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时间:2024.5.2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提及江南,在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许多景象:烟雨蒙蒙的湿润季节,绿荫如烟的沿河柳枝,接天莲叶的荷塘,青瓦白墙的阁楼窗棂,细长幽深的小巷和街道??也会想起一些人,江南的才子佳人,江南的痴男怨女,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伤春悲秋。我不曾到过江南,对于江南的印象仅此而终,但我依然喜欢,甚至向往江南,江南的一切都给我无限的想象,美的不美的,我都好奇。曾经想象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一定很幸福,很温柔。就像生活在云端,生活在梦里,美丽而朦胧。终于读到一首诗,它包含了所有我对江南的想象,也包含了我没有想象到的江南,近距离的感受了江南的哀伤和美丽。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读过郑愁予的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它的《错误》。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以蕴藉凄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古老瑰丽的中国故事---思妇等待。这首小诗自从19xx年发表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整个台湾便传诵着“达达的马蹄”之声。后来《错误》还被冠名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读过这首诗的很多人都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有人评价这首诗“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有人评价为“轻巧清隽”“美丽哀伤”,甚至有人说这首诗“堪与宋词小令相论”。这首是全文只有九行,九十六个字,这些文字要如何组合才能博得如此美誉,配得起这样的夸赞?这又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错误》何以值得人们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我想是因为它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都是美的,就像冰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错误》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隐藏在它精准的文字背后那巨大的美丽,谜一样的内涵,以及对传统闺怨主题的继承和发展。

诗人从诗的第一句就暗示我们错误的由来。女人寂寥的花开花落形成对比,‘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如莲花的开落’,以复杂的句式预示了双

向的错误结局。”而耿占春先生则认为“比喻别扭而不新奇。这个别扭的句子似乎是说一个江南的女子在孤独无望地等待他。而他只是走过而已。”郑先生现身说法,“起头的两行引句?‘是用隐喻和叙述的手法为人文思维部分做伏笔,所以,‘莲花’不属于后面七行本诗中小城的场景。”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的大背景之下的一个小景:江南特有的青石小城的街道小巷,阳春三月静立于鸟语花香、柳絮翻飞的迷梦哀伤之中。一女子静立窗前翘首企盼??这样跳跃的图景,表现出诗歌的图画美,画工是画不出人传神的思绪,而诗歌却淋漓尽致的表现着诗中人的情感和哀伤,仿佛那忧伤的人就是读诗人自己。诗人将画面定格于这样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出路过江南的“我”和等待归人的“你”,“我”刚好偶然路过你的窗前,“我”看到“你”的那一瞬,就引来到了“你”失望。相遇是美丽的,只是它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只能是一场错误!这首诗明显承续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表现了“思妇的等待”这一古老主题闺怨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

从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开始,“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就出现了“思妇”这一形象出现,闺怨诗的主题开始逐渐形成。而后又有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细腻而含蓄地描写了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等等。而入词则有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同样的主题和意象在温庭筠笔下,闺怨诗的的主题更加明显,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直接、哀怨之情满溢诗词字里行间,作品的情节性.也更加哀婉凄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自蒴洲。”(《望江南》)我们看到,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直到夕阳垂金,“斜晖脉脉”,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表明的了女子

的命运,只能是失望的等待。是永远的徒劳。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她等待着远方归人。明显的主题上是有闺怨诗的痕迹,同时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他将前人的“闺怨”诗化为现代语言,表现出一种古典的美,成为郑愁予爱情诗中有代表性的佳作。下面一起来欣赏《错误》这首诗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帏、向晚??如此意象,我们并不陌生,这些意象在古人的诗词中频频出现,每次看到这样的字眼,我

