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时间:2024.5.8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师:熊珂

职称:中教一级

学校单位: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

课题名称: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并板书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

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

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和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 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

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

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生:看书理解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

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附)课堂练习反馈表

班 级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

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六、课后拓展

1、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2、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方法: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第二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设计1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故事导入:马远和夏圭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

们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史称“马一

角”和“夏半边”,在中国山水画占有重要位置。可是,特别喜欢书

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这么看。有一次,有人称赞了几句马远和夏圭

的作品,朱棣听了十分生气,遂斥之曰:“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

何取焉!”同样的作品,为什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要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就要了

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及地域性。

·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

在别个时代。

·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可能在这个地区不断出现,而对另一

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都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案例一:问: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罗中立的《父亲》)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案例二: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案例三:问:两幅画的构图形式上有哪些差异?两画的创作相距100年,达?芬奇等大师们在文艺复兴盛期追求平衡、和谐的审美趋向。而丁托列托时代追求激烈交错的“动”感,这也是当时正在流行的“风格主义”样式美术形式也受到时代性、地域性的影响。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先分析一个案例:根据《圣经》故事,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少年英雄,因战胜巨人哥利亚的入侵成为以色列国王,因而被作为民族英雄成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争相表现的重要题材。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二座不同时代、不同雕塑家所创作的《大卫》像 两座《大卫》塑像对比给予我们的启示 ·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意义和价值。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

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小。 ·多纳太罗的《大卫》在当时有价值,但到米开朗基罗时代就相形见绌。可见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有许多角度,和许多方法,同时也可以做出许多解释。 美术鉴赏的方法 分小组一、二、三、四组讨论并回答。 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1、感悟式鉴赏 欣赏《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的作品。问: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

是什么?使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小结。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教材为感悟式鉴赏所提供的几件作品都是中国画。中国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讲究“意境”,也就是虚实互生,为思维、联想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画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使人仿佛能够听见蛙声;而《荷

花影》上的小蝌蚪则是围着一株荷花的倒影在嬉戏。《富春山居图》对学生可能稍微有点难度,因为需要对笔墨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但仔细看的话,全图交响乐般的雄浑构图、笔画墨色的深浅变化也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2、形式鉴赏 问:形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片赏析存在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可以结合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来理解。相对来说,形式鉴赏跟感悟式鉴赏相比,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教材提供了马远的两幅《水》图和莫奈的《莲池》作为形式鉴赏的例子。因为描写的都是水这种常见的自然景物,因此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例如,马远的作品强调线条,仔细描写水的各种形态变化;而莫奈则用色彩来表现,如果眯着眼睛看,可以发现它具有很强的阳光和空气感。此外,还有一个“思考与交流”也是针对形式鉴赏的,这种“对号入座”的方法应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讨论,适当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答案分别是:九色鹿;《红楼梦》人物;《红楼梦》人物;九色鹿;秋的节奏。 3、社会学式鉴赏 画面有哪些不同?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学生回答。 在社会学鉴赏方面,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教材上所列举的《写生珍禽图》和《夜巡》,反映了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

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这里也有一个“思考与交流”,目的是用龙和古代冕服上的图案来说明其象征含义和它们所代表的等级秩序。龙虽然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但也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只有极少数的特权阶层可以穿“龙袍”。而且,在古代中国,官员和老百姓的服装是有区别的,服装上的图案和色彩也随着职位的高低而变化。 4、比较式鉴赏 两幅作品有哪些异同?请简短叙述。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教材提供了2组比较的例子,一为人物,一为竹子。可以仿照教材中人物画的比较方法来对比两幅竹子。可以看出,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不是任意的? ·由于评价的角度、方法、角色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件美术作品的评价都会各异。这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美术作品本身也是多义的,批评者的不同观点的相冲撞,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足。 ·但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是任意的,他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集体讨论:用两种鉴赏方法来对该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吗? 课后延伸 活动建议一:尝试选择课

文中所述的一种鉴赏方式,用15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活动建议二: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用多种鉴赏方式对<<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资料 夜巡 (荷兰)伦勃朗 伦勃朗(1606.7-1669.10)是荷兰莱顿一家磨坊主的儿子,父亲让他上大学,想使他成为法律家。由于天性爱好绘画,伦勃朗只上了六个月大学就休学了,

进入一位崇尚意大利画风的、很有名声的同乡画家拉斯特曼的画室。功成名就之后,伦勃朗的第一批作品是画他父、兄、母、姐的肖像,其中以他的一幅戴金盔的兄长肖像最出色,显示出了画家新的探索成果: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这种画法使主题鲜明,尤其受光部分的质感极为强烈,画面的其余部分则很暗,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之是“紫金色的黑暗”。不久,他的巨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年作)的集体肖像画,又确立了他的艺术声誉。这种带风俗性的集体肖像画,是时代的需要。在照相术未问世以前,资产阶级同业公会都喜欢悬挂这种画。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画的一幅《夜巡》(1642年),竟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油画《夜巡》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1640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保安武装,受商行雇佣,他们自己组成一个职业公会)请伦勃朗绘制一幅巡警生活的群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

