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秘密

时间:2024.4.21

资本的秘密

前言

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想要生存,必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不是通过他人的劳动,便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要想通过他人的劳动来获得生活资料,要么是作为国家机构的雇佣人员或成为社会必要人员由社会所供养,要么是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要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要么是作为拥有自己生产资料的个体小生产者,要么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雇佣劳动者。我们学习剩余价值理论,其目的就在于剖析这个使无产者成为劳动者和使劳动者成为无产者的现代社会剥削制度的本质。

凡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打工的雇佣劳动者,都能够感受到企业主和打工仔无论是在收入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的巨大差距。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终日劳作,却一无所获;而另有些人日日笙歌,却又日进斗金。对这种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方面的强烈感受,作为一种感性经验时时会萦绕在工人心头但却又使人百思不得其解。实在迫于无奈,要么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要么用官僚腐败和缺乏民主来搪塞自己。而理论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作为现象的感性经验上升到对本质的理性认识。具体而言,就是不仅要指出剥削现象的事实本身,而且还要说明这种剥削形式在历史上是何以可能的,它形成和消灭的条件是什么。为何在现代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下必然要采用剩余价值这种形式来对剩余劳动进行占有,以及为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炸碎这种剥削形式的资本主义的外壳——私有制。只有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的秘密,才有可能超越和扬弃这种制度。只有认识到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才有可能把劳动者从现代雇佣奴隶制下解放出来。这就是我们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正文

剩余价值的定义

在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对剩余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定义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没有的,是后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加以总结出来的。这是一个最抽象、最一般的定义的。它在这里涉及了三对关系。即雇佣工人vs.资本家;创造vs.无偿占有;创造的价值vs.劳动力的价值。这三对关系是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所在。但由于定义本身的抽象性,即便是得出了这个定义,我们依然无法知道资本家是如何能够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甚至我们都无法知道为何工人必须要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因此,仅仅掌握一些概念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概念本身在一定关系下的发展和转化来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或许也正是这样,马克思本人才没有给诸如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恩格斯阐述了这一思想,“即认为马克思进行阐述的地方,就是马克思要下的定义,并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但是,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它们不能被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

1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要在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展

现剩余价值,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阐明剩余价值。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例如,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不过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

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因此,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

2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我们正是依据马克思在这里所阐述的方法

来分析剩余价值这个概念的。下面各节的排列顺序的依据便是从稀薄的抽象上升到丰富的具体。

剩余价值的抽象规定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流通

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的转化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的消灭

1, 剩余价值的抽象规定:“G-W-G’。其中的G’=G+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

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可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了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殖了。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3

剩余价值最抽象的规定,就是它的字面意思,即一个超过原价值额的增殖额。这个增殖额是在流通中实现的,也正是这种增殖,使得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是价值存在的抽象形式)

剩余价值的抽象规定就是在“资本”的形成中加以阐述的,也就是说使资本成为资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剩余价值的这个抽象规定。

2, 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产品总价值超过产品的形成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就是价值已经增殖的资本超过原预付资本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一方的生产资料,另一方的劳动力,不过是原有资本价值在抛弃货币形式而转化为劳动过程的因素时所采取的不同存在形式。”4这里对剩余价值的定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前进了一步,它从剩余价值量的规定来对剩余价值的质进行定义。同时,由于这一点,也就不得不引进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范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凝结在产品的价值上,而这个产品的价值却超过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总和。这样,我们就把剩余价值从它的抽象规定下所必须的流通过程转移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而必须的生产过程上。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过去劳动的凝结,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了解到,这种过去劳动即死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那么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则只能是劳动力的使用也就是活劳动本身。这样,我们就把生产资料的价值称之为不变资本,把劳动力的价值称之为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购买和对劳动力的使用便是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在,换句话说就是资本的可变部分是榨取剩余价值的惟一来源。

由于要想顺利地榨取剩余价值,首先需要给劳动者付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可变资本,其次需要对这种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进行消费来使价值得到增殖。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7-18页。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76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242-243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

