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私人阅读史》有感

时间:2024.5.2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读《私人阅读史》有感

暑假读了胡洪侠、张清主编的《私人阅读史》,看到了一些在读书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推荐的阅读书目。他们提供的读书经历、方法和书单都可以当样本看,可以当文献看,而且很有用。

看了他们的书单,我深深的感到他们是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 什么样的人生是充实的呢?有人说,是香荼伴经典,欣然同意之时我更想说,是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充实的人生不该离我们远去,阅读的习惯便是它坚强的支撑。 把阅读说成“悦读”再好不过了。这便把阅读与快乐串联起来,好读者不如乐读者。而充实的生活则必须要有快乐和丰富。

阅读可及夫游之乐。时间有限。阅读之心空间无限,悠悠间,万里山河踏遍。乘黄鹤神登黄鹤楼,随归雁悠然落江边,征蓬万里出汉塞,觥筹交错繁华赏长安。这读书,让你生命的历程陡然加宽,收获了心灵的震撼,变从精神层面收获一份富足。

阅读能及夫交流之乐。古来圣贤寂寞,唯有著书留其名。我们的阅读便是一次次同伟大灵魂的碰撞,一次次同伟大精神的交谈。那是“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那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气度;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和胆识——有这些,我会感到心灵的踏实,会感到生命的河流一下子深了,清了,静了,仿佛到了心灵更深的深处。

阅读更能及夫思考之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是

失败的人生。”而阅读,往往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读到圆明园的短章佚简,不禁泪下心酸,何等的辉煌,竟一日火光,皆成废虚,为何?读到雨果“两个强盗”的论断,才让我知道这样的珍宝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招引,而之所以这样正是“国不强”带来的“国之不国”的恶果。读到“面朝大海,春暧花开”我又会想,是怎样的灵魂在阳光下独自盛开,孤独装点世界。

风起之外,云涌。水盈之外,泉生。就是这种滋养,让人生充盈;正是这种滋养,让世人觉醒。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即使是网络阅读也好,重要的是真诚的用心去领略那字里行间包涵的睿智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并培养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人路不平,书香引。书香盈满,人生路。


第二篇:读后感


读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

在司考材料里读过马老的最后一课:《如何走向市民刑法》,其中强调保障公民人权走民主刑法道路的理念使我记忆犹新,因此又拜读了著作《比较刑法原理》,并对其中的几个章节产生了一些新的思索,可能有些天马行空甚至脱离原著但却是我内心所感。

一、刑法的任务和目的

古语云:“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恶也。”马克昌先生认为,不管各国刑法是否规定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是各国国情不同,刑法的任务有所不同而已。俄罗斯学者学者对其刑法典中规定的任务作出的解读是维护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保护各种形式的所有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捍卫俄罗斯联邦的宪法制度,预防犯罪。联邦德国刑法典没有规定刑法的任务,但耶赛克提出:刑法的任务是保护社会中的人的共同生活。而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第一条也体现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打击犯罪被置于首句,但刑法的任务和目的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打击犯罪上。韩轶教授在《刑罚的建构与实现》中写道:“刑罚的运用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刑罚权的来源表明我国刑罚的最终目的应是保护法益。”因此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应该毫无疑问的是保护法益,通过打击犯罪来保护法益。

写到这里联想到下午刑法课上对死刑能否废除的讨论,从刑法的任务看来我当时所持的以暴制暴的观念似乎不太可取,如果仅凭犯罪者践踏了人权而不再给予他法律上的人权保障甚至给予重刑,未免陷入了绝对主义刑罚理念的报复说,所谓“乱世需用重典,矫枉难免过正”。同时我对震慑效果的表述也存在严重瑕疵,康德认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用死刑预防重罪似乎是把犯人看做了司法的简单客体甚至工具,忽略了其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权,也忽略了保护法益的最终目的。张明楷教授在《刑法格言的展开》一书中主张的“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的并合主义观点也体现了“报应是刑罚的功能或本质,但它本身并不是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和任务一定是保护合法权益。

二、罪刑法定主义

罪刑法定是法治原则在刑事法中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刑事法治的认同。“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罪刑法定主义在刑法中的通说表述,但俄罗斯刑法,中国澳门、台湾刑法都将其表述为按照法律规定定罪和判处刑罚。马克昌教授说“罪刑法定主义的核心就是保障个人权利”,从罪刑法定的理论基础人权尊重主义来看,肯定式与否定式实质相同。但是一旦出现类似中国19xx年刑法的情况,法律中便明文规定了“类推定罪”这种处于罪刑法定原则对立面的内容,肯定式岂不成为了违反罪刑法定的帮凶,甚至是否存在罪刑法定都有待商榷?因而我认为否定式表述比肯定式更加能够体现罪刑法定主义。中国刑法则把两种表述结合在一起,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虽然略为繁冗甚至有些无侧重点可言的嫌疑,但也显得更加全面了。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罪行相适应原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展开,在外国刑法少有明文规定罪行相适应原则的情况下,我国刑法典在第5条和第61条明文加以规定,也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国刑法中贯彻的刑罚个别化原则也值得我们借鉴,或许可以把某些可以酌情考虑的情形合法化,既能追随全世界刑罚个别化的潮流,又能更好地贯彻我国的罪行相适应原则。