里。题目原来并不叫《夜巡》,伦勃朗在画上把这批射击手巡警处理成以班宁·柯克为中心,整个射击手连在白天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

出发前的情景。画面涂上的一层亮油由于年久而呈现黄褐色,才被误认为是“夜景”。画家没有按照订货者的要求,细致地画出每一个人的肖像,而是有节奏地处理这些巡警们,使画面成为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整体:右侧击鼓者的神气,左边挑着旗帜的巡警形象,班宁·柯克正在与他的少尉威廉·凡·雷伦勃克谈着话;其余人物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有的在擦枪筒,有的在举长枪,大有当年荷兰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那种阵势。可是由于明暗变化强烈,有的人就被处在暗影中。这样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由于每个人的形象的清楚程度不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因为出同样的钱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向画家提出抗议。画幅遭订货者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进行大肆攻击;加上伦勃朗曾以他的妻子莎士基亚的裸体为模特儿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历史画,而遭到维护旧道德的人们的非议。伦勃朗很快蒙受事业上的严重挫折,从此,订画者疏远了他。不久画家妻子莎士基亚去世,虽经双重打击,画家没有动摇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遗世独立,不去迎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胃口。油画《夜巡》无论从艺术性或思想性上看,都是无可指责的。伦勃朗坚持不修改,是坚持他的艺术信念和为人民所敬仰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 春 (意大利) 波提切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有相当多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

《春》(1476~1478年),也属于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这里,人物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是维纳斯情绪欢乐,左边三

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行,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只是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倒很象是中间美神维纳斯的仆役,而画面上惟一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像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总是与他所处的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

在劳伦佐·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 (《亚丽安德妮咏》)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瓦解??这一切,使他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了. 写生珍禽图 (五代)黄筌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风格以五代宋时最为精工,这幅《写生珍禽图》可以说是花鸟写生的力作。这幅图画从物象的安排方面来看,鸟虫等大多互不呼应,构图也没有一定的章法。由左下方小字“付子居宝习”来看,此图当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但这行字墨色玷污绢面,似为后添。然而从画面工整而无序这点来判断,此图系课徒示范之作无疑。图中画有各类珍禽、昆虫等二十余种,造型准确,颇有生气。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是,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填以轻色染成,着重于色彩的表现。由于是双勾敷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仅以五彩布成,所以这种画法被称为“写生”。画家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在西蜀时,还任翰林待诏、权院事等职,掌管皇家画院。黄筌最擅长画禽鸟,他十分重视写生,家中多养鹰鹘,注

意观察,故能得其神俊。他善于把握禽鸟瞬息变化的姿态,使之跃然

绢壁之上,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所画之鸟羽毛丰满,光洁俊俏,画风精工富丽。筌子黄居寀、黄居宝,承继家法,作品格调富贵。父子三人形成一派,开院体之先,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家有重大影响,与江南画家徐熙的时野逸风格形成对比,并称“黄徐”。 墨竹图 (宋代)文同 文同虽不是“始用墨”来写竹的第一人,但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墨的作用,而且创造性地表达了竹子的神韵个性,所以历来研究墨竹者,都视其为开宗立派之人。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又称锦江道人。梓州永秦(今四川盐亭)人。他出生于一个父祖三代皆“儒服不仕”的士族家庭。元丰初出知湖州,途中病殁,虽未及到任,却使他的墨竹赢得湖州竹派之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一席。文同平生喜竹,以“竹如我,我如竹”自许。他赞美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把所居之地命名为“墨竹堂”、“竹坞”、“竹君庵”。每到一地,必种竹、观竹。知湖州期间,他在筼筜谷竹林里构建亭子,朝夕游处其间,悉心观察竹子的真实形态,充分掌握竹子的生长变化规律,“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云龙图 (宋代)陈容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一种由不同种类动物综合而成的图腾标志,也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想像之中,龙被赋予变幻无穷的能力,特别是兴云作雨的能力,故龙总是与云和水相联系。龙是权力的象征,是人们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的神物,“龙水”、“云龙”因之也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南宋画家

