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时间:2024.5.2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学号200909602011 姓名 王立国 指导教师 孙清玲

【摘要】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是中国继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后,给中国带来的最沉重的一次打击。自命为泱泱大国的满清政府惨败于日本。战后满清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远东地区、乃至日本都来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现代化 远东地区 影响

一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5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了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当时清政府和李氏朝鲜有“宗藩”的关系)。此时日本政府正处心积虑寻找战争的借口。表面上诱使清政府出兵,保证自己“比无他意”,暗地里却在国内秘密下达动员令,作了出兵占领朝鲜的充分准备。清政府对日本虚伪的“保证”深信不疑。于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入朝。而日本于6月5日成立了战时大本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陆续出兵朝鲜1万余人。入朝的日军占据了战略要地,并不时的乘机向清军挑衅,提出由中日两国共同监督朝鲜内政“改革”的无理要求。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却不积极备战,仍然希望列强的调停,而美、俄、法、德、英各怀鬼胎,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于是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丰岛海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二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内容有:(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五)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且准许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中还规定,为了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定在全国引起哗然,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呼声震动了整个京城,并在全国掀起了反割地反投降的斗争。战争及条约的签订,也对远东地区及日本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 甲午海战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一、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1840年,随着隆隆的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继英国之后,法、日、美、德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中国在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此情况下,1861年曾国藩提出购买洋之船

炮,并提出自己制造的主张,得到李鸿章等人的响应,而且得到奕䜣等执政大臣的支持。于是为着“近之剿办长江逆匪,远之备御外辱”的目的,清政府开始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首建安庆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但以手工方式生产,从1863年开始李鸿章在秦淮开办了3个洋炮局,亦用手工制造。1865年,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局。接着,天津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汉阳枪炮厂以及广东、湖南、四川、山东等省的机器局或制造局相继成立。这些制造局均采用西洋机器来制造军火或军舰兵船等。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拉开了帷幕。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

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的军用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启动,同时由于当时洋务派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创办的工业取得了一些成就。民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也出现了,像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等都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一经生产就受到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得不到很大的发展。

但随着战争的结束,洋务派所谓的“求强”、“求富”的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侵入中国的各行业。中国的近代工业又一次遭到严重摧残。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三倍。这种巨额的勒索,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中国财政的承受能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权力作为抵押大借外债,进一步的受制于人。《马关条约》中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西方列强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则,获得了同样的权力。这使列强他们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高额利润,而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的通商同航,又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都向帝国主义开放。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大大的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第三,使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鸦片战争后,早期维新派的经济思想的集大成者郑观应。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的思想:中国积贫积弱的根子在于传统的“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政策,当今之世惟有效法西方,变抑商为重商,才能达到富强之境,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内容:振兴商务、以商立国、以商富国,在经济领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郑观应认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借战争或和平的手段进行经济掠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这是不

如兴师动武那样易被察觉的“商战”。他认为要真正富强必须在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列强。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想前承林则徐、魏源后继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经广泛传播,激起众多爱国人士共鸣。甲午战争后,更是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至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甲午海战后,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变法”主张,并很快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痛斥封建顽固势力,同时也对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种种失误和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要把中国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厄运中拯救出来,取得民族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洋务派也站在了顽固派的一边,形成了维新派和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对时代推出来的问题做出的两种相反的回答。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1)要不要维新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在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

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

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了《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正是开始。变法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多方面。政治方面就是改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既不改变封建制度,又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教育文化方面,维新人士极力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京师大学堂是变法运动的直接产物,也是戊戌变法中硕果仅存的“新政”。经济方面,维新人士主张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改革财政等,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适当发展;军事方面,主张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剪旧军,以及力行保甲等。这些无疑都推动了中国军事国防的近代化。

但是由于变法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逮捕维新派人士,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但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为以后的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第四、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甲午海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侵略也在扩大,进一步的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从而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可能和条件;另外,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支付巨额的张正赔款,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限制。这样在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二)对远东地区的影响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甲午战争后,东亚出现了新的格局。战争中中国惨败,清政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长久以来以中国为核心或主宰的东亚宗藩体系土崩瓦解。 这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偌大的中国竟然被弹丸小邦日本打败。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从而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

还辽事件清晰的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就表示反对日本控制朝鲜和割占中国东北地区,沙皇尼古拉二世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同时建议德国对日本进行干涉,德国考虑到和沙俄干涉日本就可以减轻俄国在自己东部边境的压力,于1895年4月20日照会日本公使青木周藏,表示不承认日本对中国辽东半岛的占领;法国是沙俄的同盟国,也表示对日本进行干涉。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向日本发出照会,并且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中国辽东半岛。迫于三国的压力,日本决定放弃辽东半岛。其中中国要赔付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补偿。

