,没有特殊的技巧,却朴实中让人回味。不需要很多话,镜头语言便将故事叙述得很生动。影片中,空镜头的运用较多。例如开场时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出蒙古人所处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那成片的干枯的树丛;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地侵袭;在沙漠深处吸引这人走向死亡的海市蜃楼??表面上是交待一户家庭,经受的自然的灾害。而实际上是隐射整个外蒙古所处的自然环境,为故事后面的情节做到了铺叙。 蒙太奇的运用,似乎使得影片鲜活了起来。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例如母羊对小羊的爱、母亲对孩子的爱,让“母爱”这个具有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对比、呼应、渲染的效果。使得小白骆驼被母亲抛弃的事实更深入人心。隐喻蒙太奇的运用,例如在前一夜里产下的小骆驼被母骆驼鼓励着站起来为小白骆驼的诞生做了铺叙,这种独特的电影比喻,含蓄而形象。

纪录片创作者讲究“零度介入”,也就是尽量不破坏被拍摄对象的原有状态。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永远无法实现。用巴赞的理论来解释,也就是影片应当成为“现实的渐近线”,这应当是纪录片作者的努力方向。不过在实际创作中,“零度介入”的原则性必须与实际情况的灵活性相结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哭泣的骆驼》中,有很多蒙古包内一家人对话的场景,很显然,如果只采用自然光源的话,你把蒙古包的顶掀掉也未必能有效果,此时,要是死守什么“零度介入”,只能拍出来若干个黑乎乎的会说话的物体,哪还谈得上什么艺术美感?当然,你要是有意为之,执意要这种黑乎乎的效果,那就另当别论,不过在《哭泣的骆驼》里,创作者显然是要表现出蒙古包里那种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的氛围来,所以,布线架灯,也就是难免的了。既有布线架灯,当然就谈不上“零度介入”,但愚以为,纪录电影也是电影,终归还是要摆到胶片上让观众看的,只要最终的效果让观众看起来是“零度介入”,过程和手段在所不问。记得有位纪录片创作者曾对我说过:“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一口咬定、打死也不说这是摆拍的!”话虽糙,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如果随心所欲的去摆拍,那《哭泣的骆驼》就该去参选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了。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主创人员恰到好处的对参与度的把握。一方面,要适时的创造出有利于拍摄的条件;一方面又不能深度介入到拍摄对象中影响到其的自然状态。全片有许多以骆驼为中心的画面构图,甚至是骆驼脸部的特写,我想,如果不长时间的蹲伏在骆驼身边,恐怕很难捕捉到这些细微的东西。而且,拍摄者还得跟骆驼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不然,你扛着个黑乎乎的摄像机凑到骆驼跟前,迎接你的肯定就是一蹶子。从这个角度来讲,两位编导确实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第二篇:《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杨瑞文136620040 如果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追逐心中的理想和心爱的 女人而死,这种人生虽说不上至功伟大,亦足以证明此生 不曾白来。

而巴西里就是这样的人,他为沙哈拉威人的独立 而努力斗争着,在东躲西藏中奋力抗争着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在彼此的相爱中,他隐藏着与沙伊达的爱情,只为了保护 沙伊达的安全。在和平年代安定的环境下的我们很难理解这 种爱情,亦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这种天天生离死别的情景。 我们希望一个美满的结局给予巴西里这位民族斗士和 善良的沙伊达,然而结局却是悲惨的,巴西里在见完沙伊达 后,在回去的路上被敌人杀死。 沙伊达因被冤枉出卖巴西

而被自己同种族的人私刑而死。或许我们不愿相信这结局。 然而这就是当年西撒哈拉沙漠八十年代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当时在此地的三毛亲眼目睹了沙哈拉威人的这一历史。 在民族独立的这一大背景下上演的我们能看见的真实 发生的故事无不反衬着爱 与命运的深沉。

更多相关推荐:
影评的写作方法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

影评范文

影评范文共五篇她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法国中尉的女人影评在维多利亚时代影像中的影像她萨拉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杂乱而干枯的头发消瘦的锁骨萨拉的出场足以让人跌破眼镜繁忙的市场波光粼粼的海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迎着呼啸海风走向...

影评范文 影评模板

悠悠岁月中华之脉水源之来古已有之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揭开水与中华文明之关系为了忘却的感召那些属于我们对水特别的感情和崇敬电视纪录片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以平实手法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从而推动对民族历史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评范文

影评写作关于东邪西毒中人物性格分析然后是对痛苦的微妙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每个人实际上绝大多数在生活当中体验到的是痛苦而不是欢乐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体验欢乐也是非常短暂的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的这些看东邪西毒的过程就是感受各...

影评范文

影评范文野性的赞歌评电影红高粱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的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十八里坡上满是高粱象征着勃勃生机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

影评范文

踩不碎的梦想郑淼洗礼后蜕变的青春喜欢听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而这次雨季换成了单车音乐变成了电影十七岁美好的十七岁懵懂的十七岁而看王小帅的这部十七岁的雨季之后我才感到还有一个残酷的十七岁一个在内心猛烈呐喊的十七岁纵...

影评写作格式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模式一单角度评析题目主标题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第二段分论点一第三段分论点二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编导培训 编导如何写影评(影评与写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逼真生动的直观性和接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

怎样写影评,非常的专业,编导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好好看看吧.txt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

纪录片《俺爹俺娘》影评范文

爹娘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评纪录片俺爹俺娘有一种感动是发自内心有一种感动是质朴无华有一种感动叫亲情平平凡凡的爹娘您是儿子心中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纪录片俺爹俺娘让每一位观众感动落泪焦波让每一位观众深深敬仰纪录片俺爹俺娘...

影评范文

那山那人那狗资料导演霍建起主演滕汝骏刘烨赵秀丽陈好编剧思芜原著彭见制片李春华摄影赵镭美工宋军音乐王晓峰获奖19xx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

怎样写影评,非常的专业,编导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好好看看吧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

影评的(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