陈容作的《云龙图》便参用了泼墨画法

此图是用两幅绢拼接后画成的。图中描绘一条巨龙腾跃云天,龙身曲折盘旋,龙首高仰,须目怒张。画家以泼墨写意的笔调表现周围的云气,又用细腻的笔线刻画龙体,让龙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从而强化了龙在云中舞动、驾云疾驰的效果。图画右下角还配有陈容自题诗一首,并署“所翁作”三字,所翁为陈容的号。画家陈容,字公储,号所翁,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主簿,出任福建莆田太守,能诗文,风格豪壮,也是当时的画龙高手,得变化隐显之状。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他早年仕途失意,后入道归隐,云游于江、浙、沪一带。黄公望学画时已年近五十,但大器晚成,一改宋代院体山水之习气,力承五代画家董源、巨然遗风,其山水画呈“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特点,后人将他与同时期的倪瓒、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并推他为元四家之冠。黄公望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少,这幅《富春山居图》堪称他的传世杰作,同时也是元代山水画之精品。黄公望于1347年起笔,为“无用和尚”作此图。从他自己的题跋上看并非一次完成,而是“逐渐填札,阅之四载,未得完备”。富春山是黄公望晚年隐居之所,依傍于富春江边,虽无陡壑峭岩之险貌,但山峦绵长,苍松掩映,伴以江上烟林平沙,景色秀美宜人。黄公望为描绘这一带景色,“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实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耗尽多年心血观察、构思,终于成就了此图,其水墨长卷的形式恰好

表现富春山起伏连绵之特点。纵观全图,峰峦平坡,云山烟树,丛林远渚,渔舟村舍,溪桥浅滩,美不胜收,笔墨技巧堪称精湛之极。在这里黄公望汲取了前贤各家之长。由董、巨首创的披麻皴已被他运用得极为纯熟,并辅以淡墨渲染,勾皴结合看似不经意,实却简洁自然,充分发挥了纸上作画的效果。他的用笔变化多端,中、侧锋互见,干、湿笔相融。他在高峰平坡间用浓淡朦胧的横点描写丛林,实是变化了的“米点画法”,他还搀以苏轼的“干笔皴擦”来表现山峦丰富的层次和质感。整幅长卷毫无重复之感,一峰一状,一树一态,极尽变化。《富春山居图》在画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堪与书法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董其昌称其“规摹董、巨,天真烂漫,为子久最得意笔”。黄公望的画风在明清时期影响极大,吴门派、四王、金陵八家、新安画派几乎人人都临习他的作品,作为经典的《富春山居图》更是众人临摹之范本。此图是将文人画中超逸洒脱之意味和精湛的笔墨技巧相结合的完美典范,难怪有人把它形容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 水图 (宋代)马远 马远的《水图》以勾线为主,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院待诏。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

夏圭,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的山水画在取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人们过分地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人们惊叹:列奥纳多,惟有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才能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吸取滋润的营养;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呼吸自由的空气。多少年了,无数醉心绘事的

人,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 这是一个神话,它与达.芬奇无关,完全是后人制造的。神话像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无限膨胀,最终连神话的制造者也被吞没。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问题是五花八门,许多与蒙娜丽莎并无关系。有人会问:蒙娜丽莎究竟是画中人的名字,还是微笑的别称?画中人究竟是银行家乔.贡多的妻子,还是伊萨贝尔王妃?此画确有真人模特,还是凭想象画成?画中人物没有眉毛,这是当年佛罗伦萨的审美时尚,还是像某人所说,其人正在怀孕,是妊娠反应?画中人是否刚经历流产的伤痛,所穿衣裳是丧服?蒙娜丽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吗?难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蒙娜丽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达.芬奇本人?问题越问越离奇,距离画本身越来越遥远,不仅无助于解读该画,反而将人不断引向迷途。

更多相关推荐:
教案范文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

教学案例写作范文

扬生活之风帆创课堂之精彩坐井观天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

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案例范文从课堂看我们的孩子还缺少什么特级教师虞大明也许我们身生名门也许我们听多了掌声与赞誉因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差异骨子里镌刻的沾沾自喜时常雾霭一般升腾迷蒙眼睛是时候研讨了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是时候反思...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一教案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案范本

湖南省公共文化课说课竞赛《应用写作》教案

教案格式范例

教案格式学科所用教材授课年级及学生特点课题名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识记理解应用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二教学重点实施方案重点实施方案三教学难点突破策略难点突破策略四教学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2教学物品的准备五教学...

教学案例怎么写

教学案例怎么写一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

范本教案

亲爱的美女们因为本周是第一次上交电子档教案所以在教案模板上存在稍许的不统一所以现将调整后的格式给各位同仁们复制了一份特别是标注红字体的格式要统一忘今后按以下模板备课1教案格式要求宋体四号格式段落固定值18磅2教...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一教案基本格式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语文教案的编写及教案范例

语文教案的编写及教案范例语文教案的编写及教案范例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在教学活动之前任课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

三年级作文教案

九作文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来介绍题目自定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与范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优秀教案范例

优秀教案范例,内容附图。

教案的(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