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欣赏+训练】《观书有感》(田K)

时间:2024.4.20

1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主题

本诗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以源头活水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人们还常常用后两句来比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赏析

前两句诗写“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写得十分生动。

在此基础上,诗人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句。诗人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题库

1、 本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借景喻理。以源头活水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2、理解性默写

(1)诗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2

(2)诗中暗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第二篇:《观书有感》(六)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意,懂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变得聪明。

2、 初步懂得写景说理的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4、 初步了解古诗的书写条幅格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场,课前导入。(三幅图:2幅景

色;1读书方面的漫画)

1、(课题:古诗两首,课前板书好)课前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

就先来做个看图猜诗句的小游戏:看到这幅画面,你会吟诵起哪一首古诗呢?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谁来诵一诵、3、由此,你还

想到了哪些读书方面的诗句或名言。

4、导入:同学们,刚刚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激励我们在书海里遨游,在书香中成长。今天,

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观书有感》。

二、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学习任务一

一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理解的字

1

词可以圈出来。

1、学生自由读: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2人 3、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好这首诗。 5、请大家再默读下全诗,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三、逐句讲读,理解诗句。

学习任务二

二读诗:每句诗主要讲了什么意思?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圈出了本课的三个生字,我们就先来看看一、二两句。(PPt出示

一、二两句)

(一)讲读第一句

1、这个“鉴”字是什么意思? 2、追问:那“鉴”怎么会和镜子有联系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造的这个字。

——看,

观书有感六

(出示动画,古文演变动画

观书有感六

(人)

观书有感六

(目)(皿,水盆),(注意解说相机指引)。古人最初没有镜子,就在水中看自己的影像。所以鉴就有了镜子的意思。那“一鉴开”的意思就是?

3、拓展:你还在哪里看过这个字?(鉴宝;引以为鉴)

4、学写:这个“鉴”字多有趣啊,我们来学着写一写。正楷、行楷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是啊,部分笔画相连是行楷的基本特点,这样能提高我们的书写速度!看老师怎么写行楷的“鉴”。??来,描一个,写一个。——点评。

5、理解了“鉴”字的意思,那你能用自己的 2

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A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你说的很对,那诗人怎么会想到方塘像一面镜子呢!想一想。a清澈透亮(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点读)b水面平静(此处不一定非要说到这一点)(有一个成语说的好,就是“水平如镜”)(你再读一读,你再读一读)。c远远的看过去造型很像。

B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一鉴开”怎么理解?好请你试着说完整。

(二)讲读第二句。

过渡:池塘是这样的清,这样的静,走近些,在这打开的明镜里能看到什么啊?

1、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2、 提问:看到了什么?(天光云影?共徘徊)——哦,是的,天光是什么?(光线,天上

的光)云影呢?(云的倒影)。

3、 那天光云影共徘徊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结合图片,同桌之间试着用生动的语言

来说一说。

4、 结合诗境理解“徘徊”:a水里(不是水面!!)的天光、云影,风一吹,一会过去了,一会

儿好像又回来了,其实又是一批云影了啊。就像人一样,来来回回的走动,这就叫“徘徊”。——谁还想说一说?

b你说的很好,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点评:连天光和云影徘徊的样子都看的清清楚楚)

5、 同学们,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半亩方塘,它有什么特点呢?能有一个字来概

括吗,自己读一读。(清)大家同意吗?你们 3

都是朱熹的知音啊!

5、小结: 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谁来有感情读一读这两句。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三)讲读三四句

诗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到眼前景象不

禁发问:引读“ ?? ”,朱熹在问什么呢?那清如许的意思就是~。

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了疑问、思考)诗人

找到答案了嘛?

2、留下思考时间——交流——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方塘为何如此清吗?

——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留下思考时间)(之所以??是因为;如果没有??就没有/哪来;要是没有??就没??)

3、一咏三叹,齐读:是啊,同学们,正是因为源头活水,天光云影才能徘徊(读一二)(红字);正是因为源头活水,池塘才会如此清澈(三四);正是因为源头活水,诗人才会如此喜欢,如此留恋(全诗)。

四、审读题目,理解诗意。

学习任务三

三读诗:思考,诗题为什么是《观书有感》?可

观书有感六

读这首诗的题目。

1、 学生读诗的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能抓住主要内容用

一两句话说就更好了)

2、 大家读得很认真,到底是“观书”还是“观塘”?

