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时间:2024.5.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稿

题 目 << 漫谈李白与他的山水诗>>

姓 名 教育层次 大 学 专 科

学 号 __________ 省级电大 山 东 电 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市级电大 潍 坊 电 大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点 寒 亭 电 大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

省级电大 山东电大 市级电大 潍坊电大 教学点 寒亭电大 指导教师

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孙金娟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在主题思想上,他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浪漫色彩。

----------------------------------------------------------------------------------------------------3

二、在选材上,李白的作品以写景为主。

----------------------------------------------------------------------------------------------------4

三、准确把握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6

四、从写景中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7

参考文献----------------------------------------------------------------------------------------8

【摘要】

在唐代的山水诗中,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以情韵见长,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他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的精神,描写那些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一、介绍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在醉酒中创作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等。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足迹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更多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四十岁多时,经推荐,被唐玄宗找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但当时的玄宗沉溺于酒色歌舞,整治黑暗腐败。他在长安不满两年,就愤然离去,继续各地漫游。他的诗歌也趋于承受,创造出大量的好作品。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

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抗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

二、 李白诗歌特点

李白的生平经历及成长铸就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总括说来如下

(一、)李白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二、)李白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三、)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

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山水诗风格的形成首先,继承了前人的创作成就其次,是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的社会经历所决定的另外受道家的思想影响

二、从李白山水诗的内容看

(一)返朴归真的逍遥品析《夏日山中》、《日夕山中忽然有怀》感受李白在自然山水中的得意忘形,从心所欲,身心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快慰

(二)、李白的山水诗还表现为一种不受封建儒家思想束缚的傲岸性格和反对权贵、轻视王侯的反抗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梦醒后,作者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

三、从李白山水诗的特色看

(一)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

(二)、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品析《蜀道难》以极端夸非凡想象来表现蜀道山水奇险,激发起人们去征服蜀道之难的渴望,去攀登蜀道领略蜀道无限风光的信心和决心

李白诗中的山河颂歌,是同慷慨激昂的壮阔胸怀、豪放浪漫的奇想交织合一的以《望庐山瀑布》为例 ,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遣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李白的山水诗豪放与奇想共存,雄壮与浪漫同在,这一切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在唐代的山水诗中独树一帜,可以从描写对象、艺术手法上来看

(1)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这与盛唐文化特点相一致,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白写得较多且较为精彩的就是水流迅疾的动态如“巴水疾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炎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望庐山瀑布》二首) 所有这些有关山水的描写,其水不论是直行、降落或喷射都有迅疾飞动的态势李白笔下的黄河更是气势非凡,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公无渡河》)

(2)、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蜀道难》是他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主题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袅,开国何茫然!”开篇使人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为进一步写蜀道艰难多了铺垫。“上有六龙回月之高标,下有中波逆折之回川。”由此而产生出来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含了无限的感慨。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表面是劝诫寻求安乐的游子不要冒险入蜀,实际是在歌唱敢于攀越蜀道的大无畏壮志豪情换句话说,蜀道是寻常游子的畏途,却是豪壮之士的无限风光的征途诗里表现三个形象:蜀道、游子和诗人自我对游子,劝其三思:一是“问君西游何时还”?有没有长期远游的思想准备?二是“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

哉”?究竟抱什么目的远途入蜀?三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只为寻求安乐,则不如趁早回家对蜀道山水,则倾注了雄放壮烈的感情,以极端夸非凡想象来表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峻惊险,神兽敬畏,正是诗人独特生活道路的象征,理想事业的化身而登途攀越,高可触摸星辰,孤寂凄厉可怖,一旦困顿,则“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猛虎长蛇时刻威胁这进一步渲染衬托出蜀道的形象特征,显示出诗人的胸襟情怀敢登蜀道者须有大无畏的意志、

毅力和气概,决非凡夫庸人所为而诗人自我形象既显露于劝诫游子的悲天悯人之情,更融化于蜀道高险而雄壮的形象之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读之回肠荡气诗的内容虽然是写蜀道的艰难,但使人读后感情激昂,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 。

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曾巩赞李白文“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李白的山水诗是李白诗歌文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的山水诗凭着自己的审美理想,怀着炽热的感情,塑造前人诗中罕见的极富个性神采的非凡形象,这就使得他的山水诗不但成熟完美,而且独具风格,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李晖.李白诗选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

[3]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 齐鲁学刊 , 19xx年 第05期.

