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读后感

时间:2024.4.21

如何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

---- 读《爱与自由》有感

大自然创造了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够让个性不同的儿童得到发展?蒙特梭利强调说:“要给儿童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老师,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 “ 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老师能够追求自我成长… … 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 “ 如果一个成人的生命是一成不变的,他的个性就僵硬,他一成不变,他就没有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一旦处在变化中,他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否则你永远无法感知你的孩子。”

“老师就是这个环境中流淌的河流,如果老师不断地发展自己,整个环境就会变得有生机。” 那老师如何发展自己、给孩子好的环境呢?看了《爱与自由》一书,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关心和爱孩子

爱,尽量给孩子爱,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爱。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努力和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心也会逐渐降低。

二、学会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音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坏习惯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培养。所以老师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想办法努力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们找到成就感。有了兴趣,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和成就感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允许他们有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三、摒弃师长面孔,努力让孩子感到轻松快乐

虽然学校里的主要任活动是学习,但老师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做孩子们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有些父母和老师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四、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前,有句流行很广的话“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就是说,衡量学生好差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分数,说极端点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仅以此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那是很片面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老师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除了考试分数,老师更要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健全。

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这就是《爱与自由》带给我的点滴。

鲍爱琴

2013-8


第二篇:爱与死亡的矛盾同源——余华《活着》读后感


爱与死亡的矛盾同源

——读《活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xx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xx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xx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以上引自百度百科)吴凯

一、内容回顾

如上所示,余华的《活着》在出版之后,获得了各地的好评,摘得了许多奖项。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让本书如此受人欢迎?首先让我们先对本书来做一个简要回顾。

地主儿子福贵作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典范,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被赌客龙二出千算计后,福贵将所有财产都输掉了。父亲被他气死后,他终于幡然悔悟,准备好好过日子。然而,福贵又被国民党抓丁去打仗了。几经周转,侥幸活着做了共 产 党的俘虏,成功回乡。此时,他的母亲已经死了,女儿也哑了。后来,他的儿子有庆为县长妻子输血过多而死,本要报仇,阴差阳错之下发现刘县长就是以前的战友春生,不了了之。之后,女儿凤霞嫁给了搬运工万二喜,却生儿子大出血死了。祸不单行,后来妻子家珍也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夹死。最后,福贵和孙子苦根相依为命,过着穷苦的日子。好景不长,苦根也吃豆子胀死了,只留下福贵一人,他买了一头老牛,一人一牛,继续生活。

二、文本分析

《活着》的主要内容,一言以蔽之,见证死亡。福贵从土财主儿子到兵丁到贫农的过程,始终在见证死亡。父亲、母亲、战友、妻子、儿子、女儿、孙子等人一个个都在小说中凄惨的死去。在作者冷峻的笔触中,似乎不带一点个人色彩。作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记述这个故事,虽蔓延着淡淡的苍凉,但是却不是太过悲戚。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特点,让我们不禁继续追索。当然,不悲戚并不表示没有同情

与怜悯之情,但我向来不认为同情与怜悯有多高尚,同情与怜悯永远是上对下的。所以,我在这不准备复述福贵多么多么可怜,而我是多么多么同情。这些话对于这个故事来说,无疑已经是老掉牙的东西,并没有太大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许多读者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福贵能够一次又一次走出死亡的阴影,以一种近乎超然的心态继续生活下去?以至于最后全家就死剩他一个,他依旧坚强地存在于世。

我们先从原文来进行简要分析。

(1)家人的温柔与宽恕

在对家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部分:

“家珍从不顶撞我……”

“家珍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心里对我不满,脸上不让我看出来,弄些转弯抹角的点子来敲打我。”

“家珍也哭了,她一边替我捶背一边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

“家珍用牙咬断了线,看着我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作为福贵的妻子,家珍虽然是出自有钱人家庭,但是一点也没有富家女的娇惯之气。她事事为福贵着想,在福贵嫖赌的时候都不曾对福贵大动肝火。她就像一汪温柔的水,逆来顺受,接受一切不幸。福贵败光了家产,她只是一句“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并甘愿同福贵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被父亲接回城里后,她生完孩子后就急忙带着孩子回到了乡下的破屋。另外,她勤劳能干,甚至在死前软骨病极其严重时,依旧想着为家人缝补衣服。如此一个顾家的女子,谙习相夫教子,可谓是德貌双全。

家珍在小说中,就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天使,始终给不幸中的家人以生存的动力。福贵早期能够面对由富到穷的极大落差,并在人生道路上面对一个又一个困境,家珍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另外,小说中的另外一个女性角色,同样值得注意。

福贵的母亲,她在小说中的笔墨并不多。但是作者的寥寥几笔,却将一个温柔的母亲刻画得很清楚。

“我对爹说:你别犯愁啦,我儿子会光耀祖宗的。”……我娘听了这话吃吃笑,她偷偷告诉我,我爹年轻时也这么对我爷爷说过。

还是我娘知道我们男人心里想什么,她对家珍说:“男人都是馋嘴的猫。”