3、 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相机补充板书。 4

学生回答的格式是:我认为是 ,因为

也认为

(这就要形4、点评: 结合你生活实际,说的再具体点吗。

还有谁想说 有不同的观点吗?

一个人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

识,才会越来越聪明,与时俱进。

就像这池塘里的水一样,越来越清澈。

呀,读书不仅使你变得聪慧,还让你像这

方塘一样,拥有了包容天光、云影的大胸怀!

6、 小结提示:哦,诗人不仅是观塘,原来是借方塘活水来说明读书能使人聪慧、能使人

心明眼亮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常常问问自己:引读后两句。

6、简介作者:诗中有画,诗中喻理,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他就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朱熹,他为何有这样的体会呢?自己默读下。

(朱熹:他是南宋学者,对经学、史学、音乐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研究。 他是哲学家,吸收和发展了程灏,程颐两兄弟的学说,是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还是教育家,从教五十余年,有鲜明的教育观点。 他博览群书,精密分析,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被尊称为朱子。)

5

7、看了这段资料,现在你知道诗人朱熹为什

么会写下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吗?(2、3人)

6、朗读背诵:哦,原来这首诗是诗人朱熹读书的感受,也是他的生活经验啊。写的多好啊,让我们把它铭记在心,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开始吧。

7、齐背:配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诵一诵。

五、对比异同、诗词欣赏。 学习任务四

请你比较《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过渡:同学们,宋代是个哲学思辨十分活跃

的时代,像这样说明一定道理的诗非常多。比如:(引读)

1、 学生交流。 2、 老师小结:这两首诗同是说理诗,陆游用直白的方式,而朱熹采用隐喻,向我们表明

了读书的观点。

3、诗家即书家。看。 六、书写指导,了解条幅。 过渡: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能文善书。

1、欣赏。旁白:他们留下的这一幅幅优秀的诗词书法作品,有的洒脱流畅;有的力透纸背,

有的刚劲饱满。(PPT:草书、楷体、行楷)

2、看到大家的惊艳的眼神,是不是也想写写看?

——(出示范本)这是我们学校老师写的《观

书有感》的书法作品,看,它和我们以往的书写有什么不同?(1)是啊,古诗条幅书写时,要竖 6

着写,从右到左,不写标点,(2)纵向、横向要对齐 (3)不是楷书了,行楷要注意笔划部分相连。(4)这是落款。为了美观,诗题可写可不写,但是你的名字一定要落上。今年是20xx年蛇年,按照中国的传统纪年法就是癸巳年,而且便于和主体区分,落款里的字要写的略写小点。(2、3个说说)

3、——好,同学们,拿起笔,试着写一写这幅作品。(播放古筝曲。)

4、拿一个优秀的点评(整体布局,字与字间的距离,横向、纵向、落款??

5、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在写“徘徊”的时候有点犯难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

双人旁,以“徘”为例,看老师的运笔过程,两撇相连,不出尖,笔断意连,写一竖。左窄右宽,横要连。【徊的双人旁也一样,回的最后两横可连写】下课后,大家再把这个字多些几遍,加深印象。

七、布置作业:

1、同学们,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写艺术,她就像无图的画,无行的舞;无声的乐,

课后请大家继续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下节课展览评比,同时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第四题。

下课。 八、 板书:

观书有感 说理诗

7

更多相关推荐:
解读《观书有感》

解读观书有感观书有感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

观书有感赏析

观书有感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

观书有感

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材简解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22课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

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阅读指导观书有感朱熹1读通全诗预习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理解词语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

观书有感二首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一鉴开其一观书有感二首此日中流自在行向来枉费推移力艨艟巨舰一毛轻昨夜江边春水生其二

拓展学习: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1艨艟也作蒙冲古代战舰这里指大船2向来从前往昔3中流河流的中心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材简解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

七律观书有感

七律观书有感冉启杰佶屈文章常自愧偏于书牍觅知音东篱采菊香盈袖野渡横舟愁浸心夜雨鸡窗寒切切高山陋室泪涔涔平生孤孑悲麟笔愿效诗仙邀月斟

观书有感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