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

时间:2024.4.20

《湘江北去》观后感

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禁书”,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任。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奇怪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它用毛泽东这个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事迹,用毛泽东的种种事迹,来将剧情铺散。有人说:它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鞭辟入里。在那个被镇压的时代,有人因为反抗被抓,被拷问地死去活来。有人因为反抗而家破人亡,死在了无可破堪的地方,有些人因为反抗而被陷污名,从而忍辱自杀。黑,这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再黑的时代,连军阀都在愚昧地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镇压红了眼,还有什么秩序,还有什么繁荣可言呢?

而此时,就出现了毛泽东,他放弃了赴外留学的机会,却因此留在了北大,因此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因此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天地,他不去法国发展自己的学问,却发誓要研究“中国的问题”,五四爆发,全国震撼,他却联系新民学会会员,创立了《湘江评论》声援学生运动,不畏阻挠。

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

我深感毛泽东的无奈与惆怅,他想救国,却发现社会本质已经根深蒂固。更糟糕的是,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面对种种困境,毛泽东却义无反顾。

反观我们,生活在他们无法想象的年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没有改变什么,先进的设备也没有改变什么,甚至,我们更差了!这是为了纪念共 产 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电影,但我却不想过分强调那时那些鲜明的人物们,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一畅我们心中的湘江。


第二篇:《湘江北去》影视感想


《湘江北去》观后感

大片之所以称为大片,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震撼性,我不擅长分析影视的审美艺术,所以我只能说说震撼性,尤其是我观看这些影片过程中的感觉以及它们使我引起的思考。 我斗胆来说说《湘江北去》。很多同学都说这是一部红色影片,但我在看这部电影过程中除了感受到它与革命的链接,我更多的是被人物角色所感染,事后我躺在床上想了好几次,我终于想出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它----励志。

《湘江北去》既是宣传中国革命的红色影片又是一部励志影视。电影以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前期为背景,描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湘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故事。这部电影的目的在现代而言,一方面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宣传革命精神,缅怀先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以结合,激励和启迪当代年轻人为国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20世纪十年初的中国已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四分五裂,主权丧失,西方国家分块占领划分势力范围,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称为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经济命脉也被外国掌握。一个朝代或是一个国家,无论统治者们所进行的战争正义与否,根本上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大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流离失所,生命得不到保障。影片一开头就以毛泽东在学校当教员为首幕,通过学生若贤的遭遇,用间接手段表现中国人的性命被无情的践踏。一条生命只值10块大洋!毛泽东义愤填膺,他渴望中国人民中国孩子能够了解知道中国的现状,他希望通过作为一个好的教员,通过自己有限的知识鼓舞、激励中国人民为国家民族独立而战斗。他不畏强暴、无所畏惧,尽管当时严禁反帝教育,尽管办报宣传革命鼓舞斗志遭打压制打击。毛泽东和他的同学有理想有热血有行动。他们相约留学法国,所以冒着张敬尧盘点抓捕的危险,集体前往北京筹款,即使后来因此未能与母亲告别。坦白说,看到这,我流了泪,不为别的,就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儿子,千千万万个母亲而哭。当时的我们,真的很难无助,没有条件没有环境,子欲养而亲不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中遗憾这种痛。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被侵略,如果当时中国独立发达,如果当时中国人民安逸幸福,如果……这一切就不会是那样子,不会有杀戮与战争,不会有悲伤和死亡。这只是当时情况的一个缩影,中国还有不可计数的人们在受苦受难,但当时没有主权就没有发言权也不会有地位,这就是为什么革命先辈不顾一切的要挽救民族危亡的原因。毛泽东有信仰有追求有远略。李大钊一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与现状,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拯救中国。他遇事沉着冷静,应对事情有条有理又有力,鲁莽冲动的彭璜正好与毛泽东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毛泽东与众不同的气魄。他对知识如痴如醉的追求,对伟人陈独秀李大钊的崇高敬仰,他为人处事的行为与方式,都为他日后成为中国革命领袖及其所需品质与修为暗埋伏笔。

如果从讨论情感上来说,深入我脑海的不可能是毛泽东、杨开慧之间纯真的爱情,说实话,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爱情没啥好感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影片中周冬雨饰演的杨开慧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我对杨开慧的印象。我印象里的杨开慧是一朵铿锵玫瑰啊,是不屈不挠的坚毅形象的啊,怎么会是软绵绵的呢?而且在周冬雨身上我丝毫感觉不到革命者的气息。难道

说我不懂欣赏这种含蓄,隐而不露的人物?也是吧。恰恰相反的是,我对杨昌济、毛泽东师生之间温馨朴素的师生情感触颇深,毛泽东尊敬爱戴杨昌济,在重大事情上必找老师商量,遵从老师的指导;杨昌济关心教诲毛泽东,支持毛泽东作出的决定,在毛泽东迷惘的时候为他打气、指引,生活上待他如子。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人世间的温情是那样的给人安慰,让人相信世界还是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但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被尊敬被爱戴,我真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这让我想到自身,想到那些为我耗时费力的老师,我喜欢他们但我却从来没有说过,情感表达的滞后性让我在离开老师后很怀念他们。另外还有湖南第一师范、周南女中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新民学会、共产主义小组中志同道合的革命情谊等等都很不错。我从这些情感表现中得到放松、安慰,在适度情绪状态中认识历史,得到教育,激励。