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劳动力的价值,另一个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费就是活劳动本身,对活劳动本身的使用能够进行衡量的天然尺度就是劳动时间。如果要想使价值增殖得以实现,则必须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要大于维持劳动者本身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也就是说,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我们知道,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因此通过延长工作日而扩大对剩余劳动时间的榨取,便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我们现在再来谈第一个因素,即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随着维持劳动者生存而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而降低。这种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在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上就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因此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对扩大对剩余劳动时间的榨取,便称之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彻底的革命。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使劳动者的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者的劳动在内容上也从属于资本了。而这种从内容上的从属既使劳动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又使生产的主体颠倒为价值增殖的客体。前者是由于:“工人作为独立的人是单个的人,他们和同一资本发生关系,但彼此不发生关系。作为协作的人,作为一个工作有机体的肢体,他们本身只不过是资本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因此工人作为社会工人所发挥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5后者则表现为:“一方面,价值,即支配着活劳动的过去劳动,人格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工人反而仅仅表现为物质劳动力,表现为商品。从这种颠倒的关系出发,还在简单是生产关系中,必然产生出相应的颠倒的观念,即歪曲的意识,这种意识由于真正流通过程的各种转化和变形而进一步发展了。”6

3, 剩余价值的流通:剩余价值的流通不同于资本价值的流通。资本的流通公式为

G-W-G’(G+g),而剩余价值的流通公式为w-g-w。之所以指出这点区别,是为了要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在商品生产过程当中,而非在流通过程当中。在资本流通的第二阶段,也就是W-G之前,W已经包含有剩余价值了。因此资本流通的第二阶段,却是剩余价值流通的第一阶段。剩余价值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仅仅是剩余价值流通的第一阶段,它需要第二阶段来补充,也就是从它的货币形式再转化为商品形式。从表面上看,剩余价值的流通形式与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从w-g-w。但简单商品的价值生产是由小私有者的自己的个人劳动完成的,而剩余价值的生产却是大私有者通过他人的劳动来完成的。形式的相似,使很多人忽略了内容的对立,而资产阶级学者正是用小私有者的简单商品生产的眼光来看待或说来套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化大生产。比如他们总是产权这个概念来混淆小私有制下的物权和大私有制下的物权,不能也不敢指出一种物权是保证小私有者的劳动得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而另一种物权则是剥削和压榨无产者劳动并使其所创造的劳动为他人所有的必要手段。 资本的总流通形式为

这其中既包含着预付资本价值的流通,也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流通。由于(W+w)即W’表现为无差别的同一商品,而(G+g)也表现为无差别的货币,因此正是通过流通过程把剩余价值的生产消解了,使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对自身的关系,而与劳动过程无关。这样剩余5

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386-387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53-54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3

价值就好像来源于与生产过程无关而由流通过程本身产生的运动,也就是属于资本而又与资本对劳动的关系无关的运动。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样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流通过程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正是如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只有在上升时期才会把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而一旦获取统治地位就迅速地又把研究的重点从生产领域退回到流通领域。资产阶级学者由此也就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限定在流通领域里,专注于供给和需求,消费偏好或机会成本等,而不问在生产领域中有着怎样对抗性关系的劳资冲突。今天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即庸俗经济学正是如此。

4,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也就是剩余价值的流通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在剩余

价值的实现问题上,曾经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剩余价值是无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实现的,即是说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都无法实现其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非生产性的阶级,如地主贵族阶级、金融贵族阶级,或者需要国家的政府支出来实现。这种理论被总称作为实现论问题上的消费不足论。其主要代表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俄国民粹派经济学家以及凯恩斯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是完全可以毫无矛盾地实现的。根本不需要一个非生产性阶级,国家也尽可能做一个看门人的角色,不要介入到国民的经济生活中去。整个国民经济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加以调节,剩余价值的实现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而毫无阻碍地、永恒不变地运转下去。这种理论被总称为实现论问题上的经济和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物主要由斯密、李嘉图以及经济和谐论的集大成者萨伊。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涉及到的还有资本主义剥削是否可以持续的问题,以及这种剥削是否有它的限度,甚至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会由于剩余价值无法实现而陷入崩溃。那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看待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呢?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段话,“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7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包含着阶级关系的剩余价值,是要在资本的运动中才能得以产生和实现。只有理解了资本的运动,才能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也才能明白资本是如何进行剥削和积累的。这样,剩余价值的实现就和资本的运动连在了一起。而资本的运动,也就是资本不断地抛弃一种形式,又不断地获得另一种形式,即从商品形式到货币形式不停地循环转化。这种不停地转化便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所遇到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矛盾。资本运动内在地所包含的矛盾使得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在一种充满着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中进行的,它使资本主义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成为一种偶然的东西。在这个由偶然性支配的生产方式下,固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这种促进本身却是以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作为条件的。总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在充满着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状态下进行的,它既不会像消费不足论者所主张的那样剩余价值需要一个“第三者”来实现,也不会像经济和谐论者所辩护的那样资本积累会毫无矛盾地、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正如恩格斯对运动的定义是一物在某处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样,资本的运动和剩余价值的实现同样也既是可能的而又是不可能的。