虽然中国刑法有了罪刑法定的规定,有了与发达国家刑法理论比较的前提和可能性,但刑法中规定罪刑法定并不意味着罪刑法定的实现,而是为之付出努力的宣言。罪刑法定主义

在中国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首先想要使罪刑法定司法化,就必须创造一个司法独立的大环境,在我国司法受到很多方面的干预而得不到真正独立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根据李洁教授的观点,司法机关一直受到行政权,党的权力以及各种保护主义的干预,法官也由于法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干预而无法做到独立,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但只有做到了司法权、法院、法官的真正独立,罪刑法定才有了司法环境方面的实现可能性。同时与法治进程相适应的,诸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司法人员。在读了贺卫方先生的《通过司法实现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与夏敏的《基层法官职业素质现状探析》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司法人员职业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虽然近些年得到了改善,但这仍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了好的司法人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的法律制度。但我并不认同“提高司法人员素质是实现司法独立前提,法官素质不够高所以不能放权”的观点,在我看来这无异于因噎废食,或者根本就是个可笑的借口。法治素养不够的法官没有独立审判的权力固然可以控制其错判误判,但也使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无法促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真正给法官以独立的审判权和与之相适应的司法体制,他们才能在对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真正地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反作用于司法独立进程的推进。虽然说得简单,但罪刑法定在我国的真正实现注定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进程,需要国家和全体国民的长期不懈努力。

三、死刑的存废

终于还是选了这一节,因为读了马克昌教授的著作后打算更正自己的某些观点,也许像吴老师说的一样,我的态度终将在经历更多事后转变。

针对死刑的将来,日本学者川端博说:“死刑在世界各国终将被废除,对此否定的论者可以说几乎没有。”但我仍然认为应该保留死刑,但限制其判决和执行。即使现代社会中死刑的适用范围日益缩小,或者从人道主义考虑死刑过于残酷,但我坚持认为对于某些穷凶极恶的犯罪者必须处以死刑,对于这种罪犯,其他刑种包括终身自由刑都已经毫无教育意义,从而背离了教育刑主义的初衷。我并不认为死刑会助长公众的残忍意识给民众带来心理阴影,毕竟适用死刑的只是极少部分人,而且国民感情无疑更倾向与保留死刑,无法成为废除死刑的主张依据。对于以误判为理由的废除死刑论,我认为该理论无法站稳脚跟,只要适用死刑的程序正当并加以限制,误判是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的,退一步讲,误判造成的自由丧失也是无法挽回不能恢复的,所以自由刑也是应该被废除的吗?另外,并不是所有规定可以适用死刑的犯罪都将适用死刑,死刑的使用和执行必然要加以限制,如日本、俄罗斯,保留死刑但对死刑的使用都采取极为慎重的态度,这才是现阶段的中国应该效仿的对象。俄罗斯刑法典第34条第1款规定:“死刑作为极刑只能对侵害生命的特别严重的犯罪适用。”中国刑法中可以适用死刑的犯罪虽然已经呈现减少的倾向,但适用死刑的犯罪范围仍然过广,也不够慎重,需要逐渐改善。最后,引用马克昌先生的论述:“死刑是有两重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既不能把它说得十全十美,也不能把它说得一无是处。在一个国家中死刑应否废除的议论,绝不能脱离该国的国情,特别不能脱离该国严重犯罪的发案率状况和国民对于死刑的感情和观念:否则就不免陷入脱离实际的空论,从而无助于废除死刑的努力。”

本书的很多内容都令我获益匪浅,也使我对法学学习的兴趣加深了许多,也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微博上摘录了很多其中观点。虽然只是初学法科,连门外汉都算不上,但无论以后身处何处,无论从事的职业与法律相关与否,我都愿忠于法律,虽然只我一人力量微薄无助于国民法制观念的改变,但我愿让法律的信仰和设身处地的公共理性情怀伴随我一生。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阅读读后感

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孩子人们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做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母亲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从孩子两岁多我和孩子的爸爸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要想顺利的阅读前提是必需要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关于识字其实到现...

课外阅读读后感

城南旧事自测题一填空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林海音写的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小时候的故事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四年级课外阅读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书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有优柔寡断的林冲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义薄云天的晁盖率直的李逵等等但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

中学生阅读读后感

中学生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营养师作者学校辅导教师我是一名十四岁的中学生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神往的地方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沉醉其中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间徘徊即使身处小小校园眼界和胸怀也会飞越时空被阅读中的世界带入...

暑期阅读读后感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柯岩中心小学孙丽娟炎炎夏日心里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心想心静自然凉于是打开自己的书柜蓦然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跳入我的眼帘做了3年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处理的过于...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小庄小学朱秀玲在教师群体中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

阅读课的设计读后感孙凌宇阅读是什么planninglessonsforareadingclass阅读课的设计一书中作了较好的定义Readingistheprocessofconstructingmeaningt...

读读后感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白马桥乡中心小学六班李诗琦指导老师江芳兰读书使人善于思考读书使人深刻使人睿智书给了人成长与精神的营养这本小学生之友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与感动谁说伟大的莫言童年是一阵欢笑呢他是一个生活贫困的人嗜...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

快乐英语阅读读后感InthishotbutenjoyablesummerholidayIhavetravelledalotofplaceswithmyfamilyAtfirstwewenttoseashoret...

阅读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