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马克思读后感

时间:2024.5.14

浅读《保卫马克思》 ——苏良 C6121402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保卫马克思》是一本论文集,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作者阿尔都塞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者,在本论文集里针对19xx年代苏联政治波动导致的世界无产阶级思想“浩劫”写的一系列论文。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历史方面,阿尔都塞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苏共20大召开后,斯大林受到了批判,苏联共 产 党与中国共 产 党的决裂,这些对法国共 产 党的冲击很大。法国共 产 党从成立之初到50年代,深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斯大林主义在党内盛行,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失去了斗争的方向。在理论思想方面,哲学家思想被束缚,各种言论被扼杀,社会处在迷茫混乱的状态之下,法国共 产 党先是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党的很多理论家感到迷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情况不了解,甚至荒废了大把的时间在阶级斗争上,没有阅读过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著作,在当时混乱的状态下马克思的著作也被当成是一种意识形态来看待,他们在把以前所信奉的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完全抛弃后,又轻率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学说的解释。为此,阿尔都塞呼吁“必须从复习基本知识开始”,力图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而思想,必须去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阿尔都塞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歪曲,并且不断被侵蚀,发出了要保卫马克思的号召,必须要坚决批判人道主义的错误,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势必会混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原则区别,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它产生的伟大革命意义。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教条的理论框架中解脱出来。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得以体现,阿尔都塞举起了保卫马克思理论的这面大旗,开始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保卫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科学两种对立形态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二,对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分析;第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扩展;第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与多元决定学说的分析。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部分尝试进行解读,其他的三个部分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全部看懂。

“意识形态”和“科学”是贯穿《保卫马克思》全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本书中阿尔都塞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是科学的,而过去却把马克思的科学思想划到意识情态领域中。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资产阶级对其的攻击与误解,而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不坚定,阿尔都塞因此提出了马克思的思想存在认识论上的断裂,并且划分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阶段,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阶段与科学阶段,意识形态阶段指得是1845年之前的受黑格尔、费尔巴哈深刻影响着的青年马克思阶段,在马克思思想逐步成熟,并迈向新的领域这一时期,阿尔都塞称之为科学阶段。阿尔都塞虽然用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来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分期,但这种对立也不是说绝对的,还带有一定的辩证色彩。科学和意识形态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论和实践也常常被同时利用,要让科学和意识形态截然分开还是带有相当的难度。他说纯粹的理论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科学在其历史过程中不可能由于上帝的恩典而永远不受唯心主义的威胁和站污,即不受包括它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威胁和站污。

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阿尔都塞认为这两种观点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总问题”,总问题就是在思想的内部揭示了该思想的各个论题组成的一个可观的内在的联系体系,也就是决定该思想对问题作何答复的问题框架。某种思想按什么方式存在着,决定着思想的本质和特征,任何素材是可以进行加工的,整理出需要的方式,这就要求对思想的总问题给与把握,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就是其总问题不一致,相互排斥。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逻辑形式,意识形态并不以真实的方式反映外部世界的状态,而是以虚幻的想象来反映外部世界,营造虚拟的氛围,它存在于社会历史当中,但它却没有反应历史真实的状况,并没有起到历史的真实作用,并且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麻痹人们精神的工具。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像机中一样倒现着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的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2〕科学就截然相反,科学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真实反映的基础之上的,它同意识形态坚决的决裂,科学所反映的都是真实存在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

阿尔都塞主张“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思想观点,就是要阻止人们把马克思的科学当作整脚的教条,恢复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把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原则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非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认识,因而他要求把一切非科学的因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清除出去,把他认为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都予以排斥,凡是科学的东西都加以捍卫。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到攻击的时候,必须起来保卫马克思的思想,同马克思自己认识到的那样,把它思想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内容加以剔除,跟意识形态划分清楚界限,更好的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借助认识论断裂对马克思蜕变后的思想给与保卫。阿尔都塞指出,只有当马克思重新确定了一个系统向世界提问的新方式、新原则、新方法,即新的理论总问题后,马克思主义才进入科学时期。