5, 剩余价值的转化:正如我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看不到价值的任何影子,看到的、接

触到的只能是商品或货币一样。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也找不到任何一点剩余价值的影子。作为内容的剩余价值是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而这些不同的形式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最接近剩余价值的存在形式,或者说以最贴切的形式来表现剩余价值7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121-122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4

的就是利润这个范畴。但利润既以自己的形式来表现剩余价值,但却又是以自己的形式来歪曲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或利润,恰恰就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就是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量超过它包含的有酬劳动的余额。据此,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它总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因此这个余额和总资本会保持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可以用分数m/C来表示,其中C表示总资本。”8这段话,既说明了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同一性,又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性。而这种差别性就在于:用可变资本v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C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利润率。正是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才得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相反则不可以。也就是说使剩余价值和利润相区别的是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而不是相反。资本的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在质上却是不同的。“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作为原有的价值额,同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9

6, 剩余价值的分配: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卖者和买者之间竞争关系和同种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竞争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依然存在,但同样的竞争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却获得不同的意义。这种竞争关系使得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得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样也就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使得剩余价值由资本家按照出资比例来分享它。因此作为单个资本家来说,它不是像奴隶主或封建主那样作为个体来获得他自己所榨取的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而是作为资本家阶级中的一员来按他的出资比例来获得总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因此,“资本就意识到自己是一种社会权力,每个资本家都按照它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的份额而分享这种权力。”10不仅同种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是这样,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也是如此。“虽然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收回了生产这些商品所用掉的资本价值,但是他们不是得到了本部门生产这些商品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而只是得到了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剩余价值或总利润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

11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剩余价值按照各个资本家的出资比例而在资本家之

间进行分配即“按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既使得资本家阶级相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在利益上表现为共济会成员,又使他们互相之间充满着残酷的竞争。对工人阶级来说,资本家是“共赢”的;就他们互相来说则是“他人即地狱”。资产阶级学者站在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一会儿说人性是有“合作共赢”的一面,一会儿则强调一方所得正是一方所失的“零和游戏”。这种相互矛盾人性论不过是对充满着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而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性。没有抽象的、超越一切历史时代的人性。马克思主义抛弃和超越了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和宗教神学的民主革命时所运用的人性论武器,而是用自觉地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作为武器来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虚伪和矛盾。

7, 剩余价值的分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按其所取得的收入的手段不同,可分为

三大阶级,即“单纯的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12作为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者和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者是不同的。前者所获得的地租是由雇佣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割的一部8

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50-51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57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0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17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77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1001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5

分,后者所获得的地租则是通过封建徭役来榨取和占有由小生产者所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其剩余劳动来获得的。资本主义地租是现代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而现代土地所有权则是土地占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特有形式。“无论在古代或现代民族中,真正的私有制只是随着动产的出现才开始的。”13作为不动产的地产,也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在经济上得以实现,即获取地租。这样不动产就可以变成动产,因为土地这时可以具有“价格”,可以成为商品流通的对象。剩余价值的这种分割,即由于土地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而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既使得土地所有者阶级能够从资本家阶级手中所榨取的剩余价值中分得一笔羹,同时也使得土地所有者阶级从属于资本家阶级。总之,因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14。因此也就使得资产阶级社会呈现出资本主义性质,即价值的增殖形式决定价值的占有形式。