就会觉得整首诗或是词的意境就会美不胜收。古典的意象可以营造出伤感的凄凉的意境而一首诗的好坏.常与它在意象方面的表现优劣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用“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来形容女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容颜一年年衰老,一年年憔悴,从另外一个角度也透露着女子的等待很漫长。不知莲花开了多少季,而归人仍然不见踪影,等待、等待、等待??该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才会让女子这般痴情的等待,该是怎样的一段故事才会让女子这般义无反顾的守候?用“莲花”表示的不仅是女的容颜还有女子高洁的心灵,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漫长的等待中也许会出现无数个像“我”一样的过客,也许就会有人胜过那无可替代的“归人”,可是女子却总是将心紧掩在小小的窗扉里面,不曾为任何“过客”开启,在孤独中等待,在等待中孤独。在等待中女子的这颗痴心也渐渐变成了一座城池,仅仅拥有女子和归人回忆的城池,坚硬保守而封闭。在这座城里女子是寂寞的,凭栏远望,只盼归人,然而归人却遥遥无归际。“莲”谐音“怜”,诗人怜惜这痴痴等待的女子,江南的女子细弱柳温如水,耐得住这样的痴等的女子,必是坚强善良的女子,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同样温柔如水的的岁月里她不受岁月的蹉跎坚定等待的一片清心, 虽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可是认识抵不过“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惨(李商隐《无题》)。只怜她等待的辛苦,怜她已逝的容颜,怜她孤寂的心。女子的感情就这样凄凉着,美丽着,诗人没有直面的描写女子一句,完全从“过客”的角度和心理过程来表现女子的情感和想法,可能只是猜测,也有可能就是事实,江南的痴男怨女多了,也许诗中的这女子只是在“过客”途中遇见的女子的一位代表,伤感和哀怨弥漫着整个江南的小巷街道和每一扇佳人等候的窗棂。

“东风”似乎成了“归人”的青鸟(李商隐《无题》中用青鸟指代信差),为等待的佳人殷勤送信,“东风不来”女子的心就永远紧闭,哪怕是千柔百顺地柳枝,东风仿佛也成了慰藉心伤的良药,以摧枯拉朽之势可以带走女子等待过程中的痛和苦。

诗中句末,字音两两相谐,是无意也好是巧合也好,哪怕是有心,押韵总是会使读者赏心悦目,感受到音韵之美。音谐意聚,会使人读诗的人主动想象诗的意蕴,诗的内涵,主动发现诗歌的美丽,没有谁在诗中看到诗人咬文嚼字的表现是的美丽,读诗人的心头自然会浮现美丽的评价。

诗中频频出现长短句和倒装,不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噱头,而是体现诗歌的内涵,“我打江南走过 /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这样的长短句告诉读诗人:过客匆匆而佳人的等待却很漫长,长短参

差错落,与诗所展开的时间长度全然配合——诗序形式的展现呼应了此诗内容的奥妙。” “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倒装的言外之意是强调女子的坚持和封闭。利用结构的调整来表现诗歌的主题以及古典意象的巧妙安置充分显示了诗人“中西合璧”的良苦用心和匠心独运,用现代的笔触表现古典的主题,诗人就这样证明“中国的中国诗人” 4的真正解释。

这首诗的美丽不仅限于以上的几点,最美丽的,我想要归属于它所蕴含的情感之美。在江南的那个小镇上发生的那个美丽又动人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等待,关于思念,关于牵挂??

现在,我将要与你分享我眼中美丽的“错误”。

又是一载刚过,又是一年之春,我打江南走过,在这个春季有了一些不同:两个人相遇,却彼此陌生,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在他们相遇的这一刻这种情感里出现了矛盾,想着是“归人”回来了,急着想看他,却又有些害羞,怕自己在没看见“归人”以前 自己却被他看见,等着自己的心上人归来,又怕让他看见自己的清减!这是女子的矛盾。另外还有“我”这方面的矛盾,“我”只是个过客,将要何去何从还无定数,却制造了这样的错误,是“我”的错还是别人谁的错?这两个矛盾却都无法解决,看着“你”的伤悲“我”却无所适从,“你”的悲伤是“我”带来的?“我”无意闯入“你”的等待之中,却打破了“你”的希望。看见“你”,“你”已不再年轻貌美,也许“你”当年正是拥有花容月貌打动了“归人”,而今却像极了一首诗中所写到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的《长相思》)一样除了年年岁岁的等待还是等待!诗人用“莲花”来形容女子的容颜,证明女子曾经的美丽,虽然只是偶然一瞥,足以验证女子过去的美丽,莲开一夏便凋零,哪有不老的容颜?女子的容颜就在这场等待中渐渐失去光华。“我”看到了“你”的等待,看到了“你”的失落,看到了“你”的悲伤,注定“我”只能给“你”一个背影,“我”背过身虽然再看不到“你”的样子,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你”的失望和悲伤和惆怅。