我那副模样让她信了,我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抹着眼泪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啊。”我娘到那时还在心疼我,她没怪我,倒是去怪我爹。

我们从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推测,福贵的母亲在年轻时由于福贵父亲的恶习也受过委屈,所以她在对待福贵时,对他的恶习有一种近乎溺爱的包容,还会劝说家珍。她相信福贵最终也会和他父亲一样走回正轨。有这样一种伟大的爱,浪子回头可想而知是理所当然。

至于凤霞、春生、二喜等人身上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关怀也让福贵获得了许多温暖,这些都是活下去的动力。

(2)战友的激励

在文中,在对待生死当面给福贵最大影响的,或许不是家人,而是他在被抓壮丁之时意外结实的战友——老全。老全当了六年兵,中途逃了七次,但是都被抓回了部队。在被围困之时,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食物也没有了,春生出现了沮丧的情绪。这是,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

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尤其是那句“老子死也要活着”,在逆境中透露出的强烈求生欲望,简直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给了福贵和春生莫大的勇气。在后来的人生岁月中,这段被抓壮丁的人生经历以及老全所说的这段话,无疑给了福贵生存的动力。

三、爱与死亡相伴的人生悲剧

在梁文道的《我执》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拉丁语系传统中,爱(Amor)与死亡(Mors)具有矛盾同源的关系,与Mortal(血肉之躯,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说法与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谋而合。福贵拥有了母亲、妻子、儿女、战友的爱,却总是面对他们的死亡。

众所周知,心理学上有一个常识,人生来对死亡有一种恐惧,或者说是一种对未知(死后的世界?)的恐惧。这种原生恐惧贯穿着人的一生。

当人首次或是前几次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角色代入,“我以后是不是这样憔悴地死去”?然后对死亡的恐惧就悄然蔓延。这样一种焦灼会始终潜伏在人的意识中,直至被某个事件激发。

而死亡与爱往往是形影相随的,当你拥有爱的时候你永远都笼罩在这样一种阴影中:我的爱会不会突然消失?

这样就陷入了困境,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凡人在拥有爱的时候同时也就拥有了死亡。这种死亡的威胁永远存在。

福贵不断失去生命中珍爱的人,不断体验死亡。然而,他为什么没有陷入一种苟活的状态?我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福贵的“缺心眼”,在小说中不难看出福贵的思维是比较简单的,想得少的人或许容易受骗受伤,但也最容易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想那么多干什么?一如浮沙沉戟,文物的碎片借代正证明了历史的真实存在,而爱的断裂与失去则正代表了其曾经的真实。既然拥有过,又有何伤?干好活,让鸡变鸭,鸭变猪,猪变牛才是正事。这样一种简单的经济奋斗思维让福贵得益匪浅。另一方面,在不断见证死亡的过程中,富贵也是渐渐在熟悉和习惯对死亡的原生恐惧,当人习惯死亡的时候,不会害怕活着,也不会害怕死去。

看破生死不会汲汲于名利,也不会主动去求死(这是害怕活的表现)。这就是“为活着而活着”。不是为活着可以不择手段,而是因为活着,所以还在劳作。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更多相关推荐: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

幼儿园教师读《爱与自由》有感

读爱与自由有感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也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我非常庆幸在这...

爱和自由 读后感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教学理念在里面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很多的理念和我之前的教育方式冲突比如当学生有一些游戏建议并且在做游戏高兴之余开始插嘴的时候我常常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板下脸来弄的学生常...

读《爱与自由》有感

读爱与自由有感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当给儿童自由时是爱和自由这本书自序的第一句话看完全书后回头再看这句话有很多感想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

爱与自由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爱与自由gt读后感一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爱与自由的书它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这是一本关于39爱39孩子而不是39教39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39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

《爱与自由》读后感

爱与自由读后感读完孙瑞雪老师写的爱与自由让我感触颇深全书主要围绕爱与自由展开书写内容清晰而有条理且通俗易懂很适合父母老师及从事幼儿专业等方面的人士阅读此书定能让你收获多多让从中你懂得孩子的心声通过阅读完此书感受...

《爱与自由》读书体会

让爱与自由陪伴孩子成长看了孙老师的爱和自由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我对孩子还不够了解确切的说是对心理层面不够了解甚至是误解就像孙老师所说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你是不是基于...

自由的灵魂-简·爱读后感

自由的灵魂读简爱有感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

爱与意志.读后感wps

爱与意志读后感简单评价爱与意志似乎篇幅太长了一点可没与包含一丁点的题外话全书从头到尾谈论爱与意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对性欲与爱欲的观点各不相同本书对性欲与爱欲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剖爱与意志是当代著名...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读容忍与自由有感民商七班胡莹莹司风惜语初见容忍与自由书名心中不免留有许多困惑也正是这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位gt社会学家曾经这样说过39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或曰文明的繁荣程度测量的指...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姓名王丽萍化学化工系材化四班学号1411404029当我第一次看到容忍与自由这几个字眼时我的第一理解就是宽容的大度的理解别人曾对你的抵触对你的伤害谅解那些曾经给过你痛苦的经历的人对于自由我认为每...

爱与自由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