三国干涉还辽,表面上是世界几个大国在“主持公道”,而

实际上是为了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暂时勾结,是对日本独霸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联合抵制。而其中,表现的最为积极是俄国,这突出的显示出了俄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当然,三国干涉还辽,加剧了帝国主义,尤其是日俄之间的矛盾,成为日后日俄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对朝鲜而言,战争使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

却被日本控制。随着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战争——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成为远东

地区的资本主义强国和军事大国,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

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

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

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

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三)对日本的影响


第二篇: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场战争之一,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此次战争的开端,直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宣告结束。当时的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却不得不接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批忠良为国牺牲的失败局面。外国称该次战争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日两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对于日本来说,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提高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无克制的膨胀对于了日本在以后的二战中走上法西斯道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于日本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也是子南京条约以来最屈辱赔偿金额最高的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于处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对于当时有着急剧膨胀野心的日本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这笔赔偿被迅速的利用到了日本的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铁路的修建,矿物的开采,军队的扩充等等事业当中,这笔巨额赔偿金,成为日本迅速成为亚洲经济第一强国的重要保证,大面积的割地,让日本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再被美国打开大门后,迅速的将这一行为运用到朝鲜和中国身上,但是日本在被打开大门后选择的是改革变制,用新进的政治思想来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中国再被英国打开大门后,统治者们更多的是想怎样守住祖宗法制,生怕从权利的核心位置跌落,这是导致两国开过门后不同的重要原因。随着先进思想和制度的传入,日本对于本国资源的匮乏也深有体会,单纯的自给自足已经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正在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使其可利用的资源变多,可开采的能源变多,更使得国库充盈,对于后来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日本也在战争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归根结底,这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对于日本能够走出亚洲,跻身世界强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笔资金被运用于大量兴办新学堂来促进教育的发展,投入于高科技的发展,更加严谨和有素的军事训练当中。从精神层面来说,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促进日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开始了日本敢于向大国挑战的新历程。不仅仅是在觊觎其他国家,而是要把手伸向其他国家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同时这次战争的胜利也在为日本的改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统治者对于深入改革的信心,也让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这对于日本的民族团结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众生活的改善,大幅度增强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心,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日本的发展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其次这次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可磨灭的一场噩梦。这场战争的失败无疑给了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一个致命一击,促使各路有为青年開始走上探索改变中国的道路,巨额的赔偿,和割地的屈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揭竿而起,也促进了清政府的灭亡,同时,战争的失败给予了固步自封的统治者一个精神上的致命打击,眼见江河日下,满目疮痍,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对于自己统治的否定。这次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的天朝梦一去不复返,也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这次战争的失败也促进了那个旧社会的灭亡,新社会的到来,中国一大批青年学者开始奋发救国,加快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加快了旧中国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大批的新思想,新制度,进入中国,大批外国人的入驻,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抹不掉的屈辱之笔。甲午战争的失利,对于大清帝国来讲,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耻辱。日本一直将大清称之为‘列强之一’。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无论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水准上看,都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是清国失败的代价却是以往战争中不能相比的。不单单是“洋务运动”的精髓——北洋水师,都全军覆没,将大清几十年来的成就毁于一旦,外加割地和2亿两巨额赔款,断绝了大清以后的发展。彻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此后地方与中央的隔阂加深,统治阶层的派系分裂愈演愈烈,革新派与革命派的诞生都与这场战争的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此后,西方各国对中国不再心存畏惧,一个东方的蕞尔小国尚且能击败你,大家害怕什

么?中国将面临一个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同时,台湾的割让,不单是让日本控制了50余年,还造成了台湾对大陆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意识,直接还是间接都影响了近百余年的两岸的思想隔阂

更多相关推荐:
甲午战争观后感

甲午风云观后感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看完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感慨颇多心情久难平复今早醒来那些海战的镜头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萦绕在我心头其实当时的北洋海军实力是不弱的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集合全国之力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但日本却相...

甲午海战观后感

愿碧水蓝天硝烟不再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蛇年的春节过的可谓别致我家四口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来一次旅游过节游览了魂牵梦绕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踏上了日思暮想巍峨壮丽的八达岭长城伫立在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湖水...

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

电影1894甲午海战非常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特别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重现了当时的历史概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恃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以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张雯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

甲午风云观后感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风云观后感高云龙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

中日甲午战争

原标题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本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自3月3日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报道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145

甲午中日战争

模板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1

甲午中日战争论文一个多世纪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仅就战争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敌方情况对于战争胜负往往起关键作用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侵华目标用很大力气开展间...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营销三班的罗贝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影响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整个中国在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外来的侵略使我们的民族所表现出来...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