“我”只是“过客”,江南于“我”而言,只是途中的风景,信马走过青石的街道,却无意发现“你”凝眸眺望,“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我”打乱“你”等待的心绪,打断了“你”的矜持的守望,“我”给“你”归人到来的希望,可是“我”不是归人,看见“你”在发现“我”不是“你”所等之人时,“你”瞬间显露出的失落和失望,这由希望转为失望的过程皆是因我而起“我”该责怪自己,可是“我”能怎么做呢?“我”只是过客,“我”有自己的旅途要去跋涉,看见“你”的伤感,“我”责备自己闯入“你”痛并快乐

的等待时,也感到失落,“我”是过客,“我”是游子,也许“我”的家中也有这样一位痴等的女子,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还有可能是恋人,“我”告别她们却闯入“你”的等待,“我们”相遇是美丽的,可是“我们”只是遇错了人,伤了错了心,却只能自己承受,“我”达达的马蹄不仅敲醒了“你”沉睡已久的爱情故事,也敲醒了“我”的思念。触动“你”的心,故而成就了诗的美丽,也许“你”“我”的相遇本该是美丽的邂逅,也许还可以发展一段动人的故事,可是不同的目标所存在的分歧只会让这场意外成为错误,即使美丽,它仍然是个错误。女子的感情就这样凄凉的继续,过客的慨叹也这样蔓延,两个的情感各自开花,错误就像是江南的春景一样摄人心魄的美丽。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渲染诗歌的意境,虽然仅仅采用了最最常见的简单意象,可是在江南的春季,在梦土上传诵爱情的故事,本身就会使读诗的人浮想联翩,诗中没有写到一个“愁”字,读者却能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似乎还会期待过客与等待归人的女子可以有一个美好回忆的故事,但是归人却很负责人的告诉读者: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原来读者也在不自觉的犯错,用臆想中的故事安排诗中人物的命运。错也好,对也好,过客走了,她依然会守在窗前,继续等待,等待归人的归来,等待爱情的春天。离开江南后,过客继续前行,只是从此以后的路途有了这般的回忆变得沉重却哀伤的美丽。

诗人用这样的抒情方式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一个人,朴实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华美的讯息,将一场相逢和分别娓娓道来,将一场爱情故事慢慢谱写,《错误》从此便成了朴实而华美的乐章。久久回响在每一位都市人的心田。朴实、华美这一对词语似乎存在矛盾,可错误何以美丽也有些矛盾,这是诗人的感触,也是我与你一同分享的我的感受,又见那美丽的“错误”!

郑愁予用现代人的视角,书写古代人的伤感,用现代的中国文字表达曾今的江南故梦,用古典的意象绽放诗歌的美丽和光华,《错误》成了不陨的流星不败的烟火,一直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第二篇:《错误》赏析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xx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

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 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xx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

19xx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

19xx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

19xx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

19xx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

19xx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 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

19xx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

19xx年至19xx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

20xx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 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 20xx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xx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xx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熔岩”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这里有冷暖色彩的对比,天边的夕阳虽然酡红,但却给人只是近黄昏之感;脚下的石板路悠长冰冷,却是所在者无法逃避的路。联系上下文,温暖的夕阳却远在天边且即将西坠,这间或暗示等待者心中渺茫的期待仅是一抹遥远的暖色;而冷清的、踏在脚下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寂寥的等待。所以,此句所构造的画面看似荡开其实紧贴着主题。它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比来暗示情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此节四五句是对一二句的同义反复,但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

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

综上,这首诗有几个特点非常突出:

一、古典意象、意境的化用: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的理想空间,这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

二、叙事性和画面感的结合,将叙事化为画面象征的手法:此诗避开直接的抒情,将具有叙事性的段落化为一个个富于象征性的画面,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让人联想出几个形象直观但又富于象征暗示的画面。

