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4.5

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集古学之精髓,融前人之精华。它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很多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其中,孔子的言行论述了孝道、忠义、治国、礼仪,为历代君王和众多名人志士所推崇,成为中华几千年来不败的思想主流。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不一定符合我们这代人的思想观念,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它的研读价值不容小觑。

在论语中,不难看出,孔子很重视以下几点内容:

一、儒家看重“孝”,儒家讲究孝道,使孝成为中华名族的最初的传统美德,流传千年,也有很多关于孝的名言,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前面一句讲了什么是孝,同后句“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他们认为虽然能为父母能用尽自己的所有精力,但在社会上做事,做了贪污或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这种孝道,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流传至今,虽然在今天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褪色,但并没有完全的丧失,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让

他们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让世界看看五千年不是浪得虚名,让他们体会论语中孔子的伟大和高尚。

孔子喜欢重孝的人,他的弟子有很多重孝的人,如:子夏,曾子等都是有名的孝子,正因为有了孔子,他们也找到了自己自身的价值。孝,在这代得到了最深刻的含义和解释。从而,孝,一直流传至今,虽然不那么明显,但至少还不是荡然无存的。

二、儒家注重“忠”, 在儒家文化中,“忠”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事君,能致其身”,儒家看重民心,看重仁义,但也没有不在乎忠义,在他们看来,“忠”并不比民心、仁义轻,在儒家的那些大家看来,为一个君主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的有声有色,鞠躬尽瘁,甚至为了君主可以付出一切,付出生命的。

就因为这些历史上有好多为了自己的君主付出一切的人,比如说诸葛孔明,文天祥,他们,到最后心里一直都是怎样辅佐自己的君主,怎样让自己的王朝强大,去统治一切,虽然,都失败了,可是,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忠义,他们的傲骨,一直长存于天地,以致影响着很多的人。到现在,一切都是钱说了算,什么忠义,什么气节,早就荡然无存,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做,什么错都能犯,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更加应该提倡的是这种忠义,这种气节,可是又有谁去做呢?

三、儒家在意“礼”,在论语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孔

子的主张中我们明确的发现,孔子重视周礼,提倡等级观念制度,主张恢复周礼,回复等级制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有子认为,和是礼的基础,而礼是统治的根本,要严格的按照等级制度,才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

恢复周礼,在儒家思想中是一个瑕疵,也在以后的历代统治王朝植入了一种等级分明的基因,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根本。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提倡礼,但提倡的不应该是等级观念,而是一种礼貌,一种关怀。

读了论语,让我思绪万千,我见识到了中华名族的伟大,见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精华,更让我明白到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篇: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道能使人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法能使人一断于法,爱憎分明;墨能使人使人如己,侠义为先。而儒则能使人晓仁义,知礼乐,强化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品质。

这便是我对《论语》的理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乐在儒家文化中固然重要,算是一个核心。而子所阐述的“仁”,则是这个核心的基础。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守礼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又有什么用?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这种直来直去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守拙内敛,但是这种看似正确的处世之道,却带来了一个问题。喜欢了不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

人们总是偏于情感冲动、易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之明和公道之心,遂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瞎赞瞎骂,苟誉苟毁。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道听途说,一人传百,不足以为信。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者杀了人,第一次有人曾母,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布;第二次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相信;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变了脸色,飞奔而出。虽然曾参品德良好,母子信赖,但是,谗言三及慈母惊,何况其他人?可见传言、流言、众人之言是多么靠不住。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之所以有这句话,我想大概是因为仁者有一颗理智而公义的心却又不同于常人的胸怀,所以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判别善恶,好善恶恶,主持公论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在论语中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却阐述了人生最大的哲理。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我、对我有所误解,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一方面要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自信的建立,不自信才会那么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君子之道,莫过于此。

道德的人不会孤独,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必定会有和他思想接近的人做伴。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与其不能挣开命运的枷锁,摆脱命运之轮的掌控,那就爱上你所厌恶的事情吧。学习之道,最好如此。,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春秋战国时,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坚实的基础来把握新的知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学而思,温故知新。

孔子在学习上,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

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那些局限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忠义礼智信的人格思想还有伴随人一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认为人是不能欺骗他人的。他曾经说,人的生存是因为正直,不正直而能生存是因为侥幸。他以巧言令色的人为耻,他认为用官应该用正直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

孔子说话很谨慎,从不妄言,他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小心,君子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 孔子是个谦虚的人,他说他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得来的。他说他没什麽了不起,只是学习上一直在进步,教诲人不厌倦。

孔子爱憎分明,他憎恨不正直,不忠厚,不守信的人。

孔子,一个生在三桓时期的君子。

与其说,论语对我的感悟是对某一句名言警句的思考,还不如说这是我对孔子,这个伟人的理解。

更多相关推荐: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方向标在人生航行的旅途中指引我向着梦想的方向...

我读《论语》 论语读后感

我读论语真理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深奥晦涩恰恰相反真理是最朴实无华的论语语言简练但千百年来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名著深为文人志士所尊崇其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

论语读后感 1500字

论语后感论语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080240304808行政管理卞远09.12.24有句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也曾经看过一个有关大学生找工作问题的专题节目,上面也提到了《论语》,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人们对《论语…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初读论语是小学那时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句就萦绕在心尖因为年龄的限制不知道其深层次的意义但其表面的意义却依旧可以指导我学习待人处世等方面...

读论语有感

中华瑰宝灵魂之作读论语有感轻轻合上论语的最后一页我的心被深深震撼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传播文化并不断地自我完善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目光长远的教育家正积极地传播着进步的思想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独...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随感这个寒假在家读了论语一书不愧是儒家的经典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以前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习过论语里面的经典语录那时都是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东西大都是为了考试时候能够正确无误地默写...

党旗飘扬,双百经典阅读:《论语》读后感

党旗飘扬双百经典阅读论语读后感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

《论语》读后感

不必问别人你能做什么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也不必问别人你到底该做什么除了行动没有任何解答看孔子谈quot仁quot孔子认为人特别聪明和特别傻的都很少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既不绝顶也不透顶根据智力他把人分为3种一...

论语读后感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想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读论语有感我们总是苦于不被人了解可是自己又真正了解自己多少呢我们总是苦于没有慧眼辨英雄的能力却总是找不到原因看了两遍论语的我实在想天真无鞋的说两句想了...

论语读后感

篇一论语读后感20xx字在论语一书中谢了人世间愈多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读论语读后感(48篇)