剩余价值除了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割以外,还在资本家内部进行分割。随着资本主义分工的扩大,不但产业部门越来越多,同时还把商业部门独立出来,也就是把流通从生产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即商人资本取得商业利润,它与产业利润的区别在于它虽然不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但却取得与平均利润相等的利润。正是由于如此,所以“对商业资本来说,利润率是外部既定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完全消失”15。这样,剩余价值在商业利润的转化形式下,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存在。因为在商业活动中,被雇店员的无酬劳动虽然是不创造剩余价值的,但却能使商业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因此,这种无酬劳动虽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但却成为了商业利润的源泉。利润的占有和利润的生产分化了,利润的占有也变得好像与利润的生产无关了。因此,利润在商业利润的形式下,与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真空还要稀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生息资本也就从高利贷资本转变为借贷货币资本,利息也就逐渐成为利润的一部分。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发生了分离。由此形成了以资本所有权来取得利润一部分的利息形式和以资本经营权来取得利润另一部分的企业主收入形式。这种分离使得雇佣工人的劳动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和复杂难解。一方面利息表现为货币资本自己对自己的关系,表现为与社会物质生产完全无关的增殖方式。另一方面则把企业主的经营活动看作是雇佣劳动,把企业主收入看作是雇佣工资。利息完全是不劳而获的产物,生息资本家也是显而易见的寄生者,因此我们即便是弄不清楚它是如何通过转移职能资本家所榨取的剩余价值来对其所进行占有,但对它占有剩余价值的这个事实却看得很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在职能资本家对利润的分割形式即企业主收入上,却很容易把它看作为是复杂劳动的监督工资或管理工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复杂劳动呢?诚然相对于生息资本家来说,职能资本家是劳动者,但却是作为执行资本职能的劳动者,即作为使生息资本能够榨取剩余价值从而剥削和压榨无产者劳动的劳动者。“相对于货币资本家来说,产业资本家是劳动者,不过是作为资本家的劳动者,即作为对他人劳动的剥削者的劳动者。他为这种劳动所要求和所取得的工资,恰好等于他所占有的他人劳动的量,而且就他为进行剥削而亲自花费必要的精力来说,上述工资直接取决于对这种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不是取决于他为进行这种剥削所付出的、并且在适当的报酬下可以让一个经理去承担的那种努力的程度。”16对一个产业资本家来说,在繁荣时期,他的劳动就13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31页。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349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435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6

是如何去剥削劳动者的劳动;而在危机时期,他的劳动就是如何去使劳动者无法劳动即迫使劳动者失业。

8, 剩余价值的消灭:消灭私有制也就是消灭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为了保证生产

和占有剩余价值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也就是最大限度地生产剩余价值和榨取利润。因此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剩余价值也自然就消灭了。但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呢,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发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不再促进物质资料的生产,反而成为了物质资料生产的桎梏,也就是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曾经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得这种生产方式逐渐丧失了历史的合理性,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同时也

17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而能够消灭私

有制的,只能是由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阶级才能做到,这也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也只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解放全人类,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而问题便归结为一句话,如何才能消灭私有制。关于这个问题便是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

结语

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五次掩盖

第一次:通过总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被掩盖了起来,价值增殖看似好像只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的,而与在生产领域中劳动者的劳动无关。

第二次: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的生产再一次被掩盖了起来,价值增殖看似好像只是由资本的本性所产生的,而与所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无关。

第三次: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生产又一次被掩盖了起来,价值增殖看似好像只与预付资本量有关,而与所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量无关。

第四次,通过利润被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剩余价值的生产被掩盖得虚无缥缈。一部分价值增殖量被看作是资本所有权的自然产物,另一部分价值增殖量则被看作与资本所有权相对立的企业主复杂劳动的产物。剩余价值的消失殆尽,使得整个社会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看似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和矛盾,而是资本所有者阶级和资本经营者阶级之间的矛盾。任何一个工人,看来不是作为活劳动的人格化而存在,而是作为与经营者相同的“人力资本”而存在。

第五次,通过农业资本家把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剩余价值的生产被掩盖得了无踪影。地租被看作是土地所有者剥削农业资本家的产物,而不是被看作为土地所有者通过农业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所生产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产物。