三、密集的铺垫和照应,细腻的心理刻画:如上所言,此诗多处用到铺垫和照应,这些照应共同补充了一个闺中女子等待的形象。如果说第一节“莲花的开落”只是让人抽象地理解到一个女子的期盼和失落的话,那么第二节的“跫音不响”就进入到这个女子期盼的耳朵里,来倾听一种具体的期盼和失落;而到了第三节的“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则进一步进入她的内心,坐实了期盼和失落的源头——思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游子“我”对一个不认识的闺中女子寂寥守候的体恤,其实源于他对在家中守候的爱人痛苦思念的理解

和愧疚。

但也有人对诗歌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此诗作者郑愁予身在台湾,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国母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考虑到郑愁予的年龄和经历,考虑到和他同时代从大陆去台诗人所共有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就有《乡愁》《乡愁四韵》等);也考虑到诗无达诂的原则,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理解。

更多相关推荐:
读郑愁予《错误》有感——《心未凉,梦已殇》

心未凉梦已殇读郑愁予错误有感佚名马蹄声过飞扬的柳絮揭开了谁的春帷忧伤婉转油纸伞下的眼眸飘着澄澈迷惘惊起多少尘封的雨巷你消瘦的背影渐行渐远纤纤素手抚不平我江南颤动的波澜听梅雨微寒看月光凌乱我淡淡痴痴的笑哪怕许下几...

《错误--郑愁予》阅读与欣赏

全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简单翻译错误描写...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读后感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读后感姜珊这段时间公司内部掀起了一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学习的目的就是把毛泽东的用人治军治国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生活中去同时将毛泽东时期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深刻的与现实工作生活相联系明...

《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观后感

12417184412工商6班徐世栋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观后感在这节课中我们看了余世维博士的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的教学视频通过这次教学视频让我受益颇多余世维博士的演讲生动幽默深入浅出把哲理蕴藏于谈笑...

《错误的教育》读后感

错误的教育读后感错误的教育是印尼著名作家阿布杜尔慕依斯的代表作是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文学中第一部反应民族矛盾的长篇小说在印尼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帝位这本书通过叙述汉纳菲和柯丽的爱情悲剧刻画了一个盲目崇洋背弃...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名外国诗人的作品我们的错误我才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人人都会犯错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完美的而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该怎样对待呢有的人犯了错就向受害者诚实地道歉这样别人不仅不会怪罪你还会...

容易犯的101个错误读后感

中国企业员工最容易犯的101个错误读后感计划合同部钟意读书是一种快乐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安慰也可以从书中对照自己人生起落的原因读书是一种疗伤我们可以在自己流泪的时候寻找主人公的坚强也可以在困惑无助的时候...

余世维职业经理常犯的11个错误——读后感

听余世维职业经理常犯的11个错误个人心得听余世伟讲座后的感想Anist简介余世维先生是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等首先很感谢吴总的...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

我们的错误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名外国诗人的作品我们的错误我才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人人都会犯错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完美的而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该怎样对待呢有的人犯了错就向受害者诚实地道歉这样别人不仅不会怪罪你还会...

统计方法常用错误的读后感

读后感当我们看到材料时首先应分析材料中的自变量X有哪些因变量Y是什么再分析自变量存在哪些水平因素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有在自变量范围之外的某些因素虽不可控制但却会随因变量Y的变化而被观测到则这类因素称为协变量...

西方文化读后感

错误的喜剧读后感在选择读一本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时候他的许许多多的作品让我不知道该选哪一本很多的经典之作我却选了错误的喜剧因为我喜欢这个名字首先喜剧就奠定了这部作品肯定是诙谐幽默的而错误的这三个字也表明了这部作品充...

外国文学(古代)

外国文学古代文学4个比较主要的文化体系文化圈1东亚文化圈以中国日本为代表2南亚文化圈印度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4西方文化圈欧美文化基督教文化希腊精神人本强调任性的沉咏希伯来精神神本灵性的欢歌古代文学的概念界定1名...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