阿尔都塞理论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有些理论观点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但是他们是在西方历史文化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和理论建构,包含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理论的超越点,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形态具有重要价值。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的保卫夹杂着个人因素,个别方面甚至是对马克思的修正。阿尔都塞反对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阵营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认为这样做并不能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地回应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从理论上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些观点是符合马克思发展需要的,他的理论探索也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但由于阿尔都塞没有解决好科学和意识形态、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这就使得他没有充分的完成他提出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任务。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保卫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在极力维护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了马克思学说的不足和缺漏,社会的发展有时按照一定的规则、甚至按照思想家们所预测的方向所进行,但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本身又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个挑战性的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存在危机,“危机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使我们看到了在马克思那里一直缺少的东西,因为今后我们迫切地需要搞明一自什么是国家、意识形态、党和政治。


第二篇:读后感3


【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

有感

【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此论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为梅洪元教授。该论文以建筑地域性为切入点,以地域性创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分析当前纷杂创作环境中的种种制约因素,对当代东北地区的建筑创作做了深入研究。此论文分三部分:

? 对当代东北地区建筑所处时代背景、创作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深入的、专门化的设计探讨,即地域性建筑创作。

? 析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技术形态等制约因素

? 解决因地方不同而导致建筑形态不同的问题,在适应的条件下做出最好的建筑反应。

现在主要谈论第二个方面,从而找出东北地区对建筑特有的影响因素,再利用到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上。

1. 复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东而西气候由湿润向半湿润、半干旱过渡;从南向北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南北冬夏温差大。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处于严寒地区,只有辽南大连地区很少部分处于寒冷气候区。东北地区冬

季漫长、严寒,春季风大,夏季短促、暖热湿润。全年总辐射100~130kcal/cm2,日照时数2800~3000h,日照百分率60~70%。冬季长达6~7个月,一月平均气温-6~-30℃,最低气温,南部-21~-28℃,北部达-40℃以下,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南部为115天,北部达220天,<-30℃天数,松嫩平原达20-50天,兴安岭80~100天,但沿海地区没有<-30℃的天数

地形及地貌:在影响地域建筑创作的自然环境因素中,地形特征也是基础性因素。地形与地貌会最直观地反映出基地的特征,也是地域建筑对环境最直接的映射。它们的特殊性不但表现在建筑的形体与表皮上,同时也反映在建筑的结构中。在进行单体建筑的创作过程中,地形地貌特征对建筑的形式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如大连丘陵地形与长春平原地形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对于建筑形式的选择。

2. 多元融合的社会文化背景

东北地区的社会文化包括四方面内容,满族文化、中原汉族儒家文化、异域文化和计划经济官本位文化构成了东北文化的四个层面。

计划经济官本位文化特点:东北地区是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对东北影响很大。东北是全中国官本位意识流毒最严重的地区。喜欢大台阶、对称式布局的建筑形态就是这种计划经济官本位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3. 粗放务实的经济技术形态

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落后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形

态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形态,建筑技术水平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加上历史上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建筑形态上就是当代的东北建筑仍将求“大”尚“侈”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手段,而相应地缺少现代建筑的那种精致性。技术、经济作为建筑得以实现的手段和基础,也是建筑形态不断创新的动力。对技术而言,从经济角度出发的建筑技术观要坚持适宜技术的原则。

更多相关推荐:
读马克思有感

读马克思有感马克思对我而言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只是一种传奇一种传说遥远而模糊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只是在书本上那些许的文字表面上的成就对于他本人的了解都是笼统的我怀着无比的好奇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一些这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共 产 党宣言4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论我国革命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amp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

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想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卡尔马克思逝世于伦敦的工作室三月十七日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举行了马克思遗体安葬仪式如今长眠伦敦海...

马克思读后感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有感许多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而忽视其内在的文化品格其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形态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科学性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是辩证...

马克思读后感

通过聆听老师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解读让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党校课程中开设了这一课题也是希望我们通过党校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品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许多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种意识形...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院系软件学院班级信息安全0802姓名吴姗姗学号20xx13080243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马克思读后感 三千字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革命性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的思维和社会...

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序言及第三卷二十四章原始积累读后感专业学号老师日期高中时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记忆犹新班固作汉书用了二十载寒暑司马迁书史记花了三十番冬夏欧阳修写资治通鉴历经四十岁春秋而马克思著资本论则耗尽了六...

《宇宙与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后感集合

从人类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试图触摸宇宙想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由于人类是慢慢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到足以研究清楚这个的地步因此直到今天这个人类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迅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

卡尔.马克思读后感

卡尔马克思读后感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但是他所著作的那些主义学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繁杂乏味又甚是遥远可在这本列宁的卡尔马克思里他用简括凝练的语言还原了马克思曲折平实的生平并且...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内容简介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

马克思读后感(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