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的影评——马太效应

时间:2024.5.8

所谓“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人们一般用这段话描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现象,常用它来感叹社会的不公。但实际上,“马太效应”反映出了管理的一个基本法则,即资源向高效率者倾斜。

《百万英镑》是一部老掉牙的电影,19xx年拍摄,19xx年就译制到了中国。电影讲的也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说到底,这张钞票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因为亚当斯必须在30天后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但是,英格兰银行确认钞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开。当亚当斯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时,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当他拿出这张钞票后,很快变成了伦敦名人。亚当斯靠着这张钞票的符号价值,不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赚了20万英镑。

《百万英镑》的原作者是马克·吐温。这位讽刺小说的高手,在这篇作品中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写得淋漓尽致。但是,马克·吐温可能没有想到,他这篇作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可以得到另一种解释,即“马太效应”的管理学意义。所谓“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人们一般用这段话描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现象,常用它来感叹社会的不公。但实际上,“马太效应”反映出了管理的一个基本法则,即资源向高效率者倾斜。《圣经》的这段话,原本就是对做生意的总结。对能赚钱的,还要给他更多的钱;而对不能赚钱的,就要把他手里的钱收回来。

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两极分化”过程。不管我们对“两极分化”在情感上多么深恶痛绝,现实中的管理者谁也不能绕过“两极分化”的考验。资金也好,市场份额也好,管理中的物流、财流,甚至包括人流,都是向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方向流动。管理的本质,是同市场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如果搁置伦理学上的考虑不论,那么,管理就是“取贫补富”的过程(至于财富如何在社会中再分配,不是企业家更不是管理者的事)。所以,企业高层必须弄清楚一个道理,在管理中,你是“劫贫济富”,还是“劫富济贫”?如果是前者,那你还算明白高管的责任所在;如果是后者,那你只适合当传教士式的慈善家或者当罗宾汉式的侠客。

电影里的亚当斯,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不能用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带来效益,那就是一个失败者。哪怕他违反诺言把这张钞票兑现分给同他一样的穷人也是一样。管理者面对所有者的资产,只有增值的义务,没有缩水的权利。当一个亿万富翁从事慈善事业时,他的角色已经转变。代理人同委托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高管忘掉自己代理人身份而把自己当作所有者的现象,这只会导致管理错位。

电影中的亚当斯,因为有了这张钞票,从而有了在商场纵横捭阖的资本。现实中的经营活动,往往也同初始条件有关。于是,有许多人在困境中往往怨天尤人,觉得自己的失败是由于没有“贵人相助”,缺乏起步资金。但是,仔细思考一下电影的安排,有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马克·吐温给亚当斯在小说中安排的背景,是一个熟练的操盘手。小说中亚当斯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正给旧金山的一个矿业经纪人打工,把证券交易所的门槛摸得清清楚楚。我是只身混世界,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身清白,就再也没什么可依靠的了;不过,这反倒让我脚踏实地,不做那没影儿的发财梦,死心塌地奔自己的前程。”如果没有这一背景,我们很难想象,假定是一个没有任何证券和金融知识的流浪汉,即使给了他这张钞票,他能用这张钞票来干什么?

在商业运营中,起步资金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如果自己没有本事,即使白送给你“第一桶金”,你也不会让它产生效益。许多经营失败者,不是没有第一桶金,而是把金子使唤成了白铜。俗语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苹果砸在牛顿头上,能够砸出万有引力定律来。但如果是砸在别人头上,充其量是砸出一个包而已。所以,凡是商业竞争中的失败者,都有必要反问:上帝为什么不眷顾自己?

上帝之所以眷顾亚当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很诚实。马克·吐温在小说中,选择这位钞票的持有者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开出的条件是“有头脑、特诚实”。然而,这样的人是稀缺资源。两位富翁在人选上犯了难。“他们检阅着一张张经过窗前的脸。有的虽然老实,却不够聪明;有的够聪明,却不够老实;还有