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掩盖,也就完成了对剥削的掩盖,也就完成了对无产者贫苦命运根源的掩盖。资产阶级学者通过种种歪理邪说来试图说明无产者贫苦的原因并指出解决办法。现代无产阶级,不同于古代无产阶级,它不是因为懒惰不劳动而贫苦,而是因为终日劳动勤奋工作而贫苦;不是因为缺乏知识、技能而贫苦,而是因为掌握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而贫苦;不是因为缺少资本而贫苦,而是因为资本过剩导致相对人口过剩而贫苦;不是因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得太少而贫苦,而是因为商品生产太多以至于卖不出去被迫失业而贫苦。单个无产者,也就是单个的雇佣劳动者,或者说作为个体的打工者不论是通过勤奋工作还是努力学习都无法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多只能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已。要改变自己的命运,1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79页。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7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阶级的命运相联,不是通过个人奋斗和个人抗争,而是通过阶级运动和阶级斗争才能达到。因为剥削和压迫打工者绝不仅仅只是他所被雇的老板和他所在的国家,而是整个资本家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而整个资本家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便是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目的。我们只有理解了剩余价值生产的本质,理解了剩余价值生产的全部秘密,才能消灭剩余价值的生产,才能消灭私有制。既使整个阶级得以解放,也使我们自身得以解放,因为个人的解放只有通过阶级的解放才能达到。

8

更多相关推荐:
资本的秘密读后感

资本的秘密读后感班级10国贸1班学号20xx130324姓名黄雅仙什么是资本的秘密我未曾考虑甚至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第三世界和前社会主义国家获得成功仿佛这些国家被钟罩无形地阻隔在繁荣和幸福之外难道...

读德·索托《资本的秘密》有感

读德索托资本的秘密有感这本书之前读过一遍疑惑甚多甚至引起了我对欧美国家历史的兴趣不过本学期以来事务繁忙心意惫怠看书计划一再搁浅空藏了一箱书趁着间隙偷个闲心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考然后把借来的书还了吧一带着疑惑去重读1...

中伦的秘密读后感

中伦的秘密读后感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一个小内行本人看的只是很表面的门道国内的律师行业能称得上知名律所很少并且大部分都在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就是极少数顶级律所中其中一家申欣旺的中伦的秘密介绍的是中伦崛起的经过读...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它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写的是春节里的一天一个马戏团来到了翠湖公园沉寂的冬天终于热闹起来可是马戏团里没有动物明星没有空中飞人亲爱的...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陈昊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在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比如说马戏团改内容这件事情木头人团长和光头精致男不应该为了图钱为了让大人们开心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改变了马戏团的基本节目比如说...

资本论读后感——资本的统治

资本论读后感资本的统治题记事物在其表面上往往以与其本质相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的区别在于集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因为它深入人心让社会的每一...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张国华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从0到1最近大小公司都在学习个人看来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号召全民创业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创业宝典二是互联网思维方兴未艾三是风起云涌的财富神话是人都想出门走路碰到狗头金白手起家成为大...

花的秘密(课外阅读读后感)

花的秘密读1001个植物之谜有感这本书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在那天我十分高兴地接过了礼物并开心的对妈妈保证一定会好好保存此书可现实是没过几天我便把这承诺忘了今年的春节大扫除中我从床底找回了这本书并翻开津津有味的...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

勤学苦练才会成功从一年级开始妈妈就给我买课外书让我看我总是不耐烦一点读书兴趣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我在书店发现了笑猫日记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我从此我爱上了读书每一本笑猫日记我都认真读过我最喜欢的是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它让...

教师成长的秘密 读后感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如果你没有读过教师成长的秘密你会觉得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去读书并写出读后感是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当你把那本书读完后你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它教师成长的...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今天我终于把宝葫芦的秘密看完了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孩子在一天得到了一件宝贝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让他吃不了用不完玩不尽可王葆却没有因此感到幸福和快乐而感到很苦...

《秘密》读后感—书香燕京

秘密读后感密云二中高一八班赵宇秋听说这本书已经很久了翻开尘封已久的秘密通读之不知所云再略有所悟伟大的作家郎达拜恩以及心灵鸡汤的作者坎菲尔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葛瑞博士励志演说家哈里斯卡耐基传人普科斯等阵容...

资本的秘密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