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观后感 (2)

时间:2024.5.4

《哀乐中年》观后感

摘要:这部由桑弧编导,充满浓烈“作者式”味道的影片被誉为当时最有价值的影片之一。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的优秀影片;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文华风格”中最有风格的一部。它深深根植于时代生活的深层,深得上海独有的都市市民文化的底蕴。 关键词:《哀乐中年》、文化、传统、自由

正文:

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

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1]

电影在温情脉脉、平淡朴实的叙述过程中,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却做了主导,这种力量来自于传统世俗观念,也来自于一种集体势力。《哀乐中年》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风格上的轻喜剧色彩。喜剧天生的娱乐性更符合个性张扬和人性的解放,所以该片的出现是一个更“开放”也更“现代”的标志。 对子女亲属的付出,对开办自强小学的执着与对名利的淡泊,甚至对友人

子女的关心,让陈校长这一形象显现出仁爱宽厚、忧国忧民的传统士大夫的民族特质。但真正的博大不拒绝进步:从善如流地改掉打学生手心的习惯;对子女采取婚事顺其自然的开放态度,以至最终——竟像五四的热血青年一样——冲破家庭的重重束缚与所爱的人终成眷属[2]。打手心意味着师生人格的不平等,父母决定婚姻意味着婚姻自由的丧失,改变这些正是对人的自由、平等的认可;追求自由、自主的婚姻,则更是对个体人格、价值和尊严的关怀与肯定。在这一点上,启蒙与进步的历史行程清晰可辨。但所有这些,又仍建立在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当陈校长和敏华在简陋的学校里抱着新生的孩子相视而笑,当匡济天下的宏伟命题与个体生命的愉悦幸福交汇在一起,谁又能说这里没有人间的温情与美好的希望?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学习和汲取他者的紧迫感曾一度让国人怀疑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往往把西方文明视为生机、活力与先进的代表而把古老的东方文明视为衰颓、过时和腐朽。而《哀乐中年》却告诉人们:民族与文化的生命力不会枯萎,接续自己的优秀传统仍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选择。从苦闷无奈到生机勃勃,陈校长的哀乐中年诠释了远为宏大的命题。而反观他的大儿子,不管如何走红十里洋场,不管如何富足气派,不管如何掌握新潮的生活娱乐方式,却依然透着虚伪、自私的腐朽气息。西方与东方在这里不再是先进与落后的线性先后关系,而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启蒙和进步的历史主题联结在一起,或许正是影片的深刻之处。[3]

尽管有这么深刻的主题,影片却依然具有十足的观赏性和娱乐性,难得的“好看”的国产片。从美学的类型上说,影片大致还属于优美的范畴。大部分篇幅用来描述了陈校长对“老太爷”生活的不适应,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喜剧色彩,最后一段落讲陈校长和敏华冲破重重阻力结成连理,依情理应该有些沉重,

但是影片也刻意避免加以渲染,处理得相对淡化,以符合整部片子的风格和基调。

其实,影片主角的生活并不平坦舒适。自幼丧父,备受后母欺凌,终于离家出走,敏华走过的是艰辛的人生历程,而与子女决裂追求自己的婚姻和幸福,陈校长内心也未尝没有酸楚。事实上,敏华幼年丧父,缺失父爱的关怀和保护,在那时对她关心爱护的“陈叔叔”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正直、善良的形象。她对陈校长的敬畏和依恋,不啻是对这种道德人格的肯定和归依。反过来看,陈校长退休后的生活百无聊赖,寂寞苦闷,死气沉沉,而年轻、开朗、富有活力、追求自由的敏华恰恰带给他的生活以生机[4]。因此,道德话语和人格追求,本来就融汇在爱情之中。而所以他们能够冲破重重阻力而结婚,所以能在开办学校的贫困艰辛中感受到幸福,又仍是那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儒家精神的延续和显现。可见,优美的背后有崇高:惟其优美,影片给人愉悦欢快的观感,惟其崇高,这种愉悦又不致流于浮浅和空洞。而这,大概是《哀乐中年》在美学风格上的独特和精彩吧。