不少又聪明又老实的,可人穷得不彻底;等到个赤贫的,又不是外地人——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最后看到了亚当斯,总算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假如亚当斯是个骗子,那么,这张钞票可能会被用来作为骗术的道具。然而,这个电影就无法按原来的构思演下去,讽刺喜剧片就会变成破案悬念片。现实中的经营者,有不少人都是马基雅维里的信徒,或者是韩非式权术的传人。这些人往往能奏效一时,但无法坚持久远。有些经营者,推崇的是“厚黑学”。他们忘了一点,玩权术者,最终会被权术套住;行骗术者,最终会被揭开骗局。尚未套牢、尚未揭穿者,不过是时候未到而已。由于诚信比欺骗费劲,所以,欺骗往往会在短期内比诚信有更大的收益。一旦在经营中开始玩权术和骗术,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吸毒式的成瘾魔力,直到最后破产。所以,从长远看,只有建立信誉,才是经营的正道。这在经济学研究重复博弈问题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钱能生钱,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不是谁都能做到这一点。电影中的亚当斯,拿上标志财力的钞票,一开始仅仅是用它作为自己生活消费赊账的信用保证。而钞票本身并不能用来付账,这样,迟早会出问题。亚当斯一开始也为此而困惑。但很快,他的职业训练和技能就派上了用场。他开始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声望和信誉,从经营陷入困境的朋友那儿接手了矿山招股。凭借他的证券和股票经营知识,他引导着股市的走向。这里面没有暗盘交易和内幕消息,而是正常的“借力打力”。

如何使自己掌握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这是值得每个管理者认真思考的。迄今还有不少管理者,一谈起别人的兴旺发达,往往把眼光盯在最初资本上,而不是盯在资本运作上。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把台湾的崛起,归因于当初从大陆运过海峡的那些黄金上。不妨设想一下,电影中的亚当斯把这张钞票像宝贝一样地供奉起来,小心翼翼地看着它。那么,它就不是资源,甚至还会变成负担。如何用自己最擅长的本领,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正是管理者的本职。如果只是追求投资而不关注资本的合理使用,恰好反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错位。


第二篇:马太效应等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 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 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 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 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 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2、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 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 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 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 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 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3、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 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

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 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

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 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4、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 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 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 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 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 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

无法很好发挥才 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5、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 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著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 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对 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

“双赢”观念所 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 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6、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 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 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 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 多。21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60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7、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 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 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 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 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 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8、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 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9、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 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 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 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

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是羽化前必须经历 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 题。

10、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著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 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 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11、二八法则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12、钱的问题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照一般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疯狂、令人激动的一面,也撇开了爱钱的心理不谈。

关于金钱的本质、作用和功过,从古到今,人们已经留下了无数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语。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财富的画面挑逗 自己。金钱对世界的秩序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这种影响有时是潜在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 类自己创造的。致富的驱动

力并不是起源于生物学上的需要,动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现象。它不能顺应基本的目标,不能满足根本的需求??

的确,“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

更多相关推荐:
影评的写作方法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

影评范文

影评范文共五篇她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法国中尉的女人影评在维多利亚时代影像中的影像她萨拉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杂乱而干枯的头发消瘦的锁骨萨拉的出场足以让人跌破眼镜繁忙的市场波光粼粼的海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迎着呼啸海风走向...

影评范文 影评模板

悠悠岁月中华之脉水源之来古已有之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揭开水与中华文明之关系为了忘却的感召那些属于我们对水特别的感情和崇敬电视纪录片水与中华之智者乐水以平实手法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从而推动对民族历史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评范文

影评写作关于东邪西毒中人物性格分析然后是对痛苦的微妙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每个人实际上绝大多数在生活当中体验到的是痛苦而不是欢乐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体验欢乐也是非常短暂的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的这些看东邪西毒的过程就是感受各...

影评范文

影评范文野性的赞歌评电影红高粱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的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十八里坡上满是高粱象征着勃勃生机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

影评范文

踩不碎的梦想郑淼洗礼后蜕变的青春喜欢听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而这次雨季换成了单车音乐变成了电影十七岁美好的十七岁懵懂的十七岁而看王小帅的这部十七岁的雨季之后我才感到还有一个残酷的十七岁一个在内心猛烈呐喊的十七岁纵...

影评写作格式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模式一单角度评析题目主标题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第二段分论点一第三段分论点二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编导培训 编导如何写影评(影评与写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逼真生动的直观性和接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

怎样写影评,非常的专业,编导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好好看看吧.txt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

纪录片《俺爹俺娘》影评范文

爹娘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评纪录片俺爹俺娘有一种感动是发自内心有一种感动是质朴无华有一种感动叫亲情平平凡凡的爹娘您是儿子心中至高无尚的生命雕像纪录片俺爹俺娘让每一位观众感动落泪焦波让每一位观众深深敬仰纪录片俺爹俺娘...

影评范文

那山那人那狗资料导演霍建起主演滕汝骏刘烨赵秀丽陈好编剧思芜原著彭见制片李春华摄影赵镭美工宋军音乐王晓峰获奖19xx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

怎样写影评,非常的专业,编导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好好看看吧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

影评的(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