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4.5.15

读《论语》有感

粗粗地读完《论语》,觉得其真不愧为一部历史久远,内容简单而又深奥的中国古文化书藉。并且不同时代的学者都加以悉心悟读,注释,翻译,解说,谈论研究,只可惜我目前还没领悟多少精华,要来写读后感,就只能有什么感受写什么了!

我仍记得小时候读《论语》,是摇头晃脑,咬文嚼字,象背《三字经》一样似懂非懂。中学时读《论语》,主要是理解词意,通读古文,明白其中所讲的种种道理。大学时读《论语》,是听教授分析大师的国学精髓,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现在再次拾起《论语》,却又有另一番感触。

在学习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平凡的道理:即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平凡人学习,一点一滴聚集不起眼的知识,必然是人要成功的首要条件,要知道这种不耻下问,造就了多少伟人。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必须做到以“学”为中心,然而不能忽略“习”“温故”“问”“思”等。孔子指出“温故”与“知新”,“学”与“思”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可贵。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要“学而不厌”。

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和而不同”。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

点肯定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它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今天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声音和谐地融入到大的集体的声音中。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也很好的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在孝悌方面: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道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她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是说是尽到孝道了,这里阐释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所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

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生活幸福。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优厚的物质生活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遵守孝道。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

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说实在话,作为一项作业去读《论语》有点累,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却真的想细细品读《论语》了,因为孔子这个充满人性,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也终于明白,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为什么会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崇。《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第二篇:读《论语·季氏篇》有感


《论语·季氏篇》中讲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的忠告,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这段话大体是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梁代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说:“??君子自戒其事有三,故曰 有三戒也。云少之时云云者,一戒也。少谓三十以前也,尔时,血气犹自薄少,不可过欲,过欲则为自损,故戒之也。云及其壮云云者,二戒也。壮谓三十以上也,礼三十壮而为室,故不复戒色也。但年齿已壮,血气方刚,性力雄猛者,无所与让,好为斗争,故戒之也。云及其老云云者,三戒也。老谓年五十以上也,年五十始衰无复斗争之势,而戒之在得也。得,贪得也。老人好贪,故戒之也。”皇侃先解释三戒与人体之关系,后以春夏秋冬比附人性,解释人之所以养生之原因。宋代陈祥道《论语全解》中进一步说明“三戒”与养生的关系,但不免打上理学的时代色彩。他说:“血为荣而行于脉中,气为卫而行于脉外。行于脉中,阴也。行于脉外,阳也。寇莫大于阴阳,为阴阳所冦而无以胜之,则穷人欲而天理灭,岂善养生哉?此君子所以有三戒也。

戒的本义是警惕、防备外部敌人,后来字义引申,凡不利于国家、群体、家庭、个人的人和事,均需警惕和防备,都可用戒字。孔子在

这一章里讲到的“戒”字,我以为是指君子要警惕自己,不做那些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事。

血气,亦作气血,至今仍在使用。古人认为血为阴,行乎脉之中,营养全身;气为阳,行乎脉之外辅助血液,二者周流全身上下,无有暂息。心主血,而志为气之帅,所以养心、立志可使气血不乱。现代词典都把血气解释为:“精力”,我觉得要说恰当一些的话,解释为“体质和精力”更为妥当。

少之时,身体机能开始发展、逐步趋向成熟,然而这期间气还不固定、不旺盛。此时生理、心理恰恰又极易冲动,产生爱好美色的倾向。值此之时,加强教育引导,使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恋爱婚姻问题,切忌冲动放荡,以至于干出违礼败德、犯法乱纪的事情来。此为孔子所说一戒——戒色。