关于影片的手法、技巧方面,历史系学生也不甚了解,但是就观影的感受而言,确乎可以感到影片拍摄上的拿捏自如,推拉摇移、场面调度、长镜头等等都恰到好处,还有重复式蒙太奇的一再运用,画外音与画内音并现的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的一处手法,是展现陈校长试着学习、体验新娱乐方式的一组闪回镜头。画面迅速地展现出陈校长试着养花、养鸟、钓鱼等娱乐活动,脸上充满了不解和懵懂的表情,充满了喜剧色彩。

展现人对外部世界的荒谬感,这跟西方后现代艺术有些相通。但是,又依

然不同。那种彻骨的悲凉感,那种无从解脱的无可归依感,在这里依然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嘲讽和解构,依然是与肯定性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民族还面临生死存亡,黎民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远的不说,陈校长的自强小学还处在发不出工资的困窘中,让他如何能安心享受这些情调和娱乐?在对纸醉金迷生活的厌弃背后的,正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荒谬感背后的,依然是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理想和方式。而把来自于西方的电影艺术技巧服务于中国式的道德理想的诠释和建构,影片的技艺也着实让人难忘。

同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一样,《哀乐中年》上映的时候也备受冷落。是的,这是19xx年,这一年,谁会去看电影呢?救亡压倒启蒙,政治笼罩思想,时局窒息文艺。这大概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化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中国电影人没有退场,他们还在发出自己的声 音,去讲述一个哀乐中年的故事。中年——不同于血气方刚的青年,不同于暮气沉沉的老年,他们该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会是一个隐喻吗?就像梦里的中华——不是新生的现代工业文明,也不是腐朽而保守的农业文明,它欢迎启蒙和进步,却依然保留自己伟大的历史、文化和传统[5]。当时局的纷乱平息,当社会变革的阵痛消逝,这个古老民族仍将以它富有生命力的健康精神走向世界,成为后现代人类文明的引领者?而这,在纷乱难熬的19xx年,仍是优秀的中国人美好的期许和坚定的信念?来日不可知者也,但中国电影人仍在最坏的年头里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微弱的声音,至少已足以震撼六十多年后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电影史选修课上的年轻观众们。 参考文献:

1. 金铁木;通俗文化的精品──《哀乐中年》及其在都市市民电影中的历史地位[J];当代电影;19xx年04期

2. 魏绍昌;《哀乐中年》非张爱玲所作辨[J];博览群书;19xx年06期

3. 张秀敏;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xx年

4. 赵宁宇;哀乐中年话“离婚”[J];当代电影;20xx年01期

5. 张楚;张爱玲编剧电影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xx年


第二篇:健身观后感


健身比赛心得体会

转眼间,大二的健身课程结束了,我的体育课程也结束了。回想起来的,体育课程给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从中我不仅学到锻炼的方法,还知道一些与人息息相关的知识。 这学期的健身课程也是让人难以忘怀。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感觉我们的劳毅老师是个很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对于一些问题,老师的回答真的让人捧腹大笑。至今我依然没有忘记某些经典的例子。比如为什么女生可以有两次的机会考游泳。

笑归笑,劳老师没忘记给我们上课。我们一开始接触的是理论课。所谓的理论就是介绍人体中的各个肌肉是在哪了部位,需要用什么器械来锻炼,要用多大的负荷量来锻炼。之后,给我们讲解那些器械的使用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那些健身理论就是渔。即使我们以后没有教练指导,没有老师监督,我们依然可以凭借积累的理论知识来给自己锻炼,给自己放松,或者是减掉身体上多余的赘肉。我想,这些理论的知识,将使我们受益终身,尤其是在我们人到中年,急需锻炼强化身体之时。