从人物性格特点来说,毛泽东的激情热血都不在话下了,前面说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的,这里就说说其他人的。先说那个挺漂亮挺富裕的陶斯咏小姐吧。我想表达我对他的感觉,可我文字有限,使用的这些词语让我自己也觉得不能准确的描述她当时给我的感觉。她这个人物刚出场的时候,我盯着她的脸看了好久,她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用去年流行的话来说是“淡定”,特别的淡定,不紊不乱的感觉。她善良,请自己的父亲支付学生家长性命的赔款却骗毛泽东说是矿上赔的;她重情重义,拿出自己攒了十几年的积蓄给朋友,在办报抨击军阀是与朋友同一战线;她有原则有信仰,得知毛泽东要走苏俄道路与自己所选的道路相异是,坚决离开。我一直记得她走时对毛泽东说的话:“润之,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们依然是朋友。”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感动,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志同道合才能做朋友,我很同意她交友的方式,道路追求不同依然是可以做朋友的,我和很多朋友用我们的友情证明这个观点。陶斯咏,作为一名女性,确切的说是一名先进的知识女性,在当时中国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反转的情况下,她本身就是证明在拯救国家救助人民中女性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与新时代敢于表现敢于斗争刚强坚毅于一身,是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女角色。再来谈谈辜鸿铭吧。受当时蔡元培学术、教育兼容影响的结果,辜鸿铭进入北京大学教学,出场时以一个及其诙谐幽默的形象出现。我关注他是因为他是个博才多学的怪人,用时髦的词来形容他就是“奇葩”。看一下他的人生啊,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生于东洋,学于西洋,婚于南洋。掌握12中语言,用外语反串训人不打岔,厉害!放到现在也是个奇人的。用第二个词来形容他,我个人认为“矛盾”一词再适合不过。他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教育,但还是冥顽不化,比如死都不剪辫子;比如反对革命,称革命人士为暴匪;再比如明明不喜欢革命人士却愿意割手摁血印救人。这些跟现在称之为圆滑啊八面玲珑啊是完全不同的,他做事跟随自己的性格。这样一个怪人,有点可爱的味道,那也是中国人的自豪的。我做了一个假设,假如辜鸿铭完全西化或完全抵触,那会怎样?我想了想,如果这样,辜鸿铭这个名字就不会传播那么远那么久了。那个萧子升,看时她们呼叫起来是因为这个演员比较好看,我承认他还行,但我记住的是他留洋回来后与毛泽东脱离的画面。他倔强执着,而且这份执着是对于他的信仰,我理解。至于那个冲动鲁莽的彭璜和一生气就摔杯的陈独秀,我不太赞同他们行为处事方式,但无论怎么讲这都体现出这些不同寻常的人物其实都有平常人性情的一面,这些不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无损他们形象,反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电影不是为了看而拍,看而看,而是要回顾过去的光荣革命历史,即使那光荣夹杂着些许悲痛与辛酸电影之所以要看,是因为它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激励指导意义。新一代既可以通过电影了解本国历史又可以为自身将来投身国家建设做榜样。

更多相关推荐:
《湘江北去》观后感

观湘江北去有感关于对青春学习爱国和信仰的思考湘江北去是一部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代一批青年一份信仰一种追求的青春记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想毫无疑问这便是这部影片名字的出处当...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湘江北去这一熟悉的诗句令我不禁浮现到一位雄才大略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湘江之上遥望远方一字一字感概万分的鸣颂这这句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湘江北去观后感

ltlt湘江北去gtgt观后感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一百七十一年前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丧权辱国的屈辱岁月太平天国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洋...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冒着大雨一大早的跑到校区时全身已经湿透所以自然当时心情不是很好也没了所谓的看电影的心情何况我本不喜欢看历史片但是湘江北去却依然以其所独特的韵味深深的吸引了我不管是演员还是电影的内容本身都给我留下了...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代人的迷惘不知道历史的脚步改何去何从劳苦大众没有温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那无情的...

湘江北去观后感

班级物联网工程一班姓名谢鑫学号20xx0740123湘江北去观后感在毛泽东概论课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记录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也记录了毛泽东为了求索救国真理而付...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星期天早上冒着大雨去到综合楼观赏影片首先是看了大江东去简述了三峡大坝的建立的艰辛那里的人们思想落后经济落后但是那里的人们有一个观点不多花国家的一分钱建国后的人们尚且如此建国之前有许多的有志之士他们...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当屏幕逐渐显现出画面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一片红有人说那个红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的那么刺眼红的那么透亮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中共一大的诞生从而组建确认不了中国共 产 党的核心力量没有那些革命先烈用...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苏维5100159008成为一个勇士有时只需要一次热血的沸腾但成为一个伟人则要经过心灵与岁月的淬炼经过许许多多两难的抉择有人说这样的时代已经诞生不了真正的伟人了也许他是对的告别了战乱的生活告别了动...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最近在系里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们组织在一起观看了电影湘江北去湘江北去讲述了从毛泽东求学到走俄式道路之间的事情刚看完电影湘江北去不知从专业的角度该如何分析我只能说我喜欢这部片子也许与中国的历史有关与五...

20xx北京车展观后感

20xx北京车展观后感今年北京车展我一共去了三天才全部看完展出的车从平民的到土豪的甚至到神级的车子都有是挺开眼的当然了我也看了各家的美女车模们她们一如既往的百花争艳的景象各种路线的都有亲民可爱的女神高冷的当然也...

我爱北京天安门观后感

我爱您中国观电影我爱北京天安门有感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小学六年级二班作者胡艺瀚指导教师张卿在一个万籁俱寂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打开电脑在网上独自欣赏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部电影大片本片是湘潭自制的一部以青少年热爱祖国热...

湘江北去观后感(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