壮年之时,人的血气旺盛,这一年龄段更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年龄段。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正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时期。此时的人已是社会的人,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压力,所以要警惕不能凭着血气方刚一味地横闯,而应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进退有据,学会必要的隐忍、退让。“戒斗”是孔子所说二戒,指的是防止单纯地逞强、好胜、争斗,目标在养“和气”。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句,乃是孔子以为一个人到了年事高迈之时,体力、精神既已衰减,应当戒慎的则是意志颓堕,自我满足,苟安现状,不再要求进取。作为“君子”的老年人,于此必须警惕:对自己要自强不息;对社会,要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凡

事要尽心为之。“戒之在得”,也很符合孔子自己的为人,它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曾自我评论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之言惟有过来之人或老者方可与语,青壮者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少戒色”、“壮戒斗”之教诲很难为广大青壮年多接受并且践行。就一般世俗人情而言,凡人年少之时,多耽于声色犬马,而不知节制,虚度不少时光;年壮则好斗,心生种种魔障,上至政客官贵之争权夺位,下至贪夫妬妇之斗财争色,创业守成之际,得失倚伏,胶胶扰扰,必也与人斗智斗勇,且年壮者又多重然诺尚侠义,有一语一面而生死相以者,以致无往而非斗,斗之日益惨烈且伊于无底;年老则贪得,虽桑榆晚景,明知“人生不满百”,已是来日无多,犹“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既栈恋于已有之名位利禄,患得患失,又竭其心力,耽于聚敛。

“君子有三戒”,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是养生之道,尤其是精神修习之道。当然,青年也要戒斗、戒得,中年也要戒色、戒得,人生各个阶段都有主要问题,或说主要难关,而渡过相应的难关便具有了关键性的意义。通观孔子对三戒的论述,第一戒和第二戒都紧紧扣合年龄特征,针对性强,不空泛隔膜,不牵强附会。第三戒中对老年人的“戒得”一说往往不好理解,我觉得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不止钱这

一点要“戒之在得”,其他方面事情也如此。有一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进入了弥留状态时,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片来,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他听了过瘾才闭眼。以前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龄大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人,的确有许多这一类的人。看了这样的故事,才越发觉得“戒得”的休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而已。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其实,世界上任何成体系的思想在主张某种目标前进的同时,都有戒规、戒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普天之下的绝对真理,凡事过犹不及。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须作和不能做的事,而孔子的人生三戒很值得人警惕。

更多相关推荐: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方向标在人生航行的旅途中指引我向着梦想的方向...

我读《论语》 论语读后感

我读论语真理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深奥晦涩恰恰相反真理是最朴实无华的论语语言简练但千百年来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名著深为文人志士所尊崇其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

论语读后感 1500字

论语后感论语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080240304808行政管理卞远09.12.24有句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也曾经看过一个有关大学生找工作问题的专题节目,上面也提到了《论语》,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人们对《论语…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初读论语是小学那时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句就萦绕在心尖因为年龄的限制不知道其深层次的意义但其表面的意义却依旧可以指导我学习待人处世等方面...

读论语有感

中华瑰宝灵魂之作读论语有感轻轻合上论语的最后一页我的心被深深震撼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传播文化并不断地自我完善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目光长远的教育家正积极地传播着进步的思想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独...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随感这个寒假在家读了论语一书不愧是儒家的经典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以前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习过论语里面的经典语录那时都是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东西大都是为了考试时候能够正确无误地默写...

党旗飘扬,双百经典阅读:《论语》读后感

党旗飘扬双百经典阅读论语读后感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

《论语》读后感

不必问别人你能做什么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也不必问别人你到底该做什么除了行动没有任何解答看孔子谈quot仁quot孔子认为人特别聪明和特别傻的都很少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既不绝顶也不透顶根据智力他把人分为3种一...

论语读后感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想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读论语有感我们总是苦于不被人了解可是自己又真正了解自己多少呢我们总是苦于没有慧眼辨英雄的能力却总是找不到原因看了两遍论语的我实在想天真无鞋的说两句想了...

论语读后感

篇一论语读后感20xx字在论语一书中谢了人世间愈多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读论语读后感(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