[5]. 程郁缀:中国古代专题研究之二《唐诗宋词》20xx年11月第1版48-103.


第二篇:李白山水诗探微


内容提要

当我们从人与社会这个大视角上,了解李白对人生对社会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后,再将注意力转到人与自然这个大视角上,便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是游历的一生,他追求自然美,从不间断山水诗的创作;他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唐代的山水诗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李白的山水诗是唐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他的作品与王、孟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加上诗人作品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便较少有人将他的山水诗作一总体性的考察。“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 他的山水诗意境开阔、韵味悠长、大气磅礴。他以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为主旨,并于容情入景中兼以抒发主观情怀。李白把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视为主体,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审视,而且以新的视角、新的色彩、新的声音、新的气势写出前人和同时代人巅峰之作。李白的山水诗是李白诗歌成就的代表之作,它不仅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反映了诗人的本体意识,而且其中也涉及到不少关于时代,社会,以及民生疾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1○

关键词:李白 山水诗 艺术风格

1

李白山水诗探微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会宁县太平店镇教育管理中心:王志国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山水。

一、李白的山水诗清新明丽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膝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

2 3○2○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崇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阔。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趣盎然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

3

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佳作: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再如《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

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4 5○6○4○

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诗人成功地捕捉了他对自然景物、山光水色的独特感受,以刻练之笔出以平易面目,在继承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

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它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状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它们都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水风景诗的发展有所贡献”。 7○

三、李白的山水诗劲健有力

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仙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5

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

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

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回川,再加上黄河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

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

6 8○9○10○11○

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蜀道难》等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之匹敌。

四、李白的山水诗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

在王维、孟浩然诗里,山水虽已表现诗人自我,但在诗人意识中,人和山水之间主客观界限仍是清楚的,并不把山水形象融化为诗人自我形象,只是用作表现或寄托诗人情怀的客观对象。而在李白观念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有了变化。他在《日出入行》中说,太阳的运行,“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倪其心撰文指出:“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无须感恩,不必抱怨,因为都是元气的构成,同属大自然,同有大自然。所以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世俗不会理解他,他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从碧山通往梦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块”中,与大自然元气混沌一片。这种道家、道教的思想观念随他的社会生活、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爱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

7

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了。 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注释:

1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齐鲁学刊,19xx年第05期。 ○

2不闻钟:指访友不遇。 ○

○3青霭:指云雾。

4白帝: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白帝山上。 ○

○5彩云间:白帝城地势高峻,远望如在云中,加之清晨云霞变化多彩,故称“彩云间”。 6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古时相传距北帝城一千二百里。 ○

7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中国李白研究,19xx年出版,79页。 ○

○8噫、吁、兮:三字都是蜀地方言中的惊叹词。

○9蚕丛、鱼凫:传说中蜀国的两个开国君王。

10茫然:茫昧渺远,难以详说。 ○

11尔来:指开国以来。尔:此。四万八千岁:形容时间之长久 ○

参考文献:

[1] 李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

[2] 徐文海,李晓峰.《李白诗酒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20xx年11月修订版

[3] 龚自珍.《辑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厚余.《太白诗传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 王小宁.《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xx年版

8

更多相关推荐:
李白诗中名句

李白诗中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李白的诗词名句

李白的诗词名句1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6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7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

欣赏李白诗中的名句

欣赏李白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李白诗名句

李白诗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李白将进酒窦中亮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李白的诗词名句

关天山李白明月出天山沧海云海间长风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占地不见有人还戊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诗词名句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最符合金庸设定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最脍炙人口的...

李白诗中名句

李白诗中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李白诗作名句

李白诗作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李白的名句

李白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李白经典诗句

李白的著名诗句经典中的经典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大全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大全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佚名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5佚名凤求凰琴歌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答案1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4骊...

李白的诗名句(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