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学案

时间:2024.4.27

西华一高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组名: 姓名: 日期: 编制:

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黄庭坚、陆游及其诗作;积累基础字词。 2.技能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黄庭坚坦荡的胸襟,体会其知音难觅、朋友分散的感慨和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展示课导学]

反复诵读诗歌,了解黄庭坚、陆游的诗歌风格,从诗歌的分析中把握“借景抒情”的鉴赏方法,把握本诗善于用典的特征。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登快阁学案

1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 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

基础题

1.这首诗选自;作者是;朝代。

2.这首诗通过诗人登临快阁的所见所感,描绘出了一副的图景,表达了诗人 。

登快阁学案

发展题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登快阁》都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

2.有人说《登快阁》这首诗的主旨落在一个“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提高题:

1. 请对比分析《登快阁》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2.《书愤》所体现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如辛弃疾《破阵子》、岳飞《小重山》)的作品思

高考对接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题: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美文阅读】

千年一放翁——陆游

初识陆游,是在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里;再识陆游,是在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无力吟叹中;深识陆游,是在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终生遗憾里。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的一生,我想了解他,陆游!

(一)钧天九奏箫韶月,未抵虚檐泻雨声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阴补登仕郎,二十八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二十九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 3

名;三十三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只是,在贵族生活奢侈成风的时代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普通百姓,无奈啊!

可是,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所以,陆游伟大!

(二)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昔日的青梅竹马,昔日的花前月下,最后,只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黯然凝望着断墙柳絮,回忆着过往,抚慰者心伤。

二十岁,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然而,生活的太过幸福似乎总是预兆着痛苦的到来,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的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束缚,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的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留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的洗礼中淡褪了痕迹的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惟独消磨不了真爱的诺言,掩盖不了爱的真谛。千年了,将近千年了呵,还能依稀想象当年那个陆放翁:身着官服,洋洋洒洒,抒发己见;横刀立马,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山阴沈园,遥想佳人,借酒浇愁。陆游的一生太过丰富,也充满太多悲情,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他完整的一生。过去了,毕竟都过去了,千年的眷恋,千年的不朽,只徒留千年的想念。

始终难以忘怀,千年前那个你——陆游!

[自主反思] (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4

发展题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

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发展题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①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

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4、《书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②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5


第二篇:《登快阁》跟进练习


《登快阁》跟进练习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11分)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3.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4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11题。(22分)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登快阁跟进练习

1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A.舅李常过其家( ) B.闻者壮之( ) ..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 D.举以自代( ) ..

5.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未间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以勇气闻于诸侯 ..

C.学甫而不为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D.因自号山谷道人云//相如因持璧却立 ..

6.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3分)

A.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太龙观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3)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2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1分,“秋景”1分,分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4.(4分)A.过:造访。B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C.俾:使,让D.举:举荐

5.(3分)D(因: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A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前为连词,译为“来”,后为介词。译为“凭”;C为:都是动词,前一个译为“模仿”,后一个译为“做”。)

6.(3分)B(A“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母”旬反映他韵孝顺。C“蜀”句表现他的淡泊,“乐”句介缗他的名号的来历。 D“丐?句表现他的直率,“至”句介绍他被罢免知州后新的官职)

7.(3分)A(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8.(9分)(1)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

(2)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直言回答,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3)陈师道认为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 3

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直言回答,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认为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4

更多相关推荐:
登快阁.赏析doc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

论语名句 答案

论语孟子119xx全国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19xx全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319xx全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419xx全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20xx届上海高三一模名句默写汇编

20xx届上海高三一模名句默写汇编1宝山区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道阻且右诗经蒹葭2鸟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3洞天石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5地势坤易经坤6往者不可谏论语微...

课内名句+实词抽默

300实词检测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5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lt指南录gt后序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国殇7生孩六...

关于酒的名句

关于酒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葡...

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李白的千古名句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6安能摧眉折腰...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1金陵酒肆留别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长风破浪会有时...

九上古诗名句

九上古诗文名句积累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背诵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女子登楼远眺盼归人而不得...

20xx届高考语_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一新题模拟120xx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20xx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古诗文默写8分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敏而好学不耻不问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三个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东之...

泰山诗句及名言名句、成语、词语

诗句游泰山李白其一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

邻水二中高二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比赛决赛试题

邻水二中高二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比赛决赛试题班级姓名成绩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

登快阁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