理论指导实践,光有理论还不行,还需实践配合。刚接触健身课的时候,我就想像阿诺施瓦辛格那样有一副健美的身材,有一副健硕的肌肉。可刚刚使用器械锻炼不久,我就有些累,疲倦了。似乎那负荷量对我来说太大了。想坚持下去,可就怕身体无法消受,便放弃了。成为健美先生的希望就这样无情的落空。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我便不会那么容易放弃。即使不能锻炼出健硕的肌肉,至少也要有些效果嘛。

营养学似乎也是健身课程讲授的知识。合理的锻炼搭配合理的饮食,就有可能锻炼出像健美选手那样的迷人的肌肉。但老师还提醒我们,那些健美运动员吃的是催肌素。那东西能催生肌肉。此外,老师还给我们普及一些课外知识,从中我了解到,全球变暖,与人类的饮食习惯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吃肉食造成人们饲养大量的动物,而这过程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我们都响应了老师的号召,每周至少吃一餐素食。

我个人觉得,健身课程是个很好的课程,可是器械就不是很好了。比如说哑铃,都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一副。有些器材缺少一些零部件,就不能使用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因此,我对课程和器材的管理提几点意见:

(1) 略为增加理论的时间,让我们多掌握一些,对于我们举越有好处。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授人们如何锻炼,即使身边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锻炼。

(2) 建议继续讲授体育与营养的知识。因为很多爱锻炼的同学都不懂营养知识,都是在剧烈运动后随便吃一餐,造成了一些身体不适。这可以推广给所有的体育课程。

(3) 体育器材人人都需要爱护。器材可以署名管理,零小的器材可以涂上记号。并且开学期间禁止外校社会闲杂人等进入。

更多相关推荐: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当我第一次听说老师要我们寒假里看百年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非常不以为然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非常普通的纪录片就像大多数其他讲述中国近代史的纪录片一样落入俗套然而当我还怀着不悦的心情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的...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百年中国是历史要铭记的百年中国是中华民族所要铭记的中国这一百年既有在民族危机和深重灾难中跌跌撞撞的跋涉也有在摸索中的不断前进在观看了几集百年中国后我对其中少年中国那一集的印象很深我还记得我印象最深...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重温百年历史中国经历了从屈辱到自豪从贫弱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专制到民主从分裂到统一心情也从沉重到舒缓然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起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被外国列强入侵分割领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20xx级任登芬指导教师孔庆茵百年中国是一部迄今为止反应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完整的文献记录片它反思了中国百年的屈辱与顽强这部片子是中国人民站在新世纪之初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12月1日下午我们站全体干部职工在站领导的带领下在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风雨雨百年历程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

百年中国感想

百年中国之风雨世纪初观后感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十九世纪中国的封建制度已延续了两千多年而且封建社会的中国也已由昌盛走向了衰落而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机走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日益超过了东方中国在...

百年中国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未来在我们手中百年中国观后感看完全部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着风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超出世人的卓越眼光有承担一切责任的勇士...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讲座我感触颇深原来这个讲座是针对教师家长的但也在我心中激起共鸣使我得到一些启发讲座主要讲述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观看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潮澎湃先是讲到我们是当今大量存在的文...

《筑梦中国》观后感

筑梦中国观后感近日支行组织学习观看了筑梦中国纪录片感触颇丰筑梦中国是对百年中国历史的一次完整回顾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观看完该纪录片我深刻感触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强大多么的来之不易对...

筑梦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观后感按照锦城社区党总支的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筑梦中国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

看《百年中国》有感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20xx年6月看百年中国观后感摘要新的中国青年在历史上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汽车百年观后感

汽车百年观后感当初选择汽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是对汽车业的发展和文化比较感兴趣老师的课程安排很系统也很生动几乎每堂课都会放片给大家看内容穿插在课程安排中有时是电影片段有时是纪录片而汽车百年就是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一部极...